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含氧量回到幾億年前的水平,恐龍等遠古生物會重現嗎?

2020-12-05 神龜洛書

在地球上,對於生命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液態水,那就是氧氣了.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由於種種的機緣巧合之下,地球擁有著最完美的生態系統.但是科學家們發現,地球的氧含量在不可逆轉的下降,如果回到3億多年前,地球將會是什麼樣子的?

絕大多數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都離不開氧氣,除去極少數的厭氧生物.既然生命這麼需要氧氣,那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一定是氧氣了.但實際上,大氣層的主要是成分是氮氣,佔了78%左右而氧氣僅僅只有21%,這樣看起來,就如同地球上陸地與海洋分布一般.

但大氣層的成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幾億年前,地球的含氧量是非常充沛的,在3億多年前氧氣大約有35%,比現在高將近15個百分點,但含氧量的高低會對地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可能有人會覺得,氧氣含量越高,那麼我們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了,或許地球上的生命壽命都會隨著含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事實是這樣的嗎?

我們首先看看幾億年前富氧時代的地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以3億年前為時間節點,那個時候地球正處在石炭紀時代,那個世紀還有一個更通俗的稱呼,那就是巨蟲時代.因為那個時期的地球霸主是現在絲毫不起眼的昆蟲.

那個時候的昆蟲異常巨大,最小的昆蟲估計都有現在的老鷹一樣大,像蜻蜓體長可達1米左右,蜈蚣的身長可達3米左右.在那個年代體型即正義,那是稱霸的資本.

除了昆蟲稱霸之外,3億年前的石碳紀還是一個植物異常茂盛的熱帶雨林時代,那個時候的氣溫偏熱,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以及各種植物,生態環境之美麗遠遠超越現代.

當地球的氧氣含量再次回歸到35%以上的時候,地球的生物將迎來大洗牌,生物的生存狀態是由大自然決定的,不同的在大自然生態會造就不同的生物狀態。所以有人宣稱,地球文明實際上與含氧量的高低有關,之所以現在地球不能大規模出現向恐龍一樣巨大的生物就是因為氧氣含量下降的原因.

目前地球生物界的現狀是由大自然在氧氣含量降到21%的時候就開始演化,距今可能有上億年以上了。而地球的生物在經過漫長的21%氧氣含量的生態系統演化下,才進化成長為現在的狀態。這是大自然物兌天澤,適者生存選擇的結果。

如果含氧量回到3億年前,人類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世紀上地球上每一個自然因素的改變都需要生命花費很長時間去改變,如此突然的轉變大部分地球生命很難適應的,但是人類的適應能力是極強的這個原本能帶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因素帶來了變數.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人類有著和其他生物難以企及的優勢,人類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去適應新的富氧環境.

雖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上依然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依然是地球的霸主,但是由於氧氣環境的巨變,依然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巨大的危機,其中最可怕的危機就是昆蟲的異變。大部分昆蟲雖然會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而滅絕,但是剩下的昆蟲很可能發生異變重新變成體型巨大的巨蟲,就如同3億年前的巨蟲時代.

因此,每一次地球生態的改變,對於當時的生物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向更高級別生命進化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如果人生活在1億年前,體型會變得和恐龍一樣大嗎?看完刷新認知
    在45億年前,地球從太陽系中誕生,經過了十幾億年的時間,地球上出現了生物。各種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然後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有些生物被淘汰了,而有些生物生存了下來,並逐漸進化。到了現在,地球的生物和遠古時期的地球生物變得完全不同。
  • 若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會演變成智慧生物嗎?
    引言:若6500萬年前那顆調皮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的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人類的命運將是如何?科學界中存在兩種聲音。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是地球內當之無愧的霸主,它們龐大靈巧,擁有絕對生存優勢,一直站在食物鏈頂端,幾乎沒有生物敢挑戰它們。按原本計劃,恐龍一族致力於進化成智慧生命,它們已不懈堅持與努力了一億多年,在它們的設想中,或再接再厲幾億年便能成功蛻變為智慧生物。
  • 如果地球70億人類,回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能夠生存下去嗎?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恐龍,那是一種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強大生物。恐龍在地球稱霸的時間要比人類長多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探索,恐龍大約是在2億多年前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大約在2.34億年前,當時的地球還只是一塊大陸,我們稱之為盤古大陸,後來盤古大陸開始分裂,同時引發生了持續性的火山噴發。
  • 如果地球空氣中含氧量變成百分之百,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地球空氣中含氧量變成百分之百,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氧氣是生命呼吸的一種氣體,我們地球上的大氣中有百分之21是氧氣,也就是說其它的氣體成分佔到了五分之四,這樣看來,地球上的氧氣含量並不是很多,所以有很多朋友有了一個猜想,就是如果地球上的氧氣成分變成百分之百,那麼地球會不會還和現在是一樣的,可能很多朋友覺得這樣是好事,畢竟這樣我們就可以隨便的利用氧氣了,再也不用擔心氧氣不夠用,或者是氧氣到處都是,這樣真的好嗎?
  • 為什麼地球的含氧量要維持在21%左右?高含氧量會帶來什麼後果?
    早期在沒有生命誕生的40億年前,地球的氧氣含量是非常稀少的,後來生命是海洋中誕生,這個時候的生命對於氧氣的需求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這些生物基本都是厭氧生物。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洋中出現了一種特別霸道的生物,那就是藍藻。
  • 科學家分析:恐龍能存活在現今世界嗎?
    復活之後的恐龍  當然,要使滅絕的恐龍重返地球,首先是要克服的障礙是重建它們的DNA,目前相關技術從科學理論上是不可能的,恐龍已滅絕數千萬年,它的DNA不會持續存在如此長的時間。大氣層較厚、含氧量較高,可能是導致某些物種體型龐大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大型飛行昆蟲,它們利用大氣條件生長得比現代同類生物更大。  目前地球大氣層含氧量為21%,比幾億年前的含氧量峰值下降了近一半,相比之下,這種差別相當於珠穆朗瑪峰大本營的氧氣含量與零海拔地區的氧氣含量。
  • 44000年前遠古生物重現地球,北極升溫,最擔心的是什麼?
    北極出現44000年前遠古生物北極出現遠古生物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而這次發現的地區還是在北極的西伯利亞地帶,隨著氣溫的上升,可以明確地說永久凍土釋放的遠古生物越來越多,而這次發現的是美洲擬獅寶寶。遠古生物重現地球,說明了什麼問題?
  • 3億年前的蜻蜓和現在的鷹鷲那麼大,當時的地球有何不同?
    但如果時間倒回到3億年前,或許我們就不敢抓蜻蜓來玩弄了,因為它們的體型實在是太龐大了,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3億年前石炭紀的蜻蜓,稱為巨脈蜻蜓護著巨尾蜻蜓,外表長相上和現在我們常見的蜻蜓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其體型卻比現在的蜻蜓大十幾倍不止。
  • 為什麼地球的含氧量要維持在21%左右高含氧量會帶來什麼後果?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除了極少數的厭氧生物之外,基本上都需要氧氣來進呼吸和生存。而地球上的氧氣含量並不是一直都保持不變,而是在漫長的生命歲月裡,呈現了暴增到不斷下降,最後維持在現有21%左右。 早期在沒有生命誕生的40億年前,地球的氧氣含量是非常稀少的,後來生命是海洋中誕生,這個時候的生命對於氧氣的需求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這些生物基本都是厭氧生物。
  • 如果把地球46億年歷史變為一個百歲老人的一生,會發生什麼?
    138億年前當時的宇宙,還是一片混沌狀態,然而隨著一顆奇點的爆炸,時間和空間瞬間形成了,從此宇宙便進入了複雜的演化階段. 46億年前,在一片巨大的分子雲的引力坍縮下,早期太陽系形成,而原始地球也在這混亂之中誕生,噴湧的巖漿,四處飛落的隕石,當時的地球宛如一片煉獄,根本不具備任何生命演化的條件。
  • 如果把地球46億年歷史變為一個百歲老人的一生,會發生什麼?
    138億年前當時的宇宙,還是一片混沌狀態,然而隨著一顆奇點的爆炸,時間和空間瞬間形成了,從此宇宙便進入了複雜的演化階段. 海洋面積縮小,遠古大陸也隨之露出水面。93歲,一場持續30年的大火終結了巨型昆蟲時代,地球上46%的物種滅絕,早期的爬行動物登上了歷史舞臺94歲,似哺乳爬行動物與爬行動物開始繁盛,所有大陸板塊開始集中,形成了泛古大陸95歲,受小行星撞擊的影響,地球上西伯利亞地盾發生了持續兩百萬年的火山噴發,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也悄然來臨,96%以上的生物消失,海洋幾乎全部蒸發
  • 一場雨下100萬年,海水溫度40度,2.34億年前生物大洗牌或重現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而且地球在宇宙中誕生了幾十億年,在這歲月裡,經歷了無數次的生物大輪迴,地球上經歷了不同時期的生物時代,從海洋到陸地,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霸主,2.5億年前恐龍誕生,那是啥原因導致恐龍崛起稱霸地球的呢?科學研究給出了驚人的答案!
  • 煤是幾億年前的樹木演變而成的,石油是幾億年前動物屍體演變的?
    在遠古時期,地球上絕大多數陸地都被茂密的植被覆蓋。而這些植被在沒有人類的破壞下,死亡後會直接「落葉歸根」。經過成千上萬年的時間,死亡的植被堆積如山。這些植被在地質運動的時候,特別是地殼下沉的時候,被深深的埋入了地下。在地下那種高溫、高壓環境下,植物被碳化成煤。
  •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的體型會像史前的恐龍一樣巨大嗎?
    據科學家調查,侏羅紀等史前時代,那時的溫度要比現在幾倍,可能正是這種原因,讓史前的生物體型要比現在大得多,就像恐龍一樣。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正確嗎?昆蟲一般體積都很小真正決定生物體型的是什麼?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遠古時期生物體型巨大的原因其實是含氧量高。也就是說,氧氣才是生物體型的決定因素。
  • 若人類搭乘時光機回到恐龍時代,我們會擊敗恐龍生存下來嗎?
    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曾經在生前多次預言,按照人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大約再過200年左右的時間,人類就可以搭上時光機進行時空旅行,那麼,如果未來人類有機會回到恐龍時代,當地球上新老兩任霸主在同一個時間線上相遇,我們是否可以成功擊敗恐龍,成為恐龍時代的新霸主呢?
  • 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的體型會像史前的恐龍一樣巨大嗎?
    據科學家調查,侏羅紀等史前時代,那時的溫度要比現在幾倍,可能正是這種原因,讓史前的生物體型要比現在大得多,就像恐龍一樣。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正確嗎?全球變暖和生物體型有關聯嗎?根據網絡的言論,溫度越高生物的體型就會變大;溫度變低生物的體型就會縮小。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學道理的。
  • 史前動物普遍比現在大,是大氣含氧量高的緣故嗎?
    動物體型和大氣含氧量有一定關係,但不是說大氣含氧量高了就所有動物體型都越大,而且現在大氣含氧量不低,動物體型也不小。史前動物體型真的普遍大嗎?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從寒武紀大爆炸開始,後生動物已經演化了5.4億年,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大傢伙,我們拿地球各個時代的大傢伙和現在這一個瞬間去比是不公平的。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體型很小準確地說,只是現代陸地動物的極限體型,沒有史前最大的幾個時期大。
  • 遠古的地球出現過巨蟲時代,蜈蚣能有數米長,那麼蚊子有多大?
    地球是一顆物種非常豐富的生命星球,在數十億年的漫長生命進化史上,誕生過數不盡的各類生物。大部分的生物都在一次次生物大滅絕中消失了,只有極少數的物種能夠經歷一次次生物大滅絕延續到現在。不同時期的生物,它們的個頭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恐龍的時代,那個時候地球的霸主是恐龍,它們有著非常高大的體型,是真正的巨獸,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雖然恐龍在遠古時期應該是地球出現過的霸主生物中最高大的,但是卻不是最讓人們感到害怕和恐懼的。
  • 一提到遠古生物你只知道恐龍?來看看這四種生物比恐龍還要怪異
    一提到遠古生物你只知道恐龍?
  • 在現代社會復活恐龍後:結局相當殘忍
    復活之後的恐龍當然,要使滅絕的恐龍重返地球,首先是要克服的障礙是重建它們的DNA,目前相關技術從科學理論上是不可能的,恐龍已滅絕數千萬年,它的DNA不會持續存在如此長的時間。主要問題是地球生態系統在過去1億年裡發生了劇烈變化,中生代植物與現今的植物有很大的差異,這並不是說龐大的蜥腳類動物在現代世界裡找不到食物,而是它們的生活會很艱難。首先,有證據表明恐龍時代存在更多的植物,科學家認為,在遙遠的過去,由於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指數較高,植物能夠捕獲更多的能量,所以樹木生長得非常茂盛。這種豐富的植物被認為是蜥腳類恐龍擁有龐大體型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