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2020-11-27 騰訊網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7」字頭代號下的電子工業搖籃

北京日報1957年6月30日1版《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又一新成就》報導,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的基礎極其薄弱。1951年,國家決定在北京建立北京電子管廠和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北京將城市東北邊緣的大片空地定位為工業發展區,也就是現在的酒仙橋地區。兩個廠子就建在其中。

北京電子管廠由蘇聯援建,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由民主德國援建。在修建廠房時,外國專家堅持了高標準。例如,在修建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時,民主德國專家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後,力排眾議,堅持將抗震強度設計定為8級以上。為此,東德專家在南湖渠無償幫助中國建造了兩座磚窯,用以生產中國根本沒有的500標號建築用磚。就因為他們的堅持,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這裡的所有建築安然無恙。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是鋸齒形屋頂的廠房,稱為「包浩斯風格」,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講求建築的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2007年12月18日《北京日報》14版,《718歲月》)

兩個廠子分別於1956年10月15日和1957年10月5日建成投產,從此改變了我國無線電工業依靠進口外國零件再由國內裝配的狀況。

此後,眾多電子廠在酒仙橋地區建成,「7」字打頭的工廠代號告訴外人這裡的大院都姓「軍」。比如738是北京有線電廠代號,718是無線電器材聯合廠,774是電子管廠。而後來大名鼎鼎的798則是718廠的三分廠。(2018年5月15日《北京日報》13版,《「開機」60年——中國計算機誕生》)

新中國的第一隻真空管、第一個集成電路、第一臺計算機、第一臺電話交換機等莫不誕生於酒仙橋。很難統計它為新中國電子工業創下了多少個第一。該地區上繳的利稅到1985年已達到國家投資總額的4倍。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作為國家「一五」期間重點投資、集中建設的新中國第一個電子工業基地,為我國電子工業、國民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

衰落中12名廠長急「上書」

鬥轉星移,20世紀80年代,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在全世界風起雲湧,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也不例外。在廣東,出現了東莞電子城;在北京,興起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而位於酒仙橋的電子城,作為計劃經濟的老領地,對市場變幻缺乏應有的反應,已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老基地的眾多國有大中型企業陷入嚴重困境。(2004年8月26日《北京日報》1版,《絕地之戰——北京中關村電子城老工業基地改造紀實》

1986年,47歲的張紅飆調到國營774廠當廠長時,廠子已是風雨飄搖。當時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也是國企經營最困難的時期。大量像774這樣的「代碼企業」正經歷著從軍工企業向民用企業轉型的陣痛。新官上任的張紅飆做夢也沒想到,大名鼎鼎的774廠居然困難到這種程度:一連11個月,全廠一萬多人發不出工資;生產用的硝酸、硫酸等原材料,從一車一車買到一罐一罐買,最後只能一瓶一瓶買;流動資金匱乏到買把笤帚也得廠長籤字。

窮得揭不開鍋的774廠不僅沒有能力上繳利稅,每年還要市財政撥付2000多萬元維持運轉。718、738等廠的情況也跟774大同小異。1991年,擁有6萬多名職工的基地骨幹企業本部銷售收入不足8億元,利稅總額趨近於零。

1992年4月23日,張紅飆等電子城的12位廠長聯名向有關部門上書,呼籲改造振興老工業基地。(2009年10月10日《北京日報》1版,《北京電子城改造15年收入淨增15倍》)

這份報告引起中央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1994年,北京市政府將酒仙橋老工業基地確定為重點支持單位,定名為「北京電子城」。老工業基地開始全面改造。

老工業基地涅槃重生

據北京日報1994年8月1日2版《「北京電子城」工程啟動》報導,當年,電子城工程啟動,實行區域性優惠政策,區內企業各項利稅費除上繳中央財政外,定期返還企業用於技術改造、引進外資,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並大力發展與電子產業相配套的多種三產經營項目。

電子城內老國企改制沒有選擇簡單的「拍賣」或「退出」之路,而是開展了一場真正的變革,合資、兼併、重組,一番摸爬滾打。774廠改制為京東方科技集團,利用自己在顯示器件領域的技術積累,走上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738廠以「兆維集團」的新名字在通信行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700、706、707、718、797、798廠等6家大型國有企業,「打包」改制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

1999年6月,北京電子城老工業基地經批准被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命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科技園。

電子城融入中關村,老國企得以享有高科技企業稅收待遇、各項專項基金、配套資金,以及來自中關村的大學、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科技創新能量很快湧入電子城。電子城對國外新技術和企業的吸引力顯著加強,松下、西門子、諾基亞、愛立信、飛利浦、LG、日立、摩託羅拉等著名跨國公司紛紛在這裡落戶。

2001年,電子城銷售收入佔全市電子產品銷售收入的40%以上,佔據了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半壁河山,再次成為首都電子產業的重要基地。(2001年3月19日《北京日報》1版,《電子城成了「金貴」園》)

2009年,電子城企業總收入已由15年前的32億元增加到520億元,增長了15倍還多;電子城內的企業也由建園之初的19家增長到1000多家。

絕地之戰,電子城老工業基地鳳凰涅槃,以自己的創新實踐,走出一條體制機制創新之路,「大包袱」變成了「聚寶盆」,封閉的「軍工大院」變成了國際化的「高科技產業園」,同時還輻射、帶動了周邊工業區的發展,為首都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一番融合,2012年,中關村朝陽園正式建立,成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集先進位造、能源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電子城東區為老工業基地改造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區,實現了「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再次輝煌。(2019年1月25日《北京日報》4版,《中關村朝陽園 打造國際研發創新高地》)

廢棄廠房裡打造文創金招牌

就在電子城復興的過程中,一部分老廠房徹底告別了電子產業,打出了文創的新金字招牌。

1995年,中央美院雕塑系雕塑家隋建國接到了紀念抗戰群雕的雕刻任務,需要一個大的工作空間,於是在798廠裡找了一個3000平方米的閒置倉庫。任務完成後,美院老師們繼續在這裡租房子搞創作。在資產重新整合過程中,不少生產線遷往新址,工業區裡的閒置空間大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被吸引過來,在798建立了工作室。

2002年,藝術區的雛形形成,藝術家工作室增到30個,藝術及商業機構接近40個。在儘量保持工業化時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藝術家們對廠房進行了改造,開設畫廊、雕塑工廠,搞建築設計、音樂演出、影視播放、服裝設計、室內家居設計等。

為何藝術家們青睞老工業廠房?他們認為,在這裡可以找到一種工業化的感覺,同時又有現代化的氣息。(2003年11月16日《北京日報》8版,《大山子:藝術和大眾互動》)這裡的建築風格很有特色。美國建築界人士參觀798藝術區時驚訝地發現,在中國北京,居然存在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包浩斯建築群,絕對稱得上人類工業發展史上的珍貴文物。

798藝術區的成功帶動更多老廠房的轉型,在帶著濃重工業化時代氣息的舊建築裡,當代藝術充滿生機地蓬勃發展。

751廠與798僅一路之隔,熱電產業和煤氣產業是其兩個主產業。751廠曾供應著首都三分之一的煤氣。隨著本市政策性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陝京天然氣工程的投入使用,751廠正式停止煤氣生產,高聳的兩座巨型煤氣罐以及縱橫交錯的煤氣管道也隨之失去原有用途。作為寶貴的工業遺址,煤氣罐和管道見證了中國工業的發展,拆除還是保留一直受到外界普遍關注。借鑑798的成功運營模式,751廠的老舊工業遺址也得以全部保留,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主打時尚服裝設計、時尚產品發布、原創音樂創作等。其中,位於園區北側的兩座本市僅存的15萬立方米巨型煤氣罐被改造成發布廳,承辦各類時尚產品的新品發布。遍布園區的煤氣管道,則被改造為空中走廊。(2011年6月8日《北京日報》5版,《巨型煤氣罐變身時尚發布廳》)

798、751很快就成為北京著名的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吸引了數百家中外文化機構入駐。兩個園區逐漸飽和,藝術園區繼續擴散。798周邊的畢捷電機總廠、松下彩管廠以及北京廣播電子器材廠的老廠房也陸續「改頭換面」,結束經營了幾十年的電子工業,改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798、751一起組成全市第二大文創功能區——大山子藝術和設計產業功能區,規模僅次於首鋼。(2012年7月3日《北京日報》10版,《大山子規劃全市第二大文創功能區》)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酒仙橋的老舊廠房裡保留住一個城市的工業記憶,也記錄下城市產業調整的轉型軌跡,它在新時代呈現出的新活力、新風貌,更展現了這個城市血脈中永遠奔湧著的創新、創造的激情。

相關焦點

  •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7」字頭工廠代號曾有這個含義,酒仙橋老舊廠房何以走出798藝術區
    不久前,全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探討新時代老舊廠房保護利用和城市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新方式。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老國棉五廠「涅槃重生」,為青島人留住「鄉愁」
    建國後,青島紡織業不斷發展,一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青島都是全國紡織業的三大基地之一。時至今日,老國棉五廠結構合理、陳設簡約包浩斯建築廠房,被視為青島工業化的重要標誌,又因空間可塑性強,具備硬朗簡約工業風等特質,成為了一塊稀缺的金字招牌。
  • 老工業基地吉林的東北亞謀略
    之所以在此關頭將「借港出海」計劃再度提上議事日程,除了歐盟、美國的制裁對俄羅斯的金融、貿易影響巨大,急於尋求突破的俄方在扎魯比諾港的合作上由「高冷」轉為「熱絡」之外,很大程度上由於這個東北老工業基地來了一位擁有豐富港口管理經驗的主政者。
  • 那個老印刷廠華麗回歸,變身成了鄭州的「798」!
    2013年,為響應政府「工業企業外遷」的號召,瑞光印務將其所有的生產設備外遷。但是,留下來的老廠房該如何處置呢?經過深思熟慮,瑞光印務決定將老廠房保留下來,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瑞光創意工廠」。進了瑞光路,從巷子一拐就看到了很醒目的黃色貨櫃,這兒就是瑞光創意工廠的大門了。
  • 一個人最頂級的能力:涅槃重生
    人生有無限可能,你若認命,便只能按照上帝安排的劇本循規蹈矩,碌碌無為;你若勇於反抗,便有可能掙脫開命運的牢籠,涅槃重生。 02 前段時間,重溫了姚晨的《都挺好》。
  • 神隱山海經(4)|上古神獸鳳凰涅槃重生 是100年前郭沫若編的一個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點翠鳳凰紋頭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鳳凰是古代女性最喜愛的配飾花紋之一,不僅寓意吉祥,鳳求凰還有陰陽協調,夫妻相親相愛的含義。在詩詞中鳳釵就常常被用來指代女性。鳳字也常被用於女子名。其中最有名例子就是《紅樓夢》裡唯一的一隻鳳鳥——王熙鳳。這個複雜,幹練高門女子,不僅是榮寧二府榮耀的象徵,也是二府衰落的預兆。
  • 重慶版798開建 鎮館蒸汽機全球唯一
    昨日,以大渡口區重鋼原址為基礎,依託其工業遺存打造的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破土動工,將於2016年底建成。  該項目定位以工業文化遺址為內核,融合「文商旅」關聯業態,形成一體化的新產業格局,打造工業遺址、文創產業和體驗式商業相融合的城市綜合體。諸如北京798藝術區、上海8號橋、成都東郊記憶一樣,將成為重慶都市旅遊的又一大新景觀和城市文化新地標。  修成啥樣?
  • LCK最鼎盛的一年,S賽四強三支韓國隊,那時LPL在涅槃重生
    在八強淘汰賽裡,也沒有隊伍能阻攔他們的步伐,甚至是跟他們打滿BO5的隊伍都不存在,從而形成了這樣的情況:S賽四強三支韓國隊! 在四進二的半決賽裡,SKT跟ROX上演了一場高質量的對抗,兩邊的教練也是鬥智鬥勇,如果不是老將笨雞出來救主的話,說不定SKT還要輸給ROX了。
  • 方舟生存進化:焦土DLC的生命奇蹟,螳螂會下蛋,鳳凰涅槃重生
    方舟裡的巨型昆蟲還有很多,沙蛾就是焦土DLC特有的巨型昆蟲,巨大的體型讓它看起來很像「怪獸皇后魔斯拉」。不過這個「撲稜蛾子」並沒有魔斯拉那麼強悍,它甚至都沒有攻擊力,只能噴出給敵人減速的孢子,然後趁機逃跑,在焦土這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裡,無齒翼龍已經遠去,阿根廷巨鷹和古神翼龍有沒有那麼容易馴服,沙蛾算是一個很好的代替品了。圖中為騎乘沙蛾飛行的玩家。
  • 七月的北京,文藝之城的自由
    這一次來北京也是很隨意,想著要去一趟南鑼鼓巷和798。說來也是奇怪,來北京那麼多次了,竟然從來沒有去過這兩個地方。7月出門,哪裡都熱。從高鐵站直接搭地鐵去南鑼鍋巷,出地鐵之後整個人都要熱化了。南鑼古巷人並不是很多,和我想像的還有點不一樣。
  • 溫暖在身邊|夕陽不是「日落」,而是涅槃的開始
    20年來,郭麗英始終在公益舞臺上綻放生命的精彩,完成了自己的涅槃重生。更多精彩,敬請收看本周日11:10《溫暖在身邊》我們一起來聽鳳凰涅槃藝術團的重生故事。五十年代出生的郭麗英從小就學習小提琴演奏,這在她那個年代並不多,從學校,到下鄉插隊,再到工作,小提琴都是她最好的夥伴。
  • 國際雪豹日公益沙龍在北京798舉行(高清組圖)
    由雪豹保護公益組織「雪豹守望者」發起的大型公益日沙龍活動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眾多從事雪豹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基金會工作人員、公益組織成員與從事相關創作的藝術家匯聚在一起,展開雪豹保護的創意研討。新華社記者陶希夷攝
  • "臺灣號手"勁吹"東北風" 對老工業基地情有獨鍾
    經過70多天的東北華北行,參訪34個市縣,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綠色特色農業情有獨鍾。他在演講中稱,自從大陸把農民、農村、和農業「三農」問題,當做全國現階段與未來發展,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之後,從中央到各省市地方,都把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做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目標。
  • 合肥老工業基地記憶——原馬鋼合肥鋼鐵公司廠區初冬的景色
    安徽合肥市瑤海區是老工業基地,轄區有鋼鐵、化工、紡織等大中型企業,在計劃經濟年代,有輝煌的歷史,為合肥的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馬鋼(合肥)鋼鐵有限公司已關停並轉,2016年11月14日,攝於原馬鋼(合肥)鋼鐵有限公司廠區。
  • 魯企觀察丨小鴨重生:一家老牌國企的轉型新路
    山東,正在經歷著動能轉換的涅槃時刻,企業的作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蛻變。鳳凰網山東今天繼續推出「魯企觀察」欄目,關注老牌國企小鴨集團的重生裂變。不論是褒揚亦或是質疑,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在這輪發展浪潮中,魯企能夠展現更多的精彩,並持續推動山東經濟質變。庚子歲末,已是萬象更新的景象。
  • 鷹拔毛斷喙真能涅槃重生?不,血光四濺的畫面太殘忍
    雖然說寓言故事有一定的事實依據和教育意義,但老鷹斷喙重生這個說法實在是太荒唐了。但是有人居然還拍攝了相關的視頻,所以要一探究竟就必須搞清楚這裡的鷹到底是何方神聖。於是現在的問題變成:即使是雕,就可以通過拔毛斷喙重生,活到70歲嗎?
  • 鯉贊星球·華北品牌基地正式啟動 推動唐山市數位化轉型
    10月22日,鯉贊星球·華北品牌基地(以下簡稱華北基地)啟動儀式在唐山市順利舉辦。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同期實施,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局起步,為河北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永久落戶河北,將成為全國數字經濟最新成果展示的國家級平臺和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的世界級平臺。
  • 《中國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選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北京
    清華大學主門「清華園」北大:前身就是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北京大學主校門北京不僅科教實力雄厚,同時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北京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00多年裡,建造了許多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 美國覺得不可思議,600臺發動機涅槃重生!中國打破西方封鎖
    眾所周知,飛機的心臟就是指航空發動機,當航空發動機出現故障的時候,就需要維修,這無疑是在心臟上做手術,這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術,而且還要清醒的思路,而我國的孫紅梅就是把工匠精神發揮的淋淋盡致,這才讓我國600臺航空發動機涅槃重生,然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