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區,杜鵑鳥下的蛋

2021-01-08 中國搜索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這就是藝術區難逃的宿命:在開始階段,它名副其實,是社會審美和思想動態的標杆;慢慢地它被鳩佔鵲巢,成了反思藝術與商業的關係的標本。

一個愛思考的人,在感覺精神枯燥的時候,不妨去所在城市的藝術區轉一轉,或有所得。如果出來後還是一無所獲,至少可以形成對藝術區的批評意見。

這就是藝術區難逃的宿命:在開始階段,它名副其實,是社會審美和思想動態的標杆;慢慢地它被鳩佔鵲巢,成了反思藝術與商業的關係的標本。

7月底去北京798,本意當然是去找藝術家,但找到的只有藝術品經紀人,想感受藝術,但感受到的主要是價格。藝術家已經出局,有的已經離開,有的轉移到了租金稍低的周邊。

國內許多城市的藝術區,都面臨相同的命運:物理層面依舊存在,精神層面早已虛無。

藝術區素描

7月中旬,我在宋莊見到了藝術家老吳(姑隱其名),統計數字說宋莊有5000多名藝術家,但老吳在此生活多年,他認為應該有好幾萬名。

對主流社會而言,這是神秘的。由於對平庸生活的過敏,藝術家一般被認作是不合群的人,但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這些人卻自覺聚集起來,在各大城市邊緣地帶形成了一個個藝術區,以群居的形態存在著。

一大批獨立、敏感、有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社會「另類」,扎堆一處形成一個精神共同體(表面如此),這是怎樣的一種氛圍?正是這種神秘感,調動了社會大眾的窺視欲,這是798這樣的藝術區遊客如織的心理條件。

是遊客,而不是自覺尋求藝術滋養的求知者,至少大部分不是。人們去798和去南鑼鼓巷,在心理訴求上沒有本質的區別,遊客需要的不是一種精神上的啟發,而是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比如在798,各個入口處寫著「798」的招牌下是人們爭相留影的「聖地」。

很多藝術區,其實已經變成「藝術區遺址」,但它們依然是城市裡「逼格」最高的地方,人們仍然將其作為自豪感來源之一。

今年1月到上海,當地朋友推薦我去田子坊,到了之後發現,餐廳、咖啡館和工藝品商店是其中的主角,這裡最適合用餐和談戀愛。田子坊也曾是藝術家自發聚集形成的藝術區,起始於1998年畫家陳逸飛在此租用閒置廠房建立工作室。

不管怎樣,商業對藝術這一旗號的需要,本身不是壞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社會審美能力和物質承受能力的提高。在798的一家畫廊,一名藝術品經紀人告訴我,因為供應充足,藝術品已經平民化,一幅畫作原件,低端的只需要幾千元甚至幾百元,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因此它某種意義上已經成了家裝行業的一部分。

然而商業與藝術無論如何相互滲透,仍然抹不去兩者之間基因上的排斥。商業最強大的能量就是推高地租成本和生活成本,製造以喧囂為外在特點的繁榮,而這些都會趕走藝術家。

從經濟關係上開始思考,就能慢慢指向藝術區的社會性起點。

精神流浪者的「收容所」

從被組織的程度上看,藝術家分兩類:體制內藝術家和自由藝術家。自發聚集而形成藝術區的,絕大部分是後者。

在藝術完全服務於政治需要的時代裡,基本不存在自由藝術家,他們是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工業化進程中,和農民工、個體戶一起登上歷史舞臺的。

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區,一般都脫胎於城市裡廢棄的廠房,或者郊區的村莊。從群體特性上看,藝術家的天賦讓他們總能「變廢為寶」,同時再前衛的藝術家在生活空間上大多都對老舊和傳統有解不開的熱衷—社會疊加在自然之上,而藝術家的價值在於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疊加於社會之上。

物質原因則更具有解釋力—因為藝術家大部分都很窮。無論是北京的798、草場地、宋莊、上苑、酒廠,還是上海的莫幹山、田子坊,廣州的小洲村,深圳的大芬村,成都的藍頂,重慶的黃桷坪,藝術區早期形成的最重要的條件都是低廉的租金。

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宋莊,是在1994年開始形成的。最早到來的包括慄憲庭、方力鈞在內的數十名藝術家,原本在圓明園旁的村子聚居,後來被趕走,四處考察後看中了交通相對便利的宋莊。

據慄憲庭回憶,如今藝術家最集中的小堡村,當時1/3的房子都已倒塌,當地人生活貧困,老吳則說,到今天為止,宋莊還有吃不飽飯的農民。藝術家和農民,一方承受能力有限,一方租金要求不高,兩者因此互相需要。

農民工、個體戶、自由藝術家在歷史舞臺上一同出現,但他們在社會結構中的價值位置卻有天壤之別,農民工仍然繼續著社會機器的「螺絲釘」使命,個體戶作為一種逐漸被認可和鼓勵的身份而正當地存在,而自由藝術家則一直被視為新的結構中的異質體。

這批藝術家被從圓明園藝術村趕走,正是因為他們被視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到達宋莊之後,他們的奇怪外形及莫名其妙的作品,也不能被當地農民接受,最終停留下來,是因為當時小堡村書記崔大柏目光長遠,力排眾議。

宋莊這才成了自由藝術家的「根據地」。關於根據地,毛主席有過一個很有趣也很精準的比方:根據地就像人的屁股,有屁股,人才能坐下來,而不是一直走或一直站著,最終垮掉。宋莊就是早期漂泊在北京的那群自由藝術家的「屁股」。

位於朝陽區的798工廠閒置的包浩斯風格廠房,也在2002年引起了藝術家們的注意。它和宋莊的一致之處的是租金低廉,不同之處則在於,798的廠房出租整體控制在一家企業手上,一開始就是以資本的角色出現的,這也就註定了它與宋莊後來的命運分化。

並不神秘的群居

藝術區留給社會公眾的神秘感和嚮往感,是因為「藝術家」這一名詞。英文「Artist」,如果按本義翻譯為藝術工作者,就是一種普通職業。而一個「家」字,在中國社會心理中長期代表著一種高級榮譽,藝術區於是給人一種「大師薈萃」的感覺。

事實上,身在藝術區的藝術家,大部分就經濟地位而言其實處於社會底層。八九十年代那些主動放棄體制內身份,或者從「單位」離開的藝術家,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藝術家,而在新世紀以後,「自由藝術家」很大程度上是「藝術失業者」的同義詞。

各大城市的知名藝術區,主要形成於新世紀初到2008年之間,其實就是這一時期藝術專業人才極端過剩的結果。起於大學擴招,終於金融危機造成的市場萎縮。

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高校數量劇增,到2004年,全國有2000多所高校,其中有700多所設立了藝術類專業,當年招生人數達到26萬多人。廣州小洲村最早成為藝術區是因為嶺南畫派關山月、黎雄才等大師在此建立工作室,而後來則因為靠近廣州大學城而成了藝考學生租住備考的大本營。

畫家西茜對我談及繪畫的「學院派」問題時說,以往「學院派」是少數,而在新世紀以後「學院派」每年畢業幾十萬人,已經不是一種專業主義的代名詞。相反,爆炸性增長造成教師、學生質量不斷下降,一部分藝術畢業生甚至連基本功訓練都不充分就畢業了。而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直到2005年的一次井噴才形成於一定規模,這一規模依舊不足以容納如此之多的藝術生就業。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2005年藝術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不足30%。

未能就業者,要麼轉行,要麼就成為「自由藝術家」。而此時,早期那批進入藝術區的藝術家中有少數人已經實現個人的「成功」,可以憑藉自由的創作獲得巨大的回報,他們於是成了一個個「神話」,將那些未能就業而又不甘心轉行的藝術類畢業生吸引到了藝術區。

老吳說,在宋莊,半年賣不出一幅畫的大有人在,於是一些人失望地離開,一些人兼職其他行業,但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源源不斷地到來,這個地方就成了流水戰士的鐵打營盤。

所以,藝術區裡的生態一點也不神秘,簡單地說,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藝術領域的提前版本。我在2014年專門調查過義烏的「淘寶第一村」青巖劉,其內部社會生態和人員流動的心理機制與很多藝術區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老吳所說的「宋莊有幾萬名藝術家」,其實是「產業鏈」意義上的,他把從藝術作品生產到策展人、經紀人以及畫廊、承銷商等一整個鏈條上各環節的成員都稱之為「藝術家」了。

這就回到了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社會印象中「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們為什麼看上去總是熱衷於群居?

其中一部分答案是,因為在群居條件下,一種產業生態可以圍繞藝術品生產這一核心而形成,從而幫助藝術家們連接他們不熟悉的藝術品流通環節。

商業是只杜鵑鳥

相對於主流社會而言,藝術家群體的同類聚居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特異性,反而有加強作用。

他們的性格、氣質與價值觀,在主流社會很難找到共鳴,因此他們需要一個身份相似或相同的群體,來共同確認一些不同於主流社會的喜好、行為、規則的正當性,藝術區就滿足了這一心理需求。然而群體對個人特質有淹沒傾向,容易消滅自我,為了在群體中證明自我,很多另類的「作品」就出現了。

在老吳的藝術家朋友中,有吃大便的,有當眾做愛的,還有把自己的一根肋骨手術取出後鑲金展出的。在「藝術行為」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樂於顯露自己與主流意識形態的分道揚鑣。

考慮到藝術表現方式的千門百類,這些行為與價值都可以以藝術的名義予以理解。而且因為藝術家群體與社會大眾的天然疏離,他們對社會的真實影響也十分有限,主要目的是在圈子內獲得認知度。所以,藝術家群體內部的各種「醉態」,並不會從根本上殺傷藝術區這一社會生態。

真正可能瓦解它的只有商業。

798和宋莊,作為從城市內的廢棄工廠和遠離城市的農村分別改造而來的藝術區各自的代表,都在商業面前難以招架。最突出的矛盾是商業製造了高地租,使得相當一部分作為「精神流浪者」的藝術家無法承受繼續逗留的成本,只能離開。

最具破壞性的商業是地產業,位於城市裡的798,在地產業包圍下,租金以極快的速度攀升,藝術家已無容身之所。宋莊遠離城市,有一些慄憲庭所說的「私地產」出現,但畢竟沒有成為規模地產商覬覦的目標,雖然房租也已經從早期的幾百元上升到幾千元,藝術家們仍能勉強支撐。

藝術評論人仇海波在分析宋莊的蛻變時感慨,「藝術家似乎常常是在給資本、商業或政府作嫁衣……往往容易被利用,利用完了、沒有價值了,就不了了之了。」

不得不說,這是藝術區幾乎無法逃脫的命運,現在如此,未來亦如此。

商業是一隻杜鵑鳥。藝術家群體這些各種各樣的「鳥類」找到一個地方安家,然後勤勉地築巢產卵之後,杜鵑鳥悄悄地把他們的卵推出去,產下自己的卵。於是藝術家們辛勞撫養長大的,最終是別人的孩子,隨著孩子長大,就發現越來越不像自己。

然而,對於一座城市而言,這不正是這群另類而「不穩定」的、曾經四處不受待見的人最終被接納的根本原因嗎?

【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

相關焦點

  • 藝術區,杜鵑鳥下的蛋 - 南風窗網
    藝術區,杜鵑鳥下的蛋 藝術家已經出局,有的已經離開,有的轉移到了租金稍低的周邊。國內許多城市的藝術區,都面臨相同的命運:物理層面依舊存在,精神層面早已虛無。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杜鵑鳥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生活中,它們喜歡吃害蟲 然而對於飼養杜鵑的人來說肯定很喜歡聽他的叫,布穀布穀的很動聽,所以我們也叫它布穀鳥。下面就由愛寵網的小編帶你好好了解下杜鵑鳥,對於喜歡杜鵑鳥的人可以進來看下哦。
  • 杜鵑鳥的秘密
    春天到了,窗外鳥啼聲聲,但最讓我喜歡的是杜鵑鳥「布穀,布穀」的叫聲,這聲音像是催促人們快快播種。奶奶告訴我杜鵑鳥又叫布穀鳥和子規鳥。古詩裡是這麼寫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而且杜鵑鳥它能幫助人類消滅害蟲,像金龜蟲、甘蘭蛆、松尺蠖、叩頭蟲、尤其喜歡吃松樹的大敵———松毛蟲,故杜鵑素有「森林衛士」的美稱,能吃害蟲,是許多植物的小衛士。
  • 杜鵑鳥你了解多少?
    杜鵑鳥雛鳥拱蛋要分析部分杜鵑鳥為什麼會託卵寄生,如果從遷徙性鳥類和留鳥的特點來分析,也許會找到答案。為什麼呢?不會託卵寄生的杜鵑鳥都是南方本地留鳥,而託卵寄生的杜鵑鳥都是會遷徙的。會不會是因為遷徙時間緊迫,杜鵑鳥認為託卵寄生會讓自己的後代存活率更高?但是我們研究了其他會寄生的鳥類,這個邏輯是經不起推敲的。
  • 為什麼說杜鵑鳥是殺人犯?
    很多人都喜歡飼養杜鵑鳥,不但是因為它有美麗的羽毛,還在於它有動人的歌喉。但是,就是這樣一種招人喜歡的鳥兒,卻是自然界一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犯」。杜鵑鳥每到產卵的時候,便會粗暴地趕走在產卵期的紅尾伯勞或者葦鶯鳥。然後再叼走它們窩裡的一顆蛋,自己產一顆蛋在窩裡面。
  • 杜鵑鳥與繼母——動物界騙子和傻子的故事
    首先,杜鵑學會了像鷹隼那樣的飛行,甚至叫聲。當杜鵑鳥物色好其它雀鳥的巢穴準備下蛋時,它們會用掠食鷹隼的叫聲和飛行形態,把雀鳥嚇得飛離巢穴,然後弄掉雀鳥的一枚蛋,產下自己的一枚蛋替代,這枚蛋有時候跟其他雀鳥蛋差不多,有時候也不一樣,但一般問題不大,杜鵑鳥的孩子通常都能倔壯成長。
  • 杜鵑鳥都是託卵寄生的?你想錯了
    杜鵑鳥雛鳥拱蛋要分析部分杜鵑鳥為什麼會託卵寄生,如果從遷徙性鳥類和留鳥的特點來分析誰會成為那個倒黴蛋,充滿了不確定性。杜鵑鳥禍害大葦鶯有人會問,縫葉鶯的鳥窩這麼小,杜鵑鳥是如何把鳥蛋精準下進去的小小的樹葉,怎麼看也承受不住杜鵑鳥的重量。其實杜鵑鳥除了下蛋,還可以把鳥蛋下在地上,再用嘴巴把鳥蛋銜進鳥窩裡,這個問題自然解決了。
  • 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
    他通知我們:「煞風景,謂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褌,遊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但是,我有時分以為,迷信是一種煞風景的工具,並且,比擬義山師長教師提出的那些,迷信有時分煞風景更甚。由於,迷信通知我,杜鵑鳥並非一種仁慈的鳥兒。或許,故事一直是故事,傳說一直是傳說,回到理想中來的時分,不由讓我大跌眼鏡。
  • 欺詐、謀殺、反擊 …… 杜鵑鳥的 「巢寄生」發生在這裡
    【楊志東 攝】▲ 胸前羽毛偽裝成老鷹,並模仿鷹飛行動作的杜鵑鳥,把葦鶯鳥們驚嚇得斥窩四處躲藏。(左:灰臉鵟鷹,右:大杜鵑)【李都 攝】▲ 被杜鵑欺詐的東方大葦鶯趕緊躲藏到荷花叢中。【李都 攝】▲ 杜鵑趁機在葦鶯的巢中產下自己的卵(圖左上)。杜鵑鳥比葦鶯鳥大很多,但它的蛋卻很小,而在形狀,色彩等方面相似,使葦鶯難辨真假。而且,杜鵑的蛋一般比葦鶯蛋要早孵出。
  • 一個接一個的把蛋推出窩外,小杜鵑的手段,是真的夠狠!
    你們有沒有聽說「鳩居鵲巢」,這句成語是比喻:強佔他人的居處,而用這句成語,形容 動物界的一種鳥類,是十分恰當的,那就是杜鵑。杜鵑,在我國古代,名聲很好,很多的 詩人還紛紛為杜鵑填詩作詞,不過如果他們真的了解杜鵑的所作所為的話,估計會從 棺材裡爬起來,一巴掌把杜鵑給拍死!杜鵑雖然長得漂亮,叫聲也很好聽,不過它們的所作所為,卻是十分惡毒的。
  • 南湖:葦鶯哺育杜鵑鳥寶寶(組圖)
    大葦鶯(右)叼著食物飛到杜鵑寶寶身邊.  7月22日早晨,在市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裡,一隻杜鵑幼鳥站在湖畔木棧道的護欄上,不時扇動著翅膀,發出呼喚媽媽來餵食的叫聲。在空中,兩隻成年杜鵑舒展著長長的翅膀,飛行中悠閒地發出「布穀、布穀」的叫聲,絲毫沒有理會小杜鵑的叫聲。
  • 鳩佔鵲巢說的是誰,杜鵑鳥有哪些惡習
    他告訴我們:「煞風景,謂花間喝道,看花淚下,苔上鋪席,斫卻垂楊,花下曬褌,遊春重載,石筍系馬,月下把火,妓筵說俗事,果園種菜,背山起樓,花架下養雞。」可是,我有時候覺得,科學是一種煞風景的東西,而且,相比義山先生提出的那些,科學有時候煞風景更甚。因為,科學告訴我,杜鵑鳥並不是一種善良的鳥兒。也許,故事始終是故事,傳說始終是傳說,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不禁讓我大跌眼鏡。
  • 雌杜鵑鳥為什麼搶別人的窩?都怪雄鳥是妻妾成群還裸婚的渣男
    杜鵑鳥為什麼不親自做窩及哺育後代對所有的生物來說,它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不是如何讓自己如何長壽,而是讓自己有儘可能多的後代。不同的動物也選擇了不同的方式,有的以量取勝,有的拼盡全力來呵護。杜鵑鳥自然也一樣,想要儘可能產下更多後代,並希望它們健康成長。杜鵑鳥為什麼自己不做窩?事實上這是個不嚴謹的表述。
  • 天藍色的鳥蛋:你見過嗎?-動物,鳥,鳥蛋,天藍色, ——快科技(驅動之...
    最近,一則發生在南京紫金山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人們在鳥巢裡發現了五顆鳥蛋,大約鵪鶉蛋大小——這不奇怪,重點是這些鳥蛋都是萌萌的天藍色。隨後,有人正確指出了,這是棕頭鴉雀的蛋。那什麼是棕頭鴉雀?它們的蛋都是藍色的嗎?鳥蛋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呢?
  • 杜鵑鳥想偷偷借巢下蛋,沒想被知更鳥發現,遭到一頓「暴打」!
    眾所周知,杜鵑鳥自己是不築巢的,它的孩子都是別的鳥類幫忙養大。據《每日郵報》6月4日報導,一野生動物攝影師拍到一組知更鳥大戰杜鵑鳥的精彩畫面,雖兩者體型相差巨大,但戰鬥之激烈讓攝影師驚嘆不已。據悉,攝影師艾倫·麥克法迪恩(Alan McFadyen)上個月初在蘇格蘭柯爾庫布裡郡(Kirkcudbright)拍到這組精彩的鳥類大戰,根據他所見,在戰場附近幾米是知更鳥的巢穴,它剛剛孵完蛋,看到杜鵑鳥的出現,本能的飛出來想阻止杜鵑的「鳩佔鵲巢」。艾倫表示:「我在英國已經拍攝過杜鵑鳥已有六年多了,但我從來沒有目睹過這樣的事情。
  • 雌杜鵑鳥借窩繁殖,只因遇到妻妾成群又不顧家的「渣男」
    在鳥類當中杜鵑鳥就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我們對杜鵑鳥的了解大都從一些書籍的故事,比如杜鵑啼血。此外還有和它同名的杜鵑花。最有名的莫過於「鳩佔鵲巢」這個成語了,這個成語中的"鳩"指的並不是斑鳩,而是杜鵑。交配後的杜鵑都會將自己的蛋悄悄產在其它鳥的鳥窩裡,比如喜鵲的鳥窩,甚至一些較小體型的鳥如畫眉、葦蔦窩也不放過。
  • 杜鵑鳥的名字雖然好聽,但其巢寄生的繁殖後代行為很令人不齒
    看到這個鳥巢中,這些鳥蛋中有一個大小不一,而且顏色也不一樣,是不是會覺得難道這鳥蛋變異了?
  • 杜鵑鳥真的把自己的卵產在其他鳥的巢裡,之後就不管不問了嗎?
    我們常說的鳩實際上是指兩種不同的鳥,一種是紅腳隼,一種是杜鵑科下的大杜鵑,俗稱布穀鳥。紅腳隼是隼形目下的一種小型猛禽,雖然它們的體長平均僅有28公分左右,但是它可是兇猛的食肉動物,無論是昆蟲、其他小型的鳥類都是它的獵物。從分布上看,紅腳隼在我國主要分布很廣,南北方都有分布。
  • 2ch:杜鵑鳥的託卵(巢寄生)行為太可怕了
    ちゃんねるからVIPがお送りします:2020/03/08(日) 03:27:30 ID:JNpGUccO0.net[1/2]>>42ch中文網翻譯カッコウは他の鳥の巣に自分の卵を産むその代わりにもともとあった邪魔な卵は全部地面に落とす自分の雛だけを育てさせるためにな杜鵑會在其他的鳥巢裡生下自己的蛋
  • 吃掉別人的卵,還讓其它鳥幫自己孵卵,真實的杜鵑鳥有多自私?
    布穀鳥也叫杜鵑,在農村,一般認為它是提醒人們耕作的好鳥,在課堂上,它還有著另外的一個身份。「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這是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老師曾經說過,在古詩中,杜鵑是一個意象,只要見到它,一般整個古詩的基調就是悲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