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總是拿不定主意。既想選擇這個,又想選擇那個,並且糾結很久。這是一種對自己心理的傷害,甚至會變成選擇困難症。
什麼是選擇恐懼症?
選擇困難症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擇成為了一種痛苦;二是缺乏安全。患有選擇障礙症的人,在選擇的時候,經常期待別人可以給自己做決定,並且這個選擇的過程會有過度的臉紅、緊張不安、擔心等症狀。選擇恐懼症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心的極度缺乏安全感,並且一般是性格因素導致的。比如:過分的自卑、不自信或者過分的追求完美。通常這些人的成長的環境是被動的、軟弱的。在生活中習慣了順從、屈服,不用自己做選擇。
選擇恐懼症應該怎麼辦?
一、化繁為簡
當一件事情的選擇越多,你就會覺得越無法去選擇。那麼,試著把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比如:把不用的東西扔掉,不穿的衣服也丟掉,用不著的東西不去購買等。這樣在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就會簡單多了。
二、讓別人替你做決定
當自己做不了決定的時候,那麼就讓別人來替你做決定吧。比如,你每天不想在睡覺前運動,那麼就去辦一張健身卡吧,逼迫自己花錢去運動。
三、要求不要太高
很多人追求完美,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這樣就會很容易患得患失。但是,只要不管是怎麼選擇,只要是自己決定了就一定不要去後悔。
四、憑直覺
通常會說女人有「第七感」,那麼就無法忽略一個詞叫做「直覺」。其實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也可以用直覺來幫助你做決定。當你在買東西的時候,你選來選去還是會選擇你最初看到的那個東西。因此,就不要糾結了,就憑自己的直覺來做選擇吧!
五、了解自己
其實有選擇困難症的人是不自信的,其實更是對自己的選擇一種的不自信。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並不了解。在做決定,做選擇的時候,要確認自己的需求。並且分清楚主次。分清楚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不需要的。
當你自己做選擇困難的時候,也可以讓自己信任的人來替自己做決定。追根究底,選擇困難症是對於自己的不了解、不自信。因此,樹立自己的信心,深入的了解自己也是克服選擇困難症的最有效的方法。
(責編:鄧慶雨(實習)、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