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祝羽捷,相信很多人並不會陌生。她的《時光不老,我們不散》《萬物皆有歡喜處》《世界從不寂靜》等作品,是當下許多年輕人所熱捧的書籍。12月22日,祝羽捷攜新書《人到了美術館會好看起來》來到了濟南。
初次見到這位人氣作家,溫婉頗有書香氣。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與泉水為伴,也讓她的身上充滿了靈氣。
小時候在濟南上學,高中畢業後去了上海讀書,後又到英國留學。在這一路的學習與成長中,祝羽捷一直堅守著自己對於文化的那份熱愛。回想在濟南的學習生活,祝羽捷說小時候的學習生活一直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但濟南的冬天一直令她印象深刻。「濟南的冬天真的像老舍筆下那樣,是一個比較溫吞的感覺,還記得小時候輕踩在青石板上,便有泉水冒出來,對我來說,濟南是一個很有江南氣息的北方城市。」
大學畢業後的祝羽捷,懷抱著自己對於傳媒行業的好奇以及成為一個傳媒人的夢想,進入了時尚傳媒領域。28歲的時候,便成為《時尚芭莎》人物報導及專題總監。在時尚集團工作的5年多的時間裡,祝羽捷做過很多一線大牌明星的專訪,也曾與許多名人面對面對話,這讓她收穫很多。
「我們做雜誌每個月都要接受新鮮的選題,接觸一些各個領域的翹楚,每次通過一個選題,我都會學習一個領域的知識。同時,與這些優秀的人接觸,他們將自己的故事告訴我,也讓我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祝羽捷說,「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個專訪,是採訪Facebook COO桑德伯格女士。當時她在北京有一個很短暫的停留,我聽說她要來,就十分激動。因為如果能夠採訪到全球很有影響力的女性,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我反反覆覆地跟他們團隊溝通,得知他們的時間非常的少,只有少量的媒體才有專訪的機會。我就準備了一個非常豐富的PPT,告訴她我們為這個採訪準備了最優質的資源,最後終於獲得了採訪機會。後來才知道,我搶掉了楊瀾訪談錄的時間。」
一直以來,祝羽捷十分注重文化的傳播,這在她的書中隨處可見。她的文風清新自然,韓寒曾經評論她「面對複雜紛擾,保持著內心的安寧,執著著自己的喜愛」。
在作品《世界從不寂靜》中,祝羽捷分享了英國兩年遊學生活的種種遇見和感受。而在新書《人到了美術館會好看起來》中,祝羽捷分享了她與美術館之間的故事。「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值得推薦的東西。很多歐洲的美術館都特別會玩,他們通常將美術館當作電影院之類的休閒場所,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祝羽捷說,「有的美術館會有大管家點著蠟燭帶你參觀;有的美術館開設了瑜伽課,墊子鋪在畫作前,大家一起邊欣賞畫作,邊做瑜伽;有的美術館還會邀請dj打碟,還有雞尾酒,大家可以邊品雞尾酒邊看展品。他們把參觀美術館完全變成了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在國外不同的遊歷經歷,讓祝羽捷思考了許多。在她看來,或許人們不應該把美術館變成一個特別嚴肅的地方,而是可以做出一些改變,變得精緻又好玩。
除了寫書,祝羽捷還開啟了新的領域。在英國留學期間,祝羽捷與英國旅遊局合作拍攝了12集紀錄片「ZHU在英倫」,用一種新的形式向大家展現了英國當代文化。憑藉這一紀錄片,2018年2月,祝羽捷和楊穎等名人,在北京被當時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特接見。同年11月,祝羽捷被授予英國旅遊局中國區社交媒體影響力友好大使。
「一直以來,我都是通過文字與大家交流,但這個時代一直在改變,視頻已經成為另一種表達形式。幾年前,我在英國的時候發現,很多遊客到了英國都會去那些著名的景點,比如大本鐘、倫敦眼等等。但這樣,凡是真正喜歡英國文化歷史藝術的人,就會錯過那些很有趣的東西,像稀缺的劇院、隱藏的珍寶、私人的美術館、私人的莊園等。所以,當時我們決定組一個小的團隊,一起拍一些視頻試試,結果效果還不錯,於是就一年又一年的堅持了下來。」祝羽捷開心地說。
就這樣,祝羽捷帶著濟南姑娘的靈性,去探尋世界上不為人知的美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琪 攝影 高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