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0-11-28 中國經濟網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7」字頭代號下的電子工業搖籃

  北京日報1957年6月30日1版《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又一新成就》報導,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的基礎極其薄弱。1951年,國家決定在北京建立北京電子管廠和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北京將城市東北邊緣的大片空地定位為工業發展區,也就是現在的酒仙橋地區。兩個廠子就建在其中。

  北京電子管廠由蘇聯援建,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由民主德國援建。在修建廠房時,外國專家堅持了高標準。例如,在修建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時,民主德國專家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後,力排眾議,堅持將抗震強度設計定為8級以上。為此,東德專家在南湖渠無償幫助中國建造了兩座磚窯,用以生產中國根本沒有的500標號建築用磚。就因為他們的堅持,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這裡的所有建築安然無恙。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是鋸齒形屋頂的廠房,稱為「包浩斯風格」,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講求建築的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2007年12月18日《北京日報》14版,《718歲月》)

  兩個廠子分別於1956年10月15日和1957年10月5日建成投產,從此改變了我國無線電工業依靠進口外國零件再由國內裝配的狀況。

  此後,眾多電子廠在酒仙橋地區建成,「7」字打頭的工廠代號告訴外人這裡的大院都姓「軍」。比如738是北京有線電廠代號,718是無線電器材聯合廠,774是電子管廠。而後來大名鼎鼎的798則是718廠的三分廠。(2018年5月15日《北京日報》13版,《「開機」60年——中國計算機誕生》)

  新中國的第一隻真空管、第一個集成電路、第一臺計算機、第一臺電話交換機等莫不誕生於酒仙橋。很難統計它為新中國電子工業創下了多少個第一。該地區上繳的利稅到1985年已達到國家投資總額的4倍。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作為國家「一五」期間重點投資、集中建設的新中國第一個電子工業基地,為我國電子工業、國民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

  衰落中12名廠長急「上書」

  鬥轉星移,20世紀80年代,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在全世界風起雲湧,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也不例外。在廣東,出現了東莞電子城;在北京,興起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而位於酒仙橋的電子城,作為計劃經濟的老領地,對市場變幻缺乏應有的反應,已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老基地的眾多國有大中型企業陷入嚴重困境。(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報》1版,《絕地之戰——北京中關村電子城老工業基地改造紀實》

  1986年,47歲的張紅飆調到國營774廠當廠長時,廠子已是風雨飄搖。當時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也是國企經營最困難的時期。大量像774這樣的「代碼企業」正經歷著從軍工企業向民用企業轉型的陣痛。新官上任的張紅飆做夢也沒想到,大名鼎鼎的774廠居然困難到這種程度:一連11個月,全廠一萬多人發不出工資;生產用的硝酸、硫酸等原材料,從一車一車買到一罐一罐買,最後只能一瓶一瓶買;流動資金匱乏到買把笤帚也得廠長籤字。

  窮得揭不開鍋的774廠不僅沒有能力上繳利稅,每年還要市財政撥付2000多萬元維持運轉。718、738等廠的情況也跟774大同小異。1991年,擁有6萬多名職工的基地骨幹企業本部銷售收入不足8億元,利稅總額趨近於零。

  1992年4月23日,張紅飆等電子城的12位廠長聯名向有關部門上書,呼籲改造振興老工業基地。(2009年10月10日《北京日報》1版,《北京電子城改造15年收入淨增15倍》)

  這份報告引起中央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1994年,北京市政府將酒仙橋老工業基地確定為重點支持單位,定名為「北京電子城」。老工業基地開始全面改造。

  老工業基地涅槃重生

  據北京日報1994年8月1日2版《「北京電子城」工程啟動》報導,當年,電子城工程啟動,實行區域性優惠政策,區內企業各項利稅費除上繳中央財政外,定期返還企業用於技術改造、引進外資,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並大力發展與電子產業相配套的多種三產經營項目。

  電子城內老國企改制沒有選擇簡單的「拍賣」或「退出」之路,而是開展了一場真正的變革,合資、兼併、重組,一番摸爬滾打。774廠改制為京東方科技集團,利用自己在顯示器件領域的技術積累,走上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738廠以「兆維集團」的新名字在通信行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700、706、707、718、797、798廠等6家大型國有企業,「打包」改制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

  1999年6月,北京電子城老工業基地經批准被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命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科技園。

  電子城融入中關村,老國企得以享有高科技企業稅收待遇、各項專項基金、配套資金,以及來自中關村的大學、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科技創新能量很快湧入電子城。電子城對國外新技術和企業的吸引力顯著加強,松下、西門子、諾基亞、愛立信、飛利浦、LG、日立、摩託羅拉等著名跨國公司紛紛在這裡落戶。

  2001年,電子城銷售收入佔全市電子產品銷售收入的40%以上,佔據了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半壁河山,再次成為首都電子產業的重要基地。(2001年3月19日《北京日報》1版,《電子城成了「金貴」園》)

  2009年,電子城企業總收入已由15年前的32億元增加到520億元,增長了15倍還多;電子城內的企業也由建園之初的19家增長到1000多家。

  絕地之戰,電子城老工業基地鳳凰涅槃,以自己的創新實踐,走出一條體制機制創新之路,「大包袱」變成了「聚寶盆」,封閉的「軍工大院」變成了國際化的「高科技產業園」,同時還輻射、帶動了周邊工業區的發展,為首都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一番融合,2012年,中關村朝陽園正式建立,成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集先進位造、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電子城東區為老工業基地改造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區,實現了「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再次輝煌。(2019年1月25日《北京日報》4版,《中關村朝陽園 打造國際研發創新高地》)

  廢棄廠房裡打造文創金招牌

  就在電子城復興的過程中,一部分老廠房徹底告別了電子產業,打出了文創的新金字招牌。

  1995年,中央美院雕塑系雕塑家隋建國接到了紀念抗戰群雕的雕刻任務,需要一個大的工作空間,於是在798廠裡找了一個3000平方米的閒置倉庫。任務完成後,美院老師們繼續在這裡租房子搞創作。在資產重新整合過程中,不少生產線遷往新址,工業區裡的閒置空間大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被吸引過來,在798建立了工作室。

  2002年,藝術區的雛形形成,藝術家工作室增到30個,藝術及商業機構接近40個。在儘量保持工業化時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藝術家們對廠房進行了改造,開設畫廊、雕塑工廠,搞建築設計、音樂演出、影視播放、服裝設計、室內家居設計等。

  為何藝術家們青睞老工業廠房?他們認為,在這裡可以找到一種工業化的感覺,同時又有現代化的氣息。(2003年11月16日《北京日報》8版,《大山子:藝術和大眾互動》)這裡的建築風格很有特色。美國建築界人士參觀798藝術區時驚訝地發現,在中國北京,居然存在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包浩斯建築群,絕對稱得上人類工業發展史上的珍貴文物。

  798藝術區的成功帶動更多老廠房的轉型,在帶著濃重工業化時代氣息的舊建築裡,當代藝術充滿生機地蓬勃發展。

  751廠與798僅一路之隔,熱電產業和煤氣產業是其兩個主產業。751廠曾供應著首都三分之一的煤氣。隨著本市政策性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陝京天然氣工程的投入使用,751廠正式停止煤氣生產,高聳的兩座巨型煤氣罐以及縱橫交錯的煤氣管道也隨之失去原有用途。作為寶貴的工業遺址,煤氣罐和管道見證了中國工業的發展,拆除還是保留一直受到外界普遍關注。借鑑798的成功運營模式,751廠的老舊工業遺址也得以全部保留,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主打時尚服裝設計、時尚產品發布、原創音樂創作等。其中,位於園區北側的兩座本市僅存的15萬立方米巨型煤氣罐被改造成發布廳,承辦各類時尚產品的新品發布。遍布園區的煤氣管道,則被改造為空中走廊。(2011年6月8日《北京日報》5版,《巨型煤氣罐變身時尚發布廳》)

  798、751很快就成為北京著名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吸引了數百家中外文化機構入駐。兩個園區逐漸飽和,藝術園區繼續擴散。798周邊的畢捷電機總廠、松下彩管廠以及北京廣播電子器材廠的老廠房也陸續「改頭換面」,結束經營了幾十年的電子工業,改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798、751一起組成全市第二大文創功能區——大山子藝術和設計產業功能區,規模僅次於首鋼。(2012年7月3日《北京日報》10版,《大山子規劃全市第二大文創功能區》)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酒仙橋的老舊廠房裡保留住一個城市的工業記憶,也記錄下城市產業調整的轉型軌跡,它在新時代呈現出的新活力、新風貌,更展現了這個城市血脈中永遠奔湧著的創新、創造的激情。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 北晚新視覺 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7」字頭工廠代號曾有這個含義,酒仙橋老舊廠房何以走出798藝術區
    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2010年,一位參觀者在798藝術區內遊覽。
  • 資料:澳大利亞概況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自由黨73席,工黨55席,國家黨16席,獨立人士2席,綠黨1席,帕爾默團結黨1席,凱特澳大利亞黨1席,國家自由黨1席。現任眾議長託尼·史密斯(Tony Smith,自由黨),2015年8月就職。參院有76名議員,6個州每州12名,2個地區各2名。各州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各地區參議員任期3年。現任參議長史蒂芬·帕裡(Stephen Parry,自由黨),2014年7月就職。
  • 福建南平實施品牌建設工程紀實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努力走出一條品牌帶動,經濟生態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武夷山水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掛牌,武夷山水品牌檢驗檢測中心成立,「區塊鏈」一品一碼全程朔源系統啟動,武夷山水品牌展示館加盟店開張……  各縣市區紛紛「拾柴」,升火升溫。
  • 文化強國 對年輕人意味著什麼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活躍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年輕人,開始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新生力量。  2011年,中國開始在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投放國家形象系列宣傳片。將中國面孔投向「世界的十字路口」這一舉措,被視作中國以更積極的姿態投入公共外交的嘗試。  從時代廣場宣傳片投放到李子柒走紅,這十年是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飛速提升的十年,同時也是對外傳播意識形態和話語方式悄然變化的十年。
  • 「網紅打卡地」助力文旅發展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近日,人民日報人民文旅研究院聯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網際網路與新經濟專業委員會共同發布《全國文旅「網紅打卡地」TOP20價值推薦榜》,以「新景點、新旅遊、新賦能」為主題,通過大數據篩選、專家推介和網絡徵集三種方式對優質「網紅打卡地」進行甄選研究,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以總分76.35分高居第6位。
  • 老工業基地吉林的東北亞謀略
    基於發展港口經濟讓當地嘗到的甜頭,外界難免對這位沿海經濟能人北上主政充滿期待。尤其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重工業佔主導的吉林省經濟增長愈發乏力,迫切需要轉型突圍。在去年舉行的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工作會議上,中央亦強調東北地區要面向東北亞加強開放平臺建設,以沿海經濟帶和沿邊口岸帶動開放。  事實上,巴音朝魯也的確不負眾望。
  • 越南經濟呈現 J型復甦態勢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可以說越南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成為世界上實現經濟正增長並保持相對較快增速的國家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越南高度重視,及時採取有效防控措施,最大程度限制與各國人員交流。同時,動用整個社會體系,部門與地方聯動,及時採取全方位防控措施。通過早發現、早隔離,及時追蹤病人軌跡、加強檢測、擴大隔離範圍等諸多手段,取得了較好的防控效果。
  • 世界原油生產消費情況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答:原油通過一定的煉製加工流程可以生產各種原油產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原油是當前主要能源來源。  首先,由原油煉製生產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以及液化氣是能源的主要供應者;其次,原油產品中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是材料工業的重要支柱,除合成材料外,原油產品還提供了絕大多數的有機化工原料。
  • 名詞解釋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中國經濟網信息免責聲明:
  • 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_湖北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宜化集團是中國石化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代表企業之一。旗下擁有40多家生產實體企業,其中2家上市公司(湖北宜化、雙環科技),5家中外合資公司,在北京、湖北、湖南、河北、河南、重慶、貴州、四川、雲南、山西、內蒙、寧夏、青海、新疆等地都有研發中心和製造基地,重點發展化肥、化工、農藥、電力、釀酒、金融、商貿、礦山開發、房地產開發、化工機械製造十大產業,擁有80多種產品。
  • 王競成詩歌研討會在京舉行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3日訊 3月31日,王競成詩歌研討會在京舉行。著名詩歌評論家吳思敬、著名詩人桑恆昌、文藝理論家、詩人章聞哲、詩歌評論家耿建華、評論家綠島、著名軍旅詩人陳燦等專家學者對王競成的詩集《掩淚入心》、《一隻奔跑的神獸》展開了對話與研討。
  • 相關報導 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由於期貨交易所最初和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個現貨價格風險轉移的場所,因此,從期貨交易的合約中即可看到各個時代經濟結構的演變。此外,金融期貨的誕生,給了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發展期貨市場的時機。自1980年始,這些國家和地區紛紛成立自己的期貨交易所,至1993年,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期貨交易所的成交量已超過美國,成長速度極為驚人。
  • 中國工業經濟年度人物(名單)
    以「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做強中國工業」為主題,中國工業報社和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中國國防科技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工業論壇於3月27-28日在北京舉行,搜狐財經作為獨家門戶網站支持從現場發回如下精彩報導:
  • 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介紹
    在經濟結構調整、精神文化需求釋放以及國家提升文化實力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數字文化產業正邁進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國移動圍繞「移動改變生活」的企業願景,緊抓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機遇,加快推動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同時,在國家有關重大發展戰略諸如區域發展、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旅遊產業發展等實施推進中,也要更加關注文化維度、激活文化元素、做足文化文章、用好文化力量,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協同並進。
  • pm2.5「引爆」負離子經濟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pm2.5引爆健康需求,負離子全面淨化除塵催生新經濟   空氣負離子是一種帶有多餘負電荷的自然因子,它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健康空氣重要的指標之一,負離子濃度低,空氣沒「營養」,空氣汙染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慢性疾病便接踵而至。
  • 易會滿: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對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
  • 鄉風文明建設讓鄉村更美好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因此,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明確鄉風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為此,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深入開展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思想領域進行觀念更新,幫助農民理解、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激發起他們振興鄉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 12月2日財經早餐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1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