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出院的「普京頭號政敵」納瓦爾尼,目前仍然身在德國,沒有返回祖國俄羅斯,但已經重整旗鼓,四處發聲,做出了在政治上復出的嶄新姿態。
當地時間10月18日,納瓦爾尼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欄目採訪。期間他抱怨說,美國總統川普竟然對自己中毒事件「視而不見」,沒有發表譴責聲明。
納瓦爾尼指出,截至目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均公開譴責了「中毒事件」,但川普卻沒有這麼做,這不免讓人大為驚詫。
「我注意到,他(川普)沒有這樣做(發表譴責聲明)。我覺得這件事至關重要——每個人,尤其是美國總統,都應該站出來公開反對使用化學武器。」
納瓦爾尼還透露說,自己現在已經知道是如何中毒的了。原來,他是在賓館被人投毒,而且「諾維喬克」毒劑沒有投放在礦泉水瓶內,而是塗抹在了瓶子的表面。
「在我的血液和身體內,都發現有這種神經毒劑」,納瓦爾尼說。
通過上述採訪內容可以看出,納瓦爾尼「控訴」川普的邏輯鏈條很完整:
1、確定無疑,我是被人蓄意投毒,而且中的是最致命的化學毒劑「諾維喬克」(按照納瓦爾尼的說法,塗抹在瓶子表面的微量毒劑就讓他昏迷了10多天,的確威力驚人)。
2、既然美國當年以非法使用化武為名,都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發動了戰爭,如今我個人也遭受了「化武」襲擊,美國總統川普不應該出面譴責一下嗎?
3、兩位歐洲老大都表了態,作為西方民主國家的「大哥大」,不應該裝聾作啞,保持沉默。
的確,美歐在對待「納瓦爾尼中毒事件」的態度上,有著不小的差別。德國在第一時間接治了昏迷不醒的納瓦爾尼(這無疑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如果納瓦爾尼死在了柏林醫院或者有其它意外,德國可能會百口難辯),默克爾還主動前往病房探視。在柏林院方確認納瓦爾尼中的是「諾維喬克」毒劑後,默克爾和馬克龍一致將矛頭指向克裡姆林宮,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要求俄方就此事做出徹查,並推動歐盟擴大對俄制裁。
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反應顯得「雷聲大雨點小」。川普9月4日的表態顯得模稜兩可,一方面他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俄當局有直接參與,另一方面他又威脅稱,如果查實納瓦爾尼確係被俄當局投毒,他會被「徹底激怒」,將對俄羅斯採取最嚴厲的懲罰措施。他還不忘追加了那句著名的口頭禪:「沒有人會比我對俄羅斯更強硬」。
不過,納瓦爾尼可能不知道的是,美國早在2001年就已經退出聯合國的《禁止生化武器條約》,而且其生化武庫規模目前世界排名第一。
而且,現在的川普正處於競選的緊要關頭。被「通俄門」醜聞糾纏了一個任期的他,斷然不敢輕企涉俄話題。克宮頭號政敵被人下毒,這固然是個勁爆十足的議題,但萬一操作不慎,把自己給搭進去了呢?
從目前來看,納瓦爾尼中毒事件,極可能與俄前特工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一樣,最終成為一樁無頭案,不了了之。英法等國基本斷定俄當局牽涉其中,但俄羅斯方面矢口否認。俄總統普京9月與馬克龍通話時,暗示納瓦爾尼人品低下,有可能是自己服毒上演「苦肉計」。俄媒近日也放風稱,納瓦爾尼的妻子,那個始終站在他身後不離不棄的女人,很可能是美國中情局的間諜,是她一手策劃了丈夫的「中毒」事件。(作者:劉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