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極,成功申遺!看仙居高山之巔太極表演 

2021-01-10 浙江在線

2020-12-18 15:39 |浙江新聞客戶端 人民網 |通訊員 王華斌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12月11日,太極拳愛好者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神仙居景區高山之巔表演太極。



1608277176000

相關焦點

  • 三陽開泰,太極之喜;五福臨門,太極之福!
    說到上面的這些祝福大家都是耳熟目詳的,但是我們又是否知道,這些裡面的祝福都是中國古老的文化有關,都是來自古老的《易經》寶典,它與太極同生一道,同源同根,同理同脈。「三陽開泰」出自《易經》,一陽生,二陽長,三陽開泰。
  • 太極的兩極
    不知太極股份總裁呂翊是否是從「太極」文化裡領悟到的這種智慧?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之過程,包含了萬千變化。呂翊在關於如何把握太極股份未來方向的方法論上,用了「陰陽兩極」四個字。
  • 武壇扛鼎之作 戰太極爭霸賽打造實戰太極新紀元
    2017年,關於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孰強孰弱的競爭達到了空前的白熱化程度,中國傳統武術的代表太極與西方現代搏擊的代表MMA之間上演的一場跨界對抗,更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議。那次較量最終以搏擊選手戰勝「太極拳師」而告終,賽後太極的實戰能力遭到了進一步質疑,一時間,傳統武術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但這次偶發事件僅是太極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插曲,太極在中國乃至全球的推廣發展從未停止過前行的步伐。傳統武術自古以實戰為主,進入文明社會後,傳統武術的發揚與傳承逐漸演變為以表演、套路形式進入群眾視野,其中太極拳是公認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武術。
  • 逐鹿空間引力波 中國「太極」穩紮穩打
    如今,後者正成為引力波科學界群雄競逐之鹿。4月17日至18日,香山科學會議聚焦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及國際協作聯盟。科技日報記者在會議期間獲悉,由中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正按預期目標穩步推進並已取得重要進展。
  • 無極而太極——中國古代哲學超前的宇宙觀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無極而太極」。本來是一句哲學思想,但是現代的太空科學家傾向以「無極」解釋宇宙的起源。這龐大的黑能量,恰好與中國北宋時期周濂溪(即周敦頤)的「無極」不謀而合。在周濓溪的《太極圖說》的第一的話就是「無極而太極」,太極起動後就有陰陽兩儀。隨後,他又加入了水火土金木等五行,於是萬物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了。
  • 人生如太極夫妻如陰陽魚 互補的太極之戀(圖)
    劉鴻魁和妻子在家中練習太極推手劉鴻魁和他妻子在整理他們的太極網站每天早晨7點,劉鴻魁無償為社區居民教授太極拳3月1日上午,入春的陽光穿透楊家坪晉渝大廈27樓10號的落地窗,將重慶九龍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劉鴻魁夫婦切磋太極的招式影射在白地板上。
  • 太極認知十問
    太極認知十問①太極本體,②太極本原,③太極本根,④太極正義,⑤太極正氣,⑥太極正宗,⑦太極大一,⑧太極大恆,⑨太極大道,⑩太極常識一二三。綜上可知,認識太極文化,知得一而萬事畢,一竅通而百竅開,太極就在眼前,太極就在生活的實際中。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無處不在的「太極」 2020年12月25日,記者驅車趕往太極拳的發源地,離陳家溝還有兩公裡,車便走上一條「旅遊路」,隨後,太極的元素逐漸增多。路兩側掛滿黃條幅,「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路中間的大牌子上,醒目地寫著「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 尋找陳家溝的故事④|文旅產業謀轉型,「武太極」引爆「文太極」
    因為疫情和季節原因,陳家溝並不像網上所講人滿為患,這個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像一盤半成品的「太極佳餚」,等待火候和眾人的品嘗。那麼,太極拳申遺成功會不會為陳家溝的文旅產業帶來轉機?無處不在的「太極」2020年12月25日,記者驅車趕往太極拳的發源地,離陳家溝還有兩公裡,車便走上一條「旅遊路」,隨後,太極的元素逐漸增多。路兩側掛滿黃條幅,「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路中間的大牌子上,醒目地寫著「中國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路邊站牌印著「溫縣至陳家溝旅遊專線」。
  • 太極柔力球是一種輕靈柔和的運動,太極柔力球運動
    時下的公園裡,很流行一種叫做太極柔力球的運動,對於這項備受人們喜愛的運動,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王向東副研究員介紹說,太極柔力球運動是一種全身性多方位的運動,不受場地、年齡的約束,可以使頸、肩、腰、腿等得到均衡全面的鍛鍊。它一改硬性擊球方式,在畫弧、旋轉、翻身、轉體等動作。
  • 古代的全息理論:宇宙中有一太極,萬物中各有一太極
    朱熹(1130-1200年)學問淵博,勤於寫作,給世人留下大量著作,僅語錄就有140卷之多。朱熹首次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編訂到一起,作《四書集注》,發掘和推廣儒家中表達性與天道最重要的篇章。
  • 太極計劃,中國發射衛星探測宇宙引力波
    在最近的中國航天大會上,我國公布了「太極計劃」的最新進展,「太極計劃」就是發射三顆圍繞太陽運轉的衛星,用來探測宇宙空間中的引力波信息。從此以後,人類不再只用眼睛去看宇宙,而是又多了一種感官去感受宇宙的深邃,就像天生聽力失聰的人突然獲得聽力。LIGO引力波探測器是由兩條分別長達四公裡並且互相垂直的幹涉臂構成,其中有兩條光路,這兩條光路都是四公裡長,沿著每條臂傳播的雷射束在末端反光鏡處被反射。
  • 揭示「369」與太極之間的奧秘
    這個偉大的人物曾提出了一個3、6、9宇宙猜想:「如果你了解3,6,9的美妙之處,你就擁有通往宇宙真相的鑰匙。」 他狂愛數字,對3,6,9特別著迷!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國的易學博大精深。能否從易學中找到「369」的蛛絲馬跡?
  •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2019-12-26 中國科學報 倪思潔 【字體:大 中 小】
  • 太極大槍基礎理論及常識分享
    太極大槍乃太極門中的長兵器,又名太極大杆,槍桿以山東泰安產的白蠟木為之,總長約一丈餘(約3米多),槍頂端粗如鴨蛋黃,末端粗如鴨蛋,其重量較一般的槍桿要重。現在所流行訓練的太極杆其實就是太極的槍法,因去了槍頭所以又稱為太極大杆。
  • 一門三代皆太極,八十七歲老人如此矯健,告訴你什麼是太極功夫!
    太極拳被譽為當今世界「第一健康運動」,作為一種悠久文化,又具有嶄新的現代價值,太極文化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衛星工程總師王建宇(左)向記者介紹「太極一號」。「暗」顧名思義「看不見」,也無法對光和目前的探測手段——電磁波產生任何反應。但引力波或是揭開人類未知世界進而理解宇宙起源的關鍵,因為暗物質和暗能量都涉及引力效應和引力作用。簡而言之,「引力波提供了不同於電磁波的全新觀測宇宙重要窗口,成為人類探索和認知宇宙的一種新途徑和工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表示。什麼是引力波?它是物質和能量劇烈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波。
  • 畢雯珺、孫千國潮IP《淑女飄飄拳》收官,看美學、太極與文化傳承
    近日,一部青春國潮太極IP系列《淑女飄飄拳》迎來收官,這部宣傳和知名度都不高的網劇,拋開演技、劇情等問題探討,如果深入研究美學、太極、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意義,也有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太極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傳統文化的寶貴結晶,它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
  • 用「陰陽太極」理念破解宇宙之謎!你看貼邊麼?
    但是,我們可以用「周易」,用「陰陽太極」的理念來研究這些問題。甚至能得到,無法驗證卻又肯定正確的答案。並且還能經得起科學的檢驗和驗證。必須還有一個「隱宇宙」和我們的宇宙並列存在。那個宇宙,是和我們的宇宙對稱的,隱藏的,我們看不到卻肯定存在的。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暗宇宙」。
  • 太極樁功的意義及力學分析
    太極和太極樁功太極拳是一門武術,太極一詞來自於《易經》,講究用簡單來演化萬物,《太極拳論》中指出,「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開),靜之則合」,講太極之道是兩種狀態的綜合,動開,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