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簡介

2020-12-03 多彩貴州網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是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採用我國科學家獨創的設計和貴州南部喀斯特窪地穩定而獨特的地形條件建設一個高靈敏度的巨型射電望遠鏡。

  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計劃建造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排在阿波羅登月之前、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阿雷西博305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FAST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持,全國20餘所大學和研究所共同參與,經過長達12年的工程選址和對1000餘個窪地比選,最終確定大窩凼窪地為FAST臺址。

  FAST項目於2007年7月10日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2008年12月26日奠基,2011年3月5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6.67億元,主要有臺址勘察與開挖、主動反射面、饋源支撐、測量與控制、接收機與終端、觀測基地建設6項建設內容,建設周期5.5年。2016年9月25日該項目正式落成啟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參加研製和建設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建設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了啟用儀式,並在啟用儀式上宣讀賀信。

  

  同時,根據《法思特(FAST)項目貴州省配套設施建設總體規劃》,貴州省配套建設了旅遊專項規劃項目「平塘國際射電天文科學旅遊文化產業園」 文化園按照城市綜合體和國家5A級景區建設標準,突出天文科考主題特色,圍繞「天文科學教育基地、國際天文文化體驗區、地質生態旅遊創新示範區、區域性旅遊集散中心、國際天文旅遊小鎮」五大目標,建設集天文科學、宇宙探秘、旅遊度假、文化交流為一體的國際射電天文旅遊目的地。星辰主題酒店、中軸迎賓廣場、法思特(FAST)遊客服務中心、天文體驗館、園區路網和橋梁等一期建設項目, 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介
    校準各種儀器需要三年的時間,之後就會全面投入運行,中國進入觀天時代。終極目標在尋找宇宙規律(Looking for the law of the universe)。2017年底,預計首批觀測數據公布。
  • 什麼是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哪裡
    什麼是中國天眼?竟然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天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十幾年籌備,五年半施工,2016年9月25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在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的窪坑中落成啟用
  • 「中國天眼」被碰瓷了
    只有把『天眼』品牌保護好了,才對得起科學家的心血,對得起國家和人民。」位於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提起「天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貴州山窩裡的那口「大鍋」。沒錯,歷時22年,耗盡科學家南仁東一生的心血,這才有了足以領先世界二三十年的「中國天眼」。可如今,這個世界級的IP,竟然被用在了菸草上面。
  • 「中國天眼」被碰瓷了
    位於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提起「天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貴州山窩裡的那口「大鍋」。沒錯,歷時22年,耗盡科學家南仁東一生的心血,這才有了足以領先世界二三十年的「中國天眼」。神秘紫色的天幕中,地平面及「天眼」全景模型由近而遠,綴以瑰麗星雲和燦爛繁星,「FAST」的簡稱躍然其上……從外包裝上看,科技感十足。市場上流行的這包香菸,以「天眼」命名,號稱是全球第一包星空題材捲菸。在此之前,或許很少有人會把「中國天眼」和香菸聯繫起來。事實上,這包「天眼」煙,悄然間已經上市兩年了,由中國菸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和紅雲紅河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
  • 「中國天眼」-FAST臺址與觀測基地系統總工程師朱博勤受聘大連理工...
    「中國天眼」-FAST臺址與觀測基地系統總工程師朱博勤受聘大連理工大學光儀學院兼職教授 2020-12-14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天眼前一任天眼,如今已成廢舊垃圾場,或是中國天眼未來?
    文/行走天涯 中國天眼前一任天眼,如今已成廢舊垃圾場,或是中國天眼未來? 我國天眼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能發現到外星生命的天文望遠設備。這是在2016年的時候首次面世,如今已經找到了數十顆的脈衝新星。
  • 「中國天眼」不負眾望
    據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從國家天文臺獲悉,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中國天眼是星辰大海,豈是美國天眼能比的?
    不過我國並沒有放棄,經過不斷的努力,中國還是得到了不錯的發展,如今已經成功擁有了世界上最靈敏、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直接領先其他國家20年時間。目前全球最大天眼在中國,就是位於貴州平塘縣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FAST)」是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500米。球面電磁波接收面積超過30個足球場,建成以來已經尋找到數百顆脈衝星。
  • 文化|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傳》在貴陽首發
    9月15日,天眼之父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新書首發式暨作品分享會在貴陽舉行。
  • 常識|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 美射電望遠鏡倒塌後,美媒獨家探訪中國天眼,讚嘆之情溢於言表
    據悉,位於美國的阿雷西博大型射電望遠鏡於2020年12月初坍塌,中國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則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中國宣布中國「天眼」在2021年將對全球的科學家開放,此消息一出,引發世界關注。2020年12月,中國同意美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進入天眼進行拍攝,這是第一家進入天眼拍攝的美國媒體。英若明是這次拍攝參觀的記者,他稱,中國天眼的核心裝備饋源艙,是真正的掌上明珠。CBS在2020年12月24日發布了拍攝的視頻,該視頻簡介中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單碟射電望遠鏡就坐落在中國西南地區,現在這個最大的「天眼」正向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開放。
  • 「中國天眼」的晝與夜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不同的光線環境下,呈現出別樣的美麗。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即將迎來落成三周年。
  • 美國天眼正式退役,中國天眼成了唯一的一隻天眼
    對於這個前輩級別的望遠鏡,它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它為人類的科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現在美國這一天眼正式拆除,那地球上就剩下中國貴州一個唯一的天眼了。究竟這個天眼有多重要呢?這個天眼的目標就是尋找和發現脈衝星。就今年天眼就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這個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四千光年的毫秒脈衝星。
  • 「中國天眼」開啟世界之眼,面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景區!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前後歷時22年建成,並於2016年建成。它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我喜愛的好書,《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我喜愛的好書RECOMMEND BOOK南仁東是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天眼」巨匠,他為科學事業奮鬥終身,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精彩的科學人生。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
  • 「中國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中國天眼」將成為「世界巨眼」,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中國天眼—光年之外
    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2020年9月「中國天眼」預計可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  住宿:當地準五酒店  餐食:含早中晚餐     風景指數:★★★★★  車程:約2.5H         早餐後,收拾行李,約9:00從歸元山居出發至中國天眼核心區,2.5h到達中國天眼光年之外酒店,完成健康碼、行程碼確認後辦理入住手續。開啟享受自由世外桃源風光。
  • 南仁東:「天眼」築夢人
    (原標題:南仁東:「天眼」築夢人)
  • 中國天眼看到了什麼為何霍金一直警告中國,停止天眼的研究
    中國天眼看到了什麼為何霍金一直警告中國,停止天眼的研究 2020-09-25 12
  • 中國天眼究竟能看到什麼?為何各國科學家都在勸告中國關閉天眼?
    文/行走天涯中國天眼究竟能看到什麼?為何各國科學家都在勸告中國關閉天眼?中國天眼是2016年開始對外開放的,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然而中國天眼身上面對的爭議同樣也是頗多的,才不過三年多的時間,多國科學家就已經開始勸告中國應該將天眼關閉掉了。甚至連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都多次警告中國,不應該開放天眼去窺探宇宙奧秘。那中國天眼究竟有多麼大的威力,能夠看到些什麼呢?才引得如此多的科學家對我國發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