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字頭工廠代號曾有這個含義,酒仙橋老舊廠房何以走出798藝術區

2020-12-06 京報網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2010年,一位參觀者在798藝術區內遊覽。

1975年,798廠(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三分廠)三車間高功率電容器裝配班的工人正在緊張勞動。胡敦志/攝

上世紀50年代末,774廠(北京電子管廠)的新產品試製成功。馮文岡/攝

1957年,718廠(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包浩斯風格的鋸齒形屋頂廠房。馮文岡/攝

2012年,798藝術區內,一個可愛的小朋友在模仿雕塑的姿式。羅偉/攝

「7」字頭代號下的電子工業搖籃

1957年6月30日,《北京日報》1版

本報1957年6月30日1版《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又一新成就》報導,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的基礎極其薄弱。1951年,國家決定在北京建立北京電子管廠和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北京將城市東北邊緣的大片空地定位為工業發展區,也就是現在的酒仙橋地區。兩個廠子就建在其中。

北京電子管廠由蘇聯援建,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由民主德國援建。在修建廠房時,外國專家堅持了高標準。例如,在修建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時,民主德國專家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後,力排眾議,堅持將抗震強度設計定為8級以上。為此,東德專家在南湖渠無償幫助中國建造了兩座磚窯,用以生產中國根本沒有的500標號建築用磚。就因為他們的堅持,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這裡的所有建築安然無恙。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是鋸齒形屋頂的廠房,稱為「包浩斯風格」,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講求建築的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2007年12月18日《北京日報》14版,《718歲月》)

兩個廠子分別於1956年10月15日和1957年10月5日建成投產,從此改變了我國無線電工業依靠進口外國零件再由國內裝配的狀況。

此後,眾多電子廠在酒仙橋地區建成,「7」字打頭的工廠代號告訴外人這裡的大院都姓「軍」。比如738是北京有線電廠代號,718是無線電器材聯合廠,774是電子管廠。而後來大名鼎鼎的798則是718廠的三分廠。(2018年5月15日《北京日報》13版,《「開機」60年——中國計算機誕生》)

新中國的第一隻真空管、第一個集成電路、第一臺計算機、第一臺電話交換機等莫不誕生於酒仙橋。很難統計它為新中國電子工業創下了多少個第一。該地區上繳的利稅到1985年已達到國家投資總額的4倍。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作為國家「一五」期間重點投資、集中建設的新中國第一個電子工業基地,為我國電子工業、國民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

衰落中12名廠長急「上書」

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報》1版

2009年10月10日,《北京日報》1版

鬥轉星移,20世紀80年代,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在全世界風起雲湧,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也不例外。在廣東,出現了東莞電子城;在北京,興起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而位於酒仙橋的電子城,作為計劃經濟的老領地,對市場變幻缺乏應有的反應,已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老基地的眾多國有大中型企業陷入嚴重困境。(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報》1版,《絕地之戰——北京中關村電子城老工業基地改造紀實》

1986年,47歲的張紅飆調到國營774廠當廠長時,廠子已是風雨飄搖。當時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也是國企經營最困難的時期。大量像774這樣的「代碼企業」正經歷著從軍工企業向民用企業轉型的陣痛。新官上任的張紅飆做夢也沒想到,大名鼎鼎的774廠居然困難到這種程度:一連11個月,全廠一萬多人發不出工資;生產用的硝酸、硫酸等原材料,從一車一車買到一罐一罐買,最後只能一瓶一瓶買;流動資金匱乏到買把笤帚也得廠長籤字。

窮得揭不開鍋的774廠不僅沒有能力上繳利稅,每年還要市財政撥付2000多萬元維持運轉。718、738等廠的情況也跟774大同小異。1991年,擁有6萬多名職工的基地骨幹企業本部銷售收入不足8億元,利稅總額趨近於零。

1992年4月23日,張紅飆等電子城的12位廠長聯名向有關部門上書,呼籲改造振興老工業基地。(2009年10月10日《北京日報》1版,《北京電子城改造15年收入淨增15倍》)

這份報告引起中央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1994年,北京市政府將酒仙橋老工業基地確定為重點支持單位,定名為「北京電子城」。老工業基地開始全面改造。

老工業基地涅槃重生

2001年3月19日,《北京日報》1版

1994年8月1日,《北京日報》2版

據本報1994年8月1日2版《「北京電子城」工程啟動》報導,當年,電子城工程啟動,實行區域性優惠政策,區內企業各項利稅費除上繳中央財政外,定期返還企業用於技術改造、引進外資,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並大力發展與電子產業相配套的多種三產經營項目。

電子城內老國企改制沒有選擇簡單的「拍賣」或「退出」之路,而是開展了一場真正的變革,合資、兼併、重組,一番摸爬滾打。774廠改制為京東方科技集團,利用自己在顯示器件領域的技術積累,走上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738廠以「兆維集團」的新名字在通信行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700、706、707、718、797、798廠等6家大型國有企業,「打包」改制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

1999年6月,北京電子城老工業基地經批准被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命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科技園。

電子城融入中關村,老國企得以享有高科技企業稅收待遇、各項專項基金、配套資金,以及來自中關村的大學、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科技創新能量很快湧入電子城。電子城對國外新技術和企業的吸引力顯著加強,松下、西門子、諾基亞、愛立信、飛利浦、LG、日立、摩託羅拉等著名跨國公司紛紛在這裡落戶。

2001年,電子城銷售收入佔全市電子產品銷售收入的40%以上,佔據了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半壁河山,再次成為首都電子產業的重要基地。(2001年3月19日《北京日報》1版,《電子城成了「金貴」園》)

2009年,電子城企業總收入已由15年前的32億元增加到520億元,增長了15倍還多;電子城內的企業也由建園之初的19家增長到1000多家。

絕地之戰,電子城老工業基地鳳凰涅槃,以自己的創新實踐,走出一條體制機制創新之路,「大包袱」變成了「聚寶盆」,封閉的「軍工大院」變成了國際化的「高科技產業園」,同時還輻射、帶動了周邊工業區的發展,為首都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一番融合,2012年,中關村朝陽園正式建立,成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集先進位造、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電子城東區為老工業基地改造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區,實現了「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再次輝煌。(2019年1月25日《北京日報》4版,《中關村朝陽園 打造國際研發創新高地》)

廢棄廠房裡打造文創金招牌

2003年11月16日,《北京日報》8版

2011年6月8日,《北京日報》5版

2012年7月3日,《北京日報》10版

就在電子城復興的過程中,一部分老廠房徹底告別了電子產業,打出了文創的新金字招牌。

1995年,中央美院雕塑系雕塑家隋建國接到了紀念抗戰群雕的雕刻任務,需要一個大的工作空間,於是在798廠裡找了一個3000平方米的閒置倉庫。任務完成後,美院老師們繼續在這裡租房子搞創作。在資產重新整合過程中,不少生產線遷往新址,工業區裡的閒置空間大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被吸引過來,在798建立了工作室。

2002年,藝術區的雛形形成,藝術家工作室增到30個,藝術及商業機構接近40個。在儘量保持工業化時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藝術家們對廠房進行了改造,開設畫廊、雕塑工廠,搞建築設計、音樂演出、影視播放、服裝設計、室內家居設計等。

為何藝術家們青睞老工業廠房?他們認為,在這裡可以找到一種工業化的感覺,同時又有現代化的氣息。(2003年11月16日《北京日報》8版,《大山子:藝術和大眾互動》)這裡的建築風格很有特色。美國建築界人士參觀798藝術區時驚訝地發現,在中國北京,居然存在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包浩斯建築群,絕對稱得上人類工業發展史上的珍貴文物。

798藝術區的成功帶動更多老廠房的轉型,在帶著濃重工業化時代氣息的舊建築裡,當代藝術充滿生機地蓬勃發展。

751廠與798僅一路之隔,熱電產業和煤氣產業是其兩個主產業。751廠曾供應著首都三分之一的煤氣。隨著本市政策性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陝京天然氣工程的投入使用,751廠正式停止煤氣生產,高聳的兩座巨型煤氣罐以及縱橫交錯的煤氣管道也隨之失去原有用途。作為寶貴的工業遺址,煤氣罐和管道見證了中國工業的發展,拆除還是保留一直受到外界普遍關注。借鑑798的成功運營模式,751廠的老舊工業遺址也得以全部保留,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主打時尚服裝設計、時尚產品發布、原創音樂創作等。其中,位於園區北側的兩座本市僅存的15萬立方米巨型煤氣罐被改造成發布廳,承辦各類時尚產品的新品發布。遍布園區的煤氣管道,則被改造為空中走廊。(2011年6月8日《北京日報》5版,《巨型煤氣罐變身時尚發布廳》)

798、751很快就成為北京著名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吸引了數百家中外文化機構入駐。兩個園區逐漸飽和,藝術園區繼續擴散。798周邊的畢捷電機總廠、松下彩管廠以及北京廣播電子器材廠的老廠房也陸續「改頭換面」,結束經營了幾十年的電子工業,改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798、751一起組成全市第二大文創功能區——大山子藝術和設計產業功能區,規模僅次於首鋼。(2012年7月3日《北京日報》10版,《大山子規劃全市第二大文創功能區》)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酒仙橋的老舊廠房裡保留住一個城市的工業記憶,也記錄下城市產業調整的轉型軌跡,它在新時代呈現出的新活力、新風貌,更展現了這個城市血脈中永遠奔湧著的創新、創造的激情。

(原標題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來源 北京日報

文字:侯莎莎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 北晚新視覺 新華社

流程編輯 u011

相關焦點

  • 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
  •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藝術區,杜鵑鳥下的蛋
    國內許多城市的藝術區,都面臨相同的命運:物理層面依舊存在,精神層面早已虛無。 藝術區素描 7月中旬,我在宋莊見到了藝術家老吳(姑隱其名),統計數字說宋莊有5000多名藝術家,但老吳在此生活多年,他認為應該有好幾萬名。 對主流社會而言,這是神秘的。
  • 藝術區,杜鵑鳥下的蛋 - 南風窗網
    國內許多城市的藝術區,都面臨相同的命運:物理層面依舊存在,精神層面早已虛無。      藝術區素描    7月中旬,我在宋莊見到了藝術家老吳(姑隱其名),統計數字說宋莊有5000多名藝術家,但老吳在此生活多年,他認為應該有好幾萬名。    對主流社會而言,這是神秘的。
  • 大華1935、量子晨雙創園,曲江利用老舊廠房打造文化標杆
    文化賦能 老舊廠房煥發新生機 老舊工業廠房承載著近現代工業發展的歷史記憶,是傳承發展歷史文化、促進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載體和寶貴資源。近幾年,為加快盤活老舊廠房,推動「沉睡資產」變資源、變資金,釋放產業發展空間,曲江新區積極謀劃推動老舊廠區改造。
  • 廣州的「798」,罐頭廠改成創意園區成了文藝聚集地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城市裡以前有許多工廠,如今都搬遷出城區,原先的廠房也改作他用,許多廠房改建成了創意園區,大獲成功,最有名的就是北京的798了,廣州也有一個這樣的園區。廣州的這個創意園區叫做紅專廠,在廣州名氣非常大。
  • 【紅門 - 邀請函】彎曲的時間 - 彼得·韋恩·劉易斯個展將於7月6日開幕!
    798 Art District, No. 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紅門畫廊: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之後劉易斯就在北京798藝術區附近建立了他自己「Oasis」工作室。 彼得·韋恩·劉易斯:彎曲的時間- 從金斯敦到北京將於2019年7月6日至21日在紅門畫廊展出。
  • 舊工廠變「夢工廠」!老國棉五廠「涅槃重生」,為青島人留住「鄉愁」
    與此同時,紡織谷又是一個「夢工廠」。據園方負責人介紹,作為紡織谷的街區代表,國棉大道的兩側是頗有年代感的包浩斯建築和極簡風格的歐式貨櫃建築群,從今年中旬開始,這裡確定走原創路線,敞開懷抱歡迎有金點子的原創型選手入駐。短短數月,國棉大道就雲集了各式手作工作室、原創集合店、主題咖啡、精釀啤酒、時尚展廳、藝術市集等業態,替代紡織成為老廠房的支柱產業。
  • 那個老印刷廠華麗回歸,變身成了鄭州的「798」!
    但是,留下來的老廠房該如何處置呢?經過深思熟慮,瑞光印務決定將老廠房保留下來,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瑞光創意工廠」。進了瑞光路,從巷子一拐就看到了很醒目的黃色貨櫃,這兒就是瑞光創意工廠的大門了。路邊牆體上到處是文藝範兒十足的創意塗鴉。
  • 高精度3d雷射掃描儀大空間雷射掃描三維掃描技術對老舊工廠改造
    打開APP 高精度3d雷射掃描儀大空間雷射掃描三維掃描技術對老舊工廠改造 發表於 2020-04-12 10:05:31 三維掃描技術對老舊工廠改造 項目背景 對於這些老舊工業廠房,現在有很多種處置態度,完全保留不動或是全部拆除都不是很好方法
  • 廣州一個文藝青年的好去處,以前是罐頭廠,現在是「藝術區」!
    提起這些,不得不提是一個廣州很有名的地方,以前是罐頭廠,現在是年輕藝人出沒的地方,變成了藝術區,裡面有很多展覽和創作工作室,充滿文藝風格,適合年輕藝術家,它是廣州著名的紅磚廠,每一個第一次來廣州的朋友一定會去參觀。廣州的紅專廠和北京的798藝術區差不多,這是以前罐頭廠留下的紅磚建築。
  • 餘本海——積墨成山個人作品展即將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
    >策 展 人:劉海博媒體統籌:海東主辦單位:北京鼎盛千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單位:感嘆號藝術空間協辦單位:個山美術館、七臻美術館、中國美術市場報、北京天成東方藝術俱樂部展覽地址:北京藝術區798感嘆號藝術空間(797路)畫家 餘本海展覽前言:文/劉海博「黑團團裡墨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
  • 重慶版798開建 鎮館蒸汽機全球唯一
    諸如北京798藝術區、上海8號橋、成都東郊記憶一樣,將成為重慶都市旅遊的又一大新景觀和城市文化新地標。  修成啥樣?  依託老建築 濃縮重慶百年工業史  重慶作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城市,為中國的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國際雪豹日公益沙龍在北京798舉行(高清組圖)
    由雪豹保護公益組織「雪豹守望者」發起的大型公益日沙龍活動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眾多從事雪豹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基金會工作人員、公益組織成員與從事相關創作的藝術家匯聚在一起,展開雪豹保護的創意研討。新華社記者陶希夷攝
  • 老舊廠房變身高科技項目「孵化地」
    近日,在位於瀍河創新科技園內的洛陽愛家冷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愛家科技)電激活相變潛熱節能散熱器項目現場,以前的老舊車間已煥然一新,廠房設備已開始運轉。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洛陽愛家冷暖科技電激活相變潛熱節能散熱器項目  項目概況:該項目位於瀍河創新科技園,主要利用閒置廠房進行改建。
  • 2019最不容錯過的David Bowie展 亮相北京798藝術區重現華麗1970s
    BOWIE BY MICK ROCK——重現華麗1970s中國區特展·北京站將於5月29日在北京798藝術工廠亮相。除此之外,MoPOP還與摩登天空攜手,運用驚豔無比的光影特效與多媒體裝置,打造一場聲、光、色匯集一體的時尚、搖滾饕餮盛宴,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讓觀者浸入在重現華麗的1970s時代的場景之中,享受由David Bowie帶來的華麗搖滾時代的獨特魅力,在這個夏季引爆全新的華麗復古文化浪潮,是2019最不能錯過的展覽之一!
  • 評展|「膠片已死」,當藝術展覽遇上電影、汽車與工廠
    上海餘德耀美術館「製作中:藝術與電影的工作場」作為該館與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合作後的首展,透露著好萊塢電影的氣質;在北京798藝術區內 「工廠、機器與詩人的話——藝術中的現實光影」在工業遺產地反思社會變革;倫敦V&A「汽車:加速現代世界」,探討在汽車的文化影響和環境成本之間取得的平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