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鐵英 龍頭新聞記者丁燕
6月份,哈爾濱市將進入汛期和自然災害多發期。入汛意味著天氣多變,進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經常伴有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這些災害性天氣的科普知識您了解多少?14日,哈爾濱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講解。
1、強對流天氣
是指發生突然、強度劇烈,常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龍捲等強對流性災害的天氣。強對流天氣空間尺度不大、生命周期短暫,卻能在短時間釋放強大的力量,具有極強的破壞力,是人們不得不防的災害性天氣。
特點:發生季節早結束遲,強度大破壞性強,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
2、暴雨
是指短時間內產生較強降雨(24小時降雨量≥50毫米)的天氣現象。暴雨按累積降雨時間有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劃分規定,同時在量級之上還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兩個等級。
暴雨的危害與影響
●澇漬災害
由於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造成作物受害而減產。
在城鎮,當雨水過多而超過排水能力時,水就會在路面流動,地勢低的地方形成積水,造成城市內澇,對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商業活動、市民日常生活等影響極大。
●洪水災害
由暴雨引起的洪水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生各種傷害,淹水越深,淹沒時間越長,對農業、林業和漁業等危害越嚴重。
暴雨造成江河泛濫,還會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危害農作物,而且還衝毀農舍和工農設施、道路等,甚至造成人畜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
防禦指南: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準備工作;2.學校、幼兒園採取適當措施,保證學生和幼兒安全;3.駕駛人員應當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4.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做好排澇準備。
3、雷電
是指在雷暴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龍捲。
雷電的危害:
雷電產生的高溫、猛烈的衝擊波以及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使其能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常常會造成人員傷亡,擊毀建築物、供配電系統、通信設備、引起森林火災,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斷、倉儲、煉油廠、油田等燃燒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財產和人身安全,對航空航天等運載工具也威脅很大。
防禦指南: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工作;2.密切關注天氣,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4、大風
風即空氣的流動現象,氣象學中常指空氣相對於地面的水平運動,它是一個同時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風向和風速(或風力)表示。當瞬時風速≥17.2米/秒,即風力達到8級以上時,就稱作大風。
大風的危害:
大風造成人員直接或間接傷亡的事件時有發生。大風經常會吹倒不牢固的建築物、高空作業的吊車、廣告牌、通信電力設備、電線桿、樹木等,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