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解讀:它既是「劉電工」的信仰,也是技術爆炸的主要原因

2020-12-07 宅男品文化

在《三體》中,我們一開始可能會對三體文明的「高維質子低維展開」以及強相互作用力探測器「水滴」的「黑科技」拍手叫絕;然而到了後面我們才知道,三體文明也並不是宇宙中的高層文明,連他們的母星都被其他高層文明很輕易的摧毀了,而三體文明的宇宙飛船在開始遠徵地球時速度也只能達到光速的1%——即使是地球人的飛船,在後來也能達到這個速度。

根據宇宙社會學的原理,黑科技產生於技術爆炸中,書中提到三體文明的科技發展是呈直線式的勻速前進的,而地球文明的科技發展則是以指數形式加速上升的。

小編通過對比發現,誘發技術爆炸的原因,居然是太空旅行!

先來看人類

在威懾紀元之前,人類只發展到了計算機和量子資訊時代,人類的肉體和思想都被局限於地球。即使到了威懾紀元後人類有了三體科技的協助,也仍然維持在一般科技水平,此時人類的最大的成就是在三體科技的協助下製造了引力波天線和讓飛船達到光速的1%。

然而自從章北海開啟了人類的銀河系「新興人類」時代後,人類的科技似乎就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到了後期,人類更是建造了四個外星殖民地,對宇宙的維度、宇宙高層文明、低光速的研究以及神經元計算機的發明,都向我們展示了未來人類科技發展的無限潛力。

古人說得好,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小編認為人類科技的爆炸式發展得益於人類的宇宙航行。

只有在太空漫遊過程中人類才會接觸到四維空間碎塊和「死線」、才會結識高層文明、才能目睹星際級別的戰爭……才會更加敬畏自然規律。在這裡小編順便提一句:「藍色空間」號在太空遭遇四維碎塊的場景,充滿了《2001太空漫遊》的精髓和意境,值得仔細玩味。

四維空間假想模型

現在再來看看人類的宿敵:三體文明

三體文明從科技上一直都是碾壓人類,當三體飛船達到光速的1%後,三體文明的科技很長一段時間幾乎就止步不前——然而人類觀測到三體遠徵飛船行進的速度後發現,後期比前期快很多了,說明三體文明的飛船在宇宙的漫漫徵途中發生了技術爆炸。

不僅三體人的科技發生了質的飛躍,三體人的思想也得到了徹底的解放(小編註:此處大概有雲天明的功勞,請參考小編往期文章)。而思想的解放將進一步促進三體文明科技的發展(至少書中程心是這樣認為的),此外,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是這樣來的。於是我們才看到這樣奇怪的現象:在三體星系裡,三體人的科技呈直線型的勻速發展;而在太空中,三體人也像人類一樣發生了技術爆炸——於是再也沒有神馬能夠阻擋三體人科技的進步了。

到了後期,三體人居然可以創造出「小宇宙」這種開掛的「絕對防禦」,小編很有理由相信,如果再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們將超越「歌者」所在的「母世界系」的高層文明。

總結:生命源於運動,發展也源於運動。科技就像個嬰兒,在有限的空間裡它將停止生長,而在廣袤的宇宙它將不斷成長。只有經歷了在太空中的自由翱翔,科技才會無拘束的自由發展,才會出現真正的技術爆炸。

PS:溫馨提示,為了便於理解,可以把小編之前的文章《《三體》解讀:留戀地球是弱者體現,強者行者無疆、歌者四海為家》當做本文的姊妹篇,結合起來閱讀。

End

如果大家喜歡小編的解讀請繼續關注小編的百家號,多多支持小編,小編將繼續奉上更多探討文章,您的支持就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如果您認為小編觀點有誤也請評論探討交流,幫助小編進步,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解密:《三體》中最神秘的「宇宙常數」,連「劉電工」都屈服於它
    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的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描繪了「三體文明」這樣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文明。三體文明的故事起源,是以「三體問題」作為基礎展開的。由於受到生活環境的強烈影響,小編發現三體文明對「三」有著特別的感情——甚至可以說《三體》文明患上了「三氏綜合症」。
  • 科學發現《三體》中的二向箔可能存在,或許整個宇宙都是二維的?
    「劉電工」從2006年5月開始連載推出《三體》以來,到2010年 11月出版系列第3部《死神永生》,腦洞一個比一個巨大,思維一次比一次開闊,小編覺得在《三體》系列的信息量加成下,我的大腦都可以裝下整個宇宙了。
  • 三體羅輯傳:什麼是技術爆炸?我們現在的科技是在爆炸增長嗎?
    三體中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科技大爆炸。這也是黑暗森林法則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科技大爆炸就沒辦法絕對的推出黑暗森林法則。危機紀元中,智子鎖定人類科技,也是依靠了這個點。人類歷史上可能的技術爆炸起點,比如學會了使用火。使用火後,增加了人的壽命,抵禦嚴寒,使用熟食。
  • 三體羅輯傳:什麼是技術爆炸?我們現在的科技是在爆炸增長嗎?
    三體中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科技大爆炸。這也是黑暗森林法則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科技大爆炸就沒辦法絕對的推出黑暗森林法則。危機紀元中,智子鎖定人類科技,也是依靠了這個點。那科技大爆炸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人類歷史上的科技大爆炸可能是哪些事件?
  • 聆溪讀書《三體》中的劉式暴力美學《上》
    《三體》是一部場面宏大的史詩級別的科幻小說,其中很多衝突的暴力的場景尤其令人深刻。那麼今天我們來探討下《三體》小說中的劉式暴力美學。劉慈欣的想像力是無比豐富的,這可能要感謝在娘子關電站工作的經歷可以長時間的去思考一些情節。
  • 《三體》|究竟是什麼讓卡梅隆搶著要拍《三體》這本國產科幻小說
    平時的劉慈欣低調謙遜,是一座火力發電廠的工程師,被網友戲稱為「劉電工」,但他其實還從事著計算機方面的工作。除了這些之外,他還是一位科幻小說作家,擁有龐大的讀者粉絲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
  • 三體:解讀分析青銅時代號返航地球的原因
    本文想解讀一下,為何青銅時代號會返航?背景自面壁計劃開始實施兩百年以後,人類在大低谷後重新審視人性,喊出了「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的口號宣言,城市往地底下延伸,發展成比地面更先進更智能的生活形態。
  • 解讀三體之:《三體》的寫作技巧賞析(四)
    《三體》的寫作技巧賞析:抒情篇如之前所說,大劉老師在寫《三體》的時候,主要精力放在了敘事和說理上,而對人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確實沒多少篇幅。這就讓整部書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旁觀者在冷眼坐觀整個故事的發展而不想去做些什麼。
  • 《流浪地球》《三體》看不懂?那是因為你沒用它!
    更何況是閱讀劉慈欣成名原著《三體》了!《三體》小說系列是大劉2006年開始創作的,2008年初出版。共有三部曲,也稱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第一部為《三體》,第二部為《黑暗森林》,第三部為《死神永生》。故事背景三體指的是一個行星,它受到三個太陽的控制和影響。三體人面臨毀滅,因此它們決定殖民地球。小說講的就是地球文明在整個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 劉慈欣:《三體》之外,我只是個普通的工程師
    ·壹·《三體3》像一場地震,把以前的「科幻」都震碎了「我們以前寫的那些東西——至少是絕大多數,在《三體Ⅲ》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我們的確是不敢搞科幻了。」——科幻作家韓松黑暗森林法則,猜疑鏈,技術爆炸……《三體2》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們對《三體3》的期待推到了頂峰,結果沒讓我們失望,第一個收到書稿的編輯姚海軍表示——「完全超出了人的這個預想,他能爆發成這樣子。」
  • 聆溪讀書《三體》中的劉式暴力美學(下)
    劉慈欣沉思了一會,說:既然杭州這麼美,那麼我們把它裝到一幅畫裡吧。當然這個故事我是聽來的,但是當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很驚異於什麼樣的頭腦會有如此大膽而又詭異的想法,不知這個典故是否給了大劉第三部一些創作靈感。那麼接下來我們接著探討《三體》中的劉式暴力美學。
  • 《三體》中「技術爆炸」現實中可行嗎?諾獎得主保羅羅默如是說
    作者:餘思毅還記得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的「技術爆炸」嗎?一個文明發現了另一個遠勝自己且有侵略意圖的文明的存在,求生欲激勵下,原本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實現的科技成果被濃縮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完成,技術「大爆炸」,科技成果遍地開花。「技術爆炸」只存在小說裡嗎?
  • 《三體》啟示錄:困守還是「北漂」?《三體》中的終極哲理問題
    就像《三體》中人類的命運歸宿一樣,是走還是留?這都是一個終極難題。社會給我們出的難題往往和思想一樣深刻。困守還是「北漂」?今天,小編想以此為題,帶領大家體驗《三體》裡人類面臨的終極哲學難題。《三體》解讀:智商感人,地球世界騙返的藉口如此拙劣竟也成功了》)
  • 科幻巨作《三體》火了,作者劉慈欣被噴只是個電工,寫不出好作品
    《三體》爆紅,劉慈欣獲雨果獎,網友:電工能寫出什麼好作品!自從在文學大獎賽中獲得雨果獎後,劉慈欣的《三體》在網絡上和各大實體書店中大行其道。不管你在哪家書店,你都能看到它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樣一部小說會贏得雨果獎,它被翻譯成25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這本在國外很受歡迎的書,經過多次翻印,一度售罄,顯示了外國人對這部小說的熱愛。它突然在一夜之間流行起來,人們從多個角度看它,事實上,它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人很少讀科幻小說,這與這個領域的中國作家寥寥無幾有很大關係。
  • 《三體》
    「給時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三體》2015年,《三體》系列第一部獲得了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獎」的雨果獎,然後《三體·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接連問世,引起中國科幻界一片譁然。結果大劉橫空出世,用一部《三體》一戰封神。引用科幻圈的一句話:劉慈欣單槍匹馬,以一人之力將中國科幻拉高到世界水平。「失去人性 失去很多 ,失去獸性 失去一切」——《三體》故事從居住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一個外星智慧文明種群三體人說起。三體人的世界中有三顆太陽。
  • 楊振寧談《三體》:「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原因有2個
    作為我國科學界的領軍人物楊振寧也曾對《三體》宣布觀念,他在談《三體》時表明:「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提到原因有2個,第一個是他對實際國際裡的雜亂性了解的太多,以至於覺得二者無法比,第二個是以他的年歲以及精神狀態,對於那些天馬行空之類的東西現已毫無感覺了。所以才會看不下去。這就像是你對一個百歲老人說上火星玩會兒?
  • 三體,讀不一樣的人物,有不同的啟發
    《三體》毫不行文堆砌,它似乎僅僅平靜地訴說這地球的往事。平靜的,客觀的,像智子一般,卻讓讀者讀出了文明進化之艱辛。我覺得《三體》不僅僅局限於科幻,它包括了人類所及,是理論物理學?是哲學?仍是……《三體》是人類理性與理性的結合,它是真正上升到了人類賦性,追溯到了人類道德本源的一本小說。小說塑造了許多人物,他們都是在普通崗位上卻幹著不平方事業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乎到人類文明的開展。或許,建立三體組織的葉文潔自身沒有錯,對一個人類文明失望透頂的人,我們怎麼能要求她臣服於人類文明呢?
  • 《三體》講的其實是這麼個故事……
    葉文潔答道:「一個科技興旺的的種族,品德水平必定很高……」酋長說:「葉師傅,你也是個搞科學的,你覺得你剛剛那個邏輯,它科學嗎?」葉文潔無語,若有所悟。葉文潔晚年,悟出了一點道理,費勁千辛萬苦,找了個關門弟子 ,就叫「羅輯」。葉文潔告訴他一個真理:「生計是文明的僅有需求。」
  • 《三體》解讀:執劍保護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並不感謝羅輯?
    這是我第二遍看完三體全書,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一個場景是,羅輯當了「執劍人」62年,通過兩敗俱傷的方法震懾三體,保證了地球人一代人的平和。讀過原著的人應該都知道,羅輯對三體的震懾,是建立在整體人類、三體人的性命上的,這是一種玉石俱焚的震懾。
  • 為什麼《三體》中總是女性帶來災難?醒醒,你當大劉寫爽文呢?
    提到《三體》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即使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三體》講述了一個宇宙角落裡的兩個文明(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間發生的故事。它們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卻最終雙雙湮滅於無限的宇宙之中。那不免也太老套了,那它憑什麼獲得雨果獎(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大劉沒有將故事停留在個人復仇的程度。而是繼續向人性的深處去挖掘。葉文潔對人類的「復仇」,到底是復仇還是拯救?在我們讀《三體》之前,會不會覺得是拯救呢?正如美國於1977年向宇宙發射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它載著全地球人最全面最權威最美好的問候,飛向宇宙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