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 上九天攬月而歸,一抔月壤告慰毛主席!

2020-12-17 指尖陽光

今日清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歷經23天,嫦娥五號順利地完成了全部任務,承載著全中國人的驕傲返回了家園!

這一次,它成功地從月球帶回了2公斤「土特產」,時隔44年,人類終於再次獲得了來自月球的珍貴樣品。

這一批「土特產」將做什麼用呢?國家航天局表示,主要有三類用途:最重要的第一個用途,就是進行科學研究;第二類是用作科普教育,將一部分樣品交給國家博物館收藏,向公眾展示;第三類則是與其他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將按照國際慣例,作為國禮相送……

不過最令人看後熱淚盈眶的是,這批月壤除了將主要存放在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將作為異地栽培點,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

毛主席生前對中國的航天事業傾注了無數心力,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是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奠基的。當初,蘇聯的人造衛星上天,毛主席毅然表示:「蘇聯衛星上天了,那麼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自己研製的液體燃料探空火箭T-7M在上海發射成功,毛澤東專程趕到上海視察了這枚探空火箭。

但是,當時中國的技術條件有限,這枚火箭最高只能飛8公裡,毛主席卻毫不氣餒鼓勵道:「了不起,八公裡也了不起,我們就要這樣,八公裡、二十公裡、二百公裡地搞上去。」

果然,從這以後中國的航天事業就像毛主席說的那樣,一步步腳踏實地,一代代薪火相傳,白手起家,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開啟了新的徵程。從「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到北鬥系統服務全球、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天宮對接……中國航天人從未停止過的努力,在宇宙留下一個又一個腳印。

70多年逐夢藍天,中國的航天事業開花結果,不斷創造新的奇蹟。無數航天人精誠所至,延續著「兩彈一星」的輝煌,向世界證明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成就,不斷探索遼闊的寰宇天疆!我們新中國的航天發展史,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毛主席是偉大的領袖,也是浪漫主義的詩人,他以非凡的想像遨遊宇宙長河之中,其中洋溢的豪情壯志、和自信樂觀的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奮進。他的這首《水調歌頭》,一直激勵著我們,鼓舞著我們。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首詞的最末尾兩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不斷進步、不斷創造奇蹟的歷史總結,也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前行動力。

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勇敢地背負起理想、追求、事業和責任,不顧個人享受,不求功名利祿,埋頭苦幹、默默奉獻,一磚一瓦築起一個新的世界。歲月可以改變山河,但精神總是在代代傳承,於滄桑變遷中衍生出更多的內涵。

曾經,我們唯一的月壤,是中美關係破冰後,尼克森訪華,周總理親自接見並贈予美方兩隻大熊貓,而美國作為回禮贈送給我們的僅重一克的月球土壤。那個年代,我們的科研水平科研水平不夠先進,儀器不夠精密,這僅僅一克的土壤被我們視作了瑰寶。

時代在變遷,中國在航天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我們終於擁有了自己帶回來的月壤。而美國也已將中國看作是天空領域的「對手」,長期對中國航天實施打壓。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路透社還提問道:「中國會否把月球樣品分享給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的回答是:「能不能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

這一回答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讓我們終於有了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前段時間,中國網友翻出了一則2005年發布的一則舊新聞。新聞上寫著:

「2004年2月國防科學工業技術委員會領導對外宣稱: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將分「繞」「落」「回」三步,3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6年內中國的月球車將在月面上軟著陸展開巡視探測。2020年之前中國研製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採回地球。」

「日本計劃202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讓機器人做月球的『拓荒者』;印度計劃在2008年發射第一艘無人登月飛船『月球飛船-Ⅰ號』;俄羅斯新式登月飛船計劃在2005年夏天首次試飛;美國再度登月的時間定在2015年,最遲不超過2020年,並且要在月球建設『多國太空站』……」

然而15年以後,當我們回顧當年一起許下的這段豪言壯語,才發現說到做到的只有我們中國!

2019年,印度發射的「月船二號」出現故障,墜毀在月球表面;俄羅斯計劃於2005年試飛的飛船Kliper,早已被取消了;美國最遲不超過2020年的載人登月計劃被推遲到2024年,不知道到時候能否真正重返月球……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高唱凱歌還。」

最後真正唱著勝利的歌謠,一步一個腳印實現夢想的,原來只有我們!因為我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中國航天人,將繼續前進,永不言敗。

相關焦點

  • 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 」的夙願實現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引用了「可上九天攬月」,他表示: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月壤主要存儲點以外
  • 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壤將部分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導語: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您說的「上九天攬月」,如今我們做到了!今天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日子,是全國人民都應該銘記在心的日子!就在今天,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我國「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了!這不是一件小事,而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代表了我國將第一次可以從「地外天體採樣」回來。
  • 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登陸,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科學家指出,月球的風暴洋地區形成時間相對較晚,是研究月球構成的絕佳地點。嫦娥五號按計劃採集到月球土壤樣品後,將會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探月總設計師:帶回的月球土壤將部分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一新創舉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登陸,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
  • 探月總設計師說,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登陸,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科學家指出,月球的風暴洋地區形成時間相對較晚,是研究月球構成的絕佳地點。嫦娥五號按計劃採集到月球土壤樣品後,將會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的樣本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湖南。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要把月土放到湖南是對毛主席的告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嫦娥五號、「奮鬥者」號依然實現毛主席的期願。這則新聞下許許多多人都發表了對偉大的毛主席和為了國家富強犧牲的英雄的懷念和敬畏。
  • 聲音 | 深情告慰毛主席!明天是他的生日,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也將存留一部分在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中國航天人以自己的方式深情告慰毛主席,我們的飛天夙願已經實現!毛主席曾經寫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寫過「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還寫過「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毛主席的一生是慷慨豪邁的,即使最艱難、最艱苦的時期,即使面臨國際上的封鎖和打壓,他都能夠自信豪邁,絕無消沉、絕無萎靡
  •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嫦娥帶回的月壤到底值多少,專家這麼說
    實現偉大的航天夢一直是我們中國人不懈奮鬥追求的目標,以前偉人說的,「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遙遠的夢,但是今天我們終於可以說做到啦。嫦娥飛天是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一件事情,我們不僅成為了即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採集到月壤並返回地球的國家。
  • 為何將部分月壤存放湖南韶山?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答案原來是……
    「可上九天攬月」!毛主席故鄉將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表示,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點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作為異地災備點,以告慰毛主席生前「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
  • 普通人能否見到最新珍貴月壤?官方回應了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被問及這一問題,他說,嫦娥五號帶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他還表示,這麼珍貴的月壤,要進行異地容災備份,國家航天局經組織研究,除了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毛主席,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夙願實現了。
  • 毛主席誕辰前夕,重大「壽禮」,運抵韶山!
    用中國的航天新成就,告慰一代偉人毛主席1965年5月,72歲的毛主席乘車重上井岡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從國家感情,人民的感情來說,這是在用最新的成就,告慰毛主席!
  • 航天人:毛主席生日前部分送抵湖南
    他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從月球上帶回土壤,這些珍貴無比的月壤一部分保存在北京,另一部分保存在湖南,一切順利的話,12月26日,也就是毛主席生日那一天之前就能實現。吳偉仁院士毛主席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祖國實現了「九天攬月」,把月壤放到湖南也是對毛主席的一種告慰
  • 航天人:毛主席生日前部分送抵湖南
    2019年4月24日,《逐夢航天——2019「中國航天日」文藝晚會》上,亮相晚會現場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為航天晚會帶來了「驚喜」。他表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從月球上帶回土壤,這些珍貴無比的月壤一部分保存在北京,另一部分保存在湖南,一切順利的話,12月26日,也就是毛主席生日那一天之前就能實現。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有啥用,為啥要部分存放在湖南?
    嫦娥五號本次的任務目標是帶回約兩千克月壤。而帶回來的月壤部分將會保存在湖南。那麼,月壤到底有什麼用?它跟地球土壤有什麼不一樣嗎?為什麼要存放在湖南?25日,記者採訪了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展陳部部長俞天石。「月壤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幫助科學家分析月表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也將為人類認識、開採月球資源探索路徑。」
  • 嫦娥五號挖的月壤有多珍貴,登月多次的美國也搶著要,給還是不給
    尤其是美國,在上個世紀美國就已經通過了審計開始了逐步登月的計劃,前後7次載人登月(其中有6次成功),共計帶回了381.7Kg的月壤,前蘇聯也通過多次無人探測器取回了330g月壤。憑藉著這0.5g月巖,歐陽自遠教授確定了美在月球上的採集地點,還研究確認了採集地所在位置的日晝時長、月巖成分、空氣性質等成果,發表了40多篇相應的文章,用於之後的無人探測器登月及載人登月任務的理論依據。儘管如此,歐陽自遠教授先後多次提出登月計劃。經過不懈的努力,相關部門正式批准了「上九天攬月」走及嫦娥一號的實施方案。因此,歐陽自遠教授也被稱為「嫦娥之父」。
  • 從嫦五「月球取土存放湖南告慰毛澤東主席」說起
    此次,嫦娥五號還將取月壤數千克,運回地球,這將是全世界第三個擁有此種技術的國家,國人興奮並為之歡呼,並不奇怪。 昨天,頭條號還另有人發一條消息,說月壤取回以後,相關部門決定,將分一部分月壤存放湖南,以告慰毛澤東主席「在天之靈」,甚至還有人說出緣由,因為毛澤東主席曾經賦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現在,我們的能力達到了,因此,首先應該告慰他。
  • 「嫦五」順利飛天,國內外多家媒體關注:九天攬月步步高 神州沸騰聲聲遠
    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多家海內外媒體紛紛第一時間發文:九天攬月星河闊,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執著守望的夢想,已然成為現實。  圖文、視頻形式繽紛  「嫦五」奔月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又一偉大嘗試,備受矚目。多家媒體對此報導別出心裁,創意層出不窮。  《一睜眼,就是這件大事兒!》24日6時18分,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創意海報:玉兔在月球上已等候多時啦!只盼與「嫦娥」早日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