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追尋
2000年前的雅典,希臘一棟別墅。
亞西比德身著祭祀長袍,口念咒語,然後將一管黑色液體注入每個客人杯中。他們將液體一飲而盡。之後,他們被一種極端的情緒所籠罩,然後突然進入了狂喜之境。他們聽到了神聖的音樂與話語。
2015年,美國內華達州裡諾,東北部一片黑石沙漠。
埃隆·馬斯克出現在這裡,他將與全國各地趕來的精英們、玩家們、探索者們一起,參加火人節。這裡氣溫在41℃以上,天氣變化無常,你只能買到冰和咖啡,在幾乎沒有任何外部供給的情況下,生活8天。短短幾天之內,此地聚集了7萬人。如果運氣好,你還可能遇見扎克伯格,傑夫·貝佐斯、拉裡·佩奇。
2017年,瑞士坎德斯泰格的一座山頂。
28 歲的義大利人 Armin Schmieder,穿上翼裝,從山頂一躍而下。在某一個瞬間,他感到時間停止了流動。然而,這是他最後一次飛行。翼裝飛行項目死亡率30%,可全球仍然有600名職業運動員樂此不疲。
這些事件有何共同之處?
《盜火》告訴我們:他們都在追尋意識狀態的轉變。
02 出神
本書的作者有兩位。
史蒂芬·科特勒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資深記者。曾經有過一本耳熟能詳的書本《富足》。
另一位作者傑米·威爾則是全球領導力領域的專家,專門從事神經科學的研究和應用。
兩人的交集是,都對「心流」的應用有著深入探索。心流是美國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在專注進行某項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常常伴有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
上述三種活動,可以說都是進入了心流狀態。這個狀態在《盜火》中有了一個新名詞:出神。
曾幾何時,印第安人服用一種草藥,接受神靈的指引;印度人進入樹林,開始數年的冥想;阿拉伯人跪倒在聖域,向真主祈禱……
《盜火》認為,如今同樣的狀態將唾手可得,世界正在進行一場意識轉變領域的革命。如果說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讓人類進化,那麼出神將會再一次推動人類進化。
這也是本書取名為「盜火」的理由。
03 特徵
《盜火》是功利的。
它剔除了意識轉換的神秘感和宗教氣質,大大強調了它的功效。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埃隆·馬斯克,在火人節,他展示了特斯拉的雛形,他的太陽城市和高速運輸系統的想法也在火人節誕生。
不僅對於個人是這樣,還有「集體出神」的操作。
海豹突擊隊第六小隊在行動時,隊長說:在某一個時刻,氣氛突然不一樣了。所有人都像融為了一個整體,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在什麼位置。
這是怎樣的氣氛?書裡總結了四個特徵:
無自我:我們內在的聲音突然消失,一剎那間,我們能夠以客觀的視角來看自己。
無時間性:此刻被拉長,當下就是唯一,永恆與瞬間沒有區別。
無刻意性:即無意識會去做。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這種體驗如此美好,它不僅找到了存在的理由,也為生活本身找到了存在的理由。
豐富性:因為停止了對信息的篩選,海量豐富的信息得以進入意識層面,世界一剎那間鮮活了起來。
在這樣神性的感覺下,我們幾乎能做成想做的任何事。作者感嘆,想想看,這將給世界和人類帶來多少好處!
04 質疑
但出神會是這麼輕易就能獲取的事情嗎?西藏的僧侶們要經歷一二十年的苦修,才能獲得的體驗,難道想得到就得到?
還真是如此。
心理學的成就讓意識轉變狀態成為人人可以理解的現實,而不會再被視為是「異常」;神經生物學的進步讓人們找到了出神狀態與大腦之間的對應關係;而藥理學和技術的發展,讓我們通過改變大腦狀態就能體驗到出神。
一位女特工戴上特殊頭盔之後,在電極刺激之下,輕鬆擊斃了20名恐怖分子(演習)。在此之前,她打倒3個人都很困難。
作者認為,正是在心理學、神經生物學、藥理學和技術四大動力之下,意識轉變將演變成一場革命。
這恰恰也是問題所在,如果服用藥物或者帶上某種設備就能獲得出神體驗,誰能保證不會對這些條件產生依賴並出現上癮反應?
那位女特工後來說:……有很多天,我都想重新帶上頭盔,重新體驗那個感覺……
這跟一隻插著電極片的小白鼠有何區別?
其次,通過修行得到的體驗和通過外物刺激得到的體驗能完全一致嗎?
是的,當禪師進入三摩地境界時,從大腦成像可以看到它起作用的生理機制。反過來通過對大腦的操作,確實也能體驗到同樣的境界。但要注意到,一個是從A到B,一個是從B到A。
一個是意識狀態的改變,導致生理改變;一個是生理改變,引起意識狀態的改變。沒有人能保證這兩者就是一回事。
05 尾聲
人類是追求出神的動物。
很多靈性導師都有共同的體驗,當體驗過一次「與神相遇」,就會對它念念不忘。
但我們無法相信捷徑,日復一日地踏實修行會帶來穩重感。目的並不只是改變意識狀態那麼簡單,整個人生的意義都在這趟旅行之中。
否則,又與夜夜笙歌的酒鬼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