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齒輪場規劃圖。目前,這裡已經吸引了20多家文創經營者落腳。
改造前的北京齒輪廠。
改造後的北京齒輪場。
【開欄語】
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今天起,新京報推出「我們這五年」系列報導,選取北京城市發展歷程中的數個「關鍵詞」,記錄五年以來,這座城市發生的細微卻深刻的變化。
高聳的煙囪不再冒煙,破舊的機器停止運轉,空曠的倉庫落滿灰塵……那些曾經紅火的工業廠房被我們淡忘。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老舊廠房被賦予了新生命。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明確指出首都的城市戰略定位是「四個中心」,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圍繞著這一功能定位,文化部、北京市共同規劃建設了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並正式落戶朝陽。
縱貫東西的國家文創實驗區,讓曾經的工業廠房蛻變為新型文創產業園,也引導著區域人口、資金流、信息流等的變化和城市空間更新。
北京齒輪總廠變成「齒輪場文創園」,恰恰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由大會堂餘料建造 輝煌老廠面臨轉型
勉強可容納兩車並行的小路口,開放式的大門,拖著裝滿蔬果小拉車的老人……這是片被紅磚牆老居民樓圍繞著的知名園區。
前三分之一是改造後用線條等搭建起來的現代立體空間,後三分之二是正在改造的老式磚瓦車間,和紅磚壘砌的老式居民樓。
即使有朝陽路上有藍色的「北京齒輪場」路牌指引,這裡也低調得容易讓人錯過。
然而,在完成改造的2萬多平方米空間內,已經迎來了不少聚光燈下的業務——老車間裡搭起的錄影棚中,鹿晗、林宥嘉、小宋佳等明星幾天前到這裡錄製過節目。
談起數日前的那場「秀」,北京齒輪場員工安昌(化名)隨手翻開手機,很快找出了那天為明星們拍下的「路人照」。
2年前,安昌從穩定的崗位離職。他在這裡的工作,是為這片疏解騰退後的廠房找到新的出路。
最先熟悉的是老北京齒輪廠的歷史。
「它真的見證了新中國歷史」,安昌說,正對大門的辦公樓,建造時使用的是人民大會堂竣工後留下的餘料。
脫胎於1949年成立的北平振華鐵工廠,1960年2月正式成立的北京齒輪廠以汽車齒輪研發製造為主,曾經在1961年至1963年的全國行業產品質量評比中,斬獲連續三年名列行業第一的榮耀。1991年的經營數據足以證明它的「江湖地位」:職工總數已經達到4300人,銷售收入22500萬元,上繳利稅達4100萬元,居全國汽車齒輪行業第一。
隨後的情形卻是急轉直下,外方公司撤資、市場環境巨變等接踵而來,巨大的人員負擔和債務壓力使企業經營日漸困難。
2013年10月,經歷了資產重組、破產調整等步驟後組建的北京北齒有限公司啟動整體搬遷。
一年多以後,除變速箱總裝車間外,其他車間全部順利搬遷至河北黃驊,北京定福莊廠區保留產品開發部和營銷部。
齒輪廠的歷史隨之被濃縮,成為辦公室牆面上的黑白老照片;留下來的齒輪「咬合」打造成動物造型,站在一寸高的青草裡,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
放棄發展房地產 打造「三裡屯+798」
是蓋樓發展房地產?還是改建成汽配廠為北汽公司服務?安昌記得,北京齒輪廠騰退後,曾有過這些方案的論證。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明確指出首都的城市戰略定位是「四個中心」,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隨後,圍繞著這一功能定位,文化部和北京市採取部市戰略合作方式,共同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
「CBD-定福莊」一帶,成為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的核心承載空間,將北京齒輪廠老廠區改造成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思路應運而生。
安昌說,當年北汽集團也提出要從傳統製造業向製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轉型。結合朝陽區政府的有關建議,北汽集團正式決定升級打造齒輪場文化創意產業園,定名「北京齒輪場」。
由「廠」變「場」,隱喻著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安昌指點著「齒輪場」沙盤說,在他們的規劃裡,這是「三裡屯+798」的結合體,是容納了辦公、商業、公寓、秀場、電影院等綜合配套設施的文化產業園。
同時,這也是一處開放包容的城市公園,即將為都市居民提供健康步道、運動空間、工業遺址博物館、電動車示範中心等服務,打造環境友好、科技綠色的園區。
減房租發補貼 提供保姆式服務
騰出來的空間就像蜂巢,有活躍「蜜蜂」才能創造價值。
預計能夠容納80多家企業進駐的齒輪場內,已經有20多家文創經營者在此「落腳」。
「最早的2014年就來了」,安昌能詳細講出企業負責人的職業經歷、項目最新發展情況以及目前面臨的難題。從最初的房租減免,到之後的工商註冊、投融資,他自稱提供的是「保姆式服務」。
因為齒輪場的定位不僅僅是孵化器,更是分階段的長期培育和經營,「我們要長期跟蹤項目的情況,才能找到它們前進路上的痛點,從而幫助創業者排除障礙」。
安昌和他的同事們還要幫助創業者更好地利用國家政策,「比如今年起施行的國家文創實驗區『政策十五條』,我們也得幫著解讀。」
這一系列政策覆蓋了文創企業的融資補貼、上市獎勵、孵化創新、外資準入、文化保稅、智慧財產權服務、行政登記等十五個方面,是朝陽區為文創產業發展打包提供的政策紅利。
在此前朝陽區為文創企業發展提供的政策中,掌閱科技公司已經收穫了實效。
「幫助最大的是支持企業上市的一系列政策和服務」,掌閱科技執行總裁張凌雲說,目前掌閱科技正在上海主板IPO排隊,在準備IPO的過程中,朝陽區幫助企業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對接相關主管部門,解決上市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使得我們在此過程中少走彎路,加快踏入資本市場的進程。」
從扎堆到聚合 進駐企業互成服務鏈
容納了多個企業的園區,就像一個小型社會機構,需要一雙「看不見的手」進行調節。
「我們希望,進駐齒輪場的企業相互能形成服務鏈條」,安昌說,此前有部電影,是在園區內一家公司進行特效合成,然後由園區裡的「鄰居」負責了衍生品製作。
「最好所有的環節都能在齒輪場內完成」,所有的進駐和項目對接,都需要通盤考慮,他說,如此才能形成園區的品牌和規模效應,不是「扎堆」,而是聚合。
整個朝陽區就像是擴大版的「齒輪場」,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域78平方公裡的行政區域面積中,原勝利混凝土建材廠、原朝陽區木器廠、原四惠建材市場等這些名詞所承載的功能,會隨著城市定位轉變,迎來一場「騰籠換鳥」。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成為這場變革中的三條路徑。
五年以來,國家文創實驗區範圍內已新轉型升級了32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包括齒輪場品牌創業文化園、銅牛電影產業園、西店記憶文化產業園在內的一批新轉型升級的文創園區已經陸續投入使用,在整個國家文創實驗區核心區範圍,形成了50餘家文化產業園區錯位、協同、融合的發展格局。
「園區之間要協同、要錯位,行業和鏈條要分工、要協作。」朝陽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說,這也是國家文創實驗區的使命,即在產業布局上突破了單個園區的限制,在更大範圍和更高水平上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
這也引導著整個區域人口、資金流、信息流等的變化,與城市空間更新——以北京齒輪場為代表的,脫胎於傳統工業廠房的文創園區,正打破傳統聚集觀念,塑造新的產業形態。
安昌希望,今後的齒輪場能夠成為一個地標式建築——2018年全場建成後,這裡成為容納居民休閒、影視創業的多功能文創園。
「最難的是整體規劃。」他說,航向已定,遠景自然可期。
【我眼中這五年】
1、過去五年,在你身上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北京齒輪場員工安昌:從工作了9年的安穩崗位離職,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到齒輪場,負責運營相關工作。
2、你覺得這五年來北京發生了哪些變化?
安昌:最大的變化是「四個中心」定位確定後,朝陽區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並且隨著國家文創產業實驗區的出臺,整個區域內的文創產業慢慢從扎堆變成了如今的聚合有序發展。
同時,政府也出臺了「新十五條」等政策,為文創企業發展解決了很多後顧之憂。
3、未來你最期待看到的變化是什麼?
安昌:我希望北京齒輪場能成為一個地標性建築,按照沙盤上的辦公區、公寓、秀場、影視基地等,成為北京第一個多功能文創園。
訪談
朝陽區委書記吳桂英
文創產業從無到有 政府從項目推動到提升服務
新京報:五年或者更久之前,是什麼契機促使朝陽區選擇發展文創產業?
吳桂英:新世紀之初,我們緊抓奧運、CBD和綠化隔離地區建設三大歷史機遇,實現了由農業大區向綜合經濟強區的轉變,但是透過舉辦奧運會和國家發展戰略、北京市發展部署,也使我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我們不禁思考,朝陽的未來發展優勢在哪裡?
朝陽區已經進入更加注重融入全球化、更加注重產業結構提升、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社會和諧與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的發展階段。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國際文化交互交融與合作創新,成為朝陽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的「內在需求」。
文化創意產業低能耗、高創意、高附加值的產業特性,使之成為朝陽推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新京報:過去五年的關鍵詞之一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在這個過程中,有多少疏解後的空間用於服務文創產業?目前收效如何?
吳桂英:這些年來,我們堅決破除「捨不得」的糾結,堅持控疏雙管齊下,堅定不移地推進功能疏解,做好先舍後得、瘦身健體大文章。
幾年來,國家文創實驗區範圍內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三種方式,新轉型升級了32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建築規模共201.28萬平米。
這些園區正進行著人口、空間和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以文化創意產業獨特的集聚形態,引導區域人口、資金流、信息流等的變化,促進了城市空間更新,轉換了新的發展動力,產出效益明顯更高,也帶動了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
新京報:文創產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強的過程中,政府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這一角色是否發生過變化?
吳桂英:形象地說,在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高速路上,政府做的就是劃定車道線、設置信號燈,而市場是發動機,企業是駕駛員,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同向互動,推動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在朝陽區文創產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強的過程中,政府的工作重點和具體舉措是不一樣的。比如,在產業發展的初期,政府的工作重點是高舉旗幟、強化引導、項目推動、加快聚集;而經過一定的發展之後,政府的工作重點更傾向於完善政策、培育市場、搭建平臺、提升服務。
新京報:你認為,未來文創產業在朝陽區社會經濟發展中佔據怎樣的地位?
吳桂英:無論是從文創產業本身的高融合性、高附加值特點,還是從首都新的城市戰略定位要求來看,朝陽區已經進入到文化引領發展的新階段,文創產業成為朝陽區的重要支柱產業和經濟升級轉型的新引擎,同時肩負著提升區域文化底蘊、提升區域環境品質的重任。
採寫/新京報記者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