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稱這種野草為「鵝兒腸」,鵝兒腸一般在玉米地中最多,它儘管是一種害草,但卻和其他雜草有所區別,對農民也有一定的價值。始載於《貴州民間方藥集》。為石竹科植物大繁縷的全草或根。在過去的時候,農民將鵝兒腸當作豬飼料使用,特別是每年春天的時候,鵝兒腸的長勢非常兇猛。
原植物系大繁縷,Stellarid panicaligera mak多年生草本。就算農民剛剛將它拔光,隔10天左右又會生長出來,簡直是農村取之不盡的豬飼料。根粗長,圓柱形。莖直立,高約1米,質軟弱,被短毛,具明顯的節,節部稍膨大。鵝兒腸不僅可以當做豬飼料,也可以當作一種野菜。
單葉對生;披針形,大者長達10釐米;先端尖銳,全緣,基底抱莖,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此草莖蔓甚繁,中有一縷,故名。俗呼鵝兒腸菜,象形也!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纖弱,帶紫色,有細毛;花小,白色;萼片5,綠色;花瓣5,先端2深裂,裂片長圓形;雄蕊10;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3,細長。
鵝兒腸菜雖然在農村很多,但它的營養價值卻非常高,根據了解,鵝兒腸富含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纖維素以及一些礦物質元素,可以長期當作一種蔬菜食用。蒴果,長圓球形。花期7—8。生於山坡或草地。分布陝西、貴州等地。儘管大多數人都將它當作一種豬飼料,但鵝兒腸做成菜其實也非常好吃,口感細嫩,而且充滿清香。
性味歸經,辛,平,無毒。入肺、脾、胃三經。理氣化溼,治胃痛、黃疸。最近一些年,在我國南方地區,鵝兒腸菜逐漸成了一道風味野菜。調經止血,治月經不調,大便下血。消積解毒,治小兒食積,療瘡。各位農村朋友,你們當地有這種野草嗎?你們稱它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