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聽說聖王坪的狼毒花開了,迫不及待的前去。因為對這種聽上去「猙獰、歹毒」的草本植物,早已心心念念了許久。
聖王坪是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西南部的析城山的主峰,海拔1889.5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崖壁似城,中間凹陷如盆。每年六月份,狼毒花都會在此如期綻放。
對狼毒花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很早時候,看過一部于榮光主演的抗日電視劇,劇名就是《狼毒花》。
裡面跌宕起伏的劇情雖然現在被戲稱為「抗日神劇」,但當時的我卻看得津津有味,以致這麼多年對「狼毒花」念念不忘。
陌生則是因為久聞其名十幾年,卻從未有緣一見。
抱著「圓夢」心態的旅行總是令人愉悅並嚮往的,這種心情在我到達目的地後達到巔峰。
高山草甸的迷人風光已經讓人視覺極度舒適,及至看到這一朵朵,一簇簇,到處連成一片的可人小花兒,終於切身體會了什麼叫「心花怒放」。
邪惡,歹毒的狼毒花,竟生的這般標誌美麗,粉嫩中透著些豔,卻又豔而不俗,難怪當地人又稱它為「脂粉花」。
它的小花苞未開之時,是豔麗嬌美的紅色,至舒展開來,又變成清麗的粉色或白色。
許多小花朵圍繞花蕊匯集成一個車輪狀的大花朵,美麗中帶些俏皮和活力。
在一望無際的草地上,搖曳成一片片奇絕美麗的風景。
這麼美麗的植物,卻牛羊不食,起名「狼毒」,也許本身就是為了警示世人,此物有大毒。
不少本草學著作中,都有對狼毒花毒性的記載: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有大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毒。" ④《本經逢原》:"苦辛,寒,大毒。"
但是,狼毒花雖然有毒,卻並不是沒有價值,相反,它的藥用價值相當高。
它的根可入藥,有著消腫止痛,止血、祛痰等作用,很多時候用於一些皮膚問題、結合、氣管炎、腫瘤的恢復;亦可做農藥,用以防治螟蟲、蚜蟲。
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極強,能適應乾旱寒冷氣候,周圍的草本植物很難與之抗爭。在我國某些地區,它也被視為草原荒漠化的一種災難性的警示,一種生態趨於惡化的潛在指標。
有時候想想,這麼美麗的花,大面積蔚為壯觀的盛放,固然能帶給人視覺的震撼與愉悅,然而美麗的背後卻讓人格外心憂,憂慮人與大自然的共處可能已經沒有那麼和諧。這麼一想,狼毒花更應該叫「警示之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