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當太空垃圾遇上垃圾分類

2021-01-13 豐青OnLine


  絕大多數太空垃圾來自蘇聯和美國太空戰的「預習」。其中蘇聯就曾進行了19次衛星攔截、爆炸試驗,在太空留下了500~1000塊大小不等的碎塊垃圾。無意的爆炸,如1973年美國有7枚火箭在軌道上爆炸。1986年,歐洲發射的「阿麗亞娜」火箭剛進入軌道就發生爆炸,其碎塊中大於10釐米的就有564塊,還有2300多塊小於10釐米的。




  如1982年,航天員瓦倫丁·列勃捷夫在進行例行的太空行走時,他剛剛打開「禮炮7號」空間站的減壓艙門,近乎真空的太空所具有的巨大吸力把航天員們不慎留在減壓艙內的一些螺栓、墊圈和一支鉛筆,都吸入太空,成為了太空垃圾。更遺憾的是,蘇聯的一些航天員還把在太空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垃圾丟入太空。人們還發現,一名美國航天員丟失的一隻手套,竟在空中飄浮遊蕩了20多年。




  一些失去效用的衛星,仍在軌道上飛行。雖然它們最終會因飛行速度減小,重返大氣層而與大氣層摩擦燒毀,但恐怕要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以後。在近地空間裡,還飄浮著許多火箭的殘餘部分,如火箭被丟棄的金屬外殼、運載火箭的末級殘體、散落下來的發動機和各種銜接部件等。



  太空飛行器使用的固體火箭點火上千次產生的三氧化二鋁熔渣,目前數量已達千萬量級。



  在1980年至1988年期間,前蘇聯共發射了16顆採用核動力的雷達衛星,估計產生26萬個直徑在3毫米到4釐米的冷凝劑顆粒滯留在1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



  1961年和1963年,美國開展空間科學試驗,把數百萬簇銅針撒在3600公裡高的極地軌道上。

相關焦點

  •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太空垃圾怎樣分類怎麼處理?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最強生物」敲響警鐘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垃圾分類這麼火 | 太空垃圾屬於哪一類?
    垃圾分類大家都知道了嗎(大聲)?但是,除了地面上的垃圾需要分類、清理、再利用;太空中的垃圾又該如何分類呢?提前了解一下吧!自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已經將超過8000顆衛星送入了地球軌道。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衛星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太空垃圾,屬於垃圾分類中的哪一類呢?
  • 垃圾分類這麼火 太空垃圾屬於哪一類?
    頭條最近,垃圾分類成為了大家新的關注點,除了地面上的垃圾需要分類、清理、再利用,遠在太空中的垃圾也需要人類投注更多的目光。自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目前已將超過8000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那麼這些衛星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太空垃圾屬於垃圾分類中的哪一類呢?
  • 太空垃圾如何分類和回收
    聊點科技【太空垃圾如何分類和回收】地面垃圾處理已十分不易,太空垃圾清理也已迫在眉睫。歐洲太空總署近日表示,目前大約有1.7億個太空垃圾碎片包圍地球。有意或無意爆炸產生的太空飛行器殘骸、航天員過失遺留的生活用品和垃圾、衛星和火箭的殘骸……這些太空垃圾如何清理?
  • 「圍著人心轉」,垃圾分類「不難」
    南京施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已近一個月,但一些小區居民仍然覺得,要做到「人人願意分、會分」有點難。不過,馬群公寓居民邵建國擺擺手說,不難!到目前為止,他們小區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率都超95%以上。垃圾分類新時尚,在部分小區先行一步、漸成風氣,有什麼秘訣?記者進行了探訪。
  • 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應通俗易懂
    這種分類標準造成實踐中分類的困難,比如舊沙發,它既是「可回收垃圾」也是「大件垃圾」。    而將「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物品」歸入「垃圾」,這種分類是否妥當,是值得商榷的。在實踐中,這兩類物品納入「垃圾」範圍,明顯增加了垃圾數量,使得垃圾分類、清運和後期處理更加複雜和困難。    「現有的垃圾分類名稱過於學術化,不通俗易懂,給生活垃圾分類設置了人為障礙。」
  • 垃圾分類現狀及如何垃圾分類的思考
    垃圾分類現狀及如何垃圾分類的思考我自認為自己很環保,儘量不用一次性的塑膠袋,出門也儘量使用公交電動或者自行車,但當我騎自行車經過一個垃圾處理基站的時候,我才覺得,環保這個詞對現代人類來說還是太陌生了這幾年
  • 「最強生物」敲響警鐘 在太空中也需要垃圾分類
    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垃圾分類小課堂
    【垃圾分類 重在行動】垃圾分類小課堂 2021-01-11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與海洋垃圾汙染
    說說垃圾回收和海洋垃圾汙染上海人最近可說是被垃圾分類給逼瘋了,日常問的問題都是『儂四撒拉西(你是什麼垃圾)?』。
  • 扔進垃圾就能賺錢?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現身寧波財經學院
    手機掃一下二維碼,選擇回收物的分類,對應的垃圾箱門就會自動打開,丟進垃圾後手機上就能收到相應的能量幣,可別小看這些能量幣,它可以1:1兌換人民幣,只要能量幣累積到10元就可以一次性提現。近日,一座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現身寧波財經學院。據了解,該校是寧波首個引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的高校。
  • 【垃圾分類】海洋公園管理中心的垃圾分類工作
    2020年,長島國家海洋公園管理中心制定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方案》和《垃圾分類工作監督管理制度》,成立垃圾分類領導小組
  • 「最強生物」敲響警鐘 太空中也需要進行垃圾分類
    但這仍給我們日益活躍的空間探測敲響了警鐘——來自地球的垃圾可能要先人一步在月球「建立基地」了。  事實上,不僅是月球,凡是衛星、探測器能夠到達的地方,也將面臨同樣的風險。人們越來越重視地面垃圾的分類處理,那麼太空垃圾怎樣分類?又該怎麼處理?
  •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 科學分類我先行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 科學分類我先行 2020-11-09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空垃圾竟比你隨手丟棄的垃圾更好清理,是為什麼?
    人類每天隨手丟棄的垃圾雖然不會飄到太空,但也不能避免太空中垃圾的產生,美國的一個工程師團隊目前正在研發一款小型立方體衛星名為OSCaR。立方體衛星將自主清理太空垃圾據小編了解,目前地球軌道附近的碎片竟有1.29億之多,碎片大小不一,其中10釐米寬的就約有3.4萬片。
  • 看大學生腦洞大開:WiFi為電動車充電、垃圾掃描自動分類
    不,它的餘能還可以為電動車充電;垃圾分類有點難?沒關係,把垃圾掃一掃,智能垃圾桶可自動實現分類……今日,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競賽總決賽在長沙理工大學進行,全國58所高校108件「腦洞大開」的可再生能源作品在現場展出。比賽為營造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良好科技氛圍,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和能源技術創新搭建平臺。
  • 太空垃圾考古學
    說起「考古學」,大家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往往是在殘破的文明廢墟中搜尋,而與太空火箭或高科技飛船無關。然而,人類已經開展了60多年的太空探索。這些行為在地球軌道、太陽系中留下了無數的飛行器或者其他部件。這些設備也為當前和未來的人類留下了回溯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遺產。艾麗絲·戈爾曼(Alice Gorman)是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也是從事太空考古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 垃圾分類知識
    一、四大分類目前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②相較於衛生填埋、堆肥、焚燒的垃圾處理方式,回收再利用無疑是垃圾處理的最佳理想模式。但是最大程度實現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第一步就是分類。從垃圾的源頭進行減量和分類利用,始終是學界公認的垃圾問題真正出路。
  • 【垃圾分類】乾電池是什麼垃圾
    >電池都無汞化了可以隨其他垃圾一起扔掉那麼電池到底屬於什麼垃圾?目前,家用鹼性鋅錳電池符合低汞和無汞化的技術要求,同時也不含鉛、鎘等有毒重金屬,不再屬於有害垃圾,可以投放到「其他垃圾」桶中。所以,電池都無害化了嗎?敲黑板!劃重點!
  • 【垃圾分類】乾電池是什麼垃圾?
    在人們的日常認知中一提到電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屬於有害垃圾但是現在又聽到有人說電池都無汞化了可以隨其他垃圾一起扔掉那麼電池到底屬於什麼垃圾?到底有沒有害呢?乾電池,又叫錳鋅電池或者碳鋅電池,是依靠二氧化錳、鋅和電解液進行反應獲得電流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