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昕老師
編輯 | 三吉
圖片 | 中央氣象臺官網
最近幾天,太平洋上又現「雙臺共舞」,預計今年第23號颱風「百裡嘉」與22號颱風「山竹」將於未來一周先後登陸華南地區。
其中,今年準風王「山竹」在廣東中部沿海以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級登陸的概率大,破壞力強大。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自7日編號以來,強度一路高歌猛進,在短短兩天內由颱風級加強到超強颱風級,「這個強度加強速度算是比較快的」,未來「山竹」強度仍將有所加強,峰值將超過今年風王「飛燕」(最大中心風力65m/s),成為今年新的風王。
大家平常看關於風的天氣新聞,颱風肯定是聽得最多的詞,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熱帶低壓、熱帶風暴、颶風、龍捲風等等,颱風我們比較清楚,那其他是什麼呢?
熱帶低壓、熱帶風暴、颱風都是熱帶氣旋,只是級別不同而已,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稱謂,為了簡單,我採用國際熱帶氣命名和等級標準,也是西北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區(中國、韓國、日本、菲律賓等地)常用的稱謂。
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可以從弱到強分為6等:
1、熱帶低壓(Tropical depression)
最大風速:<17.2米/秒,也即風力為6-7級
2、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
最大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
3、強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
最大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
4、颱風(Typhoon)
最大風速:32.6-41.4米/秒,也即風力12-13級
5、強颱風(Severe Typhoon)
最大風速:41.5-50.9米/秒,也即風力14-15級
6、超強颱風(Super Typhoon)
最大風速:>51米/秒,也即風力16-17級
截止到9月13日,「山竹」的中心附近最大風速已經達到68米/秒,達到超強颱風的級別。
其實這個英語單詞的來歷是有爭議的:
1. 先有「Typhon」:希臘神話中大地母親蓋亞的兒子叫Typhon,是有一百個龍頭的魔獸,他的子孫都是可怕的大風,於是國外用他名字命名颱風,中文音譯為颱風。
2.先有「颱風」:粵語「大風」發音Toi Fong,被當地外國人音譯為單詞Typhon,再音譯回中文「颱風」。
而歐美地區通常會把大西洋生成的颱風稱為颶風(Hurricane),其實他們都是一回事。
在大西洋生成的颶風,通常會襲擊美國佛羅裡達沿岸地區,所以我們常常會聽見颶風吹襲美國東南部沿海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林寶堅尼的一款入門超跑的名字也叫做颶風Hurricane,廣州也有不少哦。
龍捲風是大氣中最強烈的渦旋的現象,常發生於夏季的雷雨天氣時,尤以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影響範圍雖小,但破壞力極大。
在圖中我們可以發現,颱風的覆蓋範圍一般都很大,小的直徑也有幾百千米,大的直徑近2000千米,能輕鬆超過一個廣東省,而龍捲風則要小很多,直徑只有幾十到一百多米,還沒有一所學校大,但龍捲風中心風力可以輕鬆超過100米/秒,瞬時風力完爆超強颱風,而且基本無從預測,在局部地區造成很大的破壞,所幸持續時間不太長。
舉個慄子,颱風就是一個兵團作戰,範圍大,破壞力強,龍捲風就是一個特種士兵單兵作戰,威力猛,但破壞範圍有限。講總能量,颱風是要強幾個數量級的。
更多關聯閱讀,戳此了解
*本文由足跡FRSS出品,歡迎轉載,須署名與註明來自企鵝號「足跡F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