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怎麼就火了?隱士丁磊不慎曝出:如何參透情感能量圖譜而點中用戶命門。
在《鏘鏘三人行》裡,財經作家吳曉波說:「我見過的大富豪中,幾乎沒有一個是快樂的。」竇文濤跟他確認:「真的沒有一個?」吳曉波想了一下,補充了句:「哦,有一個,丁磊。」
聽到這,我趕快找出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的「人類意識(情感)能量層次圖譜」。
人類意識(情感)能量層次圖譜
一查,我靠540,聖人級;怪不得網易的一鍋夾生飯「網易雲音樂」這段時間又火了。不經意間,隱士丁磊也曝出:他是如何參透「人類意識(情感)能量層次圖譜」(有慈性才有磁性),點中用戶命門(情感能量(EE)場)。
科學早已揭示出,宇宙間萬物的本質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轉變而運作,這裡要透露一個更大的秘密:世界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有一定的意識水平和能量水平。
之所以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去接觸經典(文學著作、音樂、繪畫名作等),是因為他們的能量水平和經典的能量水平根本不相應,也就是他們無法與經典保持共振,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會去讀經典了;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花了30多年研究,發現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隱藏的圖表;一個有關人類所有意識的能級水平的圖表;相信這會讓你大吃一驚:不論是書籍,食物,水,衣服,人,動物,建築,汽車,電影,運動,音樂等等統統都有一個確定的能量級。
大衛·霍金斯博士運用人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結合使用精密的物理學儀器,經過近三十年長期的臨床實驗,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振動頻率,根據「人類意識(情感)能量層次圖譜」,可以把人類的意識映射到1—1000的頻率標度值範圍,一共劃分為17個能級。
(1)頻率標度值200是一個人正負能量的分界點
意識能級高於200的人是正能量的人,意識能級低於200 (處於第一意識王國)的人是負能量的人;任何導致人意識的振動頻率低於200 的意識狀態均會削弱身體、當人的能級降到200以下,他就開始喪失生命能量,變得更加脆弱,更加不健康,生命缺乏活力和動力,更加為環境所左右,活的一天不如一天;而從200到1000的頻率遞增則會使身體力量逐步增強;霍金斯博士對意識能級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無數人類行為的困惑,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中,言談舉止、面目表情、語音語調,這些構成人際溝通效果的外在表現均來自於內在的意識健康水平。
人一生能活出的品質很大程度上是由潛意識的能級決定的,意識能級理論也呈現了為什麼人口的85%一生都很少感受到幸福,因為85%的人口始終無法走出「意識丼」,難以真正享受「人間」的生活,更無法「心想事成」。
(2)跨越500到達第三意識王國,是另一個巨大的能級跳躍
達到500的人已經擁有了非常強大的能量場,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的人(一個能級500的人相當於75,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世界上只有千分之四的人達到這個能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540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頻率標度值,處在這個能級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療愈,實現對傷害人/傷害事件徹底的原諒和感恩;達到540能級並由此往上,就是很多聖人,高僧,心靈導師以及高級心靈療愈師的能級,他們強大的能量可以使很多人的身體疾患和心靈傷痛神奇的消失,可以輕鬆的提高其他人的意識頻率,甚至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
超過600的人在地球上已經非常的稀少,僅僅只有646人,700以上是歷史上所有創立了精神模範,讓無數人歷代跟隨的偉人的能級,這是強大靈感的能級,這些人的誕生,形成了影響全人類的引力場;霍金斯親眼遇到過的最高最快的頻率是700 ,這是出現在他研究特蕾莎修女的時候,當德蕾莎修女(獲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走進屋子裡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她的出現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
一個人有時候的能級高,其他的時候低,他的能級水平是所有這些時候的平均數,能級的起伏跟一個人的心境直接相關;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一個人「人逢喜事,精神爽」,也就是為什麼亞伯拉罕教導我們要快樂喜悅的根本所在,當你喜悅的時候,當你處於那些高能級的心境的時候,你的吸引力會是成千上萬倍的增強!
安東尼-羅賓教導說:「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那個意思是,成功的人有他們好的磁場,同時他們可以給你不一樣的教導,這也是主動去應和吸引法則:「人以類聚」。當你偶然體驗到更高的境界後,你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往哪走,有時你在閃現的靈光中會領悟到事情該變一變了,但當你陷入較低的層次時,那種記憶又會變得混沌。
我們必須有意識地把自己同那些能幫我們完成下一次飛躍的資源拉近一些,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一本時間管理方面的書對一個處在驕傲層次的人來說就沒有多大作用;自我防禦使得他們會抵制其中的觀念;同時,時間管理對於處在平和層次上的人也沒有意義,但如果你沒能事先掌握基礎部分,也無法衝上更高的境界,耶穌曾是個木匠、甘地曾是個律師、佛祖曾是個王子、我們都得從某處開始。
集體意識實驗表明,有個更高的能量的人可以把每個人每樣東西都連接了起來;而且,即使在大腦不能意識到真實的情況下,仍然能測出真實來;通過測試,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真實性在他們沒有意識到時仍然是存在的,在人類社會,少數高能級的人的能量等同於大量低能級的人的能量總和:
700以上是歷史上所有創立了精神模範,讓無數人歷代跟隨的偉人的能級,這是強大靈感的能級,
在這個能級不再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分離感,取而代之的是意識與神性的合一,如佛陀,耶穌,克裡希那穆提,老子就是在能級頂端的人;奇妙的是,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在每一個相續的時代都有這樣的大師存在,剛好和所有其他低能級的人相平衡。這是宇宙更高層面的一個安排,維持地球的整體能量的平衡,隨著地球進入新的時代,更多的人將邁向高能級,地球的整體能量也要提升到一定的水平。
如果我們時時讓心靈的念力信念維持在正向的角度,不僅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而這樣的能量源源不絕,永遠不會有用完的時候,反而越使用正面的能量與信念,能量越強大,遇到困難也就越容易解決,也擁有強大的力量可以修復自己與幫助自己,提高生命能量最好的方式是保持一顆真誠、仁慈、友善、寬容的心。我們每個人通過自查,可以覺知此刻你的思想意識,處在哪一個級別?是在吸收能量還是在為這個世界貢獻些什麼?
根據霍金森的「意識能級」理論,以200的「勇氣」為基準,居於之上的8個層級的意識狀態可稱為「能力」叫良性循環,基於其下的8個層級的意識狀態可稱為「壓力」叫惡性循環。
(1)相關概念和理論都經過運動機制學超過25年實踐的檢驗
運動機理學擁有差不多100%的準確性,它只會呈現對與錯,真與假的結果,對於假的答案,肌肉是無力的,對真的答案則是強壯的;例如噴灑過有機農藥的蘋果的實驗:人造甜味劑實驗(放在口裡, 拿在手上, 藏在信封裡, 測試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都表現為肌肉無力) ,任何是假的結果的測試都得到肌肉無力的回應,有力的模式和健康相關,無力的模式和疾病相關;每一個想法,情緒,詞語和行動都有各自的模式;在每個當下,我們不是趨向健康就是疾病。
【這說明一個問題,我們要不是選擇健康的,那就是選擇了不健康的,同樣的,我們選擇的想法要不是積極健康向上的,那就是消極被動和負面的,除非超然到沒有思維的水平上,而那個狀態要達到能級500以上才能到達。】
(2)重要分析工具:情緒測量儀
在情感交流中,有人善於表達或傳遞情緒情感的信息,而有人則善於感受或接收情緒情感的信息。這就呈現出主動型和被動型不同的情感表現特質;假如一個人的社會化環境是自由的、開放的,周圍有許多同齡夥伴,他的情感交流是平等的、寬鬆的、直接的,那麼他們的情感表現特質就是主動型的。
假如一個人的社會化環境是封閉的、拘謹的,周圍很少有同齡夥伴,而是長輩或隔代人,那麼他的情感表現特質是被動型的,無疑,這兩種情感表現特質的聯結取決於後天的成長環境和經歷;人際交往中,主動情緒情感和被動情緒情感,又分別具有正情緒情感和負情緒情感兩極性的表現形式。
下圖是依據拉塞爾環狀理論模式改編而成的情緒測量儀,這是一個二維平面圖表,一個維度表示情緒的舒適程度,另一個維度表示情緒的濃度。
這是個重要的分析工具,走過這個體驗過程,幫助我們了解情緒所處的位置與當前目標達成的關係,面對不同的境況需要不同的情緒,事實上,每一象限的情緒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簡單地說,一、二象限告訴我們「躲開這些情境」,它們警示著危險與威脅;三、四象限告訴我們「接近這些情境」,它們是安全與幫助的信號。
情緒情感無時無刻不滲透在我們的行為當中,因此,也就時刻參與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如果你像故事中那些總是處於主動正情緒情感狀態下的人,自然就會有許多人走近你;如果你像那些總是處於主動負情緒情感狀態下的人,難免很多人會因為討厭而遠遠地躲開你;如果你像那些總是處於被動正情緒情感狀態下的人,你或者走向別人,或者期待、接受友情的出現;如果你像那些總是處於被動負情緒情感狀態下的人,你就會固守在自我的小圈子裡,成為一個孤獨緘默的人。
作為人類,我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自己的個人意識能級,當我們為之努力時,同時也在向周圍的人撒播著更高境界的意識,想像一下,要是每個人至少都能達到接納(200)層次,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麼不可思議!根據霍金斯的說法,85%以上的人都活在勇氣層次之下,虛心看看這些境界,看看它是否能引出你更深的洞察力,那也許能幫你完成生命中的下一個飛躍,沒有哪種境界較之他人會有對錯之分,努力不要讓你的自我被打上某個境界的標籤,除非你現在正處在驕傲的層次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放棄低能級的東西,和高能級的東西呆在一起。這包括具有更高能級的人,高能級的書籍、音樂、電影、錄像帶、畫像、工藝品、溫和的貓以及可愛的狗;一個人有時候的能級高,其他的時候低,他的能級水平是所有這些時候的平均數,能級的起伏跟一個人的心境直接相關;所以,長時間讓自己處在祥和、喜悅,充滿愛的心境,自然就會提升我們的平均能量層級;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說明以下幾點:
進入人類意識進化的頂峰,到來這個能級,不再對身體有「我」的執著,不再對其有關注;身體成了意識降臨頭腦的一個工具,它的首要價值就是連接這兩者;這是非二元性的,是完全合一的能級,在歷史上達到這麼高智慧能級的人,用「主」來稱呼最為合適,他們有:主克裡希納,主佛陀,和主耶穌基督。
一封網易網站部的內部郵件披露了網易對這款產品的重視程度,這封2月22日的郵件稱,根據CEO丁磊指示,網易網站部全體員工必須下載並用手機號註冊網易雲音樂,必須設置個人頭像,且在2月25日前要至少下載600首歌曲;儘管一些網易員工對這一做法頗有微詞,但截至目前,網易多數員工已完成了這項下載歌曲的額外工作,更有部分員工稱,強制使用的做法令人反感,但使用後發現網易雲音樂的使用體驗優於目前市面上的同類產品。
網易雲音樂是網易杭州研究院的成果,由前網易娛樂頻道主編王磊擔任項目總監,王磊此前曾策劃趙傳北京演唱會、賀蘭山搖滾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企劃或監製趙薇、水木年華、李健、譚維維、Rain等若干藝人之唱片,為體現對該項目的重視,網易CEO丁磊更是親自過問這一項目的進展,有內部人士稱,在網易除遊戲外,丁磊直接過問的項目鳳毛麟角,而網易雲音樂是近期丁磊過問最多的項目。
與市面上同類產品所不同的是,網易雲音樂以歌單、DJ節目、社交、地理位置為核心要素,主打發現和分享。換言之,這是一款以音樂為由頭的移動網際網路社交產品;這款2013年上線的音樂APP相比於市場上其他音樂產品,可謂是後起之秀,網易雲音樂主打歌單 、社交 、大牌推薦 、音樂指紋技術等四大核心功能, 開創獨特的「社會化發現與分享 」機制。
丁磊主抓網易雲音樂主要有四個初衷:
在數位音樂這個紅海市場裡,網易上線的這款趕了晚集的音樂產品,到底是出於丁磊的音樂情結,還是看準這個市場仍待挖掘的價值,也許並不是單一原因就能說明,但從這款產品卻能察覺出網易部署移動端產品的思路特點:
(1)由音樂衍生出移動社交
和傳統的數位音樂產品不同,網易雲音樂提供用戶發現音樂的方式,不是以專輯、歌手或榜單為線索,而是以歌手、DJ或用戶建的歌單,以及DJ節目為核心。
此外,用戶的關係鏈也是發現音樂的一條線索,除了通過綁定微博、人人網、豆瓣網或手機通訊錄來導入用戶關係,也可以直接關注感興趣的陌生用戶,這類用戶的發現渠道就包括利用地理位置了解周邊人的聽歌狀態來決定是否關注或互動。
網易在PC端的音樂產品布局並不晚。其MP3搜索功能比百度做得還早,而且很早也買了音樂版權,做了網易IDJ等音樂互動分享平臺。但過去數年,起了大早的網易卻趕了晚集,在該領域始終不得要領,移動網際網路給網易帶來了新的靈感。
曾有人總結目前做得好的移動產品,包括Instagram、微信、Foursquare等,都完全是從移動的角度來做,沒有PC端的固有思維,網易重新做音樂產品,無論從產品形態還是功能設置,都針對移動網際網路用戶;「音樂社交」一直是網易雲的主打牌。
因此,作為音樂播放器獨創了基於LBS技術的「附近」功能,苦心經營評論區和歌單功能,發展了「動態」功能,如今這鋪天蓋地的陣仗也證明獲得了成功,起碼在音樂社交領域,網易雲音樂成為了教科書。
(2)空間似的評論區
網易評論區幾乎是一個「概念」了,當用戶足夠多並且集中於某個群體時,共有概念就形成了。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在提起網易評論區時,應該都會浮現出畫面:那些痴情的、搞笑的、積極的和絕望的話語,就是網易評論區。也就是網易這次玩的這些。
(3)「動態」功能的創立
在這一板塊,用戶可以分享歌曲,並配以圖片和文字來表達情感,其他用戶則可以對發出的音樂進行點讚、評論和轉發,可以發送文字和視頻,可以加tag標籤,也就是傳說中的音樂APP版的微博。這個是網易雲的獨到之處,其他音樂播放器也有喜歡、收藏、加入歌單等功能,但沒有APP內的社區。所以網易雲音樂真正做到了以音樂為入口的垂直社交。
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在「互動儀式鏈」理論中系統探討互動儀式的作用機制,該理論的中心是情感的表露,強烈的短暫的情感爆發最終會形成穩定的持久的情感能量,而正是這種情感能量將處於情境中的個體相互連接起來,從而形成情感連帶,以下是對網易雲音樂是如何呈現互動儀式鏈作出了圖示:
(1)互動儀式鏈的核心是情感能量(EE)
情感能量是在情感連帶中產生的一種能夠鞏固群體團結的力量,而群體團結必須有群體興奮作為興奮機制,產生群體興奮的因素包括:身體的聚集、共享的主題、作為文化的符號;群體興奮是由短期情感產生的,但其最終輸出結果——群體團結卻是長期情感的表現;每個人帶著先前積累的EE 參與到一場由符號構成的群體活動中,通過分享共同的情感體驗和建構群體身份符號過程,並在一次又一次群體活動之後不斷累積EE 和身份符號,由此構成了一個互動儀式鏈。柯林斯認為互動儀式是一個理性選擇的過程,人們只會去選擇參與到真正具有情感能量的互動儀式中,於是能否在這場活動中獲得最多的EE 成為衡量標準之一,互動儀式於是構成了一個市場。
(2)音樂互動中能夠產生足夠多的情感能量(EE)
網易雲音樂在互動層面:
首先,主題性的歌單和歌曲成為聚集群體的共同關注點,這是發展共享符號的關鍵因素;
其次,無處不在的音樂評論成為製造群體興奮的興奮劑,網易雲音樂主打的音樂社交讓它的評論區異常活躍,一邊聽歌一邊刷評論的聽歌方式是製造興奮的機制;
再其次,柯林斯認為,瞬時的群體興奮是易於製造的,然而難在維持;網易雲音樂通過一系列的分享活動來維持群體興奮的節奏——音樂圈、私人FM 和主播電臺;
然後,音樂互動中能夠產生足夠多的情感能量(EE),在對歐文·戈夫曼所提出的前臺後臺行為的分析基礎上,本文提出情感能量能夠使前臺和後臺行為的界限模糊,通過建立具有共同經驗的共鳴帶動高度粘合的情感連帶,共同的情境性的情感建立起高程度的集體興奮;
最後,在互動儀式鏈中,每一次的情感獲得都是短期情感,它們還不足以構成穩固的情感能量,只有當短期情感轉化成長期情感之後才能形成EE,網易雲音樂在音樂互動上運用LBS 技術,即時查看附近的人都在聽什麼音樂,給個體一種現時的參與感,於是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音樂群體中。
(3)儀式感可以理解為一種情感的符號表現,具有象徵性、表達性和規則性
人類學中「儀式」的概念和社會學中互動的概念是該理論的重要環節,所謂儀式,可以理解為一種情感的符號表現,具有象徵性、表達性和規則性;下面我們就通俗地理解一下以上所述。柯林斯在《互動儀式鏈》中提到,互動儀式有四種主要的起始條件,我們可以看到使用音樂APP是如何對應的。
(1)網易雲音樂的「儀式」是什麼
是評論、點讚評論、建立歌單、收藏歌單、發布動態等等動作,通過這些,受眾將歌曲所激發的情感進行強烈的表達,同時聽這首歌的其他人就與你產生了聯繫,如果具有相同的情感共鳴,你們就產生了情感能量EE(emotional energy),情感能量進一步穩固群體關係,產生群體興奮。你們的群體關係是什麼?用戶群啊,所以你對音樂APP的忠誠度就產生了,情緒資本是培養用戶忠誠度的關鍵要素。
近日網易將用戶評論鋪在地面的舉動,又是另一種儀式。但顯得魯莽任性了一些,因為這和前者比,添加了太多主動性。
(2)音樂資源庫才是用戶最關心的地方
話說回來,對於有些人來說用APP只是想聽首歌,萬年都不會點開歌單和評論區;所以,音樂資源庫才是用戶最關心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別的APP也有精準化推薦,也有評論區和歌單,而網易卻成了紅人,因為不只見一個人說「他想聽的它都有」;其實網易雲音樂的成功在於卻不僅在於這些花裡胡哨的設計,而是不斷擴充的音樂資源,手機裡下載三個播放器的我期待大一統的那天!社交多了久了,就想一個人呆著了,趕著地鐵,在一首首歌裡放空自己。
(3)網易移動路線:以情感能量(EE)為出發點
網易雲音樂需要再次利用差異化來攻破數位音樂市場,早在產品發布之處,數位音樂領域觀察者個籬就發表文章稱,網易雲音樂的一些亮點功能極具誠意,但總得看來,依舊只能算是一個半成品;從社交功能來看,目前只能先從其它社交產品中導入社交關係,只有以情感能量(EE)為出發點才能建立基於音樂的社交;如何真正通過音樂來幫助用戶獲得由價值的社交關係,除了基於地理位置功能外,還是需要更多嘗試;丁磊很早就說過,好生意都在手機上,但迄今為止,網易的移動終端布局都還未體現出他們已經真正做成了一筆好生意。
最終,網易所能開闢的市場空間,除了要利用的是名人資源優勢外,還是需要在SNS方面有所建樹,這裡一方面包括熟人的關係,更重要的還包括陌生人之間的音樂交友功能,音樂評論人士陳賢江表示,假設網易雲音樂的目標是做音樂版的陌陌,是個值得期待的方向;正如前文所說,丁磊之所以看重網易雲音樂,也在於由此可以衍生出移動社交的方向,這不僅僅適合移動端層面來做創新,也是因為該領域還未有真正的領導者出現。
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我們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所以男人要記住,與老婆吵架的要領是,要像在安裝軟體或註冊網站時閱讀「服務條款」那樣,直接忽略所有的內容,到最後面勾選「我同意」,然後點擊「確定」。
-End-
作者:水伯,stygoogle創始人,《消費者洞察指引》作者
本文由 @水伯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