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體》中的人類不聯繫三體人,他們何時才能發現地球?

2021-01-13 知書知史

在《三體》中,地球上的人類通過太陽作為信號放大器,通過太陽作為信號放大器向宇宙發送地球坐標。經過連續兩次信號發射,4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終於發現了地球文明的存在,揭開了入侵地球的序幕。

從科技層面看,能夠實現星際航行的三體文明至少比地球文明領先數百年。既然三體人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什麼他們不先在4光年之外發現地球文明,卻等待地球發出信號呢?

其實三體已經知道太陽系的存在很長時間了,因為太陽是離三體最近的恆星,這很容易測量。此外,三體文明可能早就知道地球的存在。三體文明可能通過行星凌日法、視速度法、微引力透鏡法等一系列方法發現了地球。

但即使是三體文明,他們也很難知道地球是否宜居,地球上是否有生命和文明。由於地球太小,4光年的距離在宇宙中還很遙遠,天文望遠鏡很難直接觀測到地球表面的細節。

據計算,要直接觀測4光年外的地球,三體文明需要建造一臺直徑35米的天文望遠鏡。當然,35米望遠鏡對三體文明來說不是問題,因為目前人類正在建造的最大光學望遠鏡的孔徑是39.3米。但這一級望遠鏡只能看到地球像素大小,看不到地表。

如果要分辨地球上的建築,比如中國天眼FAST,直徑500米,三體文明需要一臺直徑440公裡的天文望遠鏡,這顯然不切實際。因此,三體文明很難認識人類的存在。

如果不是人類的主動接觸,三體人會可能永遠不會發現地球文明。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宇宙黑暗森林定律」的發現,人類必然要把自己隱藏在宇宙中。

雖然三體文明深知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但由於三恆星的不穩定,三體文明終將面臨毀滅。為了生存,三體文明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到宇宙的其他地方去尋找一個宜居的星球。因此,三體文明終於在人類發出信號之前發射了無人駕駛的星際探測器探索太陽系。

但之前的技術有限,星際探測器的速度並不快,飛到太陽系至少需要幾千年。所以三體文明一直無法知道人類的存在,直到人類最終主動發出信號。之後,三體文明開始建造星際艦隊,發射「智子」和「水滴」,準備入侵地球。

實際上,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是南門二,它位於4光年之外。它是一個有三顆恆星的三體系統,最近的恆星是最近的鄰居。2016年,天文學家在這顆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行星——比鄰星B。

天文學家沒有直接觀測到鄰近的恆星B,而是通過視速度法發現了它的存在。目前,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鄰近星B,我們不知道它上面是否有生命,也不知道那裡是否有「三體文明」。

然而尋找外星文明的話題一直以來都很熱門,它建構了大量的科幻作品。正如我們所說,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宇宙如此之廣,人類可能不是獨一無二的。然而,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直接證實外星人的存在和外星人的到來。

如果你對於宇宙文明間的設想很好奇,不妨看看劉慈欣的《三體》,在《三體》裡,劉慈欣曾提出過一個冰冷而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而《三體》三部曲,完全都是圍繞著這個法則,進行了展開。

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劉慈欣是這樣描述的:

"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無比的森林。在森林中,到處都是不懷好意的獵手。每個獵手,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殺死一切敢於暴露自己的人。"

很多科學家都堅持要回復這個信號,這樣做就等同於在宇宙中點燃了一堆篝火,然後宇宙回應:"我在這裡,快來和我做朋友!"

而一旦被更高級的文明發現地球的坐標,那麼對地球而言,帶來的將是滅頂之災。

在劉慈欣看來,貿然回復外星人的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最終,經過一番爭論後,科學界最終達成一致,沒有回覆這個神秘信號。

《三體》揭露了很多人性對自我內心的對抗,也揭露了很多人性的思考,更構造了一個龐大的宇宙級設想,沒讀過的朋友真的該好好的瀏覽一番。

《三體》不是難懂的工具書,而是真正易懂又能流暢閱讀的小說。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本都無比精彩。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在書中,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此外,到2020年4月,它已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材開發中心(2020年版)中小學生閱讀指南目錄中的指定中段文學閱讀書目。

馬上寒假,過年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知識不貴,一頓飯錢,想要的朋友可以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三體:如果沒有葉文潔,三體文明能發現地球的存在嗎?
    也有可能正是因為有葉文潔的吹哨,地球不至於在睡夢中就悄悄被三體艦隊給摧毀,而是有了心理準備,甚者有戰略對策。  那麼,如果沒有葉文潔,三體文明是否能夠發現地球文明的存在呢?    三體文明已經經歷過兩百多次的輪迴,而且基於三體人生物體的特徵,他們能夠保留很多史前的記憶,這就保證了技術的勻速發展。相對應的是地球文明不知道有沒有輪迴過,大抵應該是有的,但是一次輪迴基本是從廢墟中重生,不再帶有前次文明的任何記憶。  用地球文明的技術都能夠在六十年代踏上月球,觀測周遭太空環境。
  •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為什麼不聯繫我們?其實《三體》中早就有回答
    這還只是碳基生物需要氧氣才能存活的前提下。如果是矽基生物、氨基生命、硫基生命,砷基生命的話,生存環境與我們大不相同,如此一來就又增加了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如果有外星人的話,為什麼不主動聯繫地球呢?《三體》中有一個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論,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或者聽說過。簡單來說,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其實都是帶著槍的獵人,他們潛伏在森林中,努力不讓對方找到自己,因為一旦被發現,自己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 「三體星系」才是人類的新家園?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按照《流浪地球》中的設定,因為半人馬座的三顆恆星中,都不曾有各自的行星,所以當地球進入比鄰星的範圍後,會在宜居帶的軌道上穩定下來,將比鄰星當做第二個太陽。不過遺憾的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在現實中,科學家們已經在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了一顆行星的存在,而且因為這顆行星的距離還算適合,所以科學家們認為上面或許可能存在生命。
  • 三體小說中,人類究竟是不是被程心毀滅的?三個選擇問題解讀三體
    三體監聽員收到地球紅岸機構發來的信息,出於對地球的同情,他發來信息,讓地球不要回復。只要地球不回復,三體人就找不到地球。而一旦回復,三體人將展開對地球的殖民。選擇在主角葉文潔手上。葉文潔是一個對人類極為失望的人。他的父親在那個年代被學生抽打致死。
  • 小說《三體》中,其實三體文明像一位長者一樣保護了地球文明
    看過《三體》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小說雖然以三體命名,可是對三體人的描寫很少,大部分描寫的還是人類世界。書中只提到了兩個三體人類,一個智子,一個是1937號觀察員,內容也很小一部分。在三體世界中,地球文明又是怎樣的一種角色呢?
  • 《三體》中的文明,比地球更發達,為何沒有首先發現人類呢?
    《三體》中的文明,比地球更發達,為何沒有首先發現人類呢?現在的很多科學家都在積極的尋找地外文明,當然這一計劃的進行有很多人都表示反對,因為他們認為外星文明要比地球文明高級很多,就可能會給人類引來殺身之禍,在三體這本小說當中也是這樣描述的。地球人不斷的發射信號,尋找外星文明,把太陽作為一個信號的放大器,然後把這些信號傳播到太陽系之外的地方。
  • 《三體》中的三體文明是怎樣的?不擅隱藏的三體人思維如何?
    我們撇開威懾紀元三體傳輸的文化反射,那都是假相,只能從一開始的伊文斯與三體的聯繫存留下來的硬碟資料以及故事中的蛛絲馬跡一點點揭開三體的面紗。三體世界從文中的敘述中,三體人是一個居住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恆星系中的文明,這個文明世界長期面臨著惡劣的天文地理的環境打擊。
  • 看過《三體》的人都說三體文明很厲害,你知道他們有多領先嗎?
    說到中國科幻的經典作品,相信很多人會想到劉慈欣的《三體》。《三體》系列小說講述了未來人類與宇宙中其他文明之間的故事,其中主要講述了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之間的故事。由於宇宙中各文明都遵循「黑暗森林法則」,它指的是各個文明都像黑暗森林裡帶槍的獵人,如果哪一個文明率先發現了另一個文明,為了生存下去他就會主動發起攻擊。
  • 三體文明比人類文明高級,且距離不遠,為何不主動尋找人類
    三體文明意識到人類的存在後開端策劃對地球的侵略行動,人類打響了捍衛地球的戰役。已然三體文明具備侵略地球的才能,為什麼不主動來太陽系尋覓人類呢?想必這些問題是許多讀者好奇的,下面咱們一起來探討一下。行星凌日、微引力透鏡等方法來發現地球的存在,但是因為地球與比鄰星系之間存在超越4光年的間隔,三體文明在他們的星球上也不可能直接觀察到地球表面的情況。
  • 與《三體》不謀而合!霍金生前嚴肅警告人類不要主動和外星人聯繫
    這個問題有四種解釋,一種是在這大千宇宙中壓根不存在外星人,不存在外星人自然也就不可能對人類發出的信號作出回應。第二個種可能是外星人根本無法適應地球環境,可能來的時候也像太空飛行器一樣被地球大氣變成了一團火球。也可能人家原來的星球根本沒有氧氣,所以到地球後被氧氣燻死了。
  • 《三體》中的降維打擊有多可怕?劉慈欣:永遠不要主動聯繫外星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愈發的深入,通過研究跡象表明,宇宙中大概率存在比人類更加高級的文明。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高級文明是如何看待人類的?如果他們對地球進行降維打擊,那麼人類是不是會像螞蟻一樣毫無還手之力?
  • 三體中只有他徹底的背叛了人類,卻讓人恨不起來!
    作為一部人類文明史詩,很奇怪《三體》的視角卻從未對準人類的當權者,而是重點對準了一些小人物:葉文杰、大史、羅輯、程心、雲天明,包括韋德……他們都不是人類文明中的高層,都是一些小人物。當三體(三體文明)從天而降,打破人類文明原有的寧靜,一場關於人類道德與背叛的拷問拉開了帷幕,他們中有人選擇了堅守,有人選擇了背叛,甚至是自己的種族!
  • 三體:小說中的三體第二艦隊在金牛座爆發的戰役是黑暗戰役嗎?
    至此,三體與地球的糾纏對抗正式落下帷幕。長達幾百年的對峙,沒有一個文明真正得到善終。在後來的劇情發展中得知:三體第一艦隊在捕獲雲天明的腦袋後,修復了雲天明的身體,並且在其幫助下,迅速發展成新的政權體系,技術發生了大爆炸,不僅熟練運用了光速技術,並且能夠建造小宇宙。其生存的位置距離褚巖的銀河系人類文明不遠,才能夠收到程心的星環號發出的訊號。
  • 《三體》中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當然,我們不排除汪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那樣未免也太過於巧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一個假設。比爾·西恩斯作為面壁人,企圖通過提高人類智力來對抗三體入侵。根據比爾·西恩斯的發現,人類大腦思維和記憶活動是在量子層面進行的。所以深入研究下去,必然會有智在前面等著他們。也就是說,到了量子層面,就是智子的天下。
  • 三體文明發展到了什麼地步?《三體.地球往事》解讀
    本文我們來探討一下,當《三體.地球往事》故事進行中,在人馬座三星系的三體文明發展到了什麼層次,還有定位地球位置後所做出的安排部署。如果對於其他信息不了解的,可以先去看小編上一篇文章《整個宇宙,為誰閃爍?》。
  • 《三體》中的宇宙神級文明,最終是被誰給毀滅的?答案讓人無奈
    看過《三體》的人可能會對書中漫長而規模宏大的星際戰爭感到震撼,也會為人類在短時間內取得的進步感到吃驚。實際上,如果沒有三體文明的入侵,人類或許還會保持原來緩慢的進化節奏,在太陽系安然的度過漫長的時光,但是最後卻在長達三個世紀的星際戰爭中與它們同歸於盡,這個結局實在令人深思。
  • 《三體》中,誰為地球人類最後的滅亡負責?
    因為現實當中,有人離去,然後三刷《三體》,看到地球人類全部被二維,心情真的很down!那麼誰為地球人類最後滅亡負責人呢?我知道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程心」,雖然我不是很喜歡程心。但是為地球人類最後的滅亡負的是地球全人類。就像關一帆對程心說的那樣「愛是沒錯的,一個人不可能毀滅一個世界,如果這個世界毀滅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著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 三體中,三體世界為什麼被立即毀滅,而地球卻晚了幾十年?
    原著中,當萬有引力號和藍色空間號得知三體攻擊了地球之後,此時藍色空間號已經佔領了萬有引力號,並告知萬有引力號的人地球已經被佔領。於是全體人類投票決定是否啟動引力波廣播三體的坐標。經過投票,同意開啟的佔據了大多數,星艦地球的人開啟了引力波廣播了三體星系的坐標。
  • 地球文明,700年超越三體文明,《三體》:「權遊」也是三體文明
    三體人生存越惡劣,說明他們文明發展越迅速接著上邊的競爭學說,咱們咱來分析三體文明的文化之旅。在《三體》這本書中對文明種族做了一些簡單的描述,其依據是相關種族對能源的需求和獲取來評定的。社會制度發展路徑咱們的科學家曾經預測100年後,人類將走向第1文明,直到71世紀走向第2文明。相對於文明的發展來講,再進行細緻的推斷,我發現可以簡單歸結出來一個社會制度發展路徑。
  • 三體架構宇宙有諸多問題,閉塞人類聯繫外星生命,可能是巨大錯誤
    我們能夠看到【三體】這部經典的科幻小說裡面,最主要的就是將宇宙、外星生命和人類結合在一起,講述了一個宇宙生命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帶有很悲觀的宇宙認識,我們能夠感覺到【三體】這部書認為,人類不應該主動的和宇宙中任何生命體聯繫,因為這種聯繫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甚至導致人類最早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