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選擇、藍色空間、終極規律、青銅時代、萬有引力等戰艦在太陽系的混戰,雖然大劉描述的十分清晰,但是由於交錯的敘事,地球和太空的反覆切換,以及一大波突然出現的人名、艦名,很多人都沒看清幾場戰爭的關鍵,以下重新全程回顧這幾場經典戰役。
1、水滴迫近太陽系,自然選擇號叛逃
(1)大劉給各個戰艦取名,實際上都跟它的所將表達的「意義」有關。所謂「自然選擇」,乃是指章北海的「選擇」,他選擇逃離戰場,而不是去迎戰,正是認為自然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看清形勢的生存,看不清大局的覆滅。
(2)叛逃的方向,是從木星向背離太陽系的方向而去,但具體方向,應該是與水滴的前進方向垂直成直角,而不是正好相反。原因是,首先,自然選擇是從木星起飛,而此時木星正運行於水滴和太陽之間(十分鐘後,一個更大的影子投向木星,仿佛給這顆巨行星的表面拉上一塊幕布,這是「自然選擇」號在掠過木衛一)。自然選擇這時如果正好跟水滴反向,就是太陽方向,這顯然不利於逃離太陽系;如果跟太陽方向正相反,那就迎上水滴。因此最佳方向,就是在兩者之間呈直角逃離。示意圖如下:
(3)4艘恆星級戰艦在約一小時後追擊自然選擇,追擊戰艦名稱分別為:藍色空間號、企業號、深空號、終極規律號。企業和深空在之後無所表現,所以其名稱也取得十分平凡。「終極規律」是最先對其他戰艦發動黑暗打擊的戰艦,其名稱帶有「終極」,自然是完成致命一擊之後,被終極消滅(雷射武器打擊,而不是次聲波打擊)。「藍色空間」無疑象徵著人類未來擁有的廣袤的與深空、大海一樣的空間,因此如此命名。藍色空間的艦長是「褚巖」,他是章北海的儲備者、儲君。
(4)運行目標,是18光年之外的天鵝座NH558J2 恆星,「這是距太陽系最近的帶有行星的恆星之一,它帶有兩顆行星,都是類似於木星的氣液態行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可以為飛船補充核聚變燃料」。
2、量子和青銅時代遭遇水滴後,逃離戰場
(1)量子從名稱可知其微不足道,逃離後,很快被青銅時代黑暗打擊並消滅,艦艇官兵全部被青銅時代作為食物吃掉。青銅時代從名稱看就是有「返古」情結,它被地球人騙回地球後,大部分人被處死。
(2)青銅時代這兩艘戰艦的運行方向,與自然選擇等5艘戰艦正呈反方向(這兩支小艦隊分別處於太陽系的兩端,它們隔著太陽,沿著幾乎相反的方向飛向茫茫太空,漸行漸遠)。但實際上,它們應該是隔著木星運動。下圖是在平面上做的一個示意圖,但空間上不可能是平面方向,而是立體方向。
(3)青銅時代的方向是金牛座,但金牛座距離太陽155光年。由於青銅時代匆忙逃離,未設定前行目標,這是個致命的問題。實際上在10光年的範圍內,太陽系有7顆恆星,除三體半人馬座之外,還有巴納德星(6.0光年)、伍爾夫359星(7.7光年)、勃蘭得2147星(8.2光年)鯨魚座uv星8.4光年、天狼星(8.7光年)和羅斯154星(9.5光年)。 但這些恆星都沒有帶行星,去了也沒用,所以最好的方向應該是跟藍色空間一樣去18光年之外的天鵝座。但這就意味著折返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不說,還正回到水滴的攻擊範圍。所以,青銅時代從一出發時,就已註定無路可行。返程,並非單純因為地球人的欺騙。
3、黑暗打擊,藍色空間勝出
(1)黑暗打擊的過程是:終極規律(艦長已自殺)首先開始攻擊其他4艦,但藍色空間採取了防護措施。在遭受打擊後,藍色空間後發制人,用雷射武器摧毀終極規律。藍色空間艦長褚巖一戰成名。
(2)「自然選擇」或者說章北海此時又面臨一個選擇,是選擇死,還是選擇生。他最後選擇將生的希望留給其他太空新人類,他認為這樣才能幫助其他人的成長。
(3)黑暗戰役原因分析。按照地球人類的觀察和推測,黑暗戰役的根本原因是能源不足、配件不足,只有將艦艇資源合併,供少數人使用,才可能保留一部分人。而直接導火索,是在前方發現星際塵埃,它將減緩飛船速度,從而使原計劃兩千年的航行時間,驟然增加至六萬年。但如此漫長時間的計算,是在星艦國際的科技鎖死不變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際上,技術總是在進步,即便不發生重大突變,以一種勻速發展,幾百年後的飛船也不可能仍然保持光速的百分之一。人類幾百年一直生活在智子鎖死科技的陰影之中,科技將隨著時間而進步、突破,這種觀念可以說深入人心,艦艇上的人類不可能認為,幾百年之後,戰艦還將保持一成不變的速度前行。
實際上,藍色空間飛行了大概100多年,就發生了技術突破,實現了光速航行。證據在後面。程心到DX3906星系時(銀河紀元409年,即公元2600多年),藍色空間的隨艦軍官關一帆已恭候多時。而DX3906星系距離太陽系286光年,距離藍色空間最初的目的地也是200多光年之遙。此時,離黑暗戰役發生時間大概400年。此時藍色空間已經建設了4個居住點(2個在建),每個居住點(實際也是一個星系)需要100年的環境改造。換言之,減去後面的幾個時間(關一帆航行到藍星時間,考察和等待時間,建設新的居住點並適應環境時間,居住點的選擇時間),那麼,戰艦真正的航行時間不過100年左右。約略時間線示意如下:
0年
100年
150年
250年
350年
400年
黑暗戰役
實現光速飛行
到達目標恆星系
改造完成第一個行星
完成另外3個行星,啟動2個行星建設
考察DX3906星系
根據上述時間線可知,戰艦的技術突破具有必然性,航行速度提升也具有必然性,而這個淺顯的道理所有星艦人類都懂,他們根本就不必操心一千年之後才會發生的資源枯竭。
那麼真相是什麼呢?最大的原因是「猜疑鏈」。雖然資源枯竭還沒有出現,但是誰也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這種溝通上的黑箱狀態,才是導致戰爭的真正原因。
4、藍色空間摧毀水滴,俘獲萬有引力號
(1)戰役背景,按照記載,是「青銅時代」被地球誘殺,「藍色空間」加速逃離,於是兩個水滴和「萬有引力」號展開追擊。但這同樣是存疑的,因為「萬有引力」速度很慢,追趕「藍色空間」並返回需要100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將會發生多少意外,怎麼知道「藍色空間」不發生技術突變。加之,幾年前「藍色空間」等4艘戰艦打著追擊章北海的名義逃離死亡戰場,誰能保證「萬有引力」號不如法炮製,打著追擊名義逃之夭夭,人們不可能不記憶猶新。並且更為危險的是,「萬有引力」還不是普通的飛船,而是對兩個文明都具有重大威脅的引力波發射器。無論怎麼說,真要去摧毀藍色空間,讓三體的水滴去顯然更加保險。「三體世界曾提議由速度更快的水滴追趕並摧毀目標,但地球世界堅決拒絕了這個提議,認為這是人類的內部事務。」
這裡面隱秘地出現了「鋼印族」的活動。面壁者希恩斯一手締造的鋼印族,在黑暗森林時代埋下伏筆之後,一直沒有公開的活動。但這群人從未消亡,一直在隱秘地從事著幫助他人逃離。此時提出追擊藍色空間,大概就是這群人提出的主意:名義上追擊,實際上是協助萬有引力號逃離。
(2)戰役的結局,是藍色空間摧毀水滴,佔領萬有引力號。這時,出現了兩個極端低概率的事件,一是艦隊進入了智子盲區,二是巧遇四維碎片。兩件事發生的概率都超過千億分之一,同時發生的概率是兩個千億分之一相乘,其概率相當於你隨機拋一枚硬幣,一千次都是正面朝上。——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你一定會認為有人在操縱,而不可能認為是巧合。而且出現的時間也是如此之巧——不早不晚,正好是萬有引力逼近藍色空間之時。在幫助「藍色空間」取勝後,四維碎片「魔戒」功德圓滿,再次消失無蹤。種種跡象都顯示,前面所說的H外星文明再次出手,幫助星艦地球度過了這次危機。
此後,藍色空間以及星艦地球人類迅速成長,繁衍,並將生命的種子播撒至整個宇宙,至於幾百億年後宇宙毀滅。
(本文系田加剛著《三體秘密》一書的網絡稿章節,但出版時本節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