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12月6日至8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超級計算中心(SCCAS)「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VLCC)與哈爾濱理工大學(HUST)聯合主辦的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ISTCC10)在哈爾濱市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中國香港、中國大陸等五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佛羅裡達國際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香港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化學所、理論物理所、長春應化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三十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在內的近80名專家、學者和青年科學家出席了此次會議。

開幕式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化學系Rex T. Skodje教授主持,他首先向與會人員介紹了此次會議的主題和主要內容以及特邀嘉賓。哈爾濱理工大學副校長趙洪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代表當地主辦方對來賓表示了熱烈的歡迎。SCCAS副主任陸忠華研究員對會議的成功開幕表示了熱烈的祝賀並對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主任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對VLCC的發展歷程作了簡要的回顧。隨後,VLCC執行負責人 —— 來自SCCAS的金鐘博士向廣大與會人員詳細回顧和介紹了VLCC的建立、歷史沿革、項目研發、發展成果並對今後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韓克利研究員主持了首個時段的學術報告,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來自清華大學的李雋教授作了題為Understanding Uranium-Noble Gas Interactions: Importance of Spin-orbit Coupling and Matrix Effects的開場學術報告,他的報告還特別介紹了高性能計算化學在國際上發展的最新態勢。應邀參加會議的著名代表還包括Rex Skodje教授、Alexander Mebel教授、Edwin Sibert教授、Kirk Peterson教授、韓克利研究員、黎書華教授、胡浩教授、步宇翔教授、莫宇翔教授、李輝教授、於建國教授、劉世林教授、李國輝研究員和鄧偉僑研究員等,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中,共有23位報告人應邀作了報告並現場回答了與會者的踴躍提問。12月7日下午,會議組織了海報評比活動,共收到近20份海報,各位海報參選人通過張貼和現場講解與廣大專家、學者和青年科學家進行了互動交流。經評選,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周欣博士摘得「優秀海報」一等獎桂冠,共有5位青年學者分享了二等獎和三等獎;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李冬梅博士摘得「最佳設計海報」一等獎桂冠,共有3位青年學者分享了二等獎。最後,超級計算中心副主任陸忠華和大會主席Rex分別為「最佳設計」和「優秀海報」的獲獎者頒發了證書和獎金。

此次會議是計算化學虛擬試驗室舉辦的第四次國際學術會議,會議的成功舉辦建立了輕鬆、活躍和濃鬱的學術氣氛,為中外計算化學科學家搭建了新型高效的交流平臺,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契機。同時,提升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的影響力和學術水平。本次會議得到國家科技部863計劃、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浪潮公司的資助,對促進國內外高性能計算化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成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

相關焦點

  • 「2016理論與高性能計算化學國際會議」舉行
    「2016理論與高性能計算化學國際會議」舉行 2016-10-21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字體(COSCAR)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VLCC)主辦的「2016理論與高性能計算化學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High Performance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2016, ICT-HPCC16)在重慶召開。
  • 高性能電磁計算應用與軟體開發研討會在京召開
    2月5日,中科院高技術局在中國科學院網絡信息中心組織召開了高性能電磁計算應用與軟體研討會,來自中科院電子所、電工所、數學院、物理所、網絡中心,以及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2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中科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召開
    8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主辦、大連化物所承辦的中國科學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召開。會議主席由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和美國紐約大學張增輝教授共同擔任。來自海內外的理論與計算化學界科學家及研究生代表150餘人參加了會議,其中香港和臺灣地區及海外華人代表15人,非華人代表1人, 40餘人將在會上做邀請報告。    代表們圍繞量子化學、波包動力學、經典軌線計算及其在化學動力學、催化化學、材料化學、大氣化學、生物化學和藥物設計等領域的應用開展了廣泛交流。
  • 2013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會議在大連化物所召開
    7月22日至26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中心主辦,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01組協辦的2013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and High Performance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2013)在大連化物所召開。
  • 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的方法與理論研討會在我院召開
    2018年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的方法與理論研討會在數學院召開。中科院數學院袁亞湘院士、周愛輝研究員以及來自國內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等不同領域的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此次研討會是在數學院舉辦的以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為專題的系列會議的第二屆。袁亞湘院士和周愛輝所長在開幕式上致辭,歡迎大家參會,並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加強從事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的不同領域專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 2018年理論與高性能計算化學國際會議通知
    大會將邀請國內外計算及理論化學領域的知名學者討論相關領域的前沿進展,為計算和理論化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水平的交流平臺。本次大會由天津大學教授Hans Lischka擔任主席。已有多位國內外頂尖學者接受大會邀請作為嘉賓出席。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加入此次思想的碰撞,與我們相約天津!  請登錄會議官網註冊參加或獲取更多詳情,http://ict-hpcc18.vlcc.cn/。
  • 2013年國際計算電磁學和應用研討會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行
    為了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提高哈爾濱工程大學在計算電磁學理論與方法、電磁兼容理論與仿真等方面的科研學術水平,2013年國際計算電磁學和應用研討會18日至20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行。國內外計算電磁學領域的知名學者3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研討計算電磁學領域的世界前沿課題和發展動態,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副校長楊冶致歡迎詞。
  • 化學所建立「理論與計算化學平臺」
    11月8日,「理論與計算化學平臺」在化學所建立。成立儀式由劉鳴華副所長主持,萬立駿所長致詞,他說,化學所是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研究所,理論與計算化學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希望理論工作能與化學所的實驗研究密切結合起來。
  • 「世界黑土保護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資環局和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所發起,院資環局、國際合作局、院黑土區農業生態重點實驗室資助,「世界黑土聯合會」和「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學會」組織的「世界黑土保護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Mollisols Conservation)於8月8日在哈爾濱召開。
  • 2010年多尺度材料計算模擬國際會議在金屬所召開
    作為「2010年金屬所材料周」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2010年多尺度材料計算模擬國際會議於7月5日至8日在金屬所隆重召開。會議組委會主席、金屬所楊銳副所長主持了開幕式,葉恆強院士代表金屬所致歡迎辭,他回顧了我國計算材料科學的發展歷程,介紹了與材料計算相關的國家科技計劃,展望了該領域的發展前景以及計算材料學在材料研製與工藝改進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潛力。
  • 首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在京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為了總結交流近年來我國計算蛋白質組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與前沿動向,推動計算技術在蛋白質組研究中發揮更加切實的作用,2010年11月10-11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主辦的「首屆中國計算蛋白質組學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召開。
  • 化學化工學院舉辦「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
    4月8日至9日,由我校化學化工學院主辦,Hans Ågren教授召集的計算納米技術學術研討會(Computational Nanotechnology workshop)在開元名都大酒店四樓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先省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化學化工學院的部分師生及兄弟單位的相關師生參加了此次會議。開幕式由我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毛立群主持。劉先省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河南大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他表示,Hans Ågren教授在理論化學研究領域具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並推動了該領域在國際上的快速發展。
  • 「隨機偏微分方程數值計算研討會」在吉林大學召開
    9月14日—9月15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和吉林大學共同資助,天元數學東北中心和吉林大學數學學院聯合承辦的「隨機偏微分方程數值計算研討會
  •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發展混沌分形科學 賦能信息安全產業研討會現場10月12日至13日,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會議由西南大學、合川區人民政府、重慶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類腦計算與智能控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西南大學科協承辦,香港城市大學、東北大學協辦。
  • 大連化物所推進「理論與計算化學中心」籌建工作
    隨著化學物理理論及計算方法和大型計算軟體包與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目前名目繁多的計算化學課題正在全世界範圍內蓬勃開展,由此產生的計算化學正在化學研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連化物所PC機約1200臺;近年來平均每年發表在國外學術刊物的純理論化學計算論文約10-20篇;全所專門從事理論化學計算的研究人員約10-20人,兼做實驗及理論化學計算的超過50人。
  • 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在我校舉辦
    9月26-29日,燃燒化學研究前沿國際研討會(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rontiers of Combustion Chemistry)在我校舉辦。本次會議主要針對燃燒化學研究領域,討論國際燃燒化學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和前沿研究方向,包括先進燃燒診斷技術的新穎應用,精確而普適的燃燒化學模型的構建和全面實驗驗證,理論計算方法和誤差分析方法的發展,以及在燃燒數值模擬研究中的深入應用等。我校齊飛教授擔任擔任本次會議主席。
  • 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Open Fog)大中華區研討會召開
    4月24日,由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Open Fog)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舉辦的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Open Fog)研討會在上海科技大學信息學院科技報告廳隆重舉行。會議由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主席楊暘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學羅喜良副教授分別主持。會上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主席Helder Antunes宣布國際霧計算產學研聯盟大中華區成立,並由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印傑教授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院士共同為上海霧計算實驗室揭牌。
  • 研究生院舉辦現代計算地球科學國際研討會
    7月1日至2日,一年一度的現代計算地球科學國際研討會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動力學實驗室召開。研討會圍繞當前地球科學中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會代表紛紛表示這次會議為當前地球科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技術交流平臺,對促進我國現代計算地球科學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並增加了與國際學者的交流和合作。
  • 高性能計算之源起——科學計算的應用現狀及發展思考
    王自發等基於高性能計算集群建立了具備多模式集合預報功能的空氣品質多模式集成預報業務系統,有效支撐了北京奧運會的空氣品質保障,推動了我國空氣品質預報預警能力的快速提升。Wang等針對空氣品質模式中計算耗時大的氣相化學模塊,設計了化學動力學模擬的新框架,以適應下一代處理器中單一指令多數據(SIMD)技術的使用,通過矢量化實現細粒度級並行化,可使空氣品質預報模式實現3倍以上的加速計算。
  • 第十六屆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7月24日至28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華東師範大學共同承辦的第十六屆導向有機合成的金屬有機化學國際研討會(16th IUPA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Directed Towards Organic Synthesis (OMCOS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