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找到宇宙超大雲團能量來源,有助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

2020-11-22 澎湃新聞

中外學者找到宇宙超大雲團能量來源,有助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

任芳言/中國科學報

2020-03-26 08:31

萊曼—阿爾法氣團LAB6周圍天區的三色圖。 敖宜平供圖

3月25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由中、美、日、德等國學者組成的團隊找到了宇宙超大雲團——萊曼—阿爾法氣團的形成依據,對人們了解星系形成及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天文學》。

據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敖宜平介紹,宇宙中氫元素含量豐富,其原子中的電子在不同軌道上躍遷,發出特定波長的紫外光子,從而形成輻射並產生氣體雲,萊曼—阿爾法氣團由此而來。本次研究的氣團LAB6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傢伙」,其體積相當於5個銀河系,輻射能量相當於幾十億個太陽。

「團塊裡氣體的運動可以告訴我們星系的狀態。」敖宜平表示。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和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幹涉陣(ALMA),研究人員可以獲知氣團中心星系的系統速度及氣團譜線輪廓,從而確定一個事實:LAB6中心產生恆星的星系在為這一超大氣團供能。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敖宜平指出,「如果星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附近發出的高能光子可以傳播到很遠,也可能形成萊曼—阿爾法輻射。」

此外,天文學家還罕見地發現LAB6中心有明顯的氣體下落跡象。「這是目前唯一的、在其中找到有明顯氣體下落證據的團塊。」研究作者之一、美國猶他大學天文系副教授鄭政表示,研究模型表明,這些下落氣體來自星系間的冷氣流。由於其體量小、金屬含量低,研究者確定它們並非LAB6的能量來源。

為什麼下落氣體在萊曼—阿爾法氣團中如此罕見?觀測結果為研究者留下了新的問題。未來,研究者有望通過更準確的模型及動力學分析探索萊曼—阿爾法氣團內部氫原子碰撞的過程及後果,進一步探討此類氣團對星系形成和演化的作用。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0-020-1033-3

(原標題 中外學者找到宇宙超大雲團能量來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天文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有這麼大的恆星能通過超新星演化出這麼大的黑洞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們今天就了解下宇宙早期的超大質量黑洞演化過程,它咋來的!先了解下我們銀河系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樣被發現的銀河是夜空中光明與黑暗的交織,它包含了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恆星,從年輕到古老,有大有小,顏色各異,中間夾雜著昏暗的氣體雲,綿延數十萬光年,而我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 一個星系「懷抱」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
    藏匿於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被找到的?事實上,黑洞處於活躍的「進食」狀態時,其附近物質在被吞噬的過程中相互摩擦釋放能量,形成明亮的吸積盤;有部分物質可能在被「吃」之前沿著旋軸的方向噴射出高能粒子,產生噴流。科學家就是通過觀測吸積盤或噴流釋放的電磁波信號,發現了這些隱匿在星系中心的黑洞。
  • 探秘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 中科大再獲突破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張歌)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消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俊賢發起組織的 「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 (英文縮寫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該項目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共同參加。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它也會驚人地對改變我們自己的起源。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
  • 「宇宙機器」模擬超過800萬種宇宙,只為揭示星系的演化!
    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如何形成?這些星系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長和改變?星系形成背後的科學原理幾十年來一直是個謎,但現在亞利桑那大學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離找到答案又近了一步。在太空中觀察真實的星系只能提供時間上的快照,因此想要研究星系在數十億年裡是如何演化的,科學家們不得不求助於計算機模擬。
  • 探秘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 中科大再獲突破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張歌)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消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俊賢發起組織的 「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 (英文縮寫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該項目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共同參加。
  •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一直以來,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對恆星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但依然很疑惑為什麼宇宙中會有這麼多的超大質量黑洞。因為,即便大型恆星坍塌之後能夠形成質量也相對更大的黑洞,但為什麼每個星系中心的都有,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剛剛好的巧合呢?所以,科學家們疑惑這些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還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原標題: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現有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記者劉霞 徐玢)在北京大學3日上午舉行的通報會上,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稱,他所領導的團隊在距離地球128億光年的類星體中,發現了質量為120億個太陽的黑洞,該黑洞在宇宙大爆炸9億年後形成,最新研究向現有的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提出了挑戰。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26日出版的《自然》上。
  • 星系形成與演化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康熙、博士生王亮所在的中德馬普青年夥伴小組和德國馬普天文所安德裡亞·馬西奧率領的團組,在星系形成的流體數值模擬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
  • 一個星系「懷抱」兩個大黑洞 是種怎樣的體驗
    藏匿於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被找到的?事實上,黑洞處於活躍的「進食」狀態時,其附近物質在被吞噬的過程中相互摩擦釋放能量,形成明亮的吸積盤;有部分物質可能在被「吃」之前沿著旋軸的方向噴射出高能粒子,產生噴流。科學家就是通過觀測吸積盤或噴流釋放的電磁波信號,發現了這些隱匿在星系中心的黑洞。
  • 藉助超級計算機模擬,日本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新線索
    黑洞是宇宙中的龐然大物。一般認為,在所有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橫亙在太陽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幾乎比太陽大400萬倍。不過,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對天文學界來說依然存在很多紛爭。此前一種流行理論是「直接坍塌模型」——僅含氫、氦兩種元素的氣體雲會迅速收縮從而形成黑洞。
  • 為什麼很多星系中心都有凸起?原來又是超大質量黑洞從中作祟!
    這項研究顯示,質量最大的螺旋星系中心恆星群比凸起邊緣的恆星年齡更大,而在低質量星系中,情況正好相反,最年輕的恆星聚集在凸起中心,年齡較大的恆星在外圍。這一結果與研究團隊之前的一項研究一致,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形成螺旋星系統一場景的有力證據。
  • 83個超大質量黑洞現身!幾乎與宇宙本身一樣古老!
    超大質量黑洞雖然在今天的宇宙中非常普遍,但科學家還不清楚它們何時形成,以及早期嬰兒宇宙中到底存在多少個類似天體。最近,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天文學家聯手發現了83個幾乎與宇宙本身一樣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吸積氣體的超大質量黑洞會暴露自己的行蹤,並像宇宙燈塔一樣放射耀眼的光芒,釋放的能量是整個星系的千倍以上,在100億光年之外都能被觀測到。
  • 宇宙中的黑洞真的如此可怕嗎?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
    仙女座星系是我們最近的鄰居,它環繞著一個比太陽還重一億四千倍的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還有M87星系,擁有的黑洞重量相當於200億個太陽。有超大質量黑洞。黑洞是怎麼變得那麼大的呢?他們又在星系的中央做什麼?為了尋找這些答案,我們還要回到140億年前宇宙形成之初。當時宇宙充滿大霹靂時產生的氣體雲,在某些地方,氣體厚重到足以形成好幾百萬顆恆星。
  • 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片曝光:超大質量黑洞、天體和熾熱氣體...
    首張高清宇宙全景X光片曝光:超大質量黑洞、天體和熾熱氣體交織在一起  Evelyn Zhang • 2020-06-24 09:58:48 來源:前瞻網
  • 超級計算機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虛擬宇宙來了解星系的進化
    UA Steward天文臺的助理教授Peter Behroozi和他的團隊克服了這個障礙,他們在一臺超級計算機上創造了數百萬個不同的宇宙,每個宇宙都遵循星系如何形成的不同物理理論。這些發現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對暗物質在星系形成、星系如何隨時間演化以及它們如何產生恆星等基本概念提出了挑戰。
  • 超大黑洞碰撞可形成紅外線餘暉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現有的天文設備能夠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碰撞後形成的持續「紅外線餘暉」,這種餘暉能夠持續發光10萬年。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數百萬至數十億倍,通常它們出現在像銀河系或更大的星系中心位置。像這樣的碰撞屬於宇宙中最猛烈的現象,黑洞碰撞後產生的能量遠超出宇宙所有恆星的能量之和。碰撞所形成的能量通常被認為以重力波形式釋放,在太空星繫結構形成難以捉摸的波紋,這些能被天文觀測裝置探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