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這種由密集的錐柱狀、錐狀或是塔狀石灰巖體組合成的景觀,因為像樹林一樣排布,因而被冠名為「石林」,每塊石頭一般在20米左右,高者則可能達到50米。關於石林的成因有許多,不過一般認為是土壤水或非可溶巖蓋層水沿質純厚層石灰巖表面及節理裂隙溶蝕作用再加上雨水改造的結果,可以分為普通石林或是紅石林等,但無論是哪種,每每親眼所見,都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並為之所震撼。
石林在我國分布很廣,在不少省份都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石林,比如雲南昆明石林,四川華鎣山等等,不過,在諸多石林中,只有一個地處高原,這便是位於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八美鎮的墨石公園。千奇百怪的石林綿延五公裡,絲毫不遜於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亞。
這個海拔高達3500米的地質公園,地處於可以與美國加州的聖安德列斯斷裂帶相媲美的鮮水斷裂帶上,同時這也是著名的地震帶,而且單就地震活動而言,它甚至高於聖安德列斯斷裂帶。正是由於鮮水斷裂帶的活躍,三疊紀板巖中的巖石,受到不斷地擠壓和剪切,發生破碎和糜化而形成糜稜巖,再加上流水衝刷,風雪鏟刮以及重力崩塌等等風化作用,便形成了現今千奇百怪的石林。
墨石公園距離川藏公路僅400米的距離,還沒有走進公園,便可以遠遠看見寬廣草甸下神奇的墨色地貌,不過,據說這片石林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這裡的石林會變色:因為含鈣鹽的原因,石林會受到空氣溼度的影響,在乾燥季節呈現淺灰色或是淺藍色,溼潤季節則呈現蒼黑色,甚至一天之內也會出現不同的顏色變化,這是其他地方的石林無法比擬的。
在未靠近石林以前,景區已經修築了木棧道,雖然現在不是收穫的季節,已經略顯荒蕪,不過在方便遊客行走的同時,還帶有一點田園風情,儼然一副藏鄉田園山水畫,畢竟這裡已是3500的高海拔,爬山路肯定是累的,能邊走邊打卡田園風光自然是不錯的,待到夏秋時節,翠綠的田野映襯著中古村的藏家小院,那必然是更美的。
不過,這條路可不僅僅是供遊客通行,它還是烏鴉、細嘴松雞、藏馬雞、巖羊、盤羊等高原野生動物散步之處,遠遠就可以看著一頭犛牛緩步走來,雖然有著龐大的身軀和鋒利的牛角,不過已經對人類見怪不怪了,走近後還覺得有點憨態可掬,不過可別去招惹它哦,各走各的才是上策,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喜馬拉雅旱獺,它可是藏族民間信仰中「吐寶獸(即財鼠)」的原型哦!
棧道旁開了一個口子,可以讓遊客近距離感受一下石林帶來的震撼,畢竟在拍照的時候,護欄就成了「障礙」了。糜稜巖質地較硬,一般不會發生崩裂的情況,不過要前往懸崖邊上拍照,還是需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做任何危險的事情。
與懸崖邊上連接的石林,與懸崖之間形成了一個U字型,也使得這塊石林成了最佳的拍攝地點之一,踏上這塊石林,或是舉目遠眺,或是拍照留念,都將成為旅途中美好的留戀,不過還是那句話,一切安全第一,在上下石林的時候最好都是一個人,切莫推攘,防止意外發生。
整個景區為環形,在遠眺石林之後,順著木棧道一直走,可以前往石林底部,近距離觀賞石林,同時也可以不必走回頭路,一次性欣賞整個石林景區,路上還可以了解到松贊幹布與石林五衛士、格薩爾王與墨石公園等等傳說與故事,想對墨石公園了解更多的朋友,還可以前往地質博物館學習糜稜巖石林的形成等地質現象和相關科普知識、觀看植物和巖石的標本及照片。
墨石公園是香格裡拉之巔海螺溝通向香格裡拉之魂稻城亞丁的中轉站,如果有一天,你自駕川藏線,務必不要錯過了這裡,領略一下「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第八美」帶來的美與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