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人類37年後,愛爾蘭的明星海豚消失於海上

2020-11-24 澎湃新聞

作者 | 姚家怡

全文共 2545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它已經成為小鎮的一部分。」

在愛爾蘭凱裡郡的海港小鎮丁格爾,官方的搜尋已經結束,但人們還在等待著海豚芬筠(Fungie)回來——它已經失蹤超過十天了。

芬筠是一頭雄性寬吻海豚,這些年來,它為小鎮人們帶來的不僅是一種陪伴,還有大量的工作機會,它儼然已經成為丁格爾小鎮旅遊業的一大支柱。對於遊客來說,芬筠也是一頭非常吸引的明星海豚,它的Instagram有1.5萬個粉絲,遊客總希望能在海灣偶遇到它。丁格爾水族館的總監、海洋生物學家凱文(Kevin Flannery)在《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表示,每年前來看芬筠的遊客高達500萬人。

37年前,芬筠第一次出現在丁格爾小鎮的港口。那是1983年的秋天,即將有一場暴風雨,港口燈塔的管理員費瑞特(Paddy Ferriter)看到了芬筠,他也是第一個與芬筠接觸的小鎮居民,他以為這頭海豚只是來躲雨,過一陣就會走了。

出乎意料的是,芬筠就此定居在小鎮的港口。丁格爾當地記者迪斯凱(SeánMac an tSithigh)表示,關於芬筠選擇留在小鎮港口生活的原因,流傳著一種說法:芬筠是孤兒,它母親死於海上,因此只有留在港口裡,它才有安全感。

2014年在海灣的芬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芬筠最後一次出現是在10月12日,兩天後人們發現它沒有回到港口,這是相當不尋常的事情,自定居以來,它從未試過離開港口這麼久。隨後,小鎮的人開始在海面搜索它,也有多名潛水員在海中搜索,但始終沒有任何發現。

當地的動物保護組織「愛爾蘭鯨與海豚組織」(IWDG)的工作人員伍利(PádraigWhooley)推斷,芬筠最初在港口出現時,年齡大約在5歲至10歲。那麼,它現在的年齡至少有42歲,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寬吻海豚的壽命一般在40歲至60歲之間。

「就一頭雄性海豚而言,它肯定到了能拿老年免費公交卡的年紀了。」伍利說。小鎮的人們也在擔心,芬筠可能已經走到生命的尾聲。

不過,搜救的船員仍然抱有希望:「如果芬筠死了,那麼我們會在巖石的洞口裡找到它,但現在沒有見到,所以沒有消息也是好消息。」而且芬筠失蹤之前,正好風向轉變使得魚群離開港口,它也許是為了覓食遊到海裡,也可能是被最近遊到港口的幾條海豚嚇到,便躲藏起來。

愛爾蘭漫畫工作者西亞娜(Ciara)以芬筠的形象製作了一幅畫作。圖片來源:西亞娜的推特

去年,它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評定為全球最老的獨居海豚。芬筠沒有與同類群居,卻與人類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共生關係。

自然科普作家凱西(Susan Casey)在2016年出版的《海洋之聲》(Voices in the Ocean)一書中,如此描述芬筠和人類的關係:「他與人類保持聯繫,也並非完全隔絕於自己的族群(最近,有人看到他與兩名女性發生爭執)。在任何情況下,小鎮都會保護芬筠的利益,如果以『地球上最忠誠的動物』來形容他對丁格爾小鎮的忠誠,他也是能隨心去留的。」

丁格爾的極限遊泳運動員摩爾(Nuala Moore)把芬筠稱作「訓練夥伴」,她說,自其小時候開始,芬筠就陪伴著她遊泳。摩爾還常常帶著防水相機給芬筠拍照,「如果你細看水面上拍的照片,會發現它有一小個片刻正看著你,我猜那是它為拍照而擺出的姿勢」。

芬筠搜索小組的協調人法蘭裡(Flannery)在當地做遊船導覽,芬筠來到丁格爾小鎮時,他只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1987年開始,法蘭裡就在港口做遊船導覽,每年的二月至十月,法蘭裡總是會見到芬筠,而且它性格活潑,喜歡與人互動。

在今年疫情封鎖期間,港口的船隻不得營運,這也是37年來,首次沒有船隻再陪伴著芬筠——它總是「護送」著船隻出入港口。法蘭裡覺得,或許芬筠也意識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正在發生。不過,法蘭裡在封鎖期間取得了官方的通行證,得以定期到港口陪伴芬筠。

芬筠失蹤後,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出它的照片,這張照片屬於馬賽(Jeannine Masset)。照片來源:推特

BBC在報導提到,1980年代的愛爾蘭經濟環境相當差,而芬筠的到來則刺激了丁格爾的旅遊業。

根據《愛爾蘭郵報》(the Irish Post)的報導,芬筠的存在為當地帶來超過100個工作崗位,每天有12艘導覽遊船在航駛,還有大量的紀念品、酒吧是以芬筠命名的,港口還有一尊芬筠的雕像。旅遊網站貓途鷹在介紹丁格爾旅行的頁面中,把芬筠稱為當地非官方吉祥物,評論區也有不少遊客說自己偶遇到芬筠,一名玩皮划艇的遊客說,旅程印象最深的便是芬筠與其在海上同行,並且打了一個招呼。

「人們見到它的時候,就會大聲地笑著、叫著,」摩爾回憶起丁格爾的遊客們,「在這個世界,能讓我們開懷大笑的時刻並不多,任何使得你停下腳步,欣賞大自然的事物都是特別的。而那個(與芬筠相處)時刻,更不只是欣賞大自然。」

芬筠的照片。圖片來源:芬筠的Instagram

芬筠還擁有一個自己的Instagram,有1.5萬名粉絲,在它失蹤之前,每隔幾天就會更新一張芬筠或者丁格爾海灣的照片,照片總能取得幾百個點讚數。

芬筠最近的一條Instagram動態,則只寫著這麼一句:「不幸地,我們還沒有芬筠的消息,如果有新消息,我們將告訴你。」動態下面,有很多為芬筠祈福的留言,還有不少人說,自己感到「心碎」。

一個曾到過丁格爾遊玩,並且見過芬筠的6歲小男孩,在知道芬筠失蹤的消息後,非常擔心它,並畫了一幅畫,希望能幫助到「帶芬筠回家」。男孩的媽媽把畫傳給了當地的搜尋人員。

小男孩的畫。圖片來源:推特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丁格爾水族館的海洋生物學家凱文指出,老海豚的捕食能力會下降,如果芬筠已經無法自主捕食,那麼它的生命也就會結束,此外,它失蹤的時候,港口出現了更年輕的海豚,也許它是跟隨著它們去覓食了——這是更容易的生存方式。丁格爾水族館的凱文意識到,芬筠的失蹤對丁格爾人來說,是情感和經濟的雙重打擊。

「我們是一個2000人的小鎮,非常依賴旅遊業」,凱文認為,芬筠不在了,小鎮旅遊業的競爭力無疑大大減弱。

芬筠與遊客。圖片來源:芬筠的Instagram

芬筠的失蹤自然會衝擊到遊船等旅遊項目,但是在從事遊船業務的法蘭裡看來,當前的情況也許已經是最好的結局,芬筠悄悄地消失了,大家不會看到他慢慢地生病,甚至最後被解剖。

「愛爾蘭鯨與海豚組織」的貝魯(Simon Berrew)也持有相同觀點:「我們很可能永遠不能再見到芬筠,也不會知道它是死去了,抑或僅僅是離開港口,但這很可能是最好的了。」

「但這並不好受,感覺就像失去了一個家人一樣。」包括法蘭裡在內,小鎮裡不少中年人都是與芬筠一同長大的。丁格爾水族館的凱文則覺得,芬筠改變了很多人的觀念,激發起人們關心海洋,能促成這些事情,對於一頭海豚來說,是相當了不起的。

原標題:《陪伴人類37年後,愛爾蘭的明星海豚消失於海上》

相關焦點

  • 一隻海豚在這個愛爾蘭港孤獨生活了幾十年,何解?海豚是群居動物
    當愛爾蘭仍然有燈塔管理員的時候,丁格爾鎮出名了,一隻名叫芬吉(Fungie)的鯨目動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小鎮。燈塔管理員帕迪·費裡特是一個喜歡狗狗陪伴的人,他不大喜歡與人交往。1983年秋冬,費裡特在水中發現了一個孤獨的同伴:一隻海豚,跟在漁船後面。
  • 熊貓公路散步,海豚現身水城,雪豹出沒林間,人類消失後的世界
    都說人類是「萬物之靈」,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改變自然的物種,但不得不說,這些年來,尤其是工業革命後,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巨大的,因此這些年環保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而人們對於人類在地球上所處的地位也有許多討論。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對地球,對其它物種,造成的影響真的是好的嗎?
  • 海上船隻減少,可愛的粉紅海豚返回香港水域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減少,世界各地的動物開始回到曾經被遺棄的棲息地,比如驕傲地躺在南非道路中央的獅群、遊蕩在優勝美地部分地區的黑熊,這是多年來都未曾見過的生態景觀。不同地區的中華白海豚體色也有差異,棲息於中國海域的族群會隨年齡改變體色:年幼中華白海豚為暗灰色,長大時會漸漸變成白色或粉紅色,個別海豚長大後可能仍留有灰色斑點,因此也有人稱它們為「粉紅海豚」。中華白海豚有固定種群定居香港,主要出沒於香港西面水域和鄰近珠江口一帶的鹹淡水交界。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稱,珠江口的海豚數目估計約為2500條。
  • 為何海豚對人類很親近,還經常幫助人類?看完漲知識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像生活中常見的小貓小狗更是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尤其是一些小狗更是治癒了很多自閉症的孩子,還有些聰明的導盲犬,更是為生活中很多盲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其實生活中,除了小貓小狗很聰明,幫助了人類很多之外,還有一種生物也很聰明,並且還很喜歡救人類,它就是大海中非常可愛的海豚。
  • 海豚「戴克」:不是人類卻通人性,義務領航41年
    就在眾人以為即將撞上礁石即將命喪於此時,「礁石」突然動了,待船上眾人看清楚後,發現那「礁石」竟是一條海豚,而它正在為「布裡尼爾」號帶路。船員們立即拿了一些食物拋入海中聊表感激,海豚吃了食物以後繼續與船隻保持距離為其帶路,就像一位專業的領航者那般。
  • 消失的狼群,來自愛爾蘭最後的嚎叫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但記錄顯示,愛爾蘭的最後一隻狼被一位農民約翰沃森和他的獵狼犬殺死在卡洛郡的倫斯特山上。令人驚訝的是,這發生在1786年,距離最後一隻英國狼近五百年,距離最後一隻狼在蘇格蘭拍攝已有一百多年。對於今天的人來說,直到最近才知道狼在愛爾蘭是如此突出,這可能是一個驚喜的發現。然而愛爾蘭與狼有著長期的關係,這些生物自公元前至少34000年就已經存在,根據遺骸的判斷。
  • 微笑的海豚:人類最大的誤讀
    「敵人」——1970年至今,他已經拯救釋放了大約30隻海豚;他主導拍攝的紀錄片《海豚灣》揭開了鮮為人知的日本捕殺海豚的血腥產業鏈。瑞察分享他接觸海豚55年來的心路歷程,同時也帶來對海豚娛樂商業的反思:為了教育孩子們保護動物,應該買票觀看海豚表演嗎?
  • 鐵達尼號海底罕見彩照:人類的殘骸清晰可見,10年後將徹底消失
    鐵達尼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打造了奧林匹克級遊輪,排水量46000噸,1909年正式動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成試航。在它處女航之前,船上發生了許多小插曲,光是建造期間就有246人受傷、其中28人重傷、6人船上死亡、2人在加工廠死亡、1人在下水前被高空墜落的木頭砸死。
  • 海豚媽媽因海豚寶寶死亡絕食五天,海上沉默推著幼崽屍體前進
    據外媒Ladbible9月24日報導,近日在西班牙一則視頻捕捉到令人心碎的一幕,視頻中,一隻海豚媽媽正沿水面推著自己已經死亡的海豚寶寶,而且她已經絕食5天了。
  • 高分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人類稱作家的地方不復存在
    大熊貓走上中國公路,水城威尼斯出現了海豚,越來越多的動物走出叢林,走上人類的街道、廣場……曾經在紀錄片中預設的場景,如今發生在現實中,讓筆者想起來了《人類消失後的世界》。《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紀錄片,影片預設了假如某一天人類突然永遠消失了,地球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什麼東西將最先分崩離析,曾有著65億人的人類文明是否可以留下一絲痕跡,人類的「繼任者」又將會是什麼?
  • 海豚為何喜歡人類?科學家還原海豚眼中的人,網友:原來這麼美
    其中有一種動物和人類的關係令很多人不解,那就是「海豚」,因為有太多海豚救人類的事件發生,而且也讓人類與海豚建立了友好的關係,那麼海豚為何會喜歡人類呢?下面我們就看看科學家還原海豚眼中看到的人是什麼樣子,你就明白了。
  • 成精的海豚!受傷被人類救助後便攜家帶口探望,還會送禮感謝!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地方是人類和海豚互動很有名的地方叫做田燦灣(Tin Can Bay )的海灣,因為這裡的海豚仿佛和人同通靈了一樣相處得十分融洽。這裡是當地的風景區因為疫情遊客稀少,只有寥寥幾個飼養員在這裡。
  •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2014-06-05 23:36:37官方的統計表明,北海已成中華白海豚數量最多海域。  廣西北海市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員張宏科5日指出,雖然現在北海從大風江口至南流江入海口中華白海豚總量接近300頭,成為目前全國中華白海豚最多的海域,但是這300頭還是個很危險的數字。  張宏科當天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數量總體呈直線下降,保護「海上大熊貓」刻不容緩。
  • 人類消失後的3000年
    可是這遠遠不是世界末日的到來,100年、200年、500年……人類賴以自豪的文明象徵接連垮塌,摩天大樓、跨海橋梁飽受風霜侵蝕,相繼崩潰壞滅。綠色的植物和野生動物「侵蝕」人類的家園,成為人類離開後新的主人。
  • 海豚不愛同類愛人類,守護漁船三十多年,活成一道罕見的風景線
    海豚是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動物,歷史上它們和人類互動,甚至與人類互幫互助的報導都有不少。在愛爾蘭,有一頭海豚尤其出名,它是一頭「孤海豚」,在愛爾蘭西海岸徘徊了至少三十年,而它最愛做的事,不是尋找自己的同類,而是巡遊在漁船附近,保護它們,實在是太神奇了!
  • 臺山一頭擱淺中華白海豚經救助順利遊回大海
    5月3日,一頭中華白海豚同樣在烽火角附近白宵圍灘涂擱淺,經過近7小時的救援該海豚順利遊回大海。民警抵達現場後,發現中華白海豚在泥灘上擱淺,無法幫助其立即遊回海裡,便立刻採取辦法展開救援,同時致電廣東江門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求助。「民警及時採取正確的救護措施,為海豚成功『回家』創造了有利條件。」
  • 消失在「百慕達」的幽靈船現身愛爾蘭海岸,船上空無一人
    這艘船從非洲海岸出發,經過西班牙西海岸和英吉利西海岸,北上至愛爾蘭海岸。在此之前,它並未被南部海岸的漁船檢測到。" △MV Alta號 據愛爾蘭媒體報導稱,這艘貨船名為"MV Alta", 建造於1976年,最後一次被發現是半年前在非洲附近。
  • 為何海豚喜歡親近人類,專家:人類在它們的眼中是長這個模樣!
    當然,作為人類好朋友的海豚,也自然是大家願意去接觸的海洋生物。不過小編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海豚會喜歡親近人類呢,而其它海洋生物卻不會?專家:原因是人類在它們眼中是長這個模樣! 海豚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的好朋友,是它們能夠將人類從海裡救出來,而它那喜歡對人微笑,也是很多人喜歡它的其中一個原因
  • 人類在地球消失後,最有可能成為主宰的五種生物,第五種最真實
    因此,科學家推斷,猿類生物在被人類馴化了千萬年裡,它們對人類的習慣可謂是了如指掌。當人類消失後,缺少人類束縛的猿類生物便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最有可能統治地球。到那個時候,人猿星球可能就不是電影了,而是現實發生的事情了。
  • 航班消失37年1992年再現?闢謠:時間上有漏洞
    在這個被一些人宣稱為真的故事裡,1955年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一個航班在起飛之後很快失蹤,卻在30多年之後重新出現在了世界上,而其中的乘客完全沒有衰老,似乎是穿越了時間隧道一樣。那麼這件事究竟有哪些細節耐人尋味?它有可能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故事的前前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