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體》一書中,人類遭遇外星人三體文明的襲擊,僅僅用一顆水滴即摧毀了太空艦隊的有生力量,讓傲慢的地球人類瞬間認識了實力的差距。
不幸中的大幸是有兩部分星艦沒有在末日戰役中毀滅,一部分是在末日戰役之前,章北海逃離時,帶出的星艦地球;另一部分則是在末日戰役中,搶得先機,加速逃離戰場的青銅時代號和量子號。
地球文明即將被三體世界佔領,人類一片哀傷和絕望,對於這兩部分漂流在浩瀚宇宙中的人類薪火之船傾注了最後的希望。
然而,在羅輯建立黑暗森林威懾後,地球和三體達成短暫的和平,人類從徹底的墮落中又拾起了道德。在智子的幫助下,將爆發黑暗戰役後存活的兩艘星艦藍色空間號和青銅時代號召還回地球。
後來,我們知道,青銅時代號上的人接受了人類的法律和道德審判,幾乎全員有罪。而藍色空間號因距離遠,速度慢,得到了青銅時代號的警告,重新開往無邊宇宙,從此與地球做到了徹底的切割。
本文想解讀一下,為何青銅時代號會返航?
背景
自面壁計劃開始實施兩百年以後,人類在大低谷後重新審視人性,喊出了「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的口號宣言,城市往地底下延伸,發展成比地面更先進更智能的生活形態。
就像有位經濟學家向羅輯說的「人文原則第一,文明延續第二,這已是當今社會的基礎理念」,人性的解放必然帶來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於是太空戰略計劃中的技術障礙竟然隨之突破,建立了太空艦隊。
太空艦隊不屬於任何國家,是獨立的政治和經濟實體,也像其他國家一樣加入了聯合國,並且是擁有公元紀元時代超級大國的實力。
此時的地球人認為,如此強大的星艦力量足以跟三體艦隊硬碰硬,再不濟也能夠爭取到跟主對話的機會。
殊不知,「毀滅你,與你何幹」的主根本不在乎蟲子的思想和行為,派出了十個水滴,其中一個水滴速度最快,搶先越過了海王星軌道,向太陽系直撲而來。
起因
艦隊國際派出所有恆星級戰艦,共計二千零一十五艘,組成了聯合艦隊,統一出擊,攔截水滴。
為了讓所有的艦隊都能夠享有第一次向三體宣戰的榮譽,統帥部制定了超密集的檢閱隊形,使得所有戰艦都處於作戰距離之內的戰術。
量子號作為先頭探險星艦,在由除了三大艦隊以外又有專業能力的丁儀去探測水滴。
丁儀,公元紀元的科學家,跨過兩個世紀的人,深感這繁華背後的虛弱,兩百年了,他還在教授物理學,看似科技進步,實則毫無發展。相反,三體已經發明創造了光速運行的智子和水滴。相比地球人的狂歡,丁儀顯得很悲觀。
這個老頭,向量子號提出建議,讓艦隊人員進入深海狀態,以便飛船可以達到最高的加速度。在自信滿滿的新紀元人類面前,丁儀只能弱弱的說,反正這也沒有什麼損失吧。
出於對這位老人家的敬畏,量子號以更加合適的理由「為防水滴逃脫,艦隊應該有艦隻作為長途追蹤」向艦隊提出報告。
艦隊批覆:「在考察隊出發後,量子號和在編隊中與其相鄰的青銅時代號兩艘恆星級戰艦進入深海狀態。」
隨後,水滴尾部發出藍色的光環,將考察隊的丁儀等四個人瞬間汽化。接著,水滴以高速運轉和詭異的角度轉彎向聯合艦隊撞擊。
短短幾分鐘,聯合艦隊全軍覆沒。人們才明白「太空戰爭的指揮遠非人力所能及,而由於智子的阻礙,人類的人工智慧不可能達到指揮太空戰爭的水平,所以僅從指揮層面上看,人類也可能永遠不會具備與三體力量進行太空戰的能力。」
而量子號和青銅時代號逃遁最快,遠離殺戮戰場,在深海狀態下人員得以倖存。
經過
末日戰役後,量子號與青銅時代號向金牛星座出發,將地球視做三體人的殖民地。
在太空航行的途中,青銅時代號為了未來的生存考慮,在短短的5分鐘會議中,建立了集權。後來針對資源問題,組織了公投,以94%的高比率,同意襲擊量子號,將其能源和死人裝到了自己的艦隻上。
此為黑暗戰役。戰役結束後,青銅時代號便斷開與地球的聯繫。一開始的一年半裡,還能接收到地球向太空溢散的信息。後來突然就再也收不到任何電磁波了。
正當青銅時代以為地球已經滅亡的時候,突然收到太空艦隊司令部發來返航的消息。半信半疑的青銅時代號停止了加速,並回問地球,這是什麼回事呢?
地球沒有回覆,反而是智子出現在青銅時代號上,建立了量子通信信道,證實了威懾已經成功建立,青銅時代號將作為英雄,返航接受冊封。
結局
十一年後,青銅時代號到達了地球,然而迎接他們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全副武裝的憲兵。
隨後,全員以一級謀殺罪和反人類罪逮捕,並接受審判:高級軍官終身監禁,其餘一千多號人判刑,刑期從二十年到三百年不等。
除了艦長外唯一擁有阻止或中止攻擊的系統權限的史耐德在星艦權限交接時,避開看守,以生命為代價向藍色空間號發出了最後一條信息「不要返航,這裡不是家」。
得到警告信號的藍色空間號,立即加速逃亡,從而為地球文明留下了星星之火,成為了銀河系新人類。
解讀
從後續的發展來看,我們不得不為青銅時代號感到悲哀,他們原本是可以不回來,過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在地球人的欺騙下,返航後被迫接受了不公平的審判和待遇。
在這裡,我們僅僅去分析,為何青銅時代號願意返航?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人都有歸屬感。青銅時代號是因為在末日戰役中逃離倖存的,本質上還是屬於地球文明,歸屬太空艦隊管轄。只要地球沒有滅亡,他們就還是地球人,聽從上級領導的調派。
那麼,青銅時代號同意返航,那就證明該星艦的大部分人員都承認自己是地球社會的成員,遵守地球的法律法規,將地球當作家。
這就相對星艦地球而言,青銅時代號是屬於戰場上的逃兵,而星艦地球是主動追擊自然選擇號而在末日戰役後為了人類文明延續而形成的獨立的文明。
星艦地球向地球聯合國和太空艦隊司令部發出自己獨立的消息,更是證明了這點。而青銅時代號沒有割捨掉這個紐帶。
從這一點來看,職業道德和社會公約在青銅時代號這些人的心中傾向性就更重。接到返航通知,會在心裡接受層面上就更易於接受。
其次,青銅時代號並未像自然選擇號那樣經歷過人性的煎熬。書中點出,青銅時代號和量子號在末日戰役中雖然進行過劇烈的加速,但兩艘飛船都沒有像追擊艦那樣進行減速推進,所以它們存留的燃料應該是比星艦地球充裕。
既然是擁有充裕的燃料,為何青銅時代號會突然襲擊了一起抱團離開的量子號。原來是因為在超功率加速時,動力系統過載,艦上的生態循環系統斷電近兩個小時,系統因此造成嚴重損壞,冬眠系統也出現故障。
在面臨一千多人需要補給,否則將死一半的生存危機下,青銅時代號為了自己活著,才襲擊了量子號。
也就說,青銅時代號並未領悟全部的黑暗森林法則,沒有經歷猜疑鏈和強壓之下的道德審視,他們完全是出於自己貪生怕死而向量子號索取資源,即黑暗森林法則的第一層涵義:生存是第一要義。
相反,不得不佩服自然選擇號的章北海的深謀遠慮和奉獻犧牲精神。早早就領悟到黑暗森林法則的章北海,在會議中,原本想提出大致的憲法準則和社會形態,但是為了讓這些倖存人類自己領悟,痛定思痛,放下原有的道德底線,蛻變成太空人類,選擇了一等再等,最後導致全艦犧牲。
這裡也有劉慈欣的一個隱喻。章北海作為星艦地球文明的領袖,最後死於他手。隱喻著,唯有摒棄舊有觀念,消滅舊地球的權威,以獨立性的文明重新從呱呱學語開始,塑造成的道德標準,才能在宇宙中立足。
如同文中那句「無際的太空就這樣在它黑暗的懷抱中哺育出了黑暗的新人類。」
如此分析,青銅時代號的人認為自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做了生存的舉動,還是符合地球人的人性和道德。正如洛文斯基所言,如果不吃人,而浪費寶貴的蛋白質,那才是打破了道德底線。
即,青銅時代號沒有形成新的道德水平,依然以地球人為榮。在接到返航通知時,他們同樣會進行投票,大部分的人心情唯有興奮和回家的安心。
而,藍色空間號在褚巖的帶領下,發展到曾經章北海在會議上所說的既要集權生存也要民主生活的形態。地球文明的道德良知,已經不適用星艦地球文明。並不是真心想返航,更多的是想看看曾經的家園變得如何。
所以,他們只有停止加速,而沒有返航的轉向。也就有了時間可以在知道真相後,隨即加速逃離萬有引力和水滴的追捕。
就像青銅時代號的艦長最後陳述說「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牌,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藍色空間號意識到這點,也許他們還未能從心裡徹底認為自己不是地球人了,但是至少有新人類的概念,於是在猶豫的試探中,得到證實。
再者,對於未知的宇宙,探索的代價遠遠高於回地球的成本。是繼續尋找棲身之所,還是遵循地球的號召返航。這就可想而知了。
藍色空間號的前進方向是章北海經過多次太空戰略分析而得出的目標點,而青銅時代號完全是慌不擇路的逃亡,對於下一個補充能源的地方或者以後的定居而言,都是遙遠、縹緲的存在。
與其在漫無目的的航行中,直到能源耗盡,成為太空中的幽靈。還不如試著相信地球文明是自己背後的依靠。
同樣是人類,那就應該能夠理解自己生存的道德底線和困境之下的做法。曾經經歷過危機紀元大低谷的人類,誰的手上沒有沾有血腥?他們能夠規避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拷問,那麼青銅時代號的所作所為更應該可以得到諒解。
最後的原因是青銅時代號沒有像星艦地球那樣,有個像章北海那樣以人格魅力貫徹到底的信念:人類必須逃亡才能存續,打不過三體文明,繼續向外太空前進。縱觀從古至今的戰爭,哪一次短暫的和平能夠真正換來長治久安?
青銅時代號上基本都是危機紀元的人類,傲慢自大的性格沒有轉變。當看到地球與三體和平交流,便認為地球又有機會能夠制約三體,甚至利用三體的智子當傳輸器,用威懾來強迫三體艦隊轉航。
既然地球掌握了兩個世界的主導權,那就可以安心返航。至於榮譽不榮譽的,無所謂。太空生活太冰冷了,還是家鄉溫暖。如此,青銅時代號相信了地球文明。
綜上所述,青銅時代號的返航也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