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半球有微信,西半球有Facebook:社交與社區的霸主之爭

2020-12-02 連線家

社交型產品和社區型產品本是同根生,審時度勢適時互通非常必要。

很長時間以來,社區、社交傻傻分不清楚。事實上,二者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但是又有各自突出的重點,就是突出的重點不同才有了社區型產品和社交型產品的區別。更具體的解釋是社交型產品更注重溝通,屬通訊向,以關係為導向,但同時也具備一些社區屬性。例如,微信、QQ等都是屬於社交型產品,但是他們還同時擁有朋友圈、QQ空間等社區屬性。

社區型產品則偏向於「主題式聊天」,屬媒體向,更多注重於傳播,以興趣為導向,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社交屬性。例如,微博、Facebook等都屬於社區類產品,但是在這些平臺上還可以實現溝通。

雖然偏向性不同,但是社交型產品和社區型產品的較量就從沒有停止。在網際網路這片紅海中,一個個社區型產品和社交型產品魚貫而入。但是當你靜心觀察,你會發現在流量上社交型產品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社交型產品 VS 社區型產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們且來看目前社交型產品和社區型產品這兩個陣營的相關情況。

從產品入市的時間上看,社交型產品要比社區型產品要早一些。最早出現的並且較為大眾所熟知的社交型產品是1995年微軟開發的MSN。當MSN即時通訊帶給人們以便捷的體驗之後,在國內QQ跟著誕生了。再後來微信的出現成為國內最主要的即時通訊工具。

微信和QQ幾近代表了社交型產品市場。換言之,騰訊幾乎完全佔領了社交產品的布局優勢,具體表現為微信、QQ佔據了絕大多數的社交流量。根據騰訊公司2018年Q3財報,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帳戶數達到10.82億,同比增長10.5%;QQ月活帳戶數8.03億,基數龐大,其中QQ智能終端月活躍帳戶數達到6.98億。

而微信、QQ之間,微信的用戶體量要高一個等級,因為微信生態的勢頭更強勁。而20歲「高齡」的QQ現在像個隨意的實驗室,很多市面上很火的產品形態都能在QQ裡面找到身影,QQ業態呈現萬物生長又雜亂無章的形態,也是因為這種雜亂讓很多用戶離開QQ。騰訊公司2018年Q3財報數據中,QQ月活帳戶數雖為8.03億,但同比下降了4.8%。除了微信和QQ,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社交型產品,阿里巴巴打造的釘釘就是其中一個。

社區型產品的出現要稍微晚一點,最早出現並為大眾所熟知的是創立於2004年的Facebook。在國內也有叫得上名字的社區型產品,例如人人網等等。當然,QQ空間、朋友圈等也屬於社區的範疇,不過QQ空間和朋友圈是由QQ和微信這兩個社交型產品延伸出來的社區屬性。

早在2017年7月新浪科技就有報導稱,Facebook的月活達到了20億。20億的體量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當時新浪科技也給出了其他平臺的用戶月活:YouTube15億,微信8.89億、Twitter3.28億,Snapchat2.55億。所以2017年Facebook的月活體量相當於這幾個產品總用戶月活的2/3,相當令人豔羨。

當時Facebook能有這樣的用戶月活體量,跟其2012年推出的桌面聊天軟體Facebook Messenger是分不開的,相當於Facebook在原有社區屬性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社交屬性,也正是因為這樣即時通訊的社交屬性,才使得Facebook用戶月活有如此大的體量。相比之下,國內社區屬性更濃的人人網就沒有沾到多少社交屬性的福。

所以,當我們去比較社交型產品和社區型產品的時候會發現,社交型產品具有社區屬性,同樣社區型產品也具有社交屬性,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但是社交屬性更強的產品看起來比較吃香,例如微信,再例如推出了Facebook Messenger的Facebook。

不過,隨著社交、社區產品的普及,大家似乎不再滿足於朋友圈、QQ空間、Facebook、人人等社區形態,而要去尋求「新鮮感」。

「新鮮感」刺激下,新穎型「主題聊天」興起

事實上,社區型產品的增量市場潛力大。尤其是大家開始覺得朋友圈和Facebook等社區狀態變得平淡的時候,以興趣為標籤的社區型產品開始發展。如果以「搞笑」作為一個標籤,那麼過去的內涵段子和現在的最右都是在大家「新鮮感」刺激下產生的社區產品形態。那麼,為什麼這樣的社區型產品能夠得以發展呢?

一來因為大家越來越喜歡「主題式聊天」這種社交方式。大家圍繞一個視頻、段子、照片各抒己見,以此形成主題式聊天的氛圍,用戶在發表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能被別人的神評和熱評逗樂。

以最右為例,高人氣高點讚的「神評」可以說是最右的核心內容,最右以評論互動為主的內容機制設置,使其相對去中心化,也使最右產生差異化的「主題式聊天」。在評論最右的帖子時,可使用圖片、視頻,評論的篇幅可以超過原帖子,自由度非常高。就是這樣自由度高、互動性強的評論區,為最右建立起一種平等交流、輕鬆愉快的社區氛圍,使最右較為成功的與其用戶建立情感連接。

二來因為隨著市場的發展,垂直類「主題式聊天」的社區產品更多。何為垂直類「主題式聊天」?顧名思義,所謂垂直就是指某一個領域,垂直類「主題式聊天」就是指圍繞著某一個領域展開的互動聊天。當下,旅遊、美妝、搞笑內容、健身等都可以作為生成「主題式聊天」的垂直領域。

以咕咚運動為例,咕咚這個社區平臺就是用戶們圍繞健身這個垂直領域展開的「主題式聊天」。咕咚能夠火起來,一方面因為健身行業本身就有一定的熱度,另一方面因為咕咚為用戶們創造了一個健身交流互動平臺。而像健身這樣具有一定熱度的垂直領域還有很多,這些領域都可以生成社區型互動交流平臺。

一時興起≠一直興盛,新穎型「主題聊天」仍需升級

那麼,如果社區型產品的發展是必然的,那是不是意味著興起的新穎型「主題聊天」就能成為社區型產品陣營的扛把子呢?換言之,新穎型「主題聊天」能不能幫社區型產品陣營叫叫板?事實可能沒有那麼簡單。以最右為例,最右也屬於新穎型「主題聊天」範疇,其差異化的搞怪逗比式社區雖然很受待見,但是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方面,最右上的段子、視頻等都是內容搬運,並非平臺自創,缺少內容源動力。最右的目標群體基本上是95後、00後的年輕人,其slogan為「專治不開心」。最右的內容定位也很明確,即用搞笑娛樂的內容吸引用戶,並讓用戶基於內容產生評論互動。

但是最右的內容原創度低,最右的許多帖子都搬運自其它平臺,像一個搬運內容大集合。雖然說形式多樣,內容的豐富度也高,但是同時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即很多段子已經在別的社區平臺被用戶所熟知,而後再出現在最右上,便令用戶覺得新鮮感不足。

另一方面,有內涵段子為前車之鑑,缺少了擦邊內容的流量,最右恐再難登頂搞笑內容垂直領域。根據36氪相關文章,搞笑內容這個垂直領域的天花板大概在4000萬DAU,內涵段子就曾經觸頂。當時,內涵段子有此體量,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擦邊內容帶來的流量。

然而,內涵段子被關後,擦邊內容成了不可觸及的紅線。少了這一部分的流量,最右很難再觸及搞笑內容領域的天花板。不過,從目前最右的DAU來看,還是存在向上發展的空間。但是,今日頭條重新孵化的內涵段子接班者「皮皮蝦」又來搶飯碗,如今已經皮皮蝦基本穩定在 ios 娛樂榜前十,成為最右強勁的競爭對手。

所以,一時興起不等同於一直興盛,最右等新穎型「主題聊天」還有挺長的路要走。

社區型和社交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所以說,新穎型「主題聊天」可能不見得能夠為社區型產品陣營扳回一局,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些以興趣為標籤的社區產品新形態有一定潛質。其實,社區型產品和社交型產品本來就有很多互通的地方,雖然現在看起來二者在爭鬥,但是難保未來不會相互轉化,變成一樣的東西。

社交型產品和社區型產品都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互動交流」。社交型產品不會只有一個社交功能,因為對大部分用戶來說,「通訊」的頻率未必有那麼高,這時候為社交型產品配上社區功能,就能為社交產品增加粘度和忠誠度。

而同樣的,社區型產品也會相應配有社交功能。例如,微博可以通過私信聊天、抖音可以發私聊、最右同樣也可以發私聊。所以說,社區和社交是相輔相成的。二者應該想的是如何更好互通學習而不是相互爭鬥,如此才能使產品更加完美,否則可能會摔跟頭。

舉個例子,QQ和MSN的發展幾乎在同一時間,後來QQ因為配上了QQ空間一路狂飆,但MSN卻在拓展社區功能的時候栽了跟頭。MSN也曾經推出過類似於QQ空間一類的功能,當時MSN稱之為MSN Space。當時好友更新了動態,其MSN頭像就會有小黃星提示,好友就可以點擊瀏覽,後來撤掉了小紅星提示,MSN Space的瀏覽量便大幅度減少,MSN的社區功能形同缺失,遠落後於當時的QQ。

所以說,社交型產品和社區型產品本是同根生,審時度勢適時互通非常必要。就目前而言,社交型產品還是老大,並且隨著社區功能的入局,用戶的粘性和忠誠度更高;不過社區型產品也不可小覷,尤其不可小覷那些垂直類社區型產品。

相關焦點

  • 西半球美國有特斯拉,東半球中國有_______?
    短視頻社交軟體上,流傳著南抖音,北_______的說法。三、送分題(共計1題,本題90分)在遙遠的西半球,提到最有名氣的電動車當屬北美特斯拉!而在東半球,最強電動車是_______?(本題90分)(↑正確答案點擊上方空白處↑)小編誤導提示:這個太簡單了,無論是東半球還是西半球的地球人都知道
  • 水半球、陸半球、東半球、西半球
    陸半球有全球七分之六的陸地,包括歐洲、非洲、北美洲、亞洲大部分、以及南美洲大部分。歐洲位於陸半球的中心。  陸半球的陸地面積相當於水半球陸地面積的4.1倍,約佔陸半球總面積的47%,全球陸地面積的81%。水半球是相對於陸半球而言的。是地球上以東經178°28′,南緯47°13′為中心的半球。
  • 假如將西半球的土填到東半球,會影響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嗎?
    此問題中的幾個重要地理名詞(單元)為:東半球和西半球、青藏高原、「地球的重心」、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下面我們先來一一了解一下。1、東半球和西半球西半球是相對於東半球而言的,由於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經過的陸地國家,為了避免把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在兩個半球,故而人們習慣性的把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構成的經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東經160度向東到西經20度為西半球,西經20度向東到東經160度為東半球;
  • 為何說Facebook的「社區市場」在中國火不起來?
    其二,facebook想將自身打造為兼具社交和電商的雙平臺,避免有價值流量不斷流失的風險。通過facebook本地市場,用戶要購買東西,不需要將連結指向其它網站上,而是讓用戶在網站內自生長,直接在網站的網店內進行購買,讓流量在社交平臺之內可以自轉化。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1日從東半球駛入西半球
    新華社「雪龍」號11月1日電(記者崔靜)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11月1日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跨越180度經線,從東半球駛入西半球。    當地時間11月1日8時10分(北京時間11月1日4時10分),「雪龍」號越過180度經線,進入西半球。儘管已駛入通常意義上的西風帶,但由於當日海況較好,「雪龍」號在海上航行較為平穩。
  • 社交平臺流量分析Facebook.com
    一.facebook網站概況Facebook是創辦於美國的一個社交網絡服務網站,於2004年2月4日上線。主要創始人為美國人馬克·扎克伯格。網站的名字Facebook來自傳統的紙質「花名冊」。
  • 社交網絡電影經典臺詞語錄 扎克伯格facebook名言解讀
    大衛·芬奇所執導的這部《社交網絡》講述的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扎克伯格從哈佛裡的一個普通大學生後來創業成功,他和朋友也經歷了各種考驗,電影《社交網絡》當中有很多經典的臺詞語錄,還記得扎克伯格關於facebook的那些名言嗎?
  • 俄羅斯:美國人拒絕他國進入西半球時,他自己在東半球做什麼?
    據媒體報導,兩架俄羅斯空軍飛機降落在委內瑞拉主要機場,伊爾-62噴氣式飛機和安東諾夫-安-124貨機載有近100名士兵和35噸物資,克裡姆林宮沒有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扎哈洛娃是在回應媒體就所謂俄羅斯「幹預」委內瑞拉事務發表評論的要求。
  • 終於有中國版的Facebook了
    用戶的情緒高漲和facebook模式效仿者的不斷失敗形成了鮮明對比。從評論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都是在懷念自己的青春。模式確實很難成功,當年facebook每出一個新功能,人人網就會抄襲一個,公共主頁、私信等等,但是依然阻止不了微信的崛起和人人的衰落。
  • 薩摩亞告別西半球回歸東半球 更改時區融入亞洲
    這意味著薩摩亞將從西半球國家變成東半球國家。    薩摩亞總理圖伊拉埃帕(Tuilaepa Sailele Malielegaoi)說,更改時區是為了方便薩摩亞和澳、新兩大貿易夥伴國做生意。他說,按照目前的時區,與這兩個國家做生意,一星期裡就會損失兩個工作日。他解釋道:薩摩亞還是星期五,紐西蘭已經是星期六。星期天我們上教堂,雪梨和布裡斯班的市民已為業務奔忙。
  • 先有社交才有網際網路:顛覆中的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有三寶:傳播!傳播!!還是傳播!!!他認為未來的社交電商是去中心化、碎片化的,會從對於產品品牌的重視轉向對「把關人」個人品牌的重視,會從獲客成本cac的重視轉向用戶生命價值ltv的重視。將「可調控社交」(scalable sociality)的理論應用在中國社交電商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社交維度中都有社交電商的滲透。
  • 地球脫軌能變成東半球100度,西半球-100度嗎?人類能生存嗎?
    如果地球脫離環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西半球和東半球的溫度不可能會出現一個零上100攝氏度,一個零下100度的情況。在地球脫離軌道的情況下,要麼地球墜向太陽,導致全球溫度升高,地球被烤焦;要麼地球遠離太陽,導致全球溫度降低,地球被冰凍。
  • 扎克伯格facebook怎麼賺錢 社交網絡馬克廣告論並不現實
    劇呱呱記得在電影《社交網絡》裡有這樣一個場景,馬克和愛德華多因為廣告問題起了爭執,他堅持「加廣告會讓臉書變得不酷」,那麼現實當中facebook怎麼賺錢的,真的不靠廣告嗎?馬克在電影裡的經典廣告理論現實當中扎克伯格怎麼看?
  • 社交和社區的區別:網易雲音樂社區+社交的更多可能性
    一開始是打算寫網易雲的分析報告,後來研究了一下社區和社交的定義,於是產品研究報告就變成了網易雲音樂的社區社交發展分析與發想。整理思考的時候略有倉促,有不足之處多多指教。
  • 虎鯨與藍鯨的正面對抗,海洋霸主之爭,誰會更厲害?
    虎鯨與藍鯨的正面對抗,海洋霸主之爭,誰會更厲害? 提起海洋中的霸主人們最推崇的幾種無非是大白鯊虎鯨以及藍鯨而其中大白鯊首先被淘汰,因為大白鯊就是遠洋型虎鯨的零食,在面對遠洋型虎鯨的攻擊時大白鯊一動不動毫無反手之力。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返回東半球
    新華社「雪龍」號11月28日電(記者 崔靜)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於當地時間28日16時45分(北京時間29日凌晨1時45分),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穿越0度經線,從西半球返回東半球。    「雪龍」號曾於11月1日從東半球駛入西半球。
  • 9月30日晚西半球將上演罕見的「黑月亮」天象
    (原標題:9月30日晚西半球將上演罕見的「黑月亮」天象)
  • ...Facebook成長史:始於哈佛宿舍的小網站,是如何變成全球社交網絡...
    柯克派屈克就是從這些捕捉到的真切詳實的訪談和故事入手,解密了Facebook如何在2003年從哈佛的宿舍裡萌發,到爭取第一個廣告客戶,一直到第一輪融資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從讓人痴迷的圖片產品如何上線,如何面對Twitter的競爭,一直到如何與Google進行世紀之爭……從此,「Facebook效應」,也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解釋Facebook如何成功,以及
  • 紅人社交影響力之爭,2020年Q3戰況如何?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作者: TopKlout克勞銳,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美妝類和女性化突出的內容,仍是小紅書內容生態和創作生態的主體,多元垂類內容創作者圍繞「精緻、高顏值、實用」進行內容生產,更易在小紅書擴大社交影響力。小紅書視頻化速度快,去美妝標籤的多元垂類與抖音快手有重合的態勢,例如生活百科、遊戲、幽默搞笑等。
  • 擺脫微信黑洞:你絕對不知道的社交產品關係鏈
    我覺得整個拓展關係是有很明顯的提升,這是我們拓展關係鏈的變化。3. 狼人殺時期:構建場景、提升情感網際網路人都很聰明,又很勤奮,各種各樣的需求都開始嘗試。像釣魚、追星、甚至考研、公務員都有各種各樣的垂直社區。後來大家慢慢發現真正能做出來的場景都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