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年輕人喜歡的社交產品長什麼樣?興趣社區 Amino 獲 C 輪 4500...

2021-01-11 36kr

36氪獲悉,Amino 於今年 6 月完成了 C 輪 4500 萬美元的融資。投資方為老股東 GV(前身為谷歌風投)、Venrock、Union Square Ventures、Goodwater Capital 和 Time Warner Investments, 以及新投資方 Hearst Ventures。

Amino 成立於 2014 年,是一個基於興趣內容的社區集合。發展至今,Amino 已經擁有上百萬個不同的興趣社區,下載量和用戶量超過千萬,產品提供 7 個語言版本,主要用戶來自北美、南美和歐洲地區,80% 以上的用戶是 95 後和 00 後的年輕人。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在 Amino 的每日平均停留時間超過 80 分鐘,這是什麼概念呢?幾乎相當於用戶在 Facebook 和 SnapChat 兩者的總和。

左:註冊界面的興趣選擇;右:Amino 內的不同社區

Amino 的創始人Yin Wang 認為,現有的社區類社交產品,仍有未解決的問題:

第一,社區比如貼吧,陌生人間的交互以內容的生產和消費為主,遠遠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

第二,目前產品的重點放在匹配,這是不夠的,社區產品需要一套複雜的玩法,用戶需要在社區裡找到自己的身份(Identity),他們渴望在社群中建立身份,有了參與和歸屬感,強化關係的形成就更穩定。

在Yin 看來,用戶的聯結需要場景,單純的匹配無法留存,單純的內容滿足不了交互需求。因此,做社區除了技術上的革新,更像是一個「系統設置」,把不同的功能/玩法放在一起,利用興趣這個場景,增加互動機會,形成穩定的強化關係。用戶有了需求,就會有連接,然後會有商業價值,這是 Amino 的核心邏輯。下面具體來看:

首先是用戶的變化,社區裡是高度集中的 95 後和 00 後,這些用戶與上一代有很大區別,他們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成長,對網際網路社交並不排斥。今年 5 月騰訊發布的《00後研究報告》也提到, 00 後比 90 後有更強的社交需求。

興趣是一個很好的場景,從這個角度切入,一開始 Amino 也嘗試過更廣泛的興趣類別,比如音樂社區、電影社區,但這些社區的信息交互更像新聞頁面,用戶建立關係的可能性幾乎為0,於是 Amino 讓社區更垂直,把音樂變成基於某個歌手的粉絲社區、把體育變成某個具體的項目,用戶之間的交互就變多了。

Yin 表示,興趣的概念是寬泛的,可能是用戶都上過的學校,更側重於尋找「共同點」,強調陌生人社交的連接點,而不是匹配後直接」尬聊「。

在玩法上,Amino 的用戶可以自己創立興趣社區、DIY 社區的功能,用戶在社區內可以寫文章、發照片、關注/被關注、給別人點讚。今年 6 月,產品新增了實時互動的功能,用戶可以直接在社區裡群聊,也可以一對一語音/視頻聊天

從數據上來看,實時互動的確讓用戶在社區裡停留更長的時間,比過去增加 10 分鐘以上。此外,因為團隊成員來自中美兩國,Amino 也借鑑了一些國內社交產品的玩法,比如打賞功能。

左:用戶的興趣社區界面;右:社區內的功能選項

Yin 告訴36氪,興趣雖然是很好的連接點,但興趣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消失,因此讓用戶在不同的興趣中銜接就非常重要。目前 Amino 的用戶平均會參與 6 個以上的興趣社區,團隊也在嘗試利用大數據算法,向用戶推薦可能會感興趣的社區。

今年 6 月產品迭代後,Amino 也做了一些變現的嘗試。Yin 認為,社交 App 的變現思路大體分兩種,一種是廣告,比的是誰的投放更精準,更能"帶貨"。另一種就是直接向用戶變現,引入會員制。目前 Amino 都在嘗試,基於興趣的用戶社群對於廣告投放具有天然優勢;購買3美元/月的會員可以獲得一些更高級的功能,比如加特殊標籤、下載更高清的圖片等。

Amino 的兩位創始人 Ben Anderson 和 Yin Wang 均畢業於美國東北大學,團隊人數超過百人,在紐約和上海都有辦公室,中國的團隊負責產品研發和運營。接下來,團隊將會加快產品的更新和迭代,並加入算法、比如用 AI 智能推薦、用戶大數據等技術。

相關焦點

  • 躁動了一整年的社交產品——來聊聊對社交的理解
    那麼不禁想問這些問題:到底什麼是社交?你理解的社交產品是什麼樣子?社交產品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的?常談的即時通訊、陌生人社交以及社區產品如何定義?如何區分的?陌生人社交是不是偽命題?當你使用陌生交友產品時你在想著什麼?在心理學中有「共情社交」的概念,其是指為了獲得情感聯結與情感體驗,打發無聊等情感,或是有共同的興趣等與不熟悉的人而產生的社交行為。其區別於關係維度的社交,更多是是情緒主導。大家可以看到玩陌生人社交APP的都是什麼樣的用戶?他們絕大部分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年齡大一些的很少很少。
  • 在北京,年輕人的第一套房應該長什麼樣?
    即將過去的2019年,似乎是中國年輕人最為焦慮的一年。社交網絡中,販賣焦慮成為獲得點擊量的最佳捷徑:從脫髮、失眠,到就業、買房等等。最近的幾十年間,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獨立個性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表達自我的方式,但不曾改變的是,傳統觀念中對「房子」的執著。
  • 產品分析(上):自如——打造年輕人的品質租住社區
    自如作為定位高品質租房的產品,圍繞租房的核心業務,延伸出搬家、 保潔、自如優品(家居電商)、家電家居維修多方面的服務,打造出完整的租住服務。在租住方面,除傳統的委託房源出租外,還開創自如特有的自如寓(青年獨棟公寓)、自如豪宅、民宿、驛棧四類租住業務,針對以「高消費、年輕人」為主的目標用戶,打造更年輕化的租房社區生活,滿足其多種場景下的需求。
  • 東半球有微信,西半球有Facebook:社交與社區的霸主之爭
    事實上,二者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但是又有各自突出的重點,就是突出的重點不同才有了社區型產品和社交型產品的區別。更具體的解釋是社交型產品更注重溝通,屬通訊向,以關係為導向,但同時也具備一些社區屬性。例如,微信、QQ等都是屬於社交型產品,但是他們還同時擁有朋友圈、QQ空間等社區屬性。社區型產品則偏向於「主題式聊天」,屬媒體向,更多注重於傳播,以興趣為導向,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社交屬性。
  • 大數據為青年人興趣社交"畫像"興趣廣泛多元 - 大數據_CIO時代網...
    搶沙發 2018-01-16 09:36:25  來源:人民網 摘要:21歲以下的泛00後青年們最喜歡的新鮮詞是「打call」、「扎心了老鐵」;這些青年人在社交中近一半是看愛好交友進群或者加入「部落」;二次元少年們最喜歡的是熱血和奇幻類動漫……當前青年社交用戶的特點是興趣廣泛且多元
  • 為何國內沒有做成類似instagram這類主打圖片社交形態的產品?
    同時由於歐美流行文化影響,他們對時尚更為敏感、追求品牌、追求潮流且品味審美較高,ins的社區調性,滿足了這些用戶的需求,並逐步成為這批用戶用圖片記錄生活的必要途徑;其三是在ins不斷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入了更多趣味玩法,如各類拍攝製作效果、直播和短視頻(story)等,也吸納了大部分青少年用戶等新鮮血液,成為青少年社交的主流陣地;產品設計和運營策略。
  • 會務O2O:DoubleDutch獲$4500萬E輪融資
    8月13日消息,會議服務應用平臺DoubleDutch近日宣布獲得由KKR領投,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Index Ventures and Enspire Capital跟投的4500萬美元E 輪融資。
  • 快看漫畫產品分析報告:從好看的漫畫到好玩的二次元社交
    本文嘗試以一個產品新人的角度對快看漫畫這款新生代中國領先的漫畫閱讀平臺和興趣社區進行產品分析。直至2018年,快看漫畫總用戶量超過1.3億,月活近4000萬,日活近1000萬,由漫畫閱讀及興趣社交類應用轉為集合了工具、社交與平臺電商屬性、主打娛樂的平臺入口,通過漫畫版權付費觀看、電商模塊等方式實現盈利。現階段,年輕人在移動端快速迭代的閱讀習慣,有望使漫畫晉升為主流閱讀形式,看漫畫的氛圍濃重,更易拓展。
  • 遊戲化理論與實戰(三):社交&社區中的遊戲化應用
    寫這篇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筆者目前工作在社區和社交的領域,二是確實會發現社交與社區產品領域是遊戲化時常出沒的重地,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社交和社區主要以幫助用戶kill time為目標,這類產品注重用戶使用時長、打開頻次等用戶粘性指標
  • u1s1,還是QQ最懂年輕人的社交滿足感
    說來也是神奇,中文網際網路很少能找到像QQ這樣用戶基本盤始終是年輕人的產品。它最初是從年輕人中發展起來的,如今也依然是最受年輕一代用戶喜愛的社交產品,從80、90後到00後,甚至是10後,每一個世代的年輕人都活躍在QQ裡。
  • 社交和社區的區別:網易雲音樂社區+社交的更多可能性
    一開始是打算寫網易雲的分析報告,後來研究了一下社區和社交的定義,於是產品研究報告就變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社區社交發展分析與發想。整理思考的時候略有倉促,有不足之處多多指教。
  • 年輕人社交語言動漫化,熱梗、表情包成代表符號
    從飆車界始祖動畫《頭文字D》插曲《Deja vu》成為車輛漂移視頻BGM標配,到由此衍生出的諧音梗「逮蝦戶」刷屏;從《灌籃高手》中三井壽跪倒在安西教練面前哭著說出 「教練,我想打籃球」,宣告自己的悔恨和重生,到如今衍生出的各種「教練,我想ooo」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及訴求等,每天,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及興趣圈子都在基於動漫作品,二次創作出新的語言符號和網絡社交熱詞,以熱梗、表情包等形式在網際網路病毒式傳播
  • 聲音社交爆發,成2019年社交市場最大黑馬?
    系統會推薦用戶給你,如果不喜歡TA的聲音就扔掉。如果喜歡就收藏或直接聊天,相對於雙向匹配的陌生人社交平臺而言,吱呀沒有「添加好友才能聊天」的門檻,更容易建立連接。在「聊天」的功能裡,吱呀還有一個「派對」模塊,就是在線語音聊天室,在QQ面世不久就已出現的多對多社交,當然終極目的還是幫用戶建立點對點的連接,這個功能看上去是要解決很多時候陌生人「沒有話題」的尷尬,幫助大家打開話匣子。
  • 愛奇藝隨刻「史萊姆圈子」走紅背後:加速落地興趣社區
    在創作者晚宴中,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葛宏提出:「未來,隨刻將全力打造興趣圈子,投入更多資源讓創作者成為不同興趣圈子的焦點。」 明確了隨刻「視頻興趣社區」的定位與發力方向。 而就在不久前,隨刻產品內便上線了各式各樣的精選圈子、推薦圈子,加速落地對「興趣圈子」的探索。
  • 社交類產品的分析和思考
    產品還會利用人們渴望得到認可的心理,增加付費功能。比如:QQ登錄時長的等級展示,開通會員後名字加紅制定特權,以及開通黃鑽展示更多訪客。滿足人們渴望得到認可的虛榮心。陌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解決信任的問題。市面上有很多產品,基於興趣愛好、地理位置、短視頻/直播,以及婚戀等等的方式,進行互動。(1)興趣愛好由於陌生人社交要解決信任問題,而擁有共同的愛好、觀點、價值觀,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 研究了陌陌、探探和假裝情侶,我終於搞清楚了年輕人在玩社交時都幹...
    什麼樣的新產品才能在巨頭夾縫中走出一條新路,我們通過產品邏輯思考了這個話題。當95後逐漸成為社交產品的主力軍,新的時代似乎要到來了:當荷爾蒙驅動社交逐漸成為過去,新的玩法又有哪些?文 / 騰訊創業 楊雨林中國網際網路社交行業,多年來一直被QQ,微信,微博牢牢佔據著霸主地位。如何顛覆中國網際網路社交行業巨頭林立的現狀,成了一個看似無解的難題。
  • 2020年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十大社交軟體
    手機社交是一件越來越普遍的事情,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在社交軟體上認識眾多的一樣的有趣人群,在國內都有哪些比較好玩的社交APP呢?在中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APP又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國內最火的十大社交APP。 1.
  • TP Therapeutics完成4500萬美元C輪融資
    新銳名稱:TP Therapeutics公司坐標: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州官方網站:http://www.tptherapeutics.com/融資情況:C輪融資4500萬美元(約3.1億人民幣)管理團隊:Y. Peter Li博士任執行長,J.
  • 從Soul 產品分析,看社交產品的發展
    用戶喜歡並持續使用Soul的原因是什麼?除了廣告、會員等盈利方式外,還有新的方式嗎?在產品快速發展用戶大量提升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內容與氛圍不受影響,並正確引導社交價值觀,給予用戶更好體驗?怎麼有效改變社交虛假、空洞、乏味,加強線上社交關係?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思考。
  • 產品分析 | 嗶哩嗶哩,年輕人的「百科全書」
    嗶哩嗶哩產品功能架構二、競品分析2.1 產品定位認識嗶哩嗶哩(簡稱B站)是因為美妝視頻,當時我還沒有喜歡上動漫從發展歷程可以看出,B站的內容逐漸多元化,而內容的改變意味著產品定位和用戶群體也會發生改變。產品定位從垂直AGC的視頻網站演變成綜合性視頻社區。用戶群體也從單一的二次元群體逐漸轉向所有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