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聯合社科院發布《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

2020-11-28 中國網科學頻道

臨近七夕,社交軟體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針對95後人群在婚戀及社交層面的觀念、態度、行為等進行調研分析,首次發布了95後社交行為軌跡。作為頭部社交軟體,探探在幫助年輕人拓圈交友的同時,也在引導正向價值觀念的形成。

探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調研針對探探平臺內18-26歲用戶發放調查問卷,並進行深度訪談,囊括了不同年齡、地域、教育背景等人口結構性因素。數據顯示,超八成的被調研用戶將社交軟體作為拓展人脈圈子的重要途徑,其中25.2%的用戶表示使用社交軟體很頻繁,58%的用戶選擇通過社交軟體來尋找伴侶,而高學歷人群相對更鍾愛線上社交,女性用戶較之以往在社交軟體上更為活躍;此外,對於線上聊得來的網友,48.6%的用戶表示願意線下見面,社交軟體已成為聯動線上、線下社交的「橋梁」。

同時,該報告首次提出以社交軟體為介質的「場域社交」概念,基於95後人群的社交觀念和社交形態的多元化和豐富性,正在形成包括技術、圈層、場景、人口結構等多個因素在內的「多場域」互動。作為數字時代的「土著人」,95後群體能夠充分利用數字社交軟體來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而由此產生的新社交觀念,則成為這個時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組成。

近六成被調研用戶用社交軟體尋找伴侶

成立於2014年的探探,最初旨在幫助年輕用戶「脫單」,而這一價值也被年輕群體所認同。現如今,社交軟體為年輕用戶擴展社交圈的同時,也正在成為單身青年尋找伴侶的重要途徑。

在本次關於「脫單/戀愛的主要途徑」的調查中,58%的被調研用戶選擇了從「社交軟體相識」,其中有25.2%的用戶表示使用社交軟體「頻繁」或「非常頻繁」。不少處於單身狀態的受訪者也直接表達了希望通過社交軟體尋找到另一半的期待。

(圖1用戶關於社交軟體的使用頻率)

對於面對婚戀壓力的單身青年來說,社交軟體為其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戀愛交友方式——始於線上並發展為現實愛情的「網戀奔現」。借用時間、地域、圈層等面向的相似性和同一性,線上交友有力地拉動了社會資源和社會需求的重置,將線上與線下進行了連結與互通。

據探探相關負責人介紹,基於地理位置推送匹配的探探更貼近年輕人交友的需求,在「左滑右滑」的簡潔操作下,更因相近位置衍生的相似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而彼此拉近,這則為不同用戶之間在現實中建立社交關聯創造了可能。

在探探平臺結識現實中妻子的程昱(化名)表示,很珍惜這份從網絡中邂逅到的愛情,也慶幸當初沒有排斥這種相識的可能。在網生一代的95後眼裡,網戀奔現逐漸成為時尚的戀愛潮流,再也不是不能說的「秘密」。

「表面佛系、內心理性」的雙面愛情觀交織

在線社交為年輕人拓寬交友途徑的同時,也近距離洞察到該群體表現出的價值觀念及行為特徵。在調查中發現,95後人群對於婚戀、社交的認知處於新舊觀念的交互之中,開放與保守並存,不同的社交觀念會形成一層層漣漪,相互疊蕩交錯。諸如,95後對待愛情呈現出「表面隨緣,內心卻理性」的群體特徵,在忠於愛情的基礎上,對未來伴侶的選擇仍會保持現實層面的理性。

據調研數據顯示,在單身原因方面,「沒有遇到合適的、不將就」是導致95後單身的最主要原因,高達65.8%;在結婚原因方面,95後最希望的結婚理由是「因為愛情」(74.1%),然而僅有15%的95後願意為愛與自由放棄麵包和金錢。可以看出,95後追求愛情,但依然需要有現實物質基礎,不會極端的只選擇「月亮」或「六便士」,而是要相對平衡。現代社會生活的不穩定性和經濟壓力等給年輕人的婚戀帶來挑戰。

(圖2如果你想結婚,原因是什麼?-多選)

同時,據調研數據顯示,在擇偶方面,青年人群最在意自由婚戀因素,如「性格和得來」(67.8%)「個人品質」(54.0%),最不在意傳統禮約的因素,如「門當戶對」(11.5%)和「家人/親友的意見」(10.7%)。而在結婚方面,大部分青年人群將自己結婚的理由解釋為「愛情」(74.1%),對於「父母壓力」(13.1%)考慮則比較少。

由此可見,隨著95後人群自我意識獨立的崛起,在選擇戀愛對象以及決定是否結婚時,更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力,更願意忠於自身對生活的追求。當然,父母的影響依然存在,據調研發現,超過一半的用戶認為自己的感情生活會受到父母的幹預,大約四分之一的用戶則明確表示會受到幹預。

高學歷、高收入人群更「偏愛」線上交友

據調研結果顯示,高學歷、高收入用戶對網友更加信任,更加傾向線上交友,也對線上社交存在較強的依賴性。線上社交在他們中實現並維持著信任系統的良性循環,相當一部分人十分依賴線上社交。

據調研數據顯示,36.3%的碩士及以上用戶認同或完全認同「線上比線下更容易找到好友」;在對是否認同「我信任線上認識的人」的回答中,22.2%的碩士及以上用戶選擇認同或完全認同;在是否認同「我可以只使用線上社交,完全放棄線下社交」的回答中,16.3%的碩士及以上用戶選擇認同或完全認同,佔比高於碩士以下學歷的用戶。

同樣的態度傾向也體現在高收入群體中。據調研數據顯示,收入越高,越認同「線上比線下更容易找到好友」,也愈加「信任線上認識的人」。在10000元及以上收入水平的用戶中,11.6%選擇認同或完全認同「我可以只使用線上社交,完全放棄線下社交」。

在訪談中發現,線上社交所帶來的高效率拓展人脈資源、迅速獲取信息等方面的利好,滿足了該部分人群的工作、生活、文化消費等方面的需求,他們也更願意尋求並接受「算法交友」帶來的媒介化習慣。

「尋同好」成為「後顏值時代」的交友需求

隨著在線社交的滲透,「尋同好」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交友目的。調研結果顯示,95後人群更喜歡通過興趣標籤來劃分「圈層」,從而搭建同頻的交往場,形成線上與線下的聯動社交。

從調研數據來看,在「使用社交軟體的目的」排序中,「尋找同類愛好者」成為排名前三的選擇,佔比超過1/3(36%),這一數據從用戶角度表達了對社交軟體興趣標籤的功能需求。同時,在擇偶方面也表現出類似的態度傾向:「性格和得來」佔比高達67.8%、「個人品質」佔比54.0%、「有共同愛好」佔比35.1%,由此組成了「95後」擇偶新標準,而「好看的皮囊」僅排第五。

由此可見,線上社交已進入「後顏值時代」,比起外表吸引力,年輕人更加重視交友對象的內在契合度,線上交友的態度更趨理性,對交友對象的觀察也更加豐富、立體。

探探相關負責人表示,用戶在選擇自己標籤的同時,探探也在根據算法邏輯為有類似標籤的用戶,提供更多相互匹配的機會,並為其產生深層次的交流提供助力。通過智能算法,以標籤為媒,將具有共同興趣、共同屬性的人連接在一起,同時構建起互動的交往關係和虛擬社群,這種隱性連接的基礎就是具有個性化的興趣標籤。

女性用戶開始在社交軟體上活躍

近年來,隨著「單身群體」的增加、人口流動的加劇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獨居女青年」人數逐年遞增。在此背景下,網絡提供的「淺層社交」撬動了「她社交」的市場,得到了女性用戶的青睞,也幫助在傳統「矜持」文化影響下的女性用戶,帶來社交破冰的良好體驗方式。

據調研數據顯示,「害怕線下社交」的女性用戶佔比達20.7%,超過男性用戶(14.6%);認同或完全認同「線上聊的來的好友,願意在線下見面」的男性用戶比例高達59.7%,女性用戶為40.5%。相比男性,女性在線下社交中呈現出較為顯著的封閉傾向。基於此,線上社交則為女性用戶拓展社交關係提供了契機,則表現為他們在社交軟體上較之以往更為活躍。 

在訪談過程中,不少女性用戶認為,自己不主動難以獲得有效社交。因此,他們在社交軟體上會開始嘗試與異性溝通。受訪用戶蘇然(化名)說到,使用探探的目的是鍛鍊自己的社交技能。由於性格內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結交到異性朋友,更不用說男朋友;但是在社交軟體上,則可以放下現實中的顧慮,來和異性朋友聊上幾句。

由此可見,對於大部分女性用戶及線下社恐用戶,線上社交軟體提供了很好的社交演練環境,幫助他們拓展了交友邊界和社交邊界,也減輕了線下社交帶來的心理壓力。

社交軟體成為聯動線下、線下的交友橋梁

在中國城鄉化進程中,因跨地域學習、工作而產生了城市中的「獨居青年」,他們來到大城市工作打拼,日常生活圈子有限。據本次調查發現,社交軟體作為聯動線上與線下的社交介質,不僅是大城市「獨居青年」擴展社交圈、尋找同類愛好者的重要途徑,也逐漸成為不少年輕人緩解婚戀問題的幫手。

據調研數據顯示,八成以上用戶日常較多使用社交軟體;同時,27%的用戶認為「線上比線下更容易找到好友」,僅有12%的用戶認為線下比線上更容易找到好友;而對於線上聊得來的網友,48.6%的用戶表示願意線下見面;93%的用戶不排斥與網友見面。

(圖3男性女性對「線上聊的來的好友,我願意在線下見面」的認同情況)

(圖4用戶對「線上聊得來的好友,我願意在線下見面」的認同情況)

同時,在訪談中發現,95後群體雖然依賴社交軟體,但他們仍渴望在線上社交之外能有線下互動關係,這體現為對線上交往關係的平臺轉移和線下延伸。從訪談情況發現,雖然線上交友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95後人群對於線上社交的「奔現問題」並不排斥。

在談到對於「線下見面」的態度時,幾位訪談者都提到了「聊得來」的問題。與傳統相親模式相比,這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尋找性格契合的人」的交友需求,而非以傳統的物質條件作為見面的前提。社交軟體像是一個線下戀愛前的緩衝地帶,「聊得來」意味著個體場域之間的彼此吸引和性格契合。

探探用戶李子楓(化名)表示,如果在社交軟體中遇到聊得來的網友,也會發展為線下好友。而對不少用戶來說,約定線下見面的動機並非單一化,既可以是戀愛脫單,也可以是擴展交友圈子。

技術催生下的未來「全場景化」社交形態

從調研數據來看,與文字、音頻、視頻內容形式相比,95後用戶更喜歡在社交軟體上瀏覽照片、圖片,這一比例佔到 63.7%,明顯高於其他內容形式。而隨著視覺、體驗層面的技術升級及運營精細化,未來線上交友將更豐富、更立體,真正的「雲約會」將成為可能。

(圖5社交軟體的內容形式使用狀況)

隨著5G的到來及技術手段的加持,由社交軟體為介質的在線交友正在打破空間束縛,真正實現實時社交是未來「場域社交」全場景化發展的重要方向。毫秒級延遲的實時社交所帶來的現場感與真實感,將同時增強線上交流的廣度、深度與強度,成為社交關係的常態化形式。

呈現出社區化發展趨勢的探探,將為用戶搭建更加豐富的社交場景,深耕用戶社交關係層面的社交內容,以興趣標籤為指向挖掘更細分的「破冰行動」,在提昇平臺用戶黏性的同時,幫助更多尋找到同好契合者。

從一對一的交友匹配,到一對多、多對多的社群運營,探探基於智能算法和推薦技術,在刻畫用戶畫像的同時,從觀念、態度、行為等三個層面擴展社群用戶個體特徵,在時間和空間上沉澱和培育群體成員的社交信任和情感連接,為年輕群體的擴圈交友提供更多可能。

作為備受年輕群體喜愛的頭部社交平臺,探探在幫助年輕人拓展社交關係、尋找未來伴侶的同時,也在關注著諸如社交恐懼等青年人群的心理問題,以及由現實生活壓力導致的情緒問題。通過技術的升級及運營優化,在平臺內注入正向價值導向,幫助年輕人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擔負起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相關焦點

  • 探探聯合社科院發布社交報告:超六成用戶通過社交軟體來尋找伴侶
    社交軟體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95後社交觀念與社交關係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八成的被調研用戶將社交軟體作為拓展人脈圈子的重要途徑,其中25.2%的用戶表示使用社交軟體很頻繁,58%的用戶選擇通過社交軟體來尋找伴侶,而高學歷人群相對更偏向線上社交,女性用戶較之以往在社交軟體上更為活躍。
  • 探探大數據:社恐族的「戀愛尷尬」,社交軟體助破冰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了「社交恐懼症」的標籤.  近日,社交平臺探探聯合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面向探探平臺內的用戶發起問卷調查,針對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深入調查分析。
  • Soul和探探的競品分析——陌生人社交APP分析
    市場地位 探探在今年6月發布了六周年數據,數據顯示,探探全球總用戶已達3.6億,而Soul的註冊用戶超過1億,根據Questmobile的報告,探探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600萬,月活躍用戶1000萬。 處於陌生社交產品市場地位來看,目前主要是探探是頭部APP,而Soul更像是一匹半路殺出來的黑馬,努力爭奪份額。
  • 探探創始人王宇:陌生人社交的重點在高效匹配
    所以,在陌生人社交領域,也就不斷有新的玩法產生。「探探」就是其中之一。在LBS上增加了「兩情相悅」維度的探探,以「最簡」操作和高效「配對」的特點,在85後到90後的年輕用戶群體中迅速竄紅。不久前,探探已宣布獲得由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領投的500萬美元融資。
  • 探探APP遭全面下架引關注 陌生人社交之路尚能通否
    原標題:探探APP遭各平臺全面下架引關注 繼被多個安卓應用商城下架後,五一期間,探探APP在蘋果應用商店、小米應用商店被下架。截至記者發稿時,目前已經無法在主流應用商城平臺上搜索得到探探APP。對此,探探方面回應稱,已啟動全面自查自糾,深入開展整改。
  • 研究了陌陌、探探和假裝情侶,我終於搞清楚了年輕人在玩社交時都幹...
    經騰訊創業(微信公眾號:qqchuangye)調查發現,陌生人社交的用戶量一直在穩步提升,在2016年已經達到了4.9億,而根據企鵝智酷的數據顯示,繼QQ空間被95少年佔領後,QQ中的社群用戶也以95後為主,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在未來的陌生人社交行業,95後用戶將成為其中的主力在2016年上半年達到了4.5億,其中95後用戶成為了陌生人社交中的主力軍。
  • 探探:如何做一款基於算法的「顏值」社交平臺
    本期採訪對象為陌生社交產品「探探」的聯合創始人潘瀅。國外對標產品:Tinder2015年前後,國內有不下十幾款模式與探探或Tinder類似的基於LBS的陌生社交產品,但是在殘酷的社交產品創業生態下,今天不少已銷聲匿跡。
  • 探探的社交"夾生飯":上市聲音減弱 資本想像力不足
    近日,主打陌生人社交的App探探發布6周年數據報告顯示,自2014年上線至今,探探全球用戶數已超3.6億,其中90後用戶佔比近80%,成絕對主力人群,60%以上活躍用戶完成真實頭像認證。  但隨之而來的質疑聲,也把探探推向了風口浪尖。有效匹配率低、惡意扣款、洩露用戶隱私等問題接踵而來。
  • 探探App發布約會大數據:女人想要新關係,男人留戀舊秩序
    在探探數據中可以發現,95後、00後女性對首次約會AA制已經司空見慣,85後、90後,到95後、00後,這四個年齡段的女性,對AA制的支持度越來越高。男性用戶的態度其實也呈現類似趨勢:00後男性用戶對首次約會AA制的支持度,也是4個群體中最高的,只不過依然低於同年齡段的女性。
  • 專訪陌陌與探探的創始人 揭秘社交平臺背後邏輯與未來
    ­  2月23日,陌陌發布公告:將以向探探發行股票及現金的方式收購探探100%股權,對價包括約265萬股的ADS及約6億美元現金。­  兩家公司,一家主打陌生人的社交場景,一家專注於一見傾心的相遇方式。他們合併在一起,會變成什麼樣子?關於讓陌生人約起來這件事兒,背後的基本邏輯是什麼?未來還有哪些想像力?
  • 3 個維度,拆解 3 款主流陌生人社交app(soul、探探、積目)
    積目積目主打「潮」「酷」風格專屬年輕人的社交平臺,倡導以興趣為基礎拓寬社交圈子,其主要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95後佔比近80%,是對音樂、藝術、潮流文化有追求的Z世代群體,可以通過產品內以下幾個方面印證:1)提供的興趣項更為年輕個性、另類和小眾化,例如LiveHouse、改裝車、音樂製作、釋放、怪癖、字母等;2
  • 年輕人最喜歡的五款小眾社交軟體,探探只能排第三!
    年輕人最喜歡對的五款小眾社交軟體都有哪些嗎?根據大量網友的反饋從而測試的社交軟體範圍在:社交軟體的日活躍率大家並不是很在意,大家更在意的是在上面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所以從談談這些大型社交軟體到蝙蝠這種小眾社交軟體都有涉獵,那麼話不多說來看社交測評反饋吧!
  • 探探APP整改後仍存涉黃、詐騙信息,平臺淨化到底還要多久?
    時至今日,探探重新上架已有300餘天,但用戶利用平臺隱晦發布色情信息以及實施網絡詐騙的新聞還是不斷被曝出。打著陌生人社交旗號的交友平臺想要真正擺脫敏感負面標籤,到底還需要多久?整改後,探探於去年7月重新上架,並且加大了對內容的監管力度。時至今日,探探重新上架已有300餘天,但記者發現,如今該APP上仍有用戶利用平臺隱晦發布色情信息,並且還有不法分子利用該APP實施網絡詐騙。不法分子利用平臺實施網絡詐騙除了涉黃之外,不法分子還利用平臺實施網絡詐騙。
  • 探探發布6周年數據報告 用戶數量已超3.6億
    劍客網6月28日消息,今日下午探探發布6周年數據報告。據報告顯示,自上市以來,探探APP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3.6億,其中90後用戶成為了眾多年齡段的主力人群,佔比達到80%之多;完成證實頭像認證的活躍用戶達到60%。
  • 探探成立來牽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布局移動社交
    探探成立來牽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布局移動社交時間:2020-11-27 23: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探探成立來牽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布局移動社交 11月26日,來牽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張玲,經營範圍包含軟體開發
  • 探探優化平臺機制 女用戶被「偏愛」
    近日,不少女性用戶在探探的「動態」中活躍起來,分享廚藝作品、發自拍、曬寵物,在熟人社交圈之外覓得情緒釋放的年輕人社區。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女性用戶開始接受社交軟體這一交友途徑,在分享中建立生活新連接。據2月中上旬探探數據統計顯示,女性用戶右滑率(喜歡)從萬年不變的6%上升至9.8%,高冷的女生也開始嘗試通過探探來建立社交可能。  受社會環境及觀念變化影響之餘,探探平臺對女性用戶的保護機制也是催生女性活躍度上浮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用戶在探探平臺明顯被「偏愛」。
  • 騰訊:2014年中國」95後「社交隱私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對子女的生活和社交的幹涉,幾乎是全世界所有父母的通病。尼爾森旗下的研究機構哈裡斯互動去年在美國調查了2286名成人和1217名未成年人,結果顯示,65%的父母偷看過子女的手機,29%的父母追蹤過子女的位置。社交網絡、即時通訊、移動互聯……和過去相比,年輕人與父母的交流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網絡社交風行的時代,以95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是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的呢?
  • 陌陌、探探、連戀愛密室 到底哪一款社交軟體能交到朋友?
    想認識新朋友又比較羞澀,社交軟體如此之多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軟體才能更好的開始一段陌生人的交友。網上那些什麼「最火的社交軟體」什麼的文章之類的我就不說了,你麼細品。下面就說說以我個人的角度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說這幾款軟體。著不是廣告應為沒有收廣告費。
  • 在探探可以直播嗎 為什麼自己的探探沒有顯示直播?
    探探推出直播,作為陌生人社交起家的探探,天生就有著用戶打賞的意願和習慣,非常適合做秀場。有多人在問,在探探可以直播嗎?為什麼自己的探探沒有顯示直播呢?一起來看看吧。 探探推出直播,作為陌生人社交起家的探探,天生就有著用戶打賞的意願和習慣,非常適合做秀場。有多人在問,在探探可以直播嗎?
  • 與微信同時出現,收購探探成社交霸主,靠荷爾蒙的它還能撐多久?
    隨著國內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行動裝置不斷更新升級,「網際網路移動社交」概念開始形成,在微信出現不久後,一款名叫陌陌以的「陌生人社交軟體」出現,而且這款網際網路社交App以「附近的人」為主要功能提供線上社交,一經上線就俘獲了大量的用戶,更是成為年輕人口口相傳的「交友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