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的高溫大氣層會產生鈦雨和氧化鋁雲

2020-09-03 天文在線

為了對系外行星所具有的大氣類型進行分類,來自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評估系外行星大氣層中成分中的哪一個真正重要並將模型與我們現有的數據進行比較,企圖弄清其大氣層的奧秘。

由於克卜勒任務的成功,我們知道有大量被稱為「熱木星」的系外行星。這些氣態巨行星的軌道離它們的恆星非常近,以至於它們能達到極高的溫度。

它們也有奇異的大氣層,這些大氣層包含了很多奇異的東西,比如由氧化鋁和鈦雨構成的雲。

一組天文學家已經為熱木星繪製了雲圖,詳細描述了我們在觀察不同的熱木星時將看到的雲和大氣類型。

儘管所有的熱木星都是相似的,但它們確實有一些不同之處。這些差異決定了我們將在它們的大氣層中看到什麼,特別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我們開發更強大的望遠鏡來觀察它們。

熱木星的質量上限大約是13.6倍木星質量。在這之上,它會融合氘,形成褐矮星。它們的軌道周期在1.2 - 111天之間,軌道接近圓形,偏心率低。

(褐矮星)

許多熱木星密度很低,它們被潮汐鎖定在恆星上。它們在紅矮星周圍很少見,在F型和G型恆星周圍很常見,在K型恆星周圍很少見。

我們知道有這麼多熱木星的原因之一是它們很容易被發現。當它們在恆星前面經過時,比較小的行星阻擋了更多的光。而且由於它們的軌道周期很短,我們在觀察時捕捉到過境現象的機率相當高。

由於熱木星很容易被發現,並且是將來用天文望遠鏡進行大氣觀測的極好候選者,因此一組天文學家為它們製作了一張雲圖。該圖集基本上是在不同的熱木星上可以找到的不同類型的大氣和雲的模型。

預測開爾文熱木星上常見的雲層高度和溫度構成成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彼得·高)

這個天文學家團隊來自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第一作者彼得·高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論文的標題是「熱巨系外行星的氣溶膠成分主要由矽酸鹽和碳氫化合物霾組成」,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這項研究背後的想法是對熱木星所擁有的大氣類型進行分類。

正如作者在研究中寫道,「氣溶膠普遍存在於各種溫度、質量和年齡的系外行星的大氣中。這些氣溶膠強烈影響著對系外行星透射、反射和發射光的觀測,模糊了我們對系外行星熱結構和組成的理解。」

了解熱木星大氣中的氣溶膠將為天文學家在未來觀察這些大氣提供幫助。

他們寫道:「了解主要的氣溶膠成分有助於解釋系外行星的觀測結果,以及對其大氣理論的理解。」

他們的工作也與我們太陽系中的世界相關,比如溫度較低的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像土衛六這樣的衛星,大氣濃厚而朦朧。

(氣態巨行星)

根據作者的說法,一種雲佔據著氣態巨星的大氣層,無論它們是熱木星還是低溫的巨行星。大氣中含有「液態或固態的矽和氧滴液,就像熔融石英或熔砂。」

第一作者彼得·高在研究中說:「能夠存在於這些高溫大氣中的雲,我們並不認為它們和太陽系中的雲一樣。」

「已經有模型可以預測各種成分,但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評估哪些成分實際上是重要的,並將該模型與我們現有的數據進行比較。」

系外行星的大氣層——實際上任何與系外行星有關的一切——一直是天文學的一個熱門話題,並且已經持續了大約十年。天文學家已經能夠在星光穿過大氣層時觀察它們,並確定一些有關其組成的一些事實。

例如,2019年,科學家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甚至可能是雨。2020年,研究人員在一顆被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的夜空大氣層中發現了熔鐵雨的證據。

2013年10月,天文學家在克卜勒飛船克卜勒7b發現的首批系外行星之一上發現了雲層覆蓋的證據。

克卜勒-7b(左)與木星(右)的雲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

但是,對於每一個向光譜學提供大氣秘密的系外行星來說,都有另一個雲層因為太厚,光譜無法工作。雲層過厚,光譜輻射根本無法穿透。這就阻止了天文學家研究大氣層的深層,那裡隱藏著關於這顆行星的線索。

「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云:各種粒子——不是分子,而是小水滴——懸掛在這些大氣層中」高說。

「我們真的不知道它們的成分,但它們正在汙染我們的觀測結果,從本質上來說,這使我們更難評估水和甲烷等重要分子的組成和豐度。」

系外行星科學家試圖理解和解釋他們所看到的這些液滴是什麼。他們模擬了氧化鋁,例如剛玉,紅寶石和藍寶石的成分;熔融鹽,如氯化鉀;氧化矽或矽酸鹽,如石英,沙子的主要成分;以巖石形式存在於地球上的錳或鋅的硫化物;有機碳氫化合物。

高表示,這些奇異的雲可能是液體或固體氣溶膠。

這些模型是從圍繞地球大氣層開發模型中改編而來的,然後擴展到像木星這樣的行星上,木星的大氣充滿含有甲烷和氨氣。從那以後,高和其他作者將其擴展到溫度高達2500攝氏度(4600華氏度)的熱木星。

(熱木星)

他們的目標是研究由不同原子或分子凝結液滴而成的不同大氣氣體,這些液滴如何生長或蒸發,以及它們如何在大氣中傳輸。

高說,他的想法是,「相同的物理原理指導所有類型的雲的形成」他還對金星上的硫酸雲進行了模擬。

「我所做的就是把這個模型帶到銀河系的其他部分,使其能夠模擬矽酸鹽雲、鐵雲和鹽雲。」

但這僅僅是一個模型。一旦模型被開發出來,就該對其進行觀察測試了。我們已經對大約70顆系外行星進行了詳細的大氣觀測,高和研究團隊將這些模型與其中的30顆進行了對比。

他們的結果排除了多年來提出的一些更奇異的雲類型。這是因為凝聚它們需要太多的能量。

但是其他類型,比如二氧化矽雲,很容易凝結。高和研究團隊發現二氧化矽雲在一個相當大的溫度範圍內佔據主導地位:1100開爾文,大約900至2000開爾文之間。

他們還發現,在高溫木星中最熱的地方,鋁氧化物和鈦氧化物凝結成高層雲,而在大氣層較冷的系外行星上,這些雲形成於行星深處,並被較高的矽酸鹽雲所掩蓋。

如果這些行星溫度更低,相同的矽酸鹽雲則會在更深處形成,使得上層大氣清澈透明。

高解釋說,根據他們的發現,最適合大氣研究的熱木星在兩個溫度範圍內:一個在900K到1400K之間,另一個在2200K以上。

在這兩個溫度範圍內,上層大氣都是清澈透明的,可以對大氣進行詳細的觀測。

「以前曾在許多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測量過雲的存在,但只有當我們共同查看一個大樣本時,我們才可以分辨大氣中的物理和化學成分」合著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漢娜韋克福德表示。

「主要的雲就像沙子一樣常見——本質上就是沙子——能夠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首次測量雲本身的光譜特徵將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當JWST發射時,它將極大地推動天文學、宇宙學和其他空間科學領域的發展。它將有能力近距離觀察系外行星的大氣層。

但它也能將其強大的紅外探測器對準地球附近的星球,比如木星。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奇異的雲類型存在於木星的低層大氣。

作者事先承認,這項研究存在一個不足之處。他們的模型沒有考慮晝夜的差異,即使熱木星通常是潮汐鎖定在它們的恆星上。

他們寫道:「我們的研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通過使用一維模型,我們沒有考慮溫暖的巨大系外行星的三維特性,這些行星很可能會被被潮汐鎖定在它們的主恆星上。」

但是,這可能對他們的工作結果沒有太大的總體影響。正如作者所寫的,「這些影響不太可能對我們的結論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因為在傳輸中觀察到的終端平均溫度剖面應該比更極端的晝夜剖面更類似於我們在建模中使用的全球平均剖面。」

在未來,高和他的同事打算用更多的系外行星來測試他們的模型。高說,「由於有數千個系外行星,而木星只有一個,我們可以研究它們中的一堆,看看平均值是多少,與木星相比如何」

他們還打算研究一些褐矮星。棕矮星本質上是氣態巨星,它們的質量如此之大以至於它們幾乎就像恆星一樣,它們也具有大氣層和雲層。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喬納森·福特尼說「在研究太陽系中的行星大氣層時,我們通常有圖像背景。太陽系外行星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它們只是點或影子,」

「這是巨大的信息損失。但我們需要的是填充更大的樣本容量。這讓我們可以根據行星溫度尋找趨勢——雲量的趨勢。——行星溫度,在太陽系沒有的奢侈東西。」

FY:桃子

作者:Universe 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的高溫大氣層會產生鈦雨和氧化鋁雲
    為了對系外行星所具有的大氣類型進行分類,來自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評估系外行星大氣層中成分中的哪一個真正重要並將模型與我們現有的數據進行比較,企圖弄清其大氣層的奧秘。 由於克卜勒任務的成功,我們知道有大量被稱為「熱木星」的系外行星。
  • 在這顆系外行星上,意外看到了氧化鋁分子,距離我們才284光年
    來自SRON荷蘭空間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在系外行星WASP-43b光譜中發現了氧化鋁(AlO)的特徵,這讓人大吃一驚,因為氧化鋁預計會隱藏在較低的大氣層中,這只是天文學家第二次在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觀察到這種分子,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如果你認為火星或木星這樣的行星很遠,那就看看系外行星吧,它們才是真的遠。
  • 在這顆系外行星上,意外看到了氧化鋁分子,距離我們才284光年!
    來自SRON荷蘭空間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在系外行星WASP-43b光譜中發現了氧化鋁(AlO)的特徵,這讓人大吃一驚,因為氧化鋁預計會隱藏在較低的大氣層中,這只是天文學家第二次在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觀察到這種分子,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如果你認為火星或木星這樣的行星很遠,那就看看系外行星吧,它們才是真的遠。
  • 沒有大氣層且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對生命而言意味著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了解到更多星體的組成和生命信息,在宇宙學的認知錄上添加了重要內容,也對恆星和行星本身的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輪廓。系外行星和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這些天體總是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每一顆都是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比如,系外行星LHS 3844b這顆沒有大氣層、並被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其圍繞運行的M矮星和類太陽恆星有所不同,對生命而言這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氦氣是如何逸出的?
    在這幅藝術家創作的印象畫中,系外行星HAT-P-11b伸展廣闊的含氦大氣層正被其宿主恆星——一顆比太陽體積小、但更活躍的橙色矮星——的輻射物質所吹散。該研究小組首次詳細觀察了這些氣體從一顆系外行星過熱的大氣層中逸出的過程。自2000年以來,天文學家就預言,這些圍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可能是追蹤研究系外行星大氣層的最佳對象之一,不過他們花了18年的時間才真正發現了氦的蹤跡。氦之所以很難被發現,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特殊觀測特徵之一是其光波位於紅外波段內,超出了以前使用的大多數儀器的觀測範圍。
  • 為什麼塵埃會使一些系外行星更加宜居呢?
    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一顆行星維持生命的能力,例如溫度、水分含量、行星及其大氣的組成和來自寄主星的輻射量。上個月,英國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大氣層中一種共同成分 - 塵埃,可以增加一些系外行星的宜居性。 這項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於2020年6月9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
  • 天文學家初步研究了系外行星「不應該存在」的大氣層
    一個月前,科學家宣布首次發現了奇特的系外行星ltt9779b。就在260光年之外,這顆行星很快就被選為,需要對其奇特大氣層進行深入研究的絕佳候選行星。這顆行星受到恆星的強烈輻射,其溫度超過1650攝氏度,其大氣層可能已經完全蒸發。但是,LTT9779B通過它的紅外觀測數據向我們展示了它的光芒。」他和他的團隊研究了這顆系外行星在紅外光下的相位曲線。這意味著:因為熱能是以紅外線輻射的形式發射出來的,所以這個波長的光可以告訴我們許多光年之外宇宙物體的溫度。
  • 那些極端的系外行星
    但在這種搜尋之旅中,他們卻更多地發現一些令人恐慌的太陽系外行星。這些行星的環境極為惡劣,已知所有生命都無法在上面生存。文中列舉的是其中一些最為恐怖同時也最為致命的系外行星,其令人驚恐的程度絕對可以與地球上最可怕的鬼屋相提並論。
  •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高考微信   歐洲天文學家6日說,他們首次在一顆大小與質量類似於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上發現了大氣層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也會探測其宿主恆星的光芒透過它的大氣層時所呈現的狀態,這和太陽透過地球大氣層射到月球上的光並沒有什麼不同。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可能具備生命宜居條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最新觀測一顆體積是地球兩倍多的系外行星,通常系外行星體積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具備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為地外生命探索開啟了一扇大門。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K2-18b,K2-18b距離地球124光年,半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8.6倍,位於主恆星宜居地帶,表面溫度可維持液態水存在。
  •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褐矮星大氣層中的條紋雲帶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 日前天文學家利用偏振光,在遠在太陽系之外的褐矮星大氣層中探測到了雲帶的跡象。 事實證明,這些褐矮星的外觀與木星相似,也有同樣變化多端的氣候。褐矮星質量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是一種神秘的天體。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
  • 科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存在熔化金屬雲層
    如圖所示,這是系外行星PSO J318.5-22,它距離地球75光年,最新觀測顯示,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中存在著熔化金屬雲。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觀測顯示,一顆遙遠孤獨行星大氣層中存在熔化金屬。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PSO J318.5-22,它在太空中自由漂浮著,並不環繞恆星運行。
  •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系外行星非常神秘奇特,從本質上它們是令人激動興奮的天文發現。畢竟藉助克卜勒望遠鏡和其他高級系外行星探索技術,我們能夠直接觀測到名副其實的系外行星群體,通過對系外行星的研究分析,我們將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儘管這些神秘的系外行星非常迷人,但有時它們看上去非常恐怖。例如:幽靈世界處於徘徊之中;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的鬼魂舞;整個行星世界曾被扯碎。
  • NASA正在試圖「接近」系外行星,觀測其大氣層的樣貌
    (美國航天局)的系外行星檔案記錄了4093個已被確認的行星,它們由諸如「泰絲」射電望遠鏡這樣的系統所發現。這些系統還進一步識別了1361個潛在的系外行星。這樣下來,美國航天局掌握了4690個適於被認定是系外行星的天體。在這些系外行星中,有些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來源:環球網查看評論  在同一個恆星系統中,一顆非常遙遠的系外行星在另一顆恆星的潮汐引力威脅,從而導致它途經主恆星時會出現緩慢和加速現象。 這是一種罕見的天文現象,這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650光年,環繞一顆叫做Kepler-19的類太陽恆星運行,該行星被稱為Kepler-19b,它擁有一個非常奇特的軌道,有時會加速,在其9分鐘軌道周期中快5分鐘,有時會減速,軌道周期慢5分鐘。
  • 神奇——看得見的系外行星
    它不像火星那麼小不能夠維持像地球那樣稠密的大氣層,然而也不像地球,它似乎沒有沿地軸傾斜,因此沒有季節。不幸的是,我們真的對這個世界了解不多,但因它足夠像地球從而讓SETI(搜尋外星智能)能夠利用艾倫望遠鏡陣進行了一次搜索,看看他們是否能夠看到些什麼。不幸的是,他們沒有。圖解:克卜勒186f想像圖,它是一顆位於母恆星適居帶內的類地系外行星。
  • 某些富碳系外行星的主要成分 或許是鑽石和二氧化矽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剛剛發表了一項有關富碳系外行星的新研究。其推測在適當的情況下,它們或主要由鑽石和二氧化矽組成。雖然恆星和行星是由相同的氣體雲形成,主要成分也都相似,但這些系外行星與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有很大不同。
  • 某些系外行星的生物多樣性或超過地球
    藉助美國宇航局的一個模型,科學家對不同類型的系外行星的氣候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表明地球可能並非生命的最理想家園,某些環繞遙遠恆星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種類和數量均超過地球的生命。也就是說,這種行星的生物圈要比地球更為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