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和社區的區別:網易雲音樂社區+社交的更多可能性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開始是打算寫網易雲的分析報告,後來研究了一下社區和社交的定義,於是產品研究報告就變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社區社交發展分析與發想。整理思考的時候略有倉促,有不足之處多多指教。

區別社交和社區最基本區別

連接方式:社區和社交的構成都是人和內容。

在社區裡面,首先構建關係的是人和內容,例如微博內看到了有意思的博文,之後點讚,之後再關注溝通,其中人和內容(A路徑)為第一關係;而在社交首先構建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例如微信新加了一個朋友,之後他發了朋友圈,然後我點讚,其中人和人(路徑C)為第一關係。

第一關係可以衍生除其他關係,但是第一關係是用戶留下的首要條件,用戶會因為社區內容不合胃口而離開,但是不會朋友發的朋友圈不合胃口就解除關係。(一般不會)

其他區別

(1)強關係和弱關係

社區內的人的關係一般是弱關係,互動方式主要是基於內容的互動方式例如點讚,評論,轉發等等,就算溝通也是評論下公開互動,離開內容就不會衍生其他的話題。社交平臺的人是強關係,互動方式是直接個人間的溝通,信任度高,對話成本高。

強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強關係,構建門檻高,信任度高,關係直接,構建門檻低,信任度低。因而社區關係更加自由活潑,而社交關係更加嚴肅認真。(這也是為什麼說微信朋友圈的帶貨是轉化率最高的地方,基於強關係進行價值輸送更能被接受)

(2)是否有確定的信息接收對象

社區內的人發布信息以發布為主要目的,沒有規定到底誰接受這條信息,社區內所有人對信息可見;社交發布信息以對應某個人或者某群人接受為主,只有這個人或者這群人才能看到這個信息。這也就意味著社區內看到信息是隨機的,互動非即時;而社交看到信息是固定的,互動屬即時。

(3)平等和中心化

社區內的內容分發依靠很多信息,包括了排行,時間,個性推薦,相關等等,而社交內容是直接獲取的。這也就意味著在社區內的各個角色非平等,內容發布(到形成互動關係)取決於內容質量,所以社區內會有PGU,UGC;而在社交中只要關係達成則為平等關係。即社區更像是個有很多層級的生態圈,而社交是個扁平的網絡。

由於一般來說每個應用不會單獨只有社區或者社交概念,微博既有社區性質的圈子,也有社交性質的關注和聊天,soul既有社交性質的匹配聊天,也有社區性質的廣場。一般說社區和社交的時候都是平臺上哪一部分佔比比較大,或者用戶使用應用的目的主要是社區還是社交來區分社交類產品和社區類產品。

常見社區類產品和社交類產品:

建設著力點

社區類的第一關係是人和內容,所以運營為第一重點,思考的內容是如何刺激內容發布?如何確保內容的質量,維護社區氛圍?如何確保高效率的內容分發和互動?

社交類的第一關係是人和人,所以玩法為第一重點,思考的內容是如何減低人與人主動認識的門檻?如何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有趣,能夠發展第二次第三次溝通對話?

這裡突然補充一點,由於這篇文章一開始是從網易雲產品分析開始寫得,後來開始思考社區和社交,於是題目就定為社區和社交,但是仔細來講社區和社交並不是這一條線上的僅有兩種形態,一般來說還有媒體和社群。

簡單對比分析情況大概是這樣:

但是因為這篇主要還是想要基於網易雲音樂去思考所以主要從社區和社交討論。

看完以上,就大致對社區和社交有個初步的概念,而網易CEO丁磊在談及對未來規劃時表示:要挖掘雲音樂更深層次的社交功能,不單單是社區,還有社交。不過,網易雲作為一個音樂播放器為什麼要發展社區和社交?

先做個競品分析。

網易雲音樂競品業務對比分析

網易雲因其的評論文化,社區概念已經深植用戶心中, 2020年版的網易雲,社區除了評論區的互動,主要體現在雲村方面,網易雲想要用雲村打造社交屬性(當然現在看上去雲村還在發展階段)。

先看看網易雲的競品業務分析:

競品選擇

2020年艾瑞指數音樂音頻-在線音樂APP排名(2019年2月獨立設備數),前五名為酷狗,QQ,酷我,網易雲,蝦米; 從用戶來看,可以體現酷狗,QQ,網易雲,存在一定的用戶重合度。都是男性稍微比女性多一些,年齡集中在25-35歲之間。(用戶年齡比對的圖沒有放上來,來源於艾瑞的app指數)

艾瑞指數

2019年7月在線音樂APP用戶重合分析(來源微信公眾號躬長張)

補充:

而由於一月份騰訊剛剛整合了QQ音樂,酷我音樂和酷狗音樂三家播放器(以及他們的版權曲庫)

所以現在的市場也可以說是TME(QQ,酷狗,酷我),網易雲,蝦米為三大陣營。不過因為因為TME旗下三個應用的業務有區別,所以在這裡就拆開進行各自比對。

競品業務模塊比對:

從社區的角度,比對各應用的業務

從上面的圖表看,音樂類應用已經從音樂播放器變成了以音樂為基礎,橫縱發展各項業務的平臺,橫為與音樂相關,但是本身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業務的各項業務例如直播,K歌等等,縱為以音樂為基礎,因為用戶細分而衍生出來的各項業務例如風格類音樂社群,電臺等等,橫縱側重點各個平臺稍有差異。(下文會提到,網易雲和蝦米更傾向於縱向發展,酷狗和QQ傾向於橫向發展)

綜合以上,網易雲音樂發展社區和社交應該有以下原因:

(1)從業務分析來看,酷狗和QQ音樂更傾向於橫向,網易雲和蝦米現在看來更傾向於縱向。而社區正是縱向上的發展和拓展。同時基於網易雲本身的評論社區風格,社區樂評,是和TME拉開差異性一個體現。

且從之前的各種用戶討論爭議來看,年輕一輩的音樂播放器的用戶其實更傾向於純粹的音樂體驗,貿然橫向拓展可能會向之前拓展直播業務那樣形成用戶排斥心理。

(2)網易雲的用戶群在年齡分布上,較集中在20-30的人群。(雖然三個應用的年齡重合度較高,但是網易雲較為集中),而這批用戶特徵:普遍有自己比較獨特的興趣愛好,風格較多樣口味有更多可能性,更為個性化,也更多地活躍在各社區應用上;細分社區建設比起拓展功能應用更能獲得他們的好感

(3)老生常談的用戶粘性云云

:那麼具體的業務模塊比對呢?

社區業務比對一:視頻/官方音樂資訊

(左)網易雲(右)酷狗

酷狗發布視頻的時候著重強調的是視頻相關的歌手明星,單向音樂權威信息傳遞感更強烈, 而網易雲主要是 PGC(或者是 OGC)內容,加上內容描述型的標題,社區感更強烈,兩者都同時保留了發布按鈕。

(左)蝦米音樂(右)QQ 音樂

QQ 音樂和蝦米音樂的視頻動態頁都沒有視頻發布按鈕,視頻來源主要為官方提供,蝦米音 樂的視頻主要為各式的發布正版 MV,現場錄製視頻等等,視頻卡片展示形式和酷狗類似, 只是主題上,酷狗更多是社會流行音樂,而蝦米呈現更加個性化的內容;QQ 音樂視頻主要 為基於音樂版主的闡釋和推薦,內容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保留了關注按鈕,讓用戶進行篩選。

為什麼網易雲和酷狗視頻沒有使用 QQ 音樂的關注篩選功能?

根據用戶心理推推測,一般會看動態的用戶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休閒消遣,對內容要求 沒有那麼高,對信息包容性較高,更注重氛圍感,第二部分為獲取音樂資訊,對內容要求高, 當內容不是自己喜歡的會直接選擇離開。#從網易雲音樂的用戶來看,應該後者數量更多一 些,因此筆者覺得應該從內容質量和細分,在動態媒體這一個角度做出改良設計。

媒體這部分蝦米還有一個功能叫,文章。是四個應用裡面唯一出了文本音樂分享評鑑的應用。

蝦米-發現-看點頁面

看點文章是官方運營的,在列表處只以閱讀量作為了主要參考信息,沒有展示發布時間和點讚信息等等,但是不影響體現整體社區文章內容的質量感,所以內容定位應該是精而少。

基於文章的最主要作用是音樂的分發,但是獲取音樂效率會比直接的關注信息和榜單要低一些,但是優質的音樂推薦和文藝的風格,相當吸引部分追求個性化比較文藝悠閒的的音樂愛好者,個人覺得可以作為其中一個主打的蝦米特質然後做拓展。

在使用體驗上,文章具體頁面,音樂無法直接收藏,只能收藏文章,體驗造成了一點點的阻礙。

總結:

在資訊上,QQ音樂和網易雲都採取了OCG音樂媒體人發布為主要內容,且在頁面上著重強調了發布者的訊息,營造了社區討論感。而網易雲同時保留了發布按鈕,提供用戶發布上傳的入口,而QQ音樂提供的是篩選,關注和非關注的篩選,讓用戶主動選擇喜歡與不喜歡的內容。

蝦米和酷狗主要以圍繞音樂人本身的MV,演出為發布內容,資訊傳達感覺更重,同時蝦米有自己的獨特欄目,文章,讓蝦米用戶在了解音樂的同時收集音樂,相當具有音樂氣質。

社區業務比對二:PGC/UGC/關注的音樂人/關注的朋友的動態

(左)酷狗(右)蝦米

動態上看,酷狗的動態在「我的」的子頁面,而蝦米的動態在「音樂圈「tab 裡面的一個子頁面; 酷狗和蝦米的動態內容主要都是基於音樂為出發點,用戶的情感的抒發和表達,酷狗用戶來 源包括(達人,通訊錄好友),蝦米用戶來源包括(達人,通訊錄,附近的人),都是是基於 音樂的生活圈子。重強調的發布者信息,發布者內容闡述,以及右下角的發布按鈕,都體現 酷狗和蝦米在動態上面著力點是社區的建設。

一個小小的差異是,酷狗的動態摺疊在「我的」頁面,而蝦米的動態在「音樂圈」tab 裡;原因推測是酷狗背靠騰訊和音樂應用最龐大的數量基數,關注的人主要是現實社交的人,即通過音 樂分享,評論等方式,在酷狗平臺添加現實中的朋友,所以是基於音樂的朋友圈。 而蝦米更傾向於廣場式音樂社區內的動態,而且從把評論直接在動態卡片列表就放出來,更是強化的廣場社區的感覺。

(左)QQ(右)網易雲

QQ 音樂的動態和視頻是結合起來的(應該說 QQ 音樂沒有專門的視頻欄目,有一個專門的動態欄目,但是動態中的主要內容形式是視頻),動態包括了精選和關注都是同時包括了音樂人和精品音樂媒體人,並不包括關注的朋友動態(根本沒有發布動態的入口)。而網易雲的動態在「雲村」的位置,內容包括了關注的音樂人音樂媒體人和朋友(對以上三部分沒有做區分)。

根據調研情況,網易雲的「動態」使用頻率比雲村高,網易雲用戶其中一個最主要的音樂資訊或者是找歌的途徑就是直接瀏覽關注的音樂人的動態。所以動態的點擊率應該是較高的,但是在動態摺疊到雲村之後,由於用戶還沒有習慣用雲村,獲取信息的來源變成了「我的」裡面 「我的信息」獲取關注的歌手和音樂人的動態更新。

總結:

四個應用,UGC 和動態方面的區別:

(QQ 其實可以不考慮進入比對,因為 QQ 的動態實際上是媒體資訊)

社區業務比對三:粉絲社區

現在看來是只有網易雲和蝦米有。

(左)蝦米-粉絲說(右)網易雲-雲圈

一開始了解雲圈的時候,基於朋友圈的概念先入為主地認為雲圈是社群的意思,後來才發現是社區的概念。 QQ音樂的粉絲說和網易云云圈,定位為統一明星粉絲的溝通交流平臺發布按鈕。

上面兩張圖中,左邊蝦米的張國榮社區,有七百動態,而右側的是三百動態,從內容發布上看,應該是蝦米的活躍度更高,但是由於右側網易雲展示動態,還展示了關注量和閱讀量,從視覺上就更加營造了粉絲群的活躍感,反而顯得比左側頁面更加活潑。 因此,基於粉絲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應該有,更加符合他們心理需求(例如熱鬧,連接等感覺的功能或者信息出現)

#粉絲用戶是在線音樂應用的一個龐大用戶群,可單獨去思考該用戶行為和需求。

社區業務比對四:風格社區

(左)QQ音樂-專區(右)網易雲音樂-專區

暫時來看,專區主要的定位是,特定口味的人群的內容的分發,而非是特定口味人群社區交流空間,體現社交的只有專區最下方的評論部分。

風格專區現在兩個應用,主要是內容分發,社區互動較弱,如要增強互動,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用戶調研調研目的

(1)不同人群分類對於社區的期待和不滿是什麼?

(2)對社交的期待和不滿是什麼?

調研情況:

調研總結

(1)用戶群暫時分為風格偏好類,明星偏好類

風格偏好類用戶,行為呈現的是音樂愛好者行為,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引發對社區或者訊息的需求。

深度愛好者希望得到更加權威,及時,核心的音樂資訊,而淺度愛好者則會期待從音樂以外延伸出去,得到其他的例如情感抒發,生活體驗之類的東西。

明星偏好類用戶,行為呈現的是粉絲行為,願意為明星打榜,付費,願意結交圈子溝通關於明星的信息。具體行為信息在下面的頭腦風暴處有補充。

(2)面向風格以及明星用戶的社區建設滲透率不是很好,互動性有待提升

(3)對於本身極其喜歡評論的人而言,轉到熱評牆,轉移到雲村喜歡mlog的人佔比不大,主要體現從評論區轉變成單條評論的時候,整體評論的氛圍減弱了,而且評論區上下互動就沒有了;

而雲村mlog內容分發隨意性較高(暫時沒有很好的分發方式),容易產生場景和感受的錯位,風格不對口,因此仍然有待改良

(4)社交方面,半數人表示:由於音樂口味的多樣性以及獨特性比較難找到特別合適的朋友;且基於幾首歌在心理上,不足以成為一個有效的社交鏈。

頭腦風暴發散一:粉絲社區:根據具體的粉絲行為,分層提供所需要的內容

粉絲社區包含的內容(拋開重度粉絲行為,重度粉絲行為體現在數字專輯區域)

「粉絲」行為應該分為三層:

因此對雲圈做出以下頭腦風暴優化:將三欄的動態,玩音樂,精選,改成最新資訊,動態,玩音樂。

發散二:雲村mlog :提供內容篩選

流程瀏覽流程圖:

(在流程上體驗出現的主要問題是,同一首音樂的mlog,mlog詳情和mlog列表頁切換偶爾會出現音樂突然中斷)

定位:音樂作品和音樂日常交流社區;以音樂為出發點,找到同好。

形式:

形式一(也是最多的):圖+文+音樂,圖片一般是4-9張,文字400-1000字不等形式二:視頻(視頻的風格現在看來和mlog的差異比較大會形成一種突兀感)

內容類別:

影評:發表對某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感受。

根據主題:個人經歷和感受表達個人的故事和悄悄話。

音樂人:對某音樂人的評價。

基於音樂:音樂衍生出來的舊時記憶,生活經歷,生活感悟,戀愛經歷,未來暢想等等。

Mlog和視頻內容分發邏輯:廣場分發主要是從熱門推薦,但是點擊進入單一mlog下滑之後推薦的,是以上一個Mlog的風格為主要參考對象推薦。

現暫時看到的運營方式:

(1)身份獎勵

發布mlog數量和質量達到一定程度可以平臺認證為Mlog達人,同時享有平臺流量傾斜,衝刺獎項權利等等。

(2)主題:(內容運營)

發布mlog話題,設置標題,例如#哪首歌陪你度過了人生的迷茫期#,話題的要求,以及mlog的要求

(3)201908的雲村建設,現在已經撤掉了。

頭腦風暴立足點:(調研信息)

雲村mlog內容分發隨意性較高(暫時沒有很好的分發方式),容易產生場景和感受的錯位,風格不對口。

頭腦風暴改良:

主要是提供了一個小篩選欄目

補充,關於雲村未來的發展:

一般社區的發展,一般以內容的質量和新意吸引用戶,但是現在看來,雲村未來保留評論的風格,UGC佔比比較大。UGC沒關係,但是個人感悟為主的文字+圖片創新的空間似乎並沒有很大,如果廣場現在主要是面向想要找到生活共鳴的用戶,內容差異可能不大,廣場上的內容會產生麻木感。現在最大的活躍方式是,話題內容運營,可能,要新增一些玩法。

待發想。

發散三:社交方式:陪對方式改良,互動方式改良

下圖是暫時網易雲上出現的兩種個人對個人的社交方式,一個是內測的因樂交友,一個是音樂密友,原理都是基於音樂口味的相似性,結識同好。

(左)網易雲的音樂識友(右)音樂密友

方案1:更加全面、多樣的一個共同性的匹配

增加相似參數比對:可能會增加用戶之間的差異性,但是與其用戶在各種摩稜兩個的相似中陷入選擇困難症,不如直接展示更加全面的相似參數。少反而顯得知音可貴。(蹭歌的具體解釋在第二點)

補充,關於相似數值的取值。

由於音樂密友裡的數值無論怎麼滑動一直處於60-80的狀態,偶爾90,反而會讓用戶產生懷疑數據準確性的感覺,因為太過類似。其實產生差異性未嘗不可,第一,因為有差距大的,所以才顯得口味相似的人是多麼少見,反而容易產生想要關注了解的心情;第二,差距大的,也能激起用戶一種好奇心,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用戶,喜歡的音樂是什麼類型的。

方案2:從互動交流到通過音樂直接互動交流

現有的社交方式開始必須要發送文字,哪怕是音樂交友裡面多了一個雙向地篩選,溝通起來還是只有發送文字打招呼這一項,而對於本來音樂社交就比較薄弱的社交鏈,哪怕是真的希望結識同好,發起互動也需要跨過很大的心裡門檻。

根據此設想了一種一般互動方式,流程如下:

根據上一頁進入別人的私人FM(或者別人的最近喜歡),然後進入(對方)私人FM或者對方推薦歌單播放頁。

播放頁有感激按鈕。即當喜歡對方的歌單(喜歡對方的私人FM),可以用分享音樂來回贈對方,達成互動。

當收藏歌曲超過三首,發送「是否感謝」彈窗,當收藏歌曲超過五首,發送是否關注彈窗。

最後

報告有很多不足之處,分析比較淺薄,調研不足,頭腦風暴仍有局限,因為時間關系所以暫時收尾,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有什麼寫得不當之處望多多指教。

網易雲音樂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應用,因評論而心動,因推薦而迷戀。我作為用戶之一,可以在這個平臺認識到同樣喜歡網易雲評論文化,喜歡同樣音樂的人的確是我的心願之一。很期待網易雲音樂社區+社交的繼續發展。

 

本文由 @徐悅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產品分析報告 | 網易雲音樂,差異化路線打造高質量音樂社區
    網易雲音樂選擇差異化路線,通過優質的歌單、評論區、Mlog等內容強化用戶UGC社交屬性,打造高質量的移動音樂社區,為用戶營造社交共鳴與心理依賴感。產品架構1.1 產品定位網易雲音樂是網易公司於2013年4月23日正式發布的一款產品,是一款專注於發現與分享的音樂產品,依託專業音樂人、DJ、好友推薦及社交功能,為用戶打造全新的音樂生活。網易雲音樂選擇差異化路線,通過優質的歌單、評論區、Mlog等內容強化用戶UGC社交屬性,打造高質量的移動音樂社區,為用戶營造社交共鳴與心理依賴感。
  • 網易雲音樂,「雲村」交友
    音樂社交的未來又在哪裡?不滿足於朋友圈實際上,網易雲音樂並不是剛剛開始做社交,早在成立之初,丁磊就將其定義為「移動音樂社區」,圍繞音樂的發現與分享,實現以用戶的社交互動為特徵的交互。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在社交方面也擁有一定經驗。
  • 網易雲音樂的星辰大海
    過去幾年,產品經理已經就網易雲音樂的產品體驗進行過太多分析,一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網易雲音樂諸多產品功能的設計初衷是這樣的:「我們的用戶想要什麼?」在網易雲音樂最新版本中,我們可以看到每項新功能無不是滿足了用戶的音樂社交需求和創作欲,不斷強化雲村的核心優勢。
  • 兩強格局形成,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居第一陣營
    ,網易雲音樂在音樂社區方面的功能完善,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同時,網易雲音樂還以歌單、樂評、個性化推薦、個人動態等特色優勢,通過豐富的UGC內容以及雲村等社區功能,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同時,音樂社區的定位及歌單的優勢幫助網易雲音樂形成差異化優勢,平臺得以快速發展,成為在線音樂主要玩家之一。
  • 拿下阿里投資後,網易雲音樂突圍之路仍困難重重
    網易雲音樂折騰陌生人社交毀譽參半在C端用戶原本有著良好口碑的網易雲音樂,在產品和策略上的折騰勁從未停止過,主要表現為對陌生人社交的持續探索,並一直將其美化為「音樂社交」。在成立之初,網易掌門人丁磊就曾將網易雲音樂定義為「移動音樂社區」,會圍繞音樂的發現與分享,實現以用戶社交互動為特徵的交互,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也在社交方面擁有一定經驗。所以,上線第一天起,網易雲音樂就希望能將關係鏈進行沉浸,推出了「朋友」功能。用戶可以關注自己喜歡的歌手、朋友,從而獲得他們的動態、歌單等,形成朋友圈。
  • 網易雲音樂在線聽歌下載
    網易雲音樂是一款由網易公司出品專注於發現與分享的音樂播放軟體,全國3億用戶推薦,匯集超全華語歐美日韓、電音ACG古風等超全音樂種類,超清音質、優質歌單、自動智能推薦音樂、海量逗趣樂評、精緻視覺交互。
  • 網易雲音樂,又一次猜錯了年輕人
    首先,基於文案引發廣泛共鳴,撬動社交資源實現產品的出圈,是網易一貫以來的產品基因。時間撥回十多年前,網易公司從做博客時代開始,便是靠著青春傷痛文學橫空出世,一度成為一代人安放矯情碎碎念的秘密根據地。而即使是在18年關停博客後,轉戰音樂的網易雲也依然沒有放棄對社交和文藝的執著追求。
  • 淺析移動音樂競品:網易雲音樂 VS QQ音樂
    別具一格的是,網易雲音樂還推出了積分商城這一模式,一方面可以鼓勵用戶提升活躍度和用戶粘度,共同建設雲音樂社區;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商城出售商品盈利。用戶可以做主播,製作自己的原創內容上傳,滿足了用戶參與創作的需求;相對的,用戶也可以作為聽眾收聽訂閱喜歡的電臺內容,讓電臺節目和音樂相結合,有效地提高了用戶粘性和使用時長。這種由用戶自建電臺自創內容,並吸引聽眾的UGC模式,低成本地解決了社區產品對象和內容兩個關鍵元素,極大豐富了電臺的種類和內容,能不斷輸出個性的文化元素,形成良好的社區互動氛圍,成為網易雲音樂的又一亮點。
  • 歐美年輕人喜歡的社交產品長什麼樣?興趣社區 Amino 獲 C 輪 4500...
    發展至今,Amino 已經擁有上百萬個不同的興趣社區,下載量和用戶量超過千萬,產品提供 7 個語言版本,主要用戶來自北美、南美和歐洲地區,80% 以上的用戶是 95 後和 00 後的年輕人。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在 Amino 的每日平均停留時間超過 80 分鐘,這是什麼概念呢?幾乎相當於用戶在 Facebook 和 SnapChat 兩者的總和。
  • 宮崎駿IP加持,網易雲音樂加速二次元布局
    這也意味著音樂與用戶情感達到共鳴,網易雲音樂抓住這點打造獨特的「音樂+情感」社區,品牌的差異化讓自身成為音樂界佼佼者。近日,文導發現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旗下動畫音樂的全面版權,包括《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經典IP。
  • 從用戶需求出發:雲音樂Vs蝦米音樂VsQQ音樂競品分析(產品篇)
    阿里系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緊追其後。其中阿里音樂由阿里星球和蝦米音樂組成。網易雲音樂雖是後起之秀,但因其個性化與社交化的產品特色,在用戶中擁有極為良好的口碑(筆者註:2016年7月,據網易雲音樂官方消息,雲音樂用戶數量已破2億)。1.3 競品選擇本文結合用戶需求,選取內容型音樂產品——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與QQ音樂移動端產品作為競品分析對象。
  • 產品分析|以網易雲音樂和落網為競品對象,聊聊QQ音樂的產品功能與...
    特色功能中有百變播放器、歌詞海報等,更加個性化,能夠迎合年輕用戶的喜好;相似單曲算是個性推薦的功能分支,以幫助用戶發現自己喜歡的音樂。2)網易雲音樂眾所周知,網易雲音樂的個性化推薦功能一直以來都深受好評,私人FM和每日歌曲推薦都是根據用戶喜愛歌曲的口味進行推薦,雲音樂熱歌榜會展示網易雲音樂用戶一周內收聽所有線上歌曲的官方TOP排行榜。
  • 《Love is Gone》播放量破2億,網易雲音樂歐美音樂優勢凸顯
    截至目前,歌曲在網易雲音樂播放量已突破2億,總評論量超10萬,分享量超過112萬,搜索量達939萬,成績喜人。這首《Love is Gone》(Acoustic)為原版人員改編,重新演繹,除去了原版中的電音,不再採用heaven trap風格,轉為用最原始的旋律演繹最純粹的情感。
  • 網易雲音樂的競品分析報告以及優化建議
    但是因為三者的產品定位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所以會出現許多與眾不同的特色功能,比如蝦米音樂是注重打造高品質音樂,所以在音樂分類上會加入更多的專業元素,比如按照歌曲風格、場景等比較專業的種類來分類,推薦或分類的方式更多樣,滿足不同的需求;網易雲音樂注重音樂社交,所以特別提供樂評分享功能;QQ音樂是樂庫豐富,所以歌曲按藝人分類也不會出現歌曲不全的情況。
  • 網易雲音樂「上天」計劃 與中國航天聯合推出宇宙廣播臺
    【CNMO新聞】今年早些時候,網易雲音樂上線「雲村」功能,進一步整合了網易雲音樂App中的視頻發布、歌詞分享等社交功能。雲音樂內部將這一改變視作上線六年來,在音樂社區戰略上邁出的重要一步。「因樂交友」功能更是一項直來直去的滑動匹配交友功能。
  • 產品分析與改進建議:網易雲音樂,音樂的力量
    本文篇幅較長,從市場與行業、產品背景與定位、產品功能、運營、商業模式和發展方向這幾個方面對網易雲音樂進行了較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並基於「優先服務中高端用戶,保證優質內容和良好的社區氛圍,以此形成對大眾用戶的自然吸引」這一原則,重點對雲音樂的興奮型功能和反向型功能、商業模式進行分析和提出改進建議。
  • 外貌、能力、性格,徵婚三要素點評網易雲音樂iOS1.3版
    網易雲音樂以經典的紅黑為主色調,給人的感覺十分的典雅,套用網友們的評價「非常Cool」。打開主頁,特有的社交元素和歌單元素鮮明呈現,一下讓你覺得這絕對不是一款簡單的音樂播放器,而是一款重視分享和交流的音樂產品 。最驚豔的要數播放界面,中間模擬了黑膠唱片,播放歌曲時,唱片唱針落下,唱片轉動,暫定時,唱頭又自動抬起。
  • 東半球有微信,西半球有Facebook:社交與社區的霸主之爭
    事實上,二者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但是又有各自突出的重點,就是突出的重點不同才有了社區型產品和社交型產品的區別。更具體的解釋是社交型產品更注重溝通,屬通訊向,以關係為導向,但同時也具備一些社區屬性。例如,微信、QQ等都是屬於社交型產品,但是他們還同時擁有朋友圈、QQ空間等社區屬性。社區型產品則偏向於「主題式聊天」,屬媒體向,更多注重於傳播,以興趣為導向,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社交屬性。
  • 躁動了一整年的社交產品——來聊聊對社交的理解
    社交領域的產品包括即時通訊、陌生交友、內容社區這三個維度,聯繫緊密但又有所區別,本文將從這三個維度來聊聊如何理解社交。社區社區是經常和社交搞在一起的詞彙,但二者區別卻非常大,如以上所說,社區算是社交的一部分,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時,社區又容易和「媒體」、「興趣」、「資訊」、「內容」等用詞牽扯在一起。相比較通訊和陌生交友,其有更多的有機性和想像空間,也就有了更多的複雜度。
  • 網易高管解讀2019Q2財報:創新業務增長亮眼,網易雲音樂用戶超8億
    財報發布後,網易CEO丁磊、CFO楊昭烜等公司高管參加了財報電話會議,解讀財報要點。經過上一季度的調整和聚焦,音樂和在線教育兩大業務板塊被提升至於遊戲、電商、傳媒並行的戰略高度。在二季度的財報中,創新業務的價值已經初步彰顯,淨收入為15.07億元人民幣(2.20億美元),同比增加23.2%,毛利率轉正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