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對於我們的星球,也不例外。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只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對於這樣一個偉大的星球,我們第一次看到他的全貌,卻是1972年阿波羅17號飛船,登月任務完成後,首次回眸這個可愛的星球,拍下了下面的這張照片,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地球以外的地方,看到我們的家園。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誕生於45億年到50億年以前的宇宙大爆炸,當時的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大量的塵埃和氣體雲。宇宙間的塵埃顆粒,在靜電力和其他宇宙複雜作用力的綜合作用下聚集起來,並形成越來越大的巖石。同時,太陽的引力再將這些巖石吸引過來,吸引的巖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這時便形成了初期的星球。
我們都知道,離太陽最近的4個星球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他們其實都是擁有金屬內核的巖石行星,而稍遠一點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是氣態星球。
有人可能要問了,在廣袤的宇宙間,有這麼多星球,為什麼唯獨在地球上誕生了生命?而且還是如此的豐富多彩。這是因為地球在漫長的歲月裡,經歷了複雜的變化,才變成了可以孕育生命的星球。
我們知道,地球從上到下,依次是地殼、地幔和內核,這是怎麼形成的呢?這是地球上中心的放射性物質,經過衰變產生了巨大的熱量,而將地球上巖石熔化,形成液態的「地幔」,地幔表面的溫度較低的區域就變成了堅硬的地殼。地殼和地幔的關係,就好比橘子的果皮和果肉的關係,因此在地殼以下,存在著厚厚的地幔。
時至今日,有時候仍有地球內核的熔鹽從地殼中噴湧而出,噴湧而出的熔鹽同時帶出了大量的二氧化、氮氣和水蒸氣。二氧化碳和氮氣構就是如今的大氣層的形成基礎,而水蒸氣冷凝下來則變成了海洋。而最原始的生命形態則是誕生在海洋中。
從這一點來看,地球上可以誕生生命,其實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地球、月球與生命有什麼關係呢?目前,人類對月球的普遍認識是,在45億年前,有一個跟火星大小相當的星球和早期的地球相撞而產生的。那時候,劇烈的碰撞產生的殘骸,飛向宇宙間,並且相互吸引,便形成了今天的月球。這個星球跟地球一樣,也擁有一個內核,碰撞產生的高溫將地球上的液態鐵熔化,並一起結合,形成了一個更大的鐵核。
正是這次碰撞,使地球產生了磁場。磁場就像一面盾牌,抵禦太陽上噴射出的粒子群。而在地球的兩極,磁場有所減弱,太陽粒子群穿透大氣層,產生了美輪美奐的發光現象,這就是南極光和北極光的誕生。同時,地球磁場這面盾牌,還給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一個溫和的環境,為早期生命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講,地球上能誕生生命,絕對是一次偶然,就是這次至關重要的「碰撞」。
我們人類目前居住的地球,可以說是宇宙間最完美的星球了。地球上生命的誕生,絕對是偶然和必然的完美結合,缺少其中一個環節,都不可能誕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