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類對宇宙的來源不斷地探索,大家也對宇宙的來源十分的好奇。下面僅僅是本人對宇宙來源的判斷。
雖然萬有引力對宇宙的來源不能夠解釋,但是引力公式確實是得到驗證。牛頓引力公式(F=GMm/r2)。物體與物體之間是存在引力的 。但是萬有引力不能解釋為何存在引力,而愛因斯坦的時空扭曲論能夠解釋這一點。時空扭曲,根據相對論的解釋,當一個有質量的物體體積趨於0時,其引力會達到無法想像的地步,從而改變空間,導致光都無法在其空間裡逃避,進而形成時空扭曲。這點說明時空很可能具有很大的滲透性,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時空應該也是一種物質,只是這種物質很特殊。而引力的形成是由於宇宙中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時空可以用具象的水來比喻,只不過時空太過特殊,既看不見摸不著也感受不到。如果一個物體的體積變大但質量不變就會導致引力F變小,引力F變小說明時空扭曲度變小。體積變大質量不變為何反而導致時空扭曲度變小。這就說明時空具有超強的滲透性(遠遠超過水的滲透性)。
引力的大小不僅僅是星球本身對時空扭曲造成的作用力所決定的。應該還受到周圍星球對時空扭曲造成的力的影響。
時空扭曲現象說明了宇宙很可能是一種有邊境的封閉形態。在這個封閉形態中各種物質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引力。
如果宇宙並不是封閉形態,那宇宙之外肯定還存在著超強引力,這樣的引力形成了宇宙世界或宇宙大氣。
如果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由母元素-氫元素組成的。那麼宇宙的原始狀態應該是沒有實物物體的。實物物體是由母元素-氫元素的變化和聚集產生的。宇宙的原始狀態沒有物體又如何發生爆炸呢?難道是某種元素的爆炸才產生了氫元素?這種可能性應該是很小的。
我們先來說說地球的形成,很多解釋都只是假設,而這些假設也存在著太多的疑問。我個人認為,地球是由太陽對時空扭曲產生的作用力導致某些微小物質或元素的聚集和反應而逐漸形成的球體。微小物質和元素的種類由太陽對時空作用力大小決定。離太陽不同距離的作用力大小不同,聚集的元素或物質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種類的行星。而行星的形成同樣導致了對時空的扭曲從而形成了衛星,而衛星對時空扭曲的作用力太小無法再次形成星體。
這裡再具體解釋為何宇宙上的星球都是近似圓體,而且軌道都是近似圓形。如果將時空比喻為水,一個圓珠實體落入其中,水會產生很多圓狀波形。其產生的形狀類似於軌道形狀,由於水受地球引力作用波形會逐漸消失。但在宇宙中星球和時空都不受引力作用,其軌道和作用力一定都不會消失。因為地球上物體的引力從來沒有消失。正因為這種作用力得不消失性所以才導致了其軌道的固定性以及環繞的運動性。
這裡再解釋為何星球不是正圓體,軌道也不是正圓形。即使一個星球是正圓體,其中不同的部位對時空產生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因為一個星球的每一個部位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密度。根據引力公式(F=GMm/r2)可以得知一個星球不同部位對時空產生的扭曲力是不同的。星球密度較小的一側其產生的軌道應該會稍扁。而星球不是正圓應該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星球受到時空的反作用力並不完全均勻。(因為星球還受到其周圍星球對時空扭曲的反作用力)第二是星球的密度並不均勻。說到底星球密度不均勻很可能是因為各大星球受到時空的反作用力不均勻導致的。
太陽的形成肯定也是受到時空扭曲的作用力。是空間扭曲的作用力導致了氫元素的聚集,隨著氫元素越聚越多,但又無法逃脫「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最終形成了太陽。這裡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產生的時空扭曲作用力導致了太陽的形成?難道是黑洞嗎?我想太陽繞著什麼轉就是什麼產生的。
如果要準確知道宇宙是怎麼形成的。應該先知道是什麼產生的時空扭曲力導致太陽的形成,並大概知道其性質。
本人對宇宙的形成大膽猜測。時空是物質的微觀形態,而物質是時空的結晶。宇宙是由宇宙之外的引力作用導致氫元素的聚集產生的宇宙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