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科幻長篇小說《三體》講的是一個生存環境瀕臨毀滅的三體文明發現地球坐標,打算長驅直入佔領為殖民地,從而發生的一系列的戰爭史詩。
乍看之下,外星人入侵的題材並不少見。而《三體》之所以得到如此高口碑、高評價,正是劉慈欣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宇宙黑暗理論和不一樣的戰爭畫面。
地球人類沒有一個人見過真正的三體人,除了水滴和智子這種AI的高科技產品出現在地球人的眼裡。更值得津津樂道的是大場面的戰爭尚未展開,便匆匆結束。
三體第一艦隊在威懾建立前被羅輯威脅轉向更遠處的外太空,而第二艦隊在執劍人更換前期就離開三體世界朝著太陽系而來。就在幾年後,即將到達地球時,萬有引力號發射了三體世界的坐標,導致連地球都不要了,直接向宇宙深處逃亡。
至此,三體與地球的糾纏對抗正式落下帷幕。長達幾百年的對峙,沒有一個文明真正得到善終。
在後來的劇情發展中得知:三體第一艦隊在捕獲雲天明的腦袋後,修復了雲天明的身體,並且在其幫助下,迅速發展成新的政權體系,技術發生了大爆炸,不僅熟練運用了光速技術,並且能夠建造小宇宙。
其生存的位置距離褚巖的銀河系人類文明不遠,才能夠收到程心的星環號發出的訊號。在有新的殖民地能夠三體第一艦隊生存後,發展成新的三體文明。
另一方面,裝置了光速驅動的三體第二艦隊最終也沒能跟第一艦隊匯合。通過關一帆的觀察推測,在金牛座附近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很慘烈,殘骸形成了一片新的塵埃雲,其中一方便是三體第二艦隊。戰役的最終結果也不清楚。
從這些有限的信息中可以得知,三體第二艦隊生死不明,在這場金牛座戰役中,與對地球的戰略完全不同。
對於地球是步步為營,就算是水滴摧毀了地球的軍事力量而儘可能地保護地球的基礎設施,主要戰術是對地球人類是採取了比較柔和的自然滅絕的政策。
而在金牛座戰役中,一反常態,是以最決絕的方式與對方糾纏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境界。能夠形成塵埃雲便可知有多慘烈了,弱弱地說一句,當初地球文明的兩千多艘太陽系星艦被摧毀得都只剩下一堆垃圾而已。
疑問
作者劉慈欣再次給讀者留下莫大的疑問:為什麼會爆發金牛座戰役,對戰的另一方又是誰?
腦洞大開的讀者們自然不願意放棄這個可以延伸解讀的知識點。網上有一部比較流傳的同人小說《三體第二艦隊覆滅記》,小編並未拜讀。在此,僅僅是從原著中進行分析。
是否是其他原住民文明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這場戰役的位置是在金牛座附近,沒有背靠任何適於生存的星球。如果是金牛座附近的智慧文明參戰,不可能不被觀測到。也就是說,並不是入侵而受到其他文明的反抗。即,這是一場航行中的遭遇戰。
其次,雙方相遇能夠打成這種慘樣,可見雙方的水平差不多。要知道三體第二艦隊的實力是有可能擁有水滴這樣強有力的武器。也因為是遭遇戰,降維武器沒能上場,也就不清楚實力是否達到歌者文明的水平。
在宇宙中,唯有光速是屬於恆定規律,任何速度都無法超過光速。所以,程心才能夠逃離太陽系的二維化,也因此光速飛船成為一個文明的技術層次等級。而三體第二艦隊在遭遇戰中一旦打不過,卻未用光速逃離,由此分析這是一場生存戰。
既然不是當地文明,那有可能是宇宙其他處的不知名文明不小心與三體第二艦隊發生碰撞嗎?
我們先來看看宇宙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從關一帆在藍星發現了有其他飛船經過的痕跡,立即進行了探測。這也是關一帆外出的工作任務。帶著程心看到了死線,這可是非常強大的文明才能造成的黑域。
從這點可以分析出,銀河系人類的探測任務絕非是為了尋找倖存的人類,畢竟已經知道太陽系僅剩下程心和艾AA了。那麼探測的目的是發現其他適宜居住發展的棲身之處以及一旦發現有其他的高等文明便可以採取敬而遠之。
因此,三體第二艦隊如果是碰到其他文明時,探測到對方實力,要麼錯身而過,要麼打一下滅掉對方搶奪一下資源或者打不過就逃。沒仇沒怨的,沒有必要到生死存亡之戰。
這場金牛座生存之戰,太像量子號和青銅時代號的殘殺了。
黑暗戰役:第一艦隊
往前推,作者劉慈欣在揭開黑暗森林狀態時,用了一場黑暗戰役來更赤裸地展開生存是第一要義。也就有了在末日戰役中倖存的量子號、藍色空間號等星艦互相殘殺的悲劇。
在那個時候,無論是章北海,還是褚巖,都意識到地球回不去了,只能往更遠的地方走。在同樣的環境下,三體家園已經被摧毀,那麼是否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爆發了類似的黑暗戰役?
這是不可能的。
關一帆就說過,三體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很有可能就從未匯合過。如果是第一艦隊,關一帆藻就知道雲天明,更不需要向程心隱瞞。
要知道,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智子盲區。所以,兩個艦隊失去聯繫也是很正常也很有機率發生的結果。
再者,看看金牛座戰役的時間。用關一帆的參照標準來說是六十幾年前。這個時候太陽系已經被二維化兩百多年了。從這個側面可以推測,三體第一艦隊已經生活了幾百年了,肯定是找到了殖民地。
宇宙太大了,褚巖開著拖拉機似的藍色空間號和萬有引力號都能夠找到了新住所,更別說技術更為優越和資源更為充足的第一艦隊了。
那麼,第一艦隊生存下來了,並且技術更為先進了,文明更繁榮了。倘若能夠接到第二艦隊,不是更皆大歡喜。第二艦隊光速飛過去與第一艦隊相擁相抱,喜極而泣,溫馨團圓。
然而這個場面沒有發生,更是證明了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已經失去了聯繫很久。第一艦隊的雲天明在此之前也經常外出逛蕩,除了觀測DX3906號,也有可能就是在找尋第二艦隊。
後來,關一帆他們發現了金牛座戰役,雲天明的三體第一艦隊也會發現的。文中寫到,雲天明到達藍星的時間太快了,可見跟銀河系人類的位置確實很近,同樣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接收到星環號發出的信號。
綜上所述可見,三體第二艦隊並不是跟第一艦隊發生了黑暗戰役。那麼,剩下的有可能是誰?
黑暗戰役:第二艦隊
有沒有可能是三體第二艦隊內部自己爆發黑暗戰役?
知根知底的第二艦隊,都配置著光速驅動。那麼多艘戰艦,倘若有部分戰艦因為資源問題展開內鬥,其餘戰艦不可能不知道。
再者,第二艦隊相當龐大,從三體出發前是準備充分的,戰艦發生故障和資源問題應該是可以解決的,不需要進行黑暗戰役。
而且,三體對地球發生的黑暗戰役相當了解,甚至曾經派出智子傳輸信號要求青銅時代號返航。也就是說,在第二艦隊中,一樣存在有智子在互相監控。
如此分析,第二艦隊內部爆發黑暗戰役的可能性較低。
黑暗戰役:第三艦隊
我認為,應該是三體世界在黑暗打擊後逃亡的三體人。
與太陽系二維化全然不同的黑暗打擊,三體世界遭遇的是光粒打擊。災難發生時,三體行星正處於一個穩定的恆紀元中,恆星被光粒擊中後,爆發的高溫摧毀了三體星系的一切,星系內僅有極少數的飛船僥倖逃脫。
那麼,這些逃脫的三體艦隊(區別簡稱為第三艦隊)將何去何從?
我們知道三體文明是個集權的社會形態。在萬有引力號發射廣播後,三體文明的反應相當的迅速,幾乎可以說不留任何遲鈍。那麼,在三體星系中,同樣是提前做了逃亡的準備。
光速飛船的建造相當地耗費資源和精力,在三體世界備用的飛船肯定是不夠用了。普通飛船也不夠支撐逃亡,無論是資源還是速率都找不到除了4.5光年距離的地球以外的居住星球。同時,恆星爆發引起的坍縮,也會將飛船拉近地獄深淵。
處於另外兩顆太陽後面的飛船才是一線生機。對宇宙黑暗打擊摸索較地球而言比較透徹的三體人不可能分析不出黑暗打擊的方式。在茶道談話中,智子就明確說出了經濟和隨意的特徵。因此,第三艦隊上的很大部分都是三體世界的領導層。
在三體世界這裡,逃亡主義不會像地球人類社會那麼糾結。都是元首的一個決定罷了,誰也不會有意見。這種平常心在智子身上也表現得很明顯。
作者劉慈欣在文中一直表達的一個思想就是走進了太空,人就不是人了。同樣的,三體人在家園摧毀後,走入太空,思想和意識也陡然發生變化。
三體第三艦隊的唯一做法自然是趕上不遠處的第二艦隊,跟隨第二艦隊轉向。註:三體恆星被黑暗打擊的時候,第一艦隊尚未找到可居住的星球。
也是宇宙太大了,三體第二艦隊和第一艦隊方向不一致,接下來便是尋找新的住所,然而資源在持續消耗中,生存是個大問題。更為焦慮的是屁股後面匆匆起航的第三艦隊準備完全不夠充分。
作為領導層的第三艦隊自然要求第二艦隊來補充自身資源,可是第二艦隊在生存壓力和太空環境下,不同意!其中,還有自由、反抗霸權的人文思想爆發,正如1379號監聽員壓抑許久的不滿情緒。
在這種激烈的衝突下,唯有革命。
第二艦隊中自然也會發展成不同的派系,有的要自我生存,有的要遵循元首,導致內戰。也唯有如此,才會在互相知曉、勢均力敵之下打成一片塵埃雲才能夠勉強結束。
結語
作者劉慈欣在文中的劇情發展描述反覆地用前後呼應、伏筆設置、甚至留下彩蛋來突出自己的中心思想。正如對太陽系降維打擊的並不是後面出現的歌者文明,再如每部結尾都是用落日餘暉的描寫,還有魔戒文明索要魚缸呼應程心的5公斤等等。可見,作者對於每個細節都有存在的意義。
那麼單獨擰出金牛座戰役來解釋三體第二艦隊的結局,也定然是呼應文中某個橋段。程心的逃脫,引出關一帆來告知宇宙森林狀態和降維的事實;那麼三體人的逃脫,即有可能是作者在金牛座戰役中體現。這是我的理解。
#劉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