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電梯幽閉恐懼症我們應該怎麼辦

2020-11-25 尋醫問藥

幽閉恐懼症其實就是身處封閉的空間時會產生劇烈的焦慮感,患者通常在日常生活中乘坐電梯的時候就會產生很強烈的不適,那麼,對於幽閉恐懼症患者來說,在電梯裡我們如何來克服心中的恐懼呢?

很多人都有過坐電梯被困的遭遇。在人員擁擠、燈光熄滅的狹小空間內無法脫困,乘客們容易被逼瘋。如果再想到新聞中「電梯墜樓無人生還」、「女子被電梯門夾頭身首異處」之類的報導,人們還可能陷入極度恐慌。對於一些童年受過驚嚇、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的人來說,電梯本來就是容易誘發「幽閉恐懼症」的地方,長時間被困讓他們快要發瘋了。專家指出,密閉空間容易讓人類本能地感覺到危險,其實危險並不存在。

電梯驚魂:名女人被困也會恐慌

近日於中午時分,在北某大廈搭電梯時突然遇到設備故障,與十多名乘客被困約1個小時,最後安全獲得解救。據一名電梯乘客拍攝的視頻顯示,大家受困後初時還能保持鎮靜,但當趕來的保安和維修工人用各種方法都無法打開門之後,大家出現了恐慌情緒,有人尖叫,有人哭鬧,有人「爆粗」。其間,反覆說「我的天啊,請救我們出去」,又說「無法呼吸空氣,很熱」。

人際距離太近,坐電梯容易引發原始衝動

搭電梯的時候,人們會不自覺地注意自身安全。如果電梯內人員擁擠,每個人都儘量保持不動,眼睛看著天花板、地板、手錶、按鈕面板等物品,但避免和其他人直接面對面和眼神接觸,避免突然做動作或者發出聲音。如果只有兩個人坐電梯,彼此會儘量保持比較遠的距離。

電梯是現代的發明,令我們不得不與別人同處一室,在一定時間內無法逃脫,就以為受到威脅,做出自我保護的行為。原來,在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和大猩猩在類似的密閉空間裡遇到同類,例如在山洞中,常常要拼個你死我活。現代人類繼承了靈長類祖先的本能,遇到潛在危險時也有原始的反應。如同動物有自己的領地,人也有個人空間,即自己周圍的一定範圍,如果有人入侵,例如兩個人的距離太近,特別是不認識的人,就容易引發衝動行為。專家建議,在電梯中遇到陌生人時可以微笑致意,也可以禮貌地交談。

每個人都有一些害怕的東西,有些害怕是不理性的、誇大的,就形成各種恐懼症。幽閉恐懼症就是常見的一種,患者害怕身處較小的密閉空間,包括電梯、飛機、汽車、沒有窗戶的房間、地下室、核磁共振等,這些地方明明沒有真正的危險,人們卻突然焦慮起來,害怕自己突然發瘋失控、喪失方向感、失去平衡,這時他們的身體可能出現胸悶、冒汗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快要死的感覺。在人群聚集的密閉空間,人際距離縮短,令人感到侷促、發悶,特別容易誘發幽閉恐懼症。

治療:「系統脫敏」比「暴露療法」安全一些

幽閉恐懼症患者怎麼克服坐電梯的恐懼?

這些患者可以毫無先兆地突然發作,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唇乾舌燥,害怕自己做出危險或者尷尬的事情,如嘔吐或者暈倒。這時,他們感覺要立刻離開電梯,其實他們只要多在電梯裡頭待一會兒,恐慌就會自己消失,這是治療驚恐障礙的簡單方法。重複幾次這樣的經歷,以後患者就不害怕電梯等密閉空間了,即使還有驚恐發作,也會沒那麼頻繁,發作的持續時間也會減少,整個康復過程可能需要數月到數年不等。

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可能是童年時期受過驚嚇,遇到類似的情景就害怕了。在治療上,可以在支持性心理治療的基礎上運用上述的「暴露療法」,讓患者在電梯裡驚恐發作幾次,但是這種方法不適合心臟病患者和老年人,需提前檢查心肺功能。另一種治療方法是「系統脫敏」治療,先讓患者進入大房間治療,引發比較輕的恐懼,體驗心跳加快的感覺,習慣後再進入小房間治療,最後去坐電梯治療,這樣引發的恐懼反應比較輕,相對安全一些,但治療的時間比較長。除了心理治療,還可以服用一些抗焦慮、抑鬱的藥物。

美國紐約精神科醫生哈羅德·萊文森博士認為,電梯等密閉空間剝奪了大腦的視覺、聽覺、重力覺等關鍵信息,容易誘發「戰鬥或逃跑」的警覺反應而導致恐懼。他研究發現,90%的恐懼症源於內耳功能障礙,而這恰恰容易被移動的電梯引發症狀。很多幽閉恐懼症的患者是精力旺盛、過於活躍的人,在電梯裡長時間保持安靜是很困難的事情,時間長了就容易發生恐慌。因此,他提出治療幽閉恐懼症可服用增強內耳功能的藥物,可以有效消除恐慌和焦慮。對此,這種療法還未見到其他人報導過。

被困電梯時,可嘗試深呼吸放鬆身體

坐電梯突然被困,即使是沒有幽閉恐懼症的正常人也可能陷入恐慌,這時該怎麼辦?

紐曼接診過一些在停電後被困電梯一整個晚上的恐慌症患者,當他們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以後,首先是拼命按電梯的各個按鈕,沒有任何反應。他們的焦慮時而加劇,時而緩和,在開始的30~45分鐘內還會相互交談,之後都鎮靜下來。在接下來的漫漫長夜裡,他們思考怎麼聯繫家人,怎麼解決大小便的問題,但驚恐發作已經消失了。

在電梯被困時不要老是大叫大喊,以免增加身體的耗氧量,應儘量保持安靜,可以做深呼吸放鬆身體。如果一同被困的人出現驚恐不安,可在自己保持鎮定的前提下安慰說:「肯定有人會來救我們的」、「我們應該安靜耐心地等待,不要害怕」等,可望部分減輕其恐懼感。

當我們身處不同的環境下,我們的心理都會發生一些相應的改變。如果患者在電梯中出現上述的不安和焦慮,不妨用上文中的這些技巧為幫助自己緩解和擺脫這種恐懼,相信只要我們堅信且堅持,一定會有不錯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幽閉恐懼症,為什麼不能做核磁共振(MRI)檢查?
    難道是「磁共振恐懼症」?幽閉恐懼症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幽閉空間恐懼症」,是對封閉空間的一種焦慮症。幽閉空間恐懼症屬於場所恐懼症的一種,患者害怕密閉或者擁擠的場所,因為擔心這些場所會發生未知的恐懼,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焦慮和強迫症狀。
  • 3張圖測試你有無「幽閉恐懼症」,堅持下來的我叫你大神
    幽閉恐懼症其實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害怕密閉或者擁擠的場所,因為擔心這些場所會發生未知的恐懼,不過一旦離開這種環境,患者的生理和行為都會迅速恢復正常。1.幽閉恐懼症的人可不喜歡坐電梯了,看圖,這個電梯裡面好像有個奇怪的人站著,如果是你在對面,你敢進去麼?2.幽閉恐懼症的人也不喜歡進這種醫療器械,讓他們呆在裡面做檢查,簡直是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受罪!3.這張照片感覺其實還好,就是一個旋轉樓梯,只是它比較窄,只能走一個人。
  • 幽閉恐懼症患者害怕做磁共振怎麼辦?醫生:7點建議助你完成檢查
    兩個案例中的患者都是無由來的害怕核磁共振,究其原因,是因為兩人都患有幽閉恐懼症。 幽閉恐懼症的主要症狀是在封閉空間出現恐懼、焦慮、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冒冷汗,有的還會幻想被害,嚴重時會出現窒息、有瀕死感等。可以說是一種如果不及時緩解,會產生嚴重後果的一種心理疾病。
  • 什麼是選擇恐懼症症?選擇恐懼症應該怎麼辦
    當我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總是拿不定主意。既想選擇這個,又想選擇那個,並且糾結很久。這是一種對自己心理的傷害,甚至會變成選擇困難症。 什麼是選擇恐懼症? 選擇困難症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擇成為了一種痛苦;二是缺乏安全。
  • 心慌、氣促、冒冷汗……幽閉恐懼症患者要如何完成磁共振檢查?
    原來,他們都有同樣一種情況——幽閉恐懼症。 幽閉恐懼症是一種對封閉空間出現恐懼心理的一種心理疾病,主要症狀是患者在封閉空間內出現恐懼、焦慮、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冒冷汗的症狀,有的還會幻想被害,嚴重時甚至出現窒息,是一種如果不及時緩解,會產生嚴重後果的一種心理疾病。
  • 為什麼有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磁共振?
    為什麼有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磁共振?   磁共振是放射科的三大法寶之一,但人們卻是唯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磁共振檢查的費用高、用時長,還在於人們認為磁共振檢查有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這是真的嗎?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磁共振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磁共振、CT和X線被稱為放射科的三大法寶。
  • 世界上最幽閉恐怖的,10個恐怖的地方,密集恐懼症者勿入!
    「幽閉恐懼症」一詞被描述為「對身處封閉或狹窄地方的異常恐懼」。如果你不幸患上了這種疾病,那麼你現在可能想把目光移開,因為下面的10張幻燈片包含了地球上一些最幽閉恐怖的地方的照片。無論是被困在礦井裡、地下數百英尺,還是被麥加市數百萬人包圍,以下地點都是幽閉恐懼症患者最可怕的噩夢! 1.
  • 做磁共振檢查稱被嚇出幽閉恐懼症 患者起訴醫院索賠
    誰知,因儀器孔洞狹窄,他當場嚇得大呼小叫,並認為自己因此患上「幽閉恐懼症」,起訴醫院索賠3.5萬元。昨悉,礄口區法院一審判決駁回林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2014年6月10日,林某因神經衰弱到武漢一家醫院神經內科就醫,13日進行顱腦磁共振檢查。當他上半身剛進入儀器孔洞不到1分鐘,由於孔洞狹窄深邃,他感覺透不過氣來,馬上開始叫喊並擺動雙腿示意。
  • 你屬於哪種恐懼症?
    眾所周知,我們的恐懼通常來自於兩方面:先天形成的恐懼,比如我們看見蛇會害怕,待在黑暗的房間裡會不安,這些都是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歲月中積累起來的恐懼情緒;後天養成的恐懼,包括成長過程中的不愉快經歷,他人的思想灌輸,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某些「挫折教育」。
  • 最恐怖的馬拉松,賽道設在地下70層的礦井裡,幽閉恐懼症慎入!
    馬拉松長跑,是一項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的體育比賽項目。達到一個國家、一個城市、小到一家公司,都舉行過各種形式的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女子馬拉松等等。很多人應該知道,馬拉松長跑的由來其實很悲壯,說的是公元前490年,在馬拉松海邊,雅典發起的一場反對波斯入侵的戰爭,最後雅典勝利了。
  • 幽閉恐懼症慎入!這些恐怖片可能要你命
    註:本片單排序與影片質量無關,僅與「密室」大小有關,幽閉恐懼症患者請小心前進。  1、《黑暗侵襲》  (詳見:真·反派系列之豎鋸:不想當救世主的抖S不是好工程師)  9、《電梯裡的惡魔》  之所以空姐要推薦它,其實是出於對「電梯恐懼」的感同身受。  就像我們都曾經幻想過空中旋轉的風扇突然掉落,許多人在乘坐電梯時也經常會想像電梯突然發生故障甚至下墜的情形(比如宋茜)。
  • 《鯊海逃生》這片兒看得我幽閉恐懼症和深海恐懼症復發
    看到這裡簡直對深海恐懼症和幽閉恐懼症的人太不友好了,四個姑娘潛入了水下遺址陰暗狹窄的通道裡,前面是看不見的一片黑暗——用一個姑娘的原話說「下面有驚喜,驚喜到嚇死你們!」通過了狹窄的通道,來到了比較開闊的地方,打開了考古隊留下的水下照明系統,神秘古老的古代瑪雅人遺址展現在眼前,姑娘們興奮不已。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世界上最深的無底洞:深度超過2100米,幽閉恐懼症慎點!
    世界上最深的無底洞:深度超過2100米,幽閉恐懼症慎點!在這個世上,不管是什麼事物都會有兩個極端,如果問大家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在哪裡?大家肯定都知道,那肯定是珠穆朗瑪峰。但如果是世界上最深的洞穴呢?但這對於有幽閉恐懼症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種折磨,雖然如此但這也擋不住探險者們的野心,自1956年法國探險者首次到達洞穴一千米深處後,人們對於它的探索就沒停過,2005年的時候有個烏克蘭探險家亞歷山大克裡姆丘克組織了一系列探險活動。它帶領了56名成員組成的探險小組攜帶了近5噸重的設備進入該深淵。
  • 她成中國首位女性工程潛水員 克服幽閉恐懼症和低溫
    或許是這五年的公益救援經歷讓博雅比其他學員的經歷更豐富,心理素質也更好,讓她克服了水下20多米的幽閉恐懼症,連續呆上半個小時都沒事。 而除了需要克服幽閉恐懼症以及沉重的器材外,作為女性學員的博雅還得忍受水底的低溫。  在經過了628學時的理論和實操培訓學習後,博雅最終獲得了由中國潛水打撈協會頒發的「工程潛水空氣潛水員證書」,成了該協會頒發證書的首位女性工程潛水員。
  • 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核磁共振?就算不存在這種情況,要注意4點
    為什麼存在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核磁共振?由於在做核磁共振檢查時患者需要在完全隱蔽的空間內進行檢查,而且一次檢查的時間比較長,需要在半小時左右,所以存在幽閉恐懼症的患者如果能選擇其他方法代替,就儘量不做核磁共振,否則可能會給心理帶來刺激,不僅影響檢查,還會帶來陰影。做核磁共振要注意什麼?
  • 這幾部電影測試你有沒有深海恐懼症
    被血染紅的海水和海水中瀰漫開來的血腥味仿佛越過銀幕,讓另一端的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主角內心真實的恐懼。 那麼,什麼是深海恐懼症? 深海恐懼症是恐懼症(包括恐高症、幽閉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等等)的一種,恐懼症的形成與遺傳因素、後天經歷等多方面因素有關,面對幽閉深邃的海洋會感到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
  • 恐懼症測試大盤點,膽小慎入!
    有一種圖叫做「千萬不要手賤去搜的圖」,但是小華還是手賤地搜出了深海、密集、幽閉、眩暈、黑暗、宇宙等等恐懼症測試圖,現在的心情真是無比酸爽
  • 幽閉恐懼症患者勿入!2197米的幽暗洞穴,還在不斷加深
    大家心裡應該也有想過挑戰一下自己,想要攀登上珠穆朗瑪峰感受自己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想要為自己登上了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不過看來應該有很多人也這麼想,如今登珠穆朗瑪峰都要排隊登山了。這個世界上最高的就是珠穆朗瑪峰了,站在上面肯定能看到不一樣的景色,但是在什麼地方能看到地下的景觀呢?但是世界上就有一處地方能看到地下的景觀,而且說不定它都要通向地球的中心了。
  • 深海恐懼症是怎麼回事,讓人畏懼的到底是海水還是海怪?
    筆者-小文密集恐懼症、恐高、社交恐懼症、幽閉恐懼症等等,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這些症狀吧,而現代人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症狀,其很大原因是社交帶來的焦慮以及個人特殊經歷引起的。有些恐懼症的出現或許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深海恐懼症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會有人看見大海就心生畏懼,大海中讓人畏懼的,究竟是深不可測的海水,還是海裡可能隱藏著的怪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