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冷酷又絕望的名句: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2020-11-29 旭日達達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經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盛讚了《三體》,他說:

"我讀了《三體》三部曲,作者是得了雨果獎的劉慈欣,這本書真是充滿想像力且耐人尋味。而且也不像別人批評的那麼缺乏對人物性格的描寫嘛,在我看來,《三體》描寫的世界是很宏大的,道出了宇宙的真理。不過,我覺得《三體》讀起來這麼有意思可能是因為我每天處理的"破事兒"實在是太瑣碎了,跟對抗外星人入侵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能得到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青睞,《三體》究竟魅力何在?

其實,讀過《三體》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作者劉慈欣總是喜歡在你稍不留意的時候,在你心頭上狠狠插上致命一刀。他更像是一個思想家,無時不刻思考著終極的問題。在他的筆下,宇宙,存在,生命,死亡,科技,人性,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

我沒有太多可說的,只有一個警告: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所以,人們,當你們打算飛向外太空再也不回頭時,請千萬慎重,需付出的代價比你們想像的要大得多……

這是劉慈欣《三體》中一個經典的警告,由青銅時代號艦長"尼爾·斯科特"在法庭發出。他們被審判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黑暗戰役中他們襲擊了自己的同伴量子號。但更讓人不可接受的是,他們不僅殺死自己的同伴,掠奪同伴的資源,甚至連他們的屍體也不放過……

顯而易見,這是人類道德所不能容忍的,即使在戰爭時期也是如此。因此斯科特的這段發言,其實並未給他或者他的艦員減小多少罪責。但如果從人類的整個文明史的角度來看,尼爾·斯科特的這番話未必就不是真理。

正是因此,《三體》才能一次次激起人們心底的共鳴,並不斷地為其中震撼人心的句子心潮澎湃。作為一個冷漠的宇宙觀察者,冷酷的道德批判者,再加上一個冷靜的思想者,於是《三體》中有了很多令人窒息的結論:

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城市就是森林,每一個男人都是獵手,每一個女人都是陷阱。沒有救世的能力不是你的錯,但給世界以希望後又打碎它就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惡了。宇宙在我眼裡,已經由所有美和信仰的寄託物變成了一具膨脹的屍體……糧食?這不都是糧食?每個人看看你們的周圍,都是糧食,活生生的糧食。

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你得用空這種存在填滿自己。如果說,有上帝的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如果人類不思考,上帝連發笑都不屑於。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你們有了這樣一種幻想,認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死亡是唯一一座永遠亮著的燈塔,不管你向哪裡航行,最終都得轉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干?

劉慈欣這些近乎直白的暗示,象徵人類原始品質的"青銅時代"號戰勝了象徵科技和文明的"量子"號,在人類又一次進入未知世界的徵程中,古老的故事在人類身上又一次重複。只是在現實世界,人類在未來又如何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呢?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

劉慈欣的著作《三體》獲得了科幻界的諾貝爾獎"雨果獎",一時在國內引起轟動。欣喜之餘,最讓人驚訝的是《三體》不僅被科幻迷熱捧,還獲得諸多大佬,如柳傳志、馬化騰、雷軍、周鴻禕、李彥宏、扎克伯格和歐巴馬這等大佬的推薦而更受關注。

說《三體》厲害,就厲害在它可不是什麼愛國情懷所導致的,而是切切實實的普適性現象。

正如雷軍所說:" 《三體》不僅僅是本科幻小說,本質上是本哲學書,主要講宇宙社會學……"

《三體》從戰略的高度演繹了未來宇宙文明的生存法則,但同樣使用於如今的人類社會,並深刻的揭示了人性的本質。

就在最近,劉慈欣的《三體》小說終於完成了日語版本的翻譯和印刷,並在日本各大書店一經上市後就引起了現象級的哄搶現象。留意上方經由"早川書房營業部"在社交帳號上的發文"全世界銷售2100萬部的《三體》開啟了6-8次的印刷!"

因此,人們說《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原作者劉慈欣更是被很多人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在這裡,我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下這本書,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一看,這書看後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價值觀,對人生觀都有啟迪。

這三本書現只要79元,兩頓飯的錢,讓你收穫的卻是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三體的經典警告:為什麼進入到真正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我沒有太多可說的,只有一個警告: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所以,人們,當你們打算飛向外太空再也不回頭時,請千萬慎重,需付出的代價比你們想像的要大得多……這是劉慈欣《三體》中一個經典的警告,由青銅時代號艦長「尼爾·斯科特」在法庭發出。他們被審判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黑暗戰役中他們襲擊了自己的同伴量子號。
  • 盤點《三體》那些冷酷絕望的名句
    盤點《三體》那些冷酷絕望的名句提起劉慈欣,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以下是《三體》一書中出現的最震撼人心的句子,相信其中必有一句曾讓你心潮澎湃,震撼不已。★不要回復!不要回復!不要回復!
  • 三體中的經典名句,你最喜歡哪一個?
    導語:三體中的經典名句,你最喜歡哪一個?開始之前,先給大家道個歉,昨天發布的說羅輯章北海是變態的事情,實在有些對不住,不小心說了點實話,很抱歉。在那個情景之中,唯有變態才能拯救人類。不管是羅輯、章北海、希恩斯還是雲天明,都算是變態中的變態,咕~好了,日常作死已經完成,該說說正經事了!在《三體》中,你最喜歡的經典名言有哪些?【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當然,最先出場的肯定是汪三水和史法克,在逸鴿子這裡,他兩就是主角。
  • 劉慈欣《三體》:脫離道德的羈絆,新人往往會戰勝舊人,取代舊人
    該系列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三體》星際航行「我沒有太多可說的,只有一個警告: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 劉慈欣透露:德國數學家證實4維空間存在,進去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劉慈欣透露:德國數學家證實4維空間存在,進去的人再也不是人了如今人們對空間維度越來越感興趣,例如很多人疑問,高級文明是怎麼看待人類的?他們對地球的降維打擊,是不是就和人類踩死一隻螞蟻那麼簡單?》,這本書是山西作家劉慈欣所作,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 三體不是人類的末日,就像蝗蟲從未被我們消滅
    如果說讓更多人知道劉慈欣,應該是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這部大火的電影正是根據劉慈欣的短篇《流浪地球》改編。《三體》的影視化雖然也早就開始籌備,但因其內容格局的龐大,所描繪的一些場景想像力龐大,從而很難真正的在熒幕上呈現出來。
  • 《三體》中的英雄類型與劉慈欣的絕望寓言
    在存在主義的論述中,個體與群體的緊張感是顯而易見的, 如克爾凱郭爾認為,「只有孤獨個體才是真正的存在,他是精神個體,能與自身發生關係,領會自身的存在,而群眾則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真正的存在;只有孤獨個體才能達到超越性的目標,獲得真理,而群眾則是虛妄,即非真理 (untruth);只有孤獨個體才能對自己負責,而群眾則是不負責任的」18。對個體—群體的這種理解非常符合《三體》中的相應情節。
  • 三體中有哪些悲壯的名句?
    導語:三體中有哪些悲壯的名句?昨天在結尾處說了,點讚最高的句子我們今天來看看。【不要回答*3】我們現在常常說,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這一點在三體1379監聽員身上體現的是淋漓盡致。面對一個遙遠未知的文明發來的消息,已經領悟黑暗森林法則的他,不僅沒有想著毀滅,而是想辦法保全。可惜這個是時候的葉文潔不是一個單純的女孩,各種磨難後的她,認為只有外星人才能拯救現在的人類社會。
  • 三體:艦上軍官拼死向「藍色空間號」示警:不要返航,這裡不是家
    為什麼進入太空中的人,就再也不是人了?在《三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面對三體危機時,地球上各國真正考慮的仍然是自己的利益,仍然利用一切機會壯大自己,以求得進一步的霸權。澳大利亞最終能夠維持國際秩序,也並不是因為什麼法律力量,而是靠了強大的武力,"現在除了澳大利亞,各國軍隊甚至連冷兵器也不可能做到人手一把"。黑暗戰役,是小說中展現黑暗森林理論的關鍵情節。末日之戰後,人類僅有的七艘太空戰艦沿著兩個方向飛離太陽系。"自然選擇"號、"藍色空間"號、"企業"號、"深空"號、"終極規律"號組成了星艦地球,而且召開了公民大會。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大劉的話中有著對自己偶像的致敬,也有自我的謙虛。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劉慈欣,在《三體》中對人性的揭露,人類的劣根性才是失敗原因
    因為人性的墮落和怯懦,人類不敢向冷酷的太空跨出一步;因為人性的猜忌和惡毒,人們給整個地球和別人造成災難,終於釀出了三體的惡果(葉文潔和ETO);人們不感謝羅輯,懷疑拯救自己的英雄。在需要他們的時候對其俯首帖耳,在不需要他們的時候隨即把他們扔進歷史的垃圾桶……凡此種種,就是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的根源,但三體、包括歌者、歸零者的神性又代表了什麼?答:冷酷,是絕對的冷酷,是失去意義的冷酷!為什麼三體的神性會向人類的人性轉移?答:人性的缺點恰恰是人性的優點!
  • 關於費米悖論,科學家的新解釋讓人絕望
    然而幾千年來卻沒人真正地見過外星人,他們都在哪兒呢,他們為什麼不來找我們?換言之,我們能夠從費米悖論延伸出兩個猜想:第一,外星人是存在的,他們早就來到地球,應該隱藏在地球的某處。第二個猜想最冷酷,外星人是不存在的,我們地球人的文明是宇宙中唯一的文明,我們是孤獨的。
  • 《三體》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以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過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部作品的背景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磨難,被帶到「紅岸工程」後,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了地球的第一聲「啼哭」,在探尋宇宙文明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三體文明」也同時接受到了地球發來的信號,葉文潔向三體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的改變了人類的命運。那麼,三體中有哪些句子和細節令人細思極恐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 新之說:美國人要拍《三體》了,讓三體人來做「面壁人」,地球有救嗎?
    多年來,「讓美國人來拍三體」一直在三體粉絲中呼聲很高,甚至有很多人更直白地說,「把《三體》交給卡梅隆拍不就完了嗎」亦或是「只有諾蘭能拍好《三體》」,這一次美國炙手可熱的奈飛高調宣布製作和訂購,並組建了非常高規格的陣容,不誇張地說,這事兒如果發生在五年前,是會讓中國《三體》迷們驚喜、激動,然後放鞭炮慶祝的天大好消息。
  • 德國數學家證實4維空間存在,劉慈欣猜想:進去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曾對此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進去的人再也不是人了,而會變成「神」一般的存在。1、擁有「神」技人類要進入四維空間,首先要適應該環境,要知道多出了一個維度的四維空間和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可是千差萬別的。
  • 三體:解讀分析青銅時代號返航地球的原因
    在《三體》一書中,人類遭遇外星人三體文明的襲擊,僅僅用一顆水滴即摧毀了太空艦隊的有生力量,讓傲慢的地球人類瞬間認識了實力的差距。不幸中的大幸是有兩部分星艦沒有在末日戰役中毀滅,一部分是在末日戰役之前,章北海逃離時,帶出的星艦地球;另一部分則是在末日戰役中,搶得先機,加速逃離戰場的青銅時代號和量子號。
  • 談談《三體》中的面壁計劃中為什麼羅輯是自己的面壁人?
    小說中的前三位面壁人每個人都有ETO成員對應的破壁人,特別是比爾.希恩期的面壁人是自己的媳婦,但是三體人並沒有給羅輯安排破壁人,當羅輯在冰水中領悟到黑暗森林法則時,羅輯的破壁人出現了,那就是他自己!可以這樣說,羅輯悟出的黑暗森林法則只要開一個名師講堂,全地球人都能在當時威脅到三體,因為當時水滴並沒有進入太陽系,並且羅輯即便是悟出來也沒有真正的去驗證過,所以,三體人當時沒有給羅輯安排面壁人,只是一心想要羅輯的命,還不想讓羅輯知道為什麼。
  • 《三體》究竟有多偉大?濃縮成10句話,第一句難忘,最後一句深思
    《三體》給我的感覺,並不像是一部科幻小說,因為書中對人物的描寫才是重點。書中的人物,各有主見、各有立場、我們不能說誰是反派,誰是正派,因為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所以導致了書中層出不窮的矛盾衝突。一切都是那麼出人意料,卻又那麼合情合理。
  • 外國網友是怎麼評價《三體》的?
    背景深深基於物理學,使其非常吸引人。作者非常棒地將真實情節編入他的小說。如果你喜歡物理學,本書必讀。尼採的「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名句浮現在我腦海,他把我們人類稱為「地球上的渺小住客」,將我們比作自視甚高的螞蟻。閱讀《三體》一直讓我對人類以及我本人在宇宙的位置有著明確的感觸。
  • 三體星人對地球人的行為不是黑暗森林法則
    葉文潔是故意向三體星人求救,而三體星人說不要回復其實是在求饒。三體人的社會類似於沒有蜂王的蜂巢,大家互相幫助並且沒有隱私。這種文明即使科技發達,但是思想是脆弱的。我猜測三體星人的道德體系,是建立在一神教的體系中的。這個物種最早是有蜂王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蜂王消失了。或者全體三體星人都是蜂王進化而來,因此有生育能力,又有信息素,腦電波溝通思想的能力。全民基本沒有隱私。也基本不存在犯罪。葉文潔向宇宙呼喚。本身就是有求救的潛臺詞的。三體星人收到後,第一反映是求饒。因為高等生命,已經開始探索宇宙,是不該有求救含義的信息的。應該生活是和諧美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