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容易上火的人,四種食物有可能「火上澆油」,最好能避免。
很多人一到春天就容易上火,出現一些如咳嗽。聲音嘶啞等問題。這些問題,中醫認為一般和肺熱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火」。
當然,這些所謂的「上火」,有的人是因為情緒的問題引起,比如熬夜,比如心裡比較激動等等。但更多的人還是因為「吃」引起的。
有的人認為,吃的方面我注意得很好啊。我不吃辣椒、不喝酒,多喝水,為什麼還是上火呢?
其實,我們說上火和「吃」關係很大,雖然主要是指過食辛辣厚味。但有一種情況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食積化火。
如果脾胃消化不是很好,飲食上長期也有點「勉強吃一點」的習慣,是很容易出現食積的。這可不是小朋友的專利,成年人同樣也可能出現這個問題。
食積的時間越久,上火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一些。所以,即使消食導滯,也是避免上火需要做好的一個方面。
既然上火和飲食有關,和我們的「吃」有關,除了辣椒和喝酒之外,哪些東西是最容易上火的呢?
如下四種食物,我們應該注意一下,上火的人最好能避免:
1、咖喱:咖喱其實是一種舶來品,在我們的傳統飲食習慣裡,並沒有這麼個做法。但因為其口味比較獨特,尤其是近些年西餐的普及,咖喱、咖喱飯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逐漸成了很多人的日常主食。
其實,咖喱並不是某一種香料的名稱。在咖喱的發源地印度,也沒有咖喱粉或咖喱塊的說法。咖喱對印度人來說,就是「把許多香料混合在一起煮」的意思,有可能是幾種甚至幾十種香料所組成。
組成咖喱的香料一般有紅辣椒、姜、丁香、肉桂、茴香、小茴香、肉豆蔻、莞荽子、芥末、鼠尾草、黑胡椒,將它們和薑黃粉充分調和,這些香料混合在一起就叫做咖喱粉。
所以,雖然每個人吃到的咖喱有可能不一樣,但總的來說,根據其原料,我們也足可以得知:它們大部分都是辛溫、辛熱、辛辣的中藥。所以,咖喱粉就屬於辛熱製劑。
因此,春天容易上火的人,應該儘量避免吃咖喱。即使沒有上火表現的人,也應該適當控制,以免上火。
2、巧克力:巧克力糖是許多兒童、乃至成人們喜歡的美食,但是您知道嗎,巧克力也是有可能引起上火的。
一般認為,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是古代印第安人製作的、含有可可的食物。味道苦而辣。後來傳入西班牙並獻給當時的國王,從而一發不可收拾,歐洲人視它為「迷藥「」,掀起一股巧克力狂潮。
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為了讓巧克力「甜」起來,把可可粉和香料、蔗汁混合,成了香甜飲料。再到1876年,又在上述飲料裡再加入牛奶,巧克力也就定型了。
既然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這是一種氣味辛香、味道偏苦的食物,也就和中藥裡的「辛開苦降」相吻合了。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改善食慾,但同時也容易上火。喜歡吃巧克力的朋友,最好也能注意一下。
3、燒烤:春天一到,春暖花開之餘,很多人都有野外踏青燒烤的習慣。確實,在空曠的大自然裡,享受自己心儀的美食,確實是難得的放鬆機會。
但是,燒烤的食物也是容易讓人上火的。燒烤燒烤,顧名思義,一般都是直接用炭火烤炙肉食,並刷上厚厚的燒烤汁、油脂,然後撒上一些芥末之類的調料。這種烹調方式本來就容易上火,芥末之類的調理更是很辛辣的食物,自然也是容易引起上火的。
所以,對於春天容易上火的人,燒烤是不太可取的飲食方式。野炊的時候,還是選擇其它清淡一些的食物為好。
4、爆米花:這是一種傳統的小吃,尤其看電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買點爆米花,一來消遣時間。同時,爆米花的口感還是很不錯的,味道也香甜誘人。
但是,爆米花也有一個缺點,就是非常乾燥,容易使人口乾舌燥。這種情況,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燥邪傷陰」,陰虛則熱,也是容易上火的。
所以,吃爆米花的時候最好能多喝點水,如果能吃點甘蔗、荸薺之類的甘寒生津的食物,更能防止上火的出現。對容易上火的人,爆米花也還是適當控制避免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