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超連結——雲遊非洲大草原

2021-01-13 上海科技館

圖源:iStock


非洲大草原,這片古老廣沃又狂野的土地,是自然界的奇觀,是全世界最聲勢浩大的動物樂園,是很多自然愛好者嚮往的地方。


你是否也想去非洲大草原看一看,看無盡的草原,成群的大象,孤獨的獅王,一年一度生死角逐的遷徙之戰……

 

然而,疫情尚未結束,非洲又那麼遙遠,怎麼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非洲草原「野性之旅」呢?


今天,我們帶你雲遊非洲大草原,讓大家足不出戶也有機會看到發生在非洲草原的有趣故事。

去年七月,迪士尼動畫電影《獅子王》「真獅版」在各大院線熱映。威武的獅王木法沙被風吹動的鬃毛索索浮動,萌化人心的小辛巴嗚嗚掙扎,25年的經典故事在銀幕重現。

圖片來源:電影《獅子王》


圖片來源:電影《獅子王》


《獅子王》的故事就發生在非洲大草原,這個浪漫而鼓舞人心的故事喚起了我們很多人童年的回憶,但是,對於《獅子王》中那些經典角色的動物原型你了解多少?這些動物在非洲大草原上真實的生存狀況又是什麼樣的?


今天小編就結合現實世界中的動物原型,給大家講講動物主角們的真實生活。


你知道嗎?上海科技館「動物世界」展區裡也有那麼一塊「榮耀之石」,為大家講述著不一樣的獅群故事。

上海科技館「動物世界」展區


當一個新的雄獅群作為首領接管了一個獅群後,往往對獅群的幼獅進行殘殺。這一行為被稱為噬嬰行為


當雌獅身邊帶有幼獅時,它們不會接受雄獅的交配,而新來的雄獅要趕在自己被下一任雄獅取代前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則只好殺死所有的幼獅。這樣一來,所有雌獅的生殖生物鐘便馬上被撥回到了起點,很快就發情進入交配狀態。如此,雄獅的生殖成功率便能大大地提高。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血緣淘汰基因競爭。雄獅間的競爭焦點之一便是如何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當一個雄獅群戰勝並取代了另一個雄獅群時,就意味著對交配權和穩定食物來源的支配。作為戰勝者,無論在體格還是在遺傳基因上,都無疑比戰敗者更具競爭優勢。這樣每隔數年一次的雄獅群的替換,使得獅群的血統和基因不斷地更新。因此,獅子的這一行為機制的演化,能夠有力地保障獅群的遺傳多樣性,使得一個獅群的基因得以更好地延續。


非洲獅的社會性極強,數只有血緣關係的雌獅和幼崽構成獅群的核心,而威風凜凜的雄獅其實是外來者。雄性幼崽長到2-3歲時,便被「趕出家門」獨自流浪。


在獅群中,獅媽媽是名副其實的「超級辣媽」,不僅撫育幼崽,還要外出狩獵。雄獅更擅長守護領地,通常只在捕獵水牛、長頸鹿等大型動物時才會參與圍捕。

 

上海科技館「動物世界」展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次「真獅版」《獅子王》中,斑鬣狗們出場的時候總伴隨著陣陣「笑聲」。這可不是為了搞笑,事實上,這種「笑聲」是斑鬣狗的標誌性特徵之一,包含著不同的意思:呼喚同伴、警示、憤怒、驚嚇獵物等等。


獅子是非洲地區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但是被譽為「草原之王」的獅子,在自然界也並非沒有對手,斑鬣狗就是它們的宿敵。


斑鬣狗是現存最大的鬣狗科動物。它們的牙齒可咬碎骨頭,強壯的頸肩部能使它們輕鬆搬運沉重的獸屍。斑鬣狗常常集群捕食中大型有蹄類,是非洲草原上僅次於獅子的大型掠食動物。除此之外,斑鬣狗還能依仗靈敏的嗅覺快速準確地追蹤、搶奪其他食肉動物捕獲的獵物。


那麼,問題來了:一隻獅子可以打敗多少只斑鬣狗呢?


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電影裡的兩次獅狗大戰的場景:

第一次,木法沙單槍匹馬從斑鬣狗老巢中救出辛巴。

第二次,辛巴帶領一眾夥伴和一群母獅與斑鬣狗群混戰,最後獲勝。

這兩幕和自然界中的實戰結果基本吻合。


獅子打敗斑鬣狗,主要依靠兩大法寶

一頭成年大雄獅,尤其是鬃毛非常旺盛的雄獅,對敵人的威懾力更大。在草原上,兩頭威猛的雄獅嚇跑20隻左右的斑鬣狗的事情也是經常發生的,雖然它們在數量和體重上並不佔優勢。但是雄獅一旦能夠抓住機會殺死一隻斑鬣狗,那麼其他斑鬣狗就更不敢輕舉妄動了。這就是木法沙能夠以一敵眾,擊敗斑鬣狗群的法寶。

戰鬥中所有成員的體重之和較大的一方,勝率較大。這就是在最後群雄混戰中,辛巴和他的團隊能夠獲勝的主要原因。


這句古老而神奇的非洲諺語,也是《獅子王》中最有名的一句口號!


《獅子王》中的彭彭憨厚老實、熱情,是一隻來自非洲的疣豬。


疣豬位列全球十大最醜的動物之一,屬於野豬的一類,身上有稀疏的毛;腦袋和身體的比例看上去有點失調,大大的腦袋佔了身體的三分之一。嘴巴兩側長有獠牙。


疣豬主要是因為面部長有尖疣而得名,並且可以用來區分公母。性疣豬有兩對疣,眼睛邊上有一對,嘴唇上邊也有一對。而性只有一對疣

 上海科技館「動物世界」展區


那麼可愛的彭彭究竟是「他」還是「她」呢?


《獅子王》電影中還有很多其他動物,例如斑馬、長頸鹿、跳羚、瞪羚等,想要了解更多非洲大草原動物的小夥伴們,歡迎來上海科技館「動物世界」展區,在這裡既能讓你仿佛置身非洲草原,又能勾起你童年的回憶。


來不了上海科技館的小夥伴們也不要著急,現在,由上海科技館歷時多年設計開發的原創動物科普立體書——《智慧精靈》已閃亮登場!這套書共分《生存競技場》《狂野新大陸》兩冊。



《生存競技場》記錄了「偽裝者」、「逃脫大師」、「獵手」們的競技天賦。


《狂野新大陸》還原了「建築師」、「辣媽奶爸」、「吃貨」們的生存智慧。

該套書籍以「動物世界」展區的展示內容為主要創作素材,採用生動活潑、趣味十足的立體機關,選取動物界最核心、最神秘的生存策略這一視角,還原、重構了展覽相關的展示主題以及經典內容。






立體書的使用說明



上海科技館(浦東新區世紀大道)二樓院士風採長廊附近、一樓地殼探秘展區附近、B樓6號門附近的3個博物館商店均有售。


上海自然博物館(靜安區北京西路)一樓出口處石尚博物館商店、地下一層書吧(未來之路展廳旁)、地下二層貝林紀念品商店均有售。


網上購買:在淘寶搜索「上海科技館 智慧精靈」。


鳴謝:上海科技大學副研究員聶炎為本文提供科學指導。


拓展閱讀:

把「動物世界」搬回家的夢想,可以實現啦! ——《智慧精靈》動物科普立體書上市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為上海科技館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你的文章也可以登上科技館官微和官網啦

投稿請戳 tougao@sstm.org.cn


相關焦點

  • 非洲最大的草原之一,探索非洲動物大遷徙:東蘇丹大草原
    東蘇丹大草原是非洲中部的稀樹草原(Savanna),屬於非洲東西延伸的大草原帶的東半部,位於喀麥隆高地(Cameroon Highlands)以東,北面有撒哈拉沙漠和屬於薩赫勒地帶(Sahel belt)的合歡稀樹草原(Acacia savanna),南面有剛果的潮溼森林。
  • 《獅子王》真人版王者歸來,非洲大草原此刻超燃!
    到獅子王的領地去感受王者歸來本次《獅子王》的取景地正是非洲肯亞。這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野生動物巡遊聖地之一。東非大草原包含了塞倫蓋蒂和馬賽馬拉兩個部分。「塞倫蓋蒂」在當地語言中意味著無邊的草原,每年的七月至九月,塞倫蓋蒂逐漸進入乾旱季節,數以百萬計的動物陸續越過馬拉河來到馬拉草原覓食,這裡居住了馬塞族人,所以這片草原被命名為「馬賽馬拉」。
  • 到處都是野生動物的非洲大草原
    喜歡就請多多關注,小編會帶來更多文章小編決定這一次來到傳說中的非洲大草原酒店,則是選擇了一個設有紅色帳篷的旅行付出也是非常的富有體驗,於是小編第一次來到非洲看到銀河,但當天小編並沒有帶三腳架,也是無法去記錄星軌的過程,酒店也是付有自己的私人保護區
  • 去東非大草原遊獵,我看到了非洲五霸
    非洲獅一次捕食之後,可以一周不吃食物,所以我們在大草原裡總是能看到它們在睡覺,而不是捕食。它發現了我們的到來,抬頭看了一眼又繼續呼呼大睡了。花豹又名金錢豹,習慣於夜間狩獵,它行蹤不定,通常出沒於河邊或崎嶇的山區。花豹很強壯,犬齒長,可以秒殺獵物。爪子可以像貓一樣收回肉墊裡。
  • 如果把20隻比特犬放進非洲大草原裡能活一星期嗎?你怎麼看?
    20隻比特犬放入非洲大草原,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團滅,不知道會便宜了哪個幸運兒,因為它們在非洲草原上就是20塊行走的大肉。為什麼這麼說呢?一起來看一下!在非洲大草原上狼群和獅子老虎等猛獸都很多,而比特犬不具備群狼攻擊敵人的特性,20隻杜高犬遇到非洲大草原裡的野生兇猛動物,群狗未必能戰勝一隻兩隻野獸,也許四處逃竄是最終結局。這時候我們假設是20個人,那我相信智慧的人類20個在非洲大草原要生存下來是沒問題的。
  • 非洲大草原恐消失?因二氧化碳太多,非洲近8000種植物將滅絕
    在全球暖化的衝擊下,非洲大草原恐怕也會消失。據《英國獨立報》報導,一項刊於《PLoS ONE》的最新研究發現,全球變暖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情況下,非洲大陸上大多數亞熱帶植物恐怕無法勝過生長更快速的其他植物。
  • 非洲大草原震撼一幕 獅子在遊客面前交配(圖)
    非洲大草原震撼一幕 獅子在遊客面前交配  近日,有遊客在非洲大草原拍攝到震撼一幕,一對獅子當著人類的面激情交配,表情豐富,動作暴力,畫面具有一種原始的野性之美。  據悉,作為「草原之王」的獅子,在交配時也極富侵略性。公獅子騎在母獅子身上,邊交配邊咆哮,興起時還會張口咬母獅子的頸部。  對它們來說,繁育絕對是一個體力活。有資料顯示,獅子的交配過程通常要持續4天時間,每天交配次數在20到40次之間。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年之內獅子需要交配3000次左右才有可能懷孕。
  • 非洲草原什麼時候能有狼
    但有種猜測令歷史學家都找不到駁斥的理由:蒙古人從他們草原上的鄰居——狼身上學到了非凡的軍事知識,狼是他們最好的生活導師和軍事教官,狼的捕獵技巧是最好的兵法。  草原上的狼是高度智慧的動物,它的團隊精神、家庭責任感比一群烏合之眾出色得多。狼的捕獵,會運用人類偵察、潛伏、布陣、伏擊、奇襲等複雜戰術,狼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令人生畏。  放到綠茵場上,狼就是高明的教練。
  • 夏富祥十年走遍非洲草原 《非凡視野》為野生動物代言(圖)
    夏富祥把十年間拍攝的非洲作品全部捐贈給浙江美術館,而多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的神奇、食草動物的壯美、食肉動物的彪悍和動物碰撞中的野性。取而代之的,是色彩與影調交融的默契和非洲草原生靈們的機敏智慧。    45幅單幅,5組組照,共計80件攝影作品分為靈幻非洲、靈感非洲、靈慧非洲、靈動非洲四個部分展示。既有超視角拍攝出的壯美草原、生靈家園,也有超長焦拍出的動物人性般的情感與情趣。    「帶著5隻小豹的母豹最為機警,但怕誤傷正在喝奶的小豹子,卻細心地抬起一隻腳。」
  • 非洲草原上的鬣狗
    鬣狗非洲鬣狗的奔跑速度遠不能滿足它的狩獵需要,便慢慢淪落為食腐動物。在非洲大草原上,它們天天只能靠食獅群吃剩下的動物殘渣為生。如果發現一具死去多天已經腐亂的動物屍體,它們會不嫌惡臭地撲上前大口吞噬這些獅子老虎獵豹看不起的腐肉,因此養成了不勞而獲的習慣。
  • 這隻非洲的秘書鳥,在草原對面的一對大的長腿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猛禽的外形一般和老鷹和禿鷲一樣兇猛,甚至有點醜,然而也有例外,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猛禽叫秘書鳥,他不同於禿鷲凡夫俗子,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因為部長鳥很漂亮,看到他的人不會把他當成猛禽,相反,他們會認為那是一種不熟悉的鶴。
  • 一輛大灑水車路過乾旱的非洲大草原會怎麼樣?網友:想跑都難!
    導語:除了沙漠以外,最乾旱的無疑就是非洲了。非洲有兩個大沙漠,一個就是聞名世界的撒哈拉大沙漠,另一個是納米比亞沙漠,其中僅僅是撒哈拉沙漠的佔地面積就相當於我們中國這麼大。這兩個沙漠佔據了整個非洲的三分之一還多,這也就造成了非洲的沙漠氣候。
  • 亞馬遜雨林將成為「非洲大草原」
    該研究小組表示,按照目前的氣候變化速度,亞馬遜雨林將在49年後成為草原生態系統。 這項研究的作者、英國班戈大學的成員西蒙·威爾科克博士說,亞馬遜雨林面臨的壓力可能導致它們轉變為「另一個生態系統」。在未來的50年裡,亞馬遜雨林將從一個多樣化的綠色植物環境轉變為一個由樹木和草組成的非洲風格的草原。
  • 非洲草原法則的啟示
    在每天早晨曙光剛剛照亮非洲大地的時候,草原上的羚羊一睜開眼睛就開始了奔跑,他們箭一樣向前奔跑。只是為了能找到一些新鮮的草和躲過獅子的追趕。這時候他們的天敵之一獅子也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生存下去,獅子只能去拼命追趕這些羚羊。
  • 12歲重慶女孩假期赴非洲大草原保護野生動物
    (原標題:12歲重慶女孩暑假咋過 非洲大草原保護野生動物)
  • 為什麼藏獒在非洲草原活不下去?
    為什麼藏獒在非洲草原活不下去? 非洲草原上都是些什麼動物的領地,從獅子、獵豹、印度豹到鬣狗和非洲象,哪一個物種是好欺負的主?然而,藏獒雖然力量大,也被稱為全世界最兇猛的犬類動物,但是,它們的耐力卻很差,並不容易在長時間的肉體搏鬥中佔據優勢。
  • 還要去非洲大草原?北京以北的這片的稀樹草原已到了最美的時候
    電影《走出非洲》中曾為我們展現過稀樹草原的經典景色,有關非洲的紀錄片裡稀樹草原的狂野與原始是不可避免的畫面。稀樹草原是一個勇敢者的世界,是一個自然、繁茂、激動人心的世界。如今,地球已經成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村落,非洲也不再那麼的遙遠,無數人為了那一片心中的稀樹草原,走進非洲,卻不知道,在北京以北不到300公裡的地方,也有一片稀樹草原。稀樹草原,顧名思義,點綴著稀疏樹木的草原。稀樹草原還有一個常用的名字「薩瓦納」,來源於英語sawanna,取自航海世紀的西班牙商人對美洲南部草原的描述,意為「樹木很少而草很高」。
  • 讀圖|你從未見過的沙丁魚大遷徙,絲毫不遜色於非洲大草原
    讀圖|你從未見過的沙丁魚大遷徙,絲毫不遜色於非洲大草原 葉佳雯 2015-07-11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 《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母夜叉-協助拍攝
    非洲草原上的羚羊【第1幅圖】此作品由鄂州攝影愛好者錢先生在著名的湖州地區拍攝非洲草原上的羚羊【第2幅圖】此作品由鄭州攝影愛好者尹先生在著名的江蘇地區拍攝非洲草原上的羚羊【第3幅圖】此作品由舟山攝影愛好者慕先生在著名的威海地區拍攝
  • 我居然被「真獅版」《獅子王》種草了非洲大草原?
    看完電影之後除了被動物們萌到,最吸引我的就數非洲一望無際的草原了。一旦你確定了你想要的體驗,尋找最合適的時機前往非洲。 喜愛獵遊的朋友們看過來!今天為你們準備了一個非洲獵遊全攻略,讓你分分鐘玩轉非洲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