海洋覬覦大陸

2020-11-29 鳳凰網

近期的釣魚島問題、朝鮮半島問題、南海問題,都在印證一個基本的世界格局:海洋對大陸的覬覦。當今世界的一切重大問題,都可以放在這個基本的世界格局中來透視。

海洋是指海洋國家,以美國為代表,包括歐洲的英國、亞洲的日本等等,都是海洋性格的國家。大陸是指大陸國家,主要指亞歐大陸上的中國、俄羅斯、印度、法國等等。在這些國家之間,儘管具有很大的差異,但它們都是大陸國家,都有寬廣的內陸腹地,都有豐富的資源。一部世界近現代史,就是一部海洋覬覦大陸的歷史。

近代以前,世界範圍內的交往雖然存在,但交往都是偶然的、不經意的、局部的。從漢朝到明朝的中國君主,雖然都知道,在遙遠的地方有一些別樣的人類形態,但是,那些遙遠的人類形態僅僅意味著稀奇與異趣,它們並不影響華夏的文明秩序與現實生活。同樣,西方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了中國,但中國同樣沒有觸動西方的生活節律。可以說,近代以前的人類歷史,只有歐洲史、亞洲史或其他的區域性歷史,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世界史。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歷史,是從海洋覬覦大陸開始的。

海洋對大陸的覬覦始於16世紀的西班牙。作為海外殖民的先驅,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達美洲,又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達亞洲。西班牙殖民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政權,毀滅了當地文明,並宣稱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擁有主權。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打敗了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開始稱霸歐洲。志得意滿的卡洛斯一世宣稱:「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就這樣,西班牙成為了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從自然地理上看,西班牙雖然處於歐洲大陸的邊緣,但從文化性格上看,16世紀的西班牙是典型的海洋國家,西班牙的海外殖民是海洋覬覦大陸的開端。

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英國,它是海洋覬覦大陸且取得圓滿成功的又一個典型代表。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逐漸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了新興的海上霸主。到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步入鼎盛時期,從英倫三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幹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以及無數島嶼,都由倫敦派出的總督在統治。地球上的24個時區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現在,「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又被美國繼承下來。按照《美國歷史導讀》的歸納,「美利堅合眾國自己變成了一個帝國,影響力最終超越了曾經是最偉大的不列顛霸權。今天,獨立兩個多世紀後,在美國政府、公民和海外駐軍所擁有的領土上,或者在美國霸權控制下的美國勢力範圍中的國家上空,太陽永不落下。」這種「日不落」的氣勢,使美國成為了海洋覬覦大陸且取得圓滿成功的第三個典型代表。

日本也是典型的海洋國家。跟英國一樣,日本也是島國,它同樣具有覬覦大陸的海洋本性。19世紀末,日本派出總督,成功地佔領了朝鮮,並開始覬覦中國的東北、華北甚至華東。日本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其實就是對東亞、東南亞甚至南亞、澳洲、西伯利亞等大陸地區的覬覦。日本覬覦大陸的「雄心」雖然並不遜於西班牙、英國、美國,惜乎受制於各種內外因素,並沒有取得西、英、美那樣的「成就」。

如果海洋覬覦大陸構成了世界近現代史的一個維度,是一個基本的世界格局,那麼,值得我們警覺的問題是:海洋為什麼總是在覬覦大陸?對此,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1865年做出的一番描述,也許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他說:「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作者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大陸地殼的邊緣是淺海區,大陸架寬窄不一,大陸坡連接陸地與海洋
    筆者告訴大家,地球上的大陸板塊是地殼和上層地幔的統稱,而板塊構造決定了地殼的面貌,無論是對於大陸地殼來說還是對海洋地殼來說都是如此。在絕大多數時候,每個大陸地殼的密度都是相仿的,同理海洋也是。由於更大的密度和它們共同遵循的物理規律,全世界的水下地帶都是大同小異的。
  • 從大陸到海洋 何處才是汙染的終點?
    從大陸到海洋 何處才是汙染的終點?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年末,電影檔期越來越扎堆,12月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導演溫子仁與其導演的DC電影《海王》。《海王》與同類型的電影相比,投資和成本較少,卻憑藉出色的故事敘述和鏡頭拍攝口碑票房雙豐收。
  • 日政府出臺延伸大陸架政令 推進海洋資源開採
    日本政府將在延伸大陸架後推進稀有金屬、天然氣等海洋資源的開採。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大陸架指的是離海岸線不超過200海裡(約370公裡)的專屬經濟區(EEZ)內側的海域,其所屬沿海國對其擁有主權,有權開發利用其範圍內稀有金屬等海底礦物資源。《公約》中有規定指出,如有依據證明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即使是EEZ以外的相應範圍也屬沿海國的大陸架。
  • 非洲大陸內部正在形成新海洋
    對GPS數據的分析顯示,非洲大陸正在裂開,大約在500萬~1000萬年後將裂成兩半。據NBC報導,在衣索比亞的Afar地區,阿拉伯板塊、努比亞板塊和索馬利亞板塊正在緩慢地互相分開,形成巨大的裂痕,正在形成一個新的海洋
  • 「第八大陸」再次敲門,四百萬噸垃圾在海洋形成大陸,人類應警醒
    一直以來,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在46億年的時間裡,著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在數十億前,這個地球的大陸還都是一塊整體,而通過不斷的板塊運動等因素,直到如今形成了,只是被隱藏了起來,但時至如今,真正的「第八大陸」再次敲門,400萬噸垃圾在海洋形成大陸,人類應當警醒。
  • 「第八大陸」再次敲門,400萬噸垃圾在海洋形成大陸,人類應警醒
    一直以來,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在46億年的時間裡,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在數十億前,這個地球的大陸還都是一塊整體,而通過不斷的板塊運動等因素,直到如今形成了七大洲與五大洋(多了個南冰洋)。
  • 中國發現了一個礦產資源大陸,相當於1.5中國的土地面積
    中國發現了一個礦產資源大陸,甚至大於中國的土地面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片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在冰蓋下,南極資源極其豐富,世界上75%的淡水都保存在永久的固態中。 有無數的煤礦,鐵礦,油氣資源,海洋生物。 南極洲就像一個大冰箱,裡面裝滿了人類生存所需的一切資源。
  • 非洲大陸板塊互相分離,將形成新的海洋
    用衛星雷達監測東非火山活動與該大陸解體關係的英國利茲大學博士生摩爾(Christopher Moore)指出,阿法爾州是地球唯一能探究陸地裂谷怎樣變成海洋裂谷的地方,而3000萬年來,阿拉伯板塊一直在遠離非洲大陸,於是形成了紅海和亞丁灣,但是索馬利亞板塊其實也正在遠離努比亞板塊,這結果最終會導致東非大裂谷與非洲大陸的分離
  • 悄無聲息崛起的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2016年上映的冷門電影,英國的《塑料海洋》,影片講述一個英國小導演無意中發現英國一些沿海海岸被塑料垃圾汙染破壞的問題、隨後繼續深入調查繼而發現了更大的全球性海洋塑料汙染問題,這部非常冷門的紀錄片揭露了一個嚴峻又刻不容緩的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正越來越成為被塑料垃圾包圍的海洋,並且這種趨勢,也在悄悄向我們身邊的陸地環境蔓延。
  • 世界各國警察,大陸系與海洋系你更喜歡哪種?亞洲篇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警察系統,從分類上來講主要分為大陸系和海洋系。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警服和警銜上。大陸系與海洋系警服除了那些比較特殊的國家之外,世界各國的警服基本上都會從兩者間選擇一種。大陸系警服的顏色與軍服相對接近,一般採用軍綠色或者橄欖綠顏色,強調這種顏色的威懾力,展現警察的武裝力量。
  • 中國發現礦產資源大陸,比中國國土面積還大
    礦產作為每個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不可再生資源,自然是非常珍貴的,而且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有一些礦產更是珍貴無比,畢竟就那麼一點含量,用完也就沒有了,所以世界上有實力的國家一直沒有放慢自己尋找礦脈的腳步,中國發現了一個礦產資源大陸,甚至比中國的國土面積還是大上一些。
  • 日本海洋研發機構成功解析阿美西亞大陸形成過程
    8月4日,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宣布已解析出了「阿美西亞大陸」的形成過程。上圖紅色部分為地核和地幔,下圖為現在和遙遠的未來的陸地移動過程。【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4日宣布,已採用超級計算機解析出了「阿美西亞大陸」的形成過程。
  • 大陸、海洋和大氣的形成,地球演化概論,是事實還是幻想
    大陸、海洋和大氣的形成,地球演化概論,是事實還是幻想!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晨曦威風講科技!你們對大陸、海洋和大氣的形成,地球演化概論,是事實還是幻想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大陸、海洋和大氣的形成目前,我們只粗略地了解最初的大陸是怎樣形成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從處於部分熔融狀態的地殊內部流出的熔巖,流布在地表面上固結成一層薄地殼。這種原始地殼反覆融化、固結,;於是較輕的化合物逐漸棘重的化合物分離並分布在上部。氣中的雨水和其它組分引起的風化作用,使得巖石破碎和蝕變。
  • 為什麼在大陸東岸地區,也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
    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30°至40°之間,形成原因中從大氣環流的角度來看地中海氣候是由於夏季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受到西風帶的控制,來自海洋的西風帶帶來較為豐富的降水,氣候溫和溼潤。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至60°之間,同樣從大氣環流的角度來看,溫帶海洋性氣候是由於終年受到來自海洋的西風帶控制,形成終年溫和溼潤的氣候特徵。
  • 中國超一半大陸海岸線人工化 海洋開發急功近利
    用開發陸地的思維和方式開發海洋,是當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諸多矛盾和難題的根源。現在,最需要的是放慢開發腳步,「讓大海緩口氣」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王健君尚前名  碧海藍天,青山一線,渡船從碼頭緩緩駛向此次海洋調研遇到的第一個大島——龍盤島。按當地提供的材料介紹,該島面積17.4平方公裡,與澳門相當。
  • 火山可以噴發,江河能夠易道,但大陸和海洋不可變
    但大多數人還是以為,世界地理在較大的尺度上是大致固定不變的:火山可以噴發,江河能夠易道,但大陸和海洋、大山、大河、大沙漠、大冰帽和大峽谷當然不會變啦!但有些人卻表示懷疑。正如達爾文證明生命歷經億萬年曾有過劇變一樣,有關地球曾歷經滄桑的證據也在不斷積累。
  • 隨著新的海洋即將淹沒阿法爾地區,非洲大陸正在分崩離析
    但是,隨著世界上最熱的大陸分崩離析,即使是這些水域也可能很快合併成一個新的、即將命名的海洋。在非洲大陸下面發生了一些事情。眾所周知,位於非洲阿法爾地區下面的三個構造板塊,努比亞板塊、索馬利亞板塊和阿拉伯板塊,一直在緩慢地相互剝離。據NBC新聞報導,現在研究人員能夠利用衛星圖像和測量數據來更精確地研究這一過程,並預測新的海洋將如何很快淹沒該地區。
  • 臺灣海洋研究中心4人水下作業失聯 被大陸漁船救起
    中新社臺北11月19日電 臺灣海洋研究中心4名人員19日在澎湖縣七美鄉附近海域下潛執行水下作業後,一度失聯,後被大陸漁船救起。 據《聯合報》、中央社等媒體報導,臺灣海洋研究中心的5名人員當日搭乘遊艇至澎湖縣七美鄉西南方約57海裡處潛水作生態調查,1人留在船上等候。
  • 海洋出現「五個大陸」!最大面積達672834平方公裡,還在繼續增長
    當然這裡引用一下是說明我們地球會出現「新大陸」,當然這種大陸如果形成了,那肯定是適合人類居住的,不過這種分裂出來的大陸也不太穩定。而這個大陸整體上來說「真正的」大陸,而根據俄羅斯科學報指出,最近科學家們又發現了5個「新大陸」,這些大陸有點不一樣,但是面積可以說是非常大,同時這些大陸還在膨脹之中。
  • 生活中的冷知識,第七大陸:被塑料包圍的海洋
    ,英國的《塑料海洋》,影片講述一個英國小導演無意中發現英國一些沿海海岸被塑料垃圾汙染破壞的問題、隨後繼續深入調查繼而發現了更大的全球性海洋塑料汙染問題,這部非常冷門的紀錄片揭露了一個嚴峻又刻不容緩的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正越來越成為被塑料垃圾包圍的海洋,並且這種趨勢,也在悄悄向我們身邊的陸地環境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