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三體之所以會斬獲雨果獎,除了那令「歪果仁」都驚嘆的腦洞外,還跟大劉老師過硬的寫作技巧有關。上個世紀末我們看《科幻世界》的時候會覺得科幻作家能寫出一個新奇的點子,能讓我們覺得有趣就夠了。而隨著整個社會文化修養水平的提高,大家不會僅僅滿足於寫得清楚就行了,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早期《科幻世界》上的作品,有些確實是缺乏文採的。可能是因為好久沒有看科幻小說了,大劉老師的科幻小說讓我眼前一亮:沒想到科幻小說也能如此具有文學性!有某些外國媒體把《三體》的成功歸結於翻譯的出色——然而小編覺得,翻譯能力再好,沒有小說自身的文學性,也不可能成就一部完美的譯作。
所以,接下來的幾期時間裡,小編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三體》的寫作技巧,小編不是「大V磚家」,以下文字完全出於個人的理解,不足之處,敬請海涵,歡迎關注小編,多多提出意見建議。
《三體》的寫作技巧賞析:抒情篇
如之前所說,大劉老師在寫《三體》的時候,主要精力放在了敘事和說理上,而對人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確實沒多少篇幅。這就讓整部書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旁觀者在冷眼坐觀整個故事的發展而不想去做些什麼。
比如,在描述太陽系二維跌落的場景中,面對這場有史以來人類歷史上面臨的最大災難,幾乎都是「沒有情感」的記錄,作者就像他筆下的針眼畫師,在絕望的人們的最後哀嚎聲中,「如實」地記錄了人類毀滅的最後一刻,只有多愁善感的女主角程心的幾段內心獨白帶給我們些許安慰。
【對於「星環」號,程心感到痛心和惋惜,一個如此美好的小世 界很快將變成一張沒有厚度的薄片……但對於那些即將毀滅的更大的東西,她竭力避免自己去想,毀滅像一對黑色的巨翼遮蓋了她思想的天空,她不敢抬頭正視它。】(《死神永生》第五部《掩體紀元 67 年,冥王星》)
程心是整個《三體》系列中情感最豐富的人,作者能把她引入《三體》系列不得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驚喜。第三部《死神永生》是整個系列中節奏最快的一部,如果沒有程心的「加盟」估計只剩下敘事和說理了,閱讀的趣味性和人性化的反思將會大打折扣。最為重要的是,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情感,在這樣的緊湊而殘酷的「三體世界」裡,都會被無限放大,就像廢墟瓦礫堆中倔強生長的一顆嫩苗,讓你忍不住想去呵護它。
在小編看來,「三體世界」裡的情感主要是分為兩類:
一是角色的個人情感。
這種情感比較直接,集中體現在《三體》第一部「地球往事」裡的葉文潔、《黑暗森林》裡的羅輯、《死神永生》裡的程心這幾個情感最為豐富、有血有肉的角色上。
由於篇幅原因,下面簡單賞析一小段。
在《死神永生》第三部《廣播紀元 7 年,程心》一章裡,有這樣一段對程心的情感描寫:
【但對程心來說,生活卻成了無盡的折磨。她的眼睛復明了,心裡仍一片黑暗,終日處於抑鬱的深海中。精神的痛苦已不再那麼灼熱、那麼撕心裂肺,但變得綿綿無絕期。痛苦和抑鬱仿佛是與生俱來地滲透了她的每一個細胞,她不再記得自己的生活中還曾有過陽光。她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不再接受來自外界的信息,對自己那迅速擴大的公司也毫不關心。AA對程心很關心,但她要忙公司的事務,能陪程心的時間也不多,支撐著程心生活的是弗雷斯。】
發生的時間是在因「執劍人」程心的軟弱,地球文明被三體文明殖民統治,程心在巨大壓力下失明後再次恢復光明。程心是《三體》系列裡情感爆棚的「聖母」,還記得文章中是怎麼描述懷中抱著嬰兒的程心的麼?「美得像個聖母」,不僅指長相,應該還有心靈。
而現在,優柔寡斷的「執劍人」程心,因為自己的懦弱導致地球淪陷,害得幾十億人一起受苦,她正在用良心的不安來懲罰自己,除了忍受精神上的「自殘」,還想盡一切方法來逃避現實,甚至「讓自己」患上「功能性失明」來麻醉和欺騙自己。
這些都體現了女主角強烈的個人情感,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展述了,大家可以在精讀的過程中自然體會到。
二是作者隱藏其中的「宇宙人文」的情懷。
要體會到作者隱藏起來的情感是很難的,因為作者至始至終都是以一個非常理性的、幾乎沒有任何感情的旁觀者在講述故事——也許這也與寫作手法有關,作者使用的第三人稱的視角,而不是第一人稱,這也註定了作者不會在文章中流露過多情感。
請允許小編創造「宇宙人文」這個詞,小編心中的「宇宙人文」是區別於「地球人文」來講的,按照作者的思路,人類一旦開拓了更廣袤的大宇宙視野後,便不會將目光永遠局限於地球上,一些積極的探險家將會去宇宙深處航行探索——這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之一,之前的解讀中已經詳細分析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在《死神永生》第6部《時間之外,我們的宇宙》裡,關一帆說過這樣的對話:
【關一帆說:「太陽系人類為他們的土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或者說,只剩下你和AA這兩滴。可有什麼用,還不是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那個大宇宙可能過去了幾億年,你真以為還有誰記得他們?迷戀土地和家園,已經不是孩子了卻還是不敢出遠門,這就是你們滅亡的根本原因。我說的是真話,不怕冒犯你。」】
而智子的談話中也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有時候,他們也設想新宇宙中的生活。智子告訴他們,按照宇宙學理論,新宇宙在宏觀上一定是高於四維的,甚至很可能高於十維。當新宇宙誕生後,647號宇宙能在其中自動建立出口並檢測周圍的環境。如果新宇宙高於四維,小宇宙出口可以跨越空間進行移動,直至尋找到合適的生存環境;同時,還可與三體世界其他小宇宙的移民進行聯繫,當然,也可能與銀河系人類的移民聯繫上。在新宇宙中,舊宇宙的移民幾乎屬於同一個種族了,應該可以共建一個世界。智子特別強調,在高維宇宙中,有一個因素使生存的機率大大增加:在眾多的維度中,可能有多於一個的維度是屬於時間的。】
在《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中還有很多也是抱有這樣的想法的「宇宙遊民」和「新興人類」——比如章北海等先驅者。
程心原本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地球土著」,到最後也是不得不接受了「作者的想法」,成為了堅定的宇宙新興人類主義「擁護者」,在他們最後邁出禁錮自身的小宇宙,踏進涅槃重生的新宇宙的一瞬間,他們已經是新興人類的代表了,他們的眼光已經不再受地球歷史的束縛,而是放眼整個宇宙。
作者在《三體》「地球往事」最後的後記裡也提到自己最喜歡的科幻小說經典是《2001:太空漫遊》,所以大劉老師在作品中表達了自己對「踏出遠門」、「成為新一代宇宙移民」的「嚮往」,在智子描述的「新宇宙移民世界」裡,「舊宇宙的移民幾乎屬於同一個種族,共建一個世界」,這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宇宙人文」情感——在科幻的世界裡,就是這麼灑脫,作者可以無限開啟腦洞,宣告自己的世界觀。
宇宙滄海桑田間頃刻瞬息萬變,當地球已成往事, 唯有放眼整個宇宙才是最終、最長久的人文情懷。
到了宇宙時間的一個盡頭和另一個開始,曾經拼個你死我活的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最後一起牽手創造新宇宙移民世界,難道不正是作者這一隱藏情感的完美印證麼?
如果大家喜歡小編的解讀請繼續關注我的百家號,多多支持小編,小編將繼續奉上更多探討文章,您的支持就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如果您認為小編觀點有誤也請評論探討交流,幫助小編進步,不勝感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