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冰城進入自然災害多發期 這些氣象科普知識您了解多少?

2021-01-21 生活報

曹鐵英 龍頭新聞記者丁燕

6月份,哈爾濱市將進入汛期和自然災害多發期。入汛意味著天氣多變,進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經常伴有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這些災害性天氣的科普知識您了解多少?14日,哈爾濱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講解。

1、強對流天氣

是指發生突然、強度劇烈,常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龍捲等強對流性災害的天氣。強對流天氣空間尺度不大、生命周期短暫,卻能在短時間釋放強大的力量,具有極強的破壞力,是人們不得不防的災害性天氣。

特點:發生季節早結束遲,強度大破壞性強,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

2、暴雨

是指短時間內產生較強降雨(24小時降雨量≥50毫米)的天氣現象。暴雨按累積降雨時間有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劃分規定,同時在量級之上還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兩個等級。

暴雨的危害與影響

●澇漬災害

由於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造成作物受害而減產。

在城鎮,當雨水過多而超過排水能力時,水就會在路面流動,地勢低的地方形成積水,造成城市內澇,對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商業活動、市民日常生活等影響極大。

●洪水災害

由暴雨引起的洪水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生各種傷害,淹水越深,淹沒時間越長,對農業、林業和漁業等危害越嚴重。

暴雨造成江河泛濫,還會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不僅危害農作物,而且還衝毀農舍和工農設施、道路等,甚至造成人畜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

防禦指南: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準備工作;2.學校、幼兒園採取適當措施,保證學生和幼兒安全;3.駕駛人員應當注意道路積水和交通阻塞,確保安全;4.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做好排澇準備。

3、雷電

是指在雷暴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龍捲。

雷電的危害:

雷電產生的高溫、猛烈的衝擊波以及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使其能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常常會造成人員傷亡,擊毀建築物、供配電系統、通信設備、引起森林火災,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斷、倉儲、煉油廠、油田等燃燒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財產和人身安全,對航空航天等運載工具也威脅很大。

防禦指南: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工作;2.密切關注天氣,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4、大風

風即空氣的流動現象,氣象學中常指空氣相對於地面的水平運動,它是一個同時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風向和風速(或風力)表示。當瞬時風速≥17.2米/秒,即風力達到8級以上時,就稱作大風。

大風的危害:

大風造成人員直接或間接傷亡的事件時有發生。大風經常會吹倒不牢固的建築物、高空作業的吊車、廣告牌、通信電力設備、電線桿、樹木等,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相關焦點

  • 任城區阜橋街道小閘口社區開展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 通訊員 李莉 李淑華 記者 杜倩 濟寧報導夏季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防範夏季自然災害是政府和居民普遍關心的事。6月1日下午,濟寧任城區阜橋街道小閘口社區黨委聯合聯建單位濟寧市氣象局開展了「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 石家莊市圖書館氣象科普講座帶您了解天氣知識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這一天,在市圖書館,市氣象學會理事長趙彥廠給市民帶來一場豐富而實用的氣象科普講座。有時,我們的手機會收到氣象災害預警,這種預警往往會精確到今天幾點幾分某種氣象災害幾級預警,但是為什麼不能在前一天發布預警呢?這是因為天氣預警信號的時效非常短,暴雨預警的最長時效為12小時,雷電預警的時效只有6小時,這是為了更精準地達到預警效果,因此在極端天氣集中的季節,要時刻關注氣象預警,以便及時部署防範工作。
  • 孝感市科協舉辦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9月23日上午,孝感市科協、孝感市氣象學會開展了「2020年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活動在孝感市高新區槐蔭辦事處董永社區開展,現場吸引了社區黨員、居民等多類人員參加。本次活動邀請了孝感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嚴鴻飛、孝感市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宋哲。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甘肅氣象部門把氣象科普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
    李巧珍(左三)為鄉親們在黨參田間講解蟲害防治知識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通訊員殷麗霞)由甘肅省氣象局、甘肅省氣象學會主辦的「脫貧攻堅 氣象萬千——氣象科技走進東灣村」科普宣傳活動5月17日在渭源縣路園鎮東灣村舉辦。
  • 漢川:聯合共建社區學校開展氣象知識科普活動
    近日,漢川市氣象局聯合涵閘社區、涵閘小學開展了氣象知識科普活動,100多名學生來到漢川市氣象局實地參觀,學習氣象知識,感受氣象科學技術的樂趣和氣象楹聯的無窮魅力。在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先後參觀了氣象觀測場、氣象預報預警綜合業務平臺,參觀了風向風速儀、溫溼度傳感器、能見度儀、天氣現象儀、淺層地溫傳感器、稱重式降水傳感器等氣象要素的測量儀器,了解了天氣預報流程及如何科學防範氣象災害等知識,觀看了氣象科普小視頻。氣象局工作人員為學生們生動地講解了氣象觀測設備的用途、天氣現象的各類數據採集以及氣象災害的預警和防禦知識。
  • 世界氣象日 公眾「在線」了解氣象知識
    本報長沙訊 3 月 23 日是第 60 個 " 世界氣象日 ",主題為 " 氣候與水 "。3 月 20 日下午,根據今年疫情特殊情況,湖南省氣象局採用線上網絡視頻的方式舉辦 2020 年世界氣象日新聞發布會。
  • 學科普,愛科普,氣象知識科普走進開封市集英小學
    央廣網開封9月29日消息(記者 彭華 實習生 何瑾琨)為了廣泛推廣科技常識、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全市廣大青少年對科普知識的興趣,9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河南分網、少年之聲小記者在開封市集英小學舉辦首場主題為「學科普、愛科普 氣象知識科普進校園」系列科普知識宣傳活動,活動由河南省科協
  • 甲秀廣場 氣象科普宣傳活動讓人「大開眼界」
    等不到雲開霧散、等不到3月23日世界氣象日,昨天,貴州省氣象局在貴陽市著名的景點甲秀廣場,為廣大公眾準備了一場盛大的氣象科普「大餐
  • 【森林防火】@祥雲人:森林防火期,這些知識要知道!
    森林防火期來了, 這些知識您要知道! 森林防火工作是國家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生態安全。
  • 科普氣象知識
    近日,位於柯橋區氣象局內的氣象災害展示與體驗活動站迎來了首批參觀者,在「小球大世界」項目上,當大家通過光影技術,在直徑2米左右的碳纖維球體上,看到立體展現出來的氣象實時雲圖、全球地形地貌、全球衛星雲圖等內容時,紛紛驚奇不已。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參觀者又體驗了一回「我是氣象播報員」,用一本正經、活潑搞怪、優雅含蓄等方式錄製了多版本的天氣預報。
  • 《我是氣象小主播》第二期完美落幕
    孩子們走進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不僅學習了天氣預報、環境保護、防災避險等科普知識,還了解和嘗試了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的。FM93浙江交通之聲氣象主播天天帶著孩子們,親手製作了一個有「魔法」的天氣瓶哦,是不是美美噠?
  • 北海氣象: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
    2020年11月18日和11月21日,北海市氣象局團支部聯合北海市海城區第二小學團支部開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系列主題活動,向學校師生們傳遞和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系列活動通過氣象科普小課堂、贈送氣象書籍以及參觀北海天氣雷達站等形式開展。
  • 甲秀廣場,3.23氣象科普宣傳活動讓人「大開眼界」!!
    體驗風向風速儀等不到雲開霧散、等不到3月23日世界氣象日,今天(3月19日),貴州省氣象局在貴陽市著名的景點甲秀廣場,為廣大公眾準備了一場盛大的氣象科普工作人員講解怎樣看雲識天氣儘管今早貴陽市一如既往的淫雨霏霏,但貴陽市民熱情不減,早上9點過,甲秀廣場氣象科普宣傳點已人頭攢動
  • 坎寧安:地球板塊穩定 未進入地質災害多發期
    海嘯、洪澇、地震,近年來的一系列的天災,使人們進入到對「2012」的恐慌之中。經濟觀察網對國際構造學著名專家、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坎寧安.W.迪克森進行了專訪,坎寧安認為,目前地球板塊穩定,未進入地質災害多發期,「2010」的傳言是杞人憂天。「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地球變得越來越動蕩」,地震專家坎寧安表示,之所以人們會深感地球的躁動,與媒體的發達、人口的劇增關聯極大。
  • 中央氣象局:極端不利氣象條件致京津冀霧霾多發重發
    原標題:中央氣象局:極端不利氣象條件致京津冀霧霾多發重發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記者焦瑩)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2016年11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比2015年同期偏多2次,平均霾日數為23天,較2015年同期偏多5天。
  • 雲南省將進入雷電高發期 年均雷暴日80多天
    2013年7月26日,閃電劃破羅平縣城夜空 新華社發今天是第55個世界氣象日。雲南省氣象臺21日提前對公眾開放參觀,活動期間,除進行一些氣象知識講座,利用模型演示主要氣象災害形成的原因等外,氣象影視中心還讓孩子們模擬了一回氣象播報員,讓大家玩得很是高興。省雷電中心專家表示,我省強雷暴天氣多發頻發,雷電災害在全國範圍內都較突出。昆明氣象臺預計,雲南從4月份開始,即將進入電閃雷鳴高發期,今天開始的降溫降雨天氣,有可能產生雷暴天氣。
  • 城陽區線上科普氣象知識
    城陽區線上科普氣象知識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3.24 星期二     本報3月23日訊 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期間,城陽區文明辦、城陽區氣象局、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聯合製作了7版世界氣象日的科普展板在線上發布
  • 氣象局長張洪濤在線解讀氣象知識_文字實錄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2、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   3、2007年6月中國氣象局規定了「颱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高溫、乾旱、大霧、雷電、冰雹、道路結冰、霾、霜凍」14類預警信號 ,4種顏色等級 。
  • 恩施:中學生參觀氣象局探秘氣象知識
    12月6日,恩施市芳華中學組織七年級學生及家長走進恩施州氣象局,參觀了恩施州國家基準氣候站,恩施州氣象臺及氣象科普館。參觀活動包括實地參觀、工作人員講解和現場提問等環節。基準站的測報員為大家生動地講解了觀測儀器的使用技術、雷電和各種天氣現象的形成原因等;氣象臺的預報員講解了天氣預報如何製作出爐;氣象科普講解員演示了地球儀、防雹增雨火箭彈、手持測風儀的操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