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而太極——中國古代哲學超前的宇宙觀

2020-12-03 獨視角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無極而太極」。本來是一句哲學思想,但是現代的太空科學家傾向以「無極」解釋宇宙的起源。自從1910年天文學家哈勃發布了宇宙「大爆炸後」理論後,世界上的太空科學家都傾向於能量大爆炸為宇宙的起源,經過一百多年的研究與探討,今天人們觀測到宇宙仍然一直在膨脹,可以說此大爆炸理論是正確的。

然而,宇宙在大爆炸前的是什麼樣呢?是不是毫無任何的物質存在呢?初步判斷是沒有任何物質的存在,僅僅有龐大的能量存在,因為不知道這樣的能量的底細,只好稱為「黑色能量」。這龐大的黑能量,恰好與中國北宋時期周濂溪(即周敦頤)的「無極」不謀而合。

在周濓溪的《太極圖說》的第一的話就是「無極而太極」,太極起動後就有陰陽兩儀。隨後,他又加入了水火土金木等五行,於是萬物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了。但當時的科學並不發達,僅僅用此平淡的描述而將宇宙初始到萬物生長的情況用了一百二十多字簡單地概括而已,他並沒有任何的推測,也沒有捏造出任何的神話故事。畢竟中國國學一直以「誠」教育世人,所以以身作則,所以不會像西方宗教那樣編造一些具神秘性故事解釋世界。

馮友蘭曾經在《中國哲學史》猜測:周濂溪的太極圖說的理論應該是源自宋朝道家「活神仙」陳搏。周只是將道藏中之「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品」圖中之「太極先天之圖」的秩序顛倒解釋而已,用儒家的思維作出了他的「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之推演。

本文將周濂溪的《太極圖說》分為三段簡單介紹,並附原文

1、《太極圖說》第一段,由宇宙之始至萬物生長的過程。

此段指出:宇宙之始姑且稱之為「無極」。無極自然形成「太極」,太極又分為陰陽二儀,而且五行的水火木金土因此而出。有了陰陽五行後,又有不同組合的外在因素,萬物由陰陽交配的結果,所以就生生不息。

2、《太極圖說》第二段,聖人所定立的中正仁義為人類的道德標準。

萬物之中,人可以稱為萬物之靈。人也受到水火木金土的影響,故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所以就有萬種性格不同的人性。為了教化百姓,聖人定立「中正仁義」以指導百姓,作為人生道德實踐的最高準則,稱為「人極」。為什麼聖人可以為百姓的引導呢?這是因為聖人的德行與天地一樣的偉大,行為和日月一樣地照耀百姓,並且教導百姓順春夏秋冬的順序而耕田種植,順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迎吉避兇。君子順乎聖人的教導而為人作事就會吉利,小人違背此原則去為人做事就會兇險。

3、《太極圖說》第三段,天道、地道、與人道的關係。而且死後歸還於無而已。

最後,周濓溪引用《易經》裡的兩句話以說明人生的價值。1、引用《易經·說卦傳》第二章有:天的法則就是陰和陽,地的法則就是柔和剛,人效法天地去為人做事,所以做人的法則就是仁和義。2、引用《易經·繫辭傳》上的第四章告訴我們:人去世的時候不過是返回到原來的起點。這也是中國國學幾乎超越所有宗教的重要理念,國學不用宗教裡的天堂或極樂世界一類的東西以蠱惑世人,僅僅用「原始反終」四個字解答世人未知的疑惑。

相關焦點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也就是:道=太極=陰+陽,譬如:無+有。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太極圖是指代表陰陽(太極)思想的中國符號,有時也泛指歷史上其他文化中所使用的與中國太極圖相似的幾何圖案。大約在北宋年間,在 道教出現。「太極陰陽圖」(又稱「太極兩儀圖」)常被錯認為「太極圖」。
  • 無極思想之高境界,回歸宇宙之本源,探求孕藏生發萬物之力量!
    無極是什麼呢?這是一個道家中的概念,表達了一種至高境界。古人的思維給我們留下了太多遐想,古人聰明的智慧更是令我們驚訝,在那樣原始的狀態能夠提出如此深奧的概念。無極無極的世界就是宇宙的初始狀態,一切具體的東西都沒有,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都是暗藏著的狀態,就像是嬰兒未形成的時候,但卻在孕育著生命一樣,這也就是易經中描述的世界。
  • 中國古代故事:「天人之際」的宇宙觀與 中國古典園林的境界
    幾乎每一個欣賞者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特有的藝術魅力,儘管它們千妍百媚,各具丰姿,儘管南方庭院中的小橋流水,扮垣低坑不同於北方宮苑中的蒼巖深壑,碧水浮天;儘管同在業京北海之中,「畫舫齋」的精麗端方迥異於『澡波間」的淡泊完曲,然而人們還是不難從它們中休會到萊種共通的意趣,這就是品賞家常說的
  • 如果0代表無極、1代表太極、2代表兩儀,那10能代表道嗎?
    在人類心靈的世界中,數字的功能是表義,經過「神化」後成為「玄數」、「虛數」、「天數」……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那些玄妙又神秘的數字又代表了什麼?而如果0代表無極,1代表太極,2代表兩儀和陰陽,3代表三才,4代表四象,5代表五醒,6代表六合,7代表七星,8代表八卦,9代表九宮,那10能代表道嗎?
  • 文化底蘊豐厚的盤古神話,單是三大宇宙觀,就影響了我國幾千年
    《文明的傳承》 1.文化內蘊一:「混沌」思想 首先,最值得挖掘的就是盤古神話中的「混沌」思想,這對理解世界各地的創世神話和哲學意義上的宇宙觀至關重要
  • 周敦頤《太極圖》,249字道出宇宙人生的真相
    《太極圖說》全書只有249字,講述了很多人生道理,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作品。周敦頤受《周易·繫辭傳》的啟發,寫了這本書。受《周易·繫辭傳》的啟發,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說:"太極生於無極,太極生於陽,靜而極動,極靜再動,一動一靜互為根本,分陰為陽,兩儀立。"古人認為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兩個太極用黑白兩個魚形圖案組成圓形圖案,太極一詞最早出自《易傳,繫辭》。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敢於批判權威】
    0=完全=無極=絕對=消亡宇宙就是從完全開始,從絕對開始,從0開始,從無極開始,再到非完全的狀態,再到絕對與相對的統一體的狀態,再到以太極的方式出現物質和意識的產生和存在的狀態無極到太極,太極又到無極,無極又再到太極,如此循環往復,以致無窮.......如下圖。
  • 中國式宇宙觀的社會效果
    因而,不論古代中國人怎樣承認或崇拜神靈以及神靈之力的存在,在他們宇宙觀的限閾下,沒有哪個神靈被尊崇到凌駕眾神萬靈之上,出乎宇宙六合之外,絕於氣化生息,據於因果之端,主宰萬物存歿。因為沒有什麼主神擁有這樣的權力,所以也就沒有締造一神教(monotheism)的衝動。只有在接受了因果性觀念後,一神教的誕生才是必然之事。
  • 除了知道個宇宙大爆炸,你的宇宙觀是什麼?
    按範圍來說,應該是宇宙觀。當然了,三觀裡的「世界觀」其實應該就是宇宙觀的。但,那得是無限放大的世界觀,才能成為宇宙觀。基本上三觀裡的「世界觀」還局限於對地球的認識,連太陽系都出不了,更別說銀河系,更別說整個宇宙。
  • 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的字字句句不由得使人有衝動想用今天由物理學家發現的宇宙觀去驗證中國古老文明中有哪些思想與之相符。那為什麼不去西方諸如古希臘或文藝復興之後的哲學中去尋找呢?不用了,霍金顯然已經找過了,要不然他也不會發出「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不能跟得上科學理論的進步以至於連維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僅餘下的任務是語言分析。
  • 2015年1月13日(三)十個數字看懂中國文化---黨建網
    《莊子•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荀子•修身》:「將以窮無窮、逐無極與?其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在古代哲學範疇。無極亦指派生萬物的本體,以其無味、無臭、無聲、無色、無始、無終,無可指名,故曰無極。《老子•第二十八章》:「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 中國古太極文明宇宙大統一論核心概念和理論是什麼?
    中國古太極文明宇宙大統一論由模糊(mhym.net.cn)歷經20年(1999-2020)逐步發現和完善的。女兒此前一直研究曹植,在我提到龜是宇宙模型後,推薦曹植《神龜賦》,在研究過《神龜賦》後確信中國古代一直有一隻龜跟隨中國文明同行。
  •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太極圖縱觀中國歷史的上下五千年,就會發現"教化思想"一直貫徹在其中,其中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最大的,就是儒教思想,其次就是佛教那麼當你聽到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這些東西的時候,是不是又是一頭霧水?究竟什麼是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它們是從哪裡而來,又分別代表了什麼?"太極"與"太極圖"究竟從何而來?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還有中國有個少數民族有個再生村,裡面再生人很多很多,都可以記起自己的前世。所以單單拿物質能解釋清楚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就是有靈魂的存在。
  • 解惑丨何為「良知」,中國哲學中的「良知」概念
    原標題:解惑丨何為「良知」,中國哲學中的「良知」概念 在中國哲學中,「良知」的概念來自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他主張「理一分殊」,認為萬物在「太極」或「一理」中既有統一性又各有分殊。如果過分強調一體性,會導致墨子「兼愛」那樣的無差別的愛,以及道家或佛教那樣的把我與萬物置於同等地位的觀念。朱熹在其整理加注的《太極圖說》中指出:「五行具,則造化發育之具無不備矣,故又即此而推本之,以明其渾然一體,莫非無極之妙;而無極之妙,亦未嘗不各具於一物之中也。」
  • 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之一的墨家為何給人的印象非常神秘?
    墨家是一個學術團體是哲學派別,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儒家代表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影響力。墨家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其首領稱「巨子」,墨家跟其它兩家派別不一樣,墨家是一個紀律非常嚴密的組織團隊。有自己的門派教規。
  • 太極的兩極
    不知太極股份總裁呂翊是否是從「太極」文化裡領悟到的這種智慧?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之過程,包含了萬千變化。呂翊在關於如何把握太極股份未來方向的方法論上,用了「陰陽兩極」四個字。
  • 中國太極,成功申遺!看仙居高山之巔太極表演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