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太多可說的,只有一個警告: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是地球生物進化的一個裡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魚再也不是魚了;同樣,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所以,人們,當你們打算飛向外太空再也不回頭時,請千萬慎重,需付出的代價比你們想像的要大得多……
這是劉慈欣《三體》中一個經典的警告,由青銅時代號艦長「尼爾·斯科特」在法庭發出。他們被審判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黑暗戰役中他們襲擊了自己的同伴量子號。但更讓人不可接受的是,他們不僅殺死自己的同伴,掠奪同伴的資源,甚至連他們的屍體也不放過……
為什麼生活在文明世界的人到了太空會變得如此的冷酷,在這則經典的警告背後又蘊藏著宇宙哪些驚心動魄的真相?
首先是現實的生存問題:人類一旦離開撫育自己的地球完全進入太空,也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極端危險且有缺少資源的荒漠。太空並不適合人類生存,不僅到處存在著危險的射線和高能輻射,而且資源極度匱乏。以太陽系和比鄰星為例,兩者的物質量和距離的對比,基本相當於北京和徐州之間分布的兩枚硬幣,中間幾乎全部是空無一物的真空。在這樣荒涼、冷酷的環境中要想生存下來,不僅需要極高的巡航速度,充沛物資儲備,精確地導航技術,而且需要精密的計算。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有去無回。
其次是無法克服的心理障礙:由於星系間的距離太過遙遠,因此在太空中漫遊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充滿激情,而是無休無止漫長又枯燥的黑暗,甚至連一個標定自身存在的參照物都沒有。這對於習慣了腳踏實地,生活在具體世界的人類而言,是一種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再加之只能生活在飛船一個狹小的空間裡,長期下去很容易讓人的心理產生扭曲。
其實要打一個準確的比方,人類進入太空更像我們的祖先智人在10萬年前走出非洲。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我們的祖先離開自己曾經溫暖的家園,走向完全陌生的世界。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讓自己變更強大,更冷酷,更瘋狂。最終,他們不僅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陌生的敵人,而且也戰勝了自己所有的同伴,在敵人和同伴的屍骨上建立了自己的文明。
就像劉慈欣那個近乎直白的暗示,象徵人類原始品質的「青銅時代」號戰勝了象徵科技和文明的「量子」號,在人類又一次進入未知世界的徵程中,古老的故事在人類身上又一次重複。只是在現實世界,人類在未來又如何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呢?
劉慈欣對科幻中有些情節的是粗燥甚至是大而化之的,但對人性洞察及其深刻。只能說偉大的作品對某些情節文字根本不屑一顧。還沒讀過《三體》的朋友,可以嘗試著讀一讀《三體》,也許讀過之後,你對人類起源於非洲這一說法有不一樣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