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盤點奇異的透明生物。透翅蝶分布於南美和中美,光線可以輕易地透過它們的翅膀,所以看起來是半透明的。
玻璃章魚
玻璃章魚全身透明,可以輕易地看到它們身體內部的構造。它們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200~1000米深的水中。
法老蟻
法老蟻體長約2毫米,腹部半透明。這張有趣的照片裡,法老蟻吃掉不同的顏色的食物,它們也呈現出鮮豔的顏色。
大鰭後肛魚
深海生物往往樣子奇異古怪,大鰭後肛魚就是這樣的深海魚。它們的頭部呈透明狀,可以看到它們的兩隻大眼睛和大腦。由於從深海中撈出水面時,它們的頭部往往遭到破壞。完整的活魚在2004年才被人們拍到。
歐洲鰻鱺
歐洲鰻鱺在它們的生命周期會變換顏色。年幼的時候,通體透明。隨著它們慢慢長大,身體逐漸變成銀色。由於各種原因,歐洲鰻鱺數量日益減少,目前被列為極危物種。
玻璃青蛙
它們生活在中美和南美,身體半透明,甚至可以看到肚子裡的蛙卵。
燈塔水母
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是燈塔水母卻能夠再次回到水螅型。這被稱作分化轉移。理論上這個過程沒有次數限制,這種水母可以通過反覆的通常生殖和轉分化獲得無限的壽命。所以也被人稱為『長生不老(的水母)』。不過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返老還童』。
半透明的蝸牛
這種蝸牛在2014年才被人們發現,它們的學名叫 Zospeum tholussum,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它們的殼也是半透明的,只有不到2毫米。像大多數洞穴動物那樣,它們的眼睛已經退化。
樽海鞘
樽海鞘綱是尾索動物亞門的一個綱。現存65種。體成桶形,單體或群體營飄浮生活。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環狀肌肉帶。例如樽海鞘。
透明動物的盤點就到此為止了,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大自然中透明的動物遠不止這些,還有許多神奇的生物等著你去發現!
2020年,經科赫研究所為各位讀者送上這些美圖,並解讀每一張科學圖片背後的故事。
1
圖中這3顆甲藻就是代表,它們是氧氣的主要初級生產者,利用細胞內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這些微小的海洋生物產生了我們呼吸的氧氣。
2
一滴水裡可能孕育著一個豐富的宇宙。這些圓斑上的所有微生物來自同一升海水,但它們在不同的微型生態系統中有各自不同的生長模式。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群落的發展,在從環境到人體的各種系統內建立模型,預測微生物物種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
3
器官移植時面臨的一個難題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可能會把新器官看作應當清除的「異物」。科學家決定向癌細胞「取經」,學習癌細胞是如何躲避免疫系統攻擊的。他們讓移植的細胞(紫色)表達和癌細胞一樣的表面蛋白標記物,這樣一來,在有攻擊能力的細胞(綠色)面前就仿佛穿上了隱身衣。
4
掃描電鏡下,拋光的金屬板上,氧化鋅納米「花」長成了一片結晶花園。中間的「葵花」由周圍尖刺脫落下來的碎片組成,反映了它們的微觀結構。科學家們正致力於利用這些晶體製備收集能量的納米線,用於植入式生物傳感器。
5
這些亮晶晶的粉色方塊,在幫助我們抗擊癌細胞。它們是經過科學家改造的微型膠囊,可以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裡,每3天一次,在特定部位局部釋放抗癌藥物,讓傳統的化療與新興的腫瘤免疫療法或基因療法聯合發揮作用。
6
這朵「花」是一張視網膜的血管發育圖。血管(綠色)呈輻射狀向外生長,底下是起支撐作用的蛋白(紅色)。在邊緣,還在萌發的血管接受到來自周圍蛋白質的信號。我們知道,癌細胞的生長和存活也離不開血管系統的支撐,找到有助於引導血管生長的蛋白質,可以提供新的方法來對付腫瘤。
7
這些是被稱為「類器官」的立體迷你器官,可以幫助科學家研究腫瘤如何產生。從大腸中取出的細胞經過基因改造,具備常見的癌症相關突變。把基因工程產生的類器官(較大的白色球體)與沒有經過突變的結腸類器官(較小的藍綠色球體)一起「種」到培養皿中,研究人員可以在三維空間中追蹤並比較它們的生長情況。
8
你看到的這些是淋巴結。科學家們設法把抗原和生物訓練材料定向輸送到淋巴結,以便免疫細胞在這裡更好地學習如何應對健康威脅。而這種成像實驗可以讓研究人員真正「見到」進入每個淋巴結的抗原量(紅色表示多,藍色表示少),有助於找出最有效的疫苗接種方法。
9
正在發育的大腦中,神經細胞搭建出了一張井然有序的網絡。左下角中空的腦室邊緣,排列著還未分化的神經元,它們才剛剛從母細胞中分裂出來。然後,它們在走向成熟的同時,會向外朝著皮質下層移動,跨過已經在那裡的細胞,落腳在軟腦膜(藍/綠)附近。大腦的神經細胞建築圖,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細胞的位置和譜系如何影響它們的命運。
10
一個基因發生突變,會讓腫瘤對治療的反應有什麼不同?這裡的每一列代表著一個細胞系對200多種測試藥物中的21種抗癌藥物有何反應:藍色和綠色意味著敏感,紅色和粉色意味著耐藥——顏色越冷,說明帶有某種突變的細胞越有可能被藥物殺死。組合起來的數據讓研究人員可以一目了然地識別出,所測試的抗癌藥物在哪些病人身上會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