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故事:「天人之際」的宇宙觀與 中國古典園林的境界

2020-12-03 胡麗梅聊一聊

幾乎每一個欣賞者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特有的藝術魅力,儘管它們千妍百媚,各具丰姿,儘管南方庭院中的小橋流水,扮垣低坑不同於北方宮苑中的蒼巖深壑,碧水浮天;儘管同在業京北海之中,「畫舫齋」的精麗端方迥異於『澡波間」的淡泊完曲,然而人們還是不難從它們中休會到萊種共通的意趣,這就是品賞家常說的「意境」或「境界」。園林無不是由山、水、建築、花木千具體景觀組成的,但在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和欣賞中,最高的美學層次並不是這一景一物的工拙奸技,而是襯「境界」的追求。看到中國古典園林的這一特點並非難事,因為前人甘此已有許多說明,如杜甫《重題鄭氏東亭》雲:「華亭入草徽,秋日亂清暉」,題目點出的雖是園中之辛,但意在表況的卻是建築、因林與大自然相融合而形成的意境。

後人時此說得更透徹,如明代郊彪佳寫其園林中之辛:山之勝,不能以窩山收,蓋緣身在山中也,子瞻於匡廬道之類。此亭不暱於山,故能盡有山,幾疊樓臺,嵌入蒼崖翠壁,時有雲氣住來縹緲。掖層霄而上,仰面貪看,恍然置身夭際,若並不知有是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冷冷傳響。……夫置嶼於池,置亭於嶼,如大海一漚然,而眾妙都焉,安得不動高人之欣賞乎,。內淵明、元好問泳園林景色,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的名句,後來王國維以為此四句詩有「無我之境,,他們的著眼處當然也是在園林和味園詩的「境界」。說到這裡還可以順便指出,在士大夫藝術體系中,園林『境界」與詩、畫等其他藝術的「境界」是一脈相通的。其實這也不是我們的發雙,前人對此的論說稱得至詳至明了。如錢起*寺因曰:「房房佔山色,處處分泉聲。詩忍什間得,道心松下生』;這明白道出先要置身園林勝境之中,「詩思」才有著落。南宋洪适記其園林之景曰:「艾茬彌望,充初四澤,煙樹球流,帆檢上下,類畫手鋪平遠之景,柳子所謂『迷延殲綠,遠混天碧』者、這已是將園林、繪畫、文學的境界融貫如一了。歷代如「湖上春來似畫圖」「薰雲舊山水,終是活丹青」之類言園、畫、詩之境界相通的話可以舉出無數。畫家們品賞園林時的感受當然說得更其休了,如北宋文同居闢幽軒中,「視遠峰,若畫工引淡墨作巒嶺,嶷嶷時與煙雲相蔽兮。」因為類似的話在古人那裡隨處可見,它們又是令天的文藝乖美學研完者熟知的,所以不必做更多的引述。本編的目的則在於說明:「境界」的內湯究竟是什麼?官與中國古代文化獨有的內湧有何必然聯繫?園林、山水畫、山水詩等中國古典藝術為什麼不約而同地以「境界」作為審美的最高層次?等等。

我們首指出,不論是上古的靈臺、靈沼,秦漢苑固中的汰海仙山,抑或中店以後的「壺中天地」,園林實際止都不過是人們理想中的宇宙之藝術再現而已。因此,認識中國古典園林境界的關健乃在於了解中國古代宇宙觀的特點,在於了解這特點與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特.汽之間的必然聯繫,以及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對宇宙觀的影響等問題。「宇」的本義只是屋簷,然而它卻被引伸為天地間萬事萬類的根本,僅此一例也可以說明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最普通的事物與最深邃的哲學之間本有著不可分刻的聯繫,而中國古典園林甘宇宙觀的表瑰即是又一個典型例子。

相關焦點

  • 易學「天人合一」與現代宇宙觀
    董光璧說,儘管對易學在中國科技史上的作用迄今也沒有達成共識,但在如何構建後現代科學的話題中,中國傳統文化被國際上許多學者所關注。由於生活在當代工業文明中的人類,處在技術崇拜和技術恐懼的張力之中,人們感受到了現代技術的反傳統性,也認識到科學理性的缺陷。於是一些思想家開始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智慧。
  • 中國寺院展現天人合一宇宙觀(圖)
    中國寺廟建築展現天人合一佛教在線6月8日訊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在中國和歐洲旅行,那些極富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築都是遊客的必選之地。有意思的是,歐洲教堂常聳立於鬧市中心,幾乎隨處即可望見,而中國的寺院則喜歡隱居於風景秀美的山川,「名山」與「大剎」往往相得益彰,五臺、普陀、九華與峨嵋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深山藏古寺」體現中國天人合一宇宙觀中國寺院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
  • 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
    說起中國古典園林,最先想到的就是「江南園林天下」,說起江南園林,很多人都認為是「燒酒園林甲江南」,那麼燒酒的哪個園林在江南呢?可以說是燒酒四大庭院,其中,蘇州的畢業院落是蘇州四大園林之首,也是中國四大園林之首,畢業院落被稱為中國園林之母,中國古典園林在中外都很有名,世界園林之派主要有三大派別,其中中國古典園林包括燒酒畢業的庭院被稱為「世界庭院的母親」。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
  • 中國古典愛情地圖
    在那裡,有自古而來的山川河流、園林花草、宮殿陵墓、故宅廟宇,見證自古而來的愛情從最初到永恆的模樣。  在幅員遼闊的中國,由東北到華南,每個地區都有幾個這樣的地方。  在這個元宵節,不妨在歷史的邊角和詩詞傳奇的蛛絲馬跡裡,重訪這些中國古典愛情的發生現場,勾勒一份屬於古典愛情的地圖。
  • 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天文科技成就
    它是張衡學以經世濟事的具體發揮之一;同時也凝聚了上古中國歷代天文學的成就。古代中國天文科學的成就在中國的神傳文化中,天文科學是很早熟的科學,它和中國的政治思想是一脈相通的。那麼中國古代的太史令除了目測天文,可有什麼輔助儀器以了解天象呢?
  • 有了「天人合一」,再說「天人相分」不是互相矛盾嗎?
    這是《太上感應篇》開頭,也是核心,這段話透露出思想,在古代非常重要,叫「天人感應」。「天」指自然、宇宙、神靈等概念,「人」指個體的人,「天」「人」存在存在「感應」和交流,其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相通,或者更進一步的合二為一,所以「天人感應」某些情況下可以表述為「天人合一」。
  • 同濟「男神教授」談蘇州園林,古代精神仍在現代建築中
    今天,他給大家講講他邂逅蘇州園林的故事。     1.初極狹,復行則豁然開朗       俞教授說他本來不大喜歡園林的,相比於「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氣派,園林在小小的地方大動幹戈,沒意思。改變他想法的園子,是位於蘇州金門附近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藝圃。
  • 中國園林經典植物:南天竹
    上學的時候,總是聽老師說起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歡的園林植物:南天竹,芭蕉,沿階草……它們不以顏色豔麗的花見長,卻能將園林的意境表現得更加深遠。今天來為大家講講這南天竹。南天竹是常綠灌木,但是在秋天,它的葉子卻是會變色的。
  • 中國式宇宙觀的社會效果
    因而,不論古代中國人怎樣承認或崇拜神靈以及神靈之力的存在,在他們宇宙觀的限閾下,沒有哪個神靈被尊崇到凌駕眾神萬靈之上,出乎宇宙六合之外,絕於氣化生息,據於因果之端,主宰萬物存歿。因為沒有什麼主神擁有這樣的權力,所以也就沒有締造一神教(monotheism)的衝動。只有在接受了因果性觀念後,一神教的誕生才是必然之事。
  • 寺廟這片神聖的淨土蘊含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中國人的寺廟講的不只是人和佛的故事,更多的是在講述人和天的故事。「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寺廟這片神聖的淨土蘊含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山西小西天 最出塵 · 濃縮西方極樂的中原夢 黃土高坡的小西天沒有雷音寺,只有依山疊建的上下兩院。每座精巧的小寺錯落有致地與山體融為一體。半山疑無路,山巔別有天。
  • 中國古代文化的表現,在建築、園林和雕塑三個方面,各有不同風格
    中國建築體系是東方四大建築體系中歷史最悠久、風格最統一、特點最顯著的建築體系,具有卓越的成就,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始社會,人們構巢而居,後逐漸由穴居轉為地上建築。經過長期的封建社會,古代建築逐步形成一個成熟、獨特的體系。在戰國至南北朝階段,出現看臨淄、邯鄲、大梁等工商業大城市,高臺建築更為發達。秦統一中國後,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陵墓、萬裡長城、馳道和水利工程等。清代宮殿建築沿襲明代,在園林藝術方面具有劃時代發展,同時全國各地大量興建喇嘛教寺院,配以工巧的工藝美術,使古代建築更加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 天人合一的「天」在古代是什麼含義?
    古人所謂「天人合一」的「天」,就是指「自然」。自然和人為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人為效法自然,順應自然,人之所為合乎自然規律就叫「天人合一」,這也就是《道德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人道的終極遵循和最高境界。天地都是自然的具體體現,故天也泛指自然,自然也簡稱為「天」。《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典範。
  • 無極而太極——中國古代哲學超前的宇宙觀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無極而太極」。本來是一句哲學思想,但是現代的太空科學家傾向以「無極」解釋宇宙的起源。這龐大的黑能量,恰好與中國北宋時期周濂溪(即周敦頤)的「無極」不謀而合。在周濓溪的《太極圖說》的第一的話就是「無極而太極」,太極起動後就有陰陽兩儀。隨後,他又加入了水火土金木等五行,於是萬物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了。
  • 「中國古典神話故事」(英文版)圖書交流會在倫敦舉辦
    當地時間3月13日,海豚出版社在倫敦書展舉辦了神話、傳說與歷史暨「中國古典神話故事」(英文版)圖書交流會。 據了解, 「中國古典神話故事」繪本(英文版)由海豚出版社與英國圖騰製作公司合作出版,該系列繪本包括《哪吒鬧海》《大鬧天宮》《劈山救母》《牛郎織女》《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共6本書。
  • 中國古典文化是東亞文明走向未來的基石
    中國古典文化在東亞各國廣泛而持久的傳播,形成了以中國古典文化為內核輻射其他東亞各地的「東亞文化圈」或「漢字文化圈」,亦稱「儒家文化圈」。中國古典文化以漢字為語言工具、以漢文學為主要感性形式、以儒學為主要價值內核傳入古代東亞,在東亞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並逐漸積澱為古代東亞社會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原型,進而促成東亞文化體系的構建。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但是,從易經的發展,文化的延續角度,讀《易經》則一定要深入理解陰陽、五行。在李秀筆記看來,陰陽、五行都是對《易經》的解讀和繼承發展。
  • 中國古典文學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內容摘要:20世紀60年代,蘇聯漢學家開始對中國古代散文進行翻譯與研究。 關鍵詞:中國神話;蘇聯;民間文學;小說;戲劇 作者簡介:   中國古典文學自18世紀進入沙俄,《大學》《中庸》《易經》等典籍部分片段相繼被譯成俄語,中國典籍俄譯學派初創。19世紀末,沙俄的文學研究領域中出現「中國主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成為該時期漢學研究的獨立學科。
  • 「天地之中」入世遺 中國先民宇宙觀西方認可
    中新社鄭州8月1日電 題:登封「天地之中」入世遺 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西方認可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李貴剛  北京時間8月1日,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傳來消息,中國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為現代人研究中國古代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資料。《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不僅記述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還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以及礦物紀錄,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