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黑洞碰撞可形成紅外線餘暉

2020-11-22 科學網

 

最新天文學觀測:超質量黑洞碰撞可形成持續發光的紅外線餘暉

 

北京時間3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使用現有的天文設備能夠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碰撞後形成的持續「紅外線餘暉」,這種餘暉能夠持續發光10萬年。這項研究有助於科學家更早地發現黑洞發生碰撞的跡象。

 

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數百萬至數十億倍,通常它們出現在像銀河系或更大的星系中心位置。像這樣的碰撞屬於宇宙中最猛烈的現象,黑洞碰撞後產生的能量遠超出宇宙所有恆星的能量之和。碰撞所形成的能量通常被認為以重力波形式釋放,在太空星繫結構形成難以捉摸的波紋,這些能被天文觀測裝置探測到。

 

碰撞粒子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傑裡米·施尼特曼(Jeremy Schnittman)和朱利安·克羅利克(Julian Krolik)最新計算顯示,黑洞碰撞釋放的紅外線餘暉可持續10萬年之久。這種持續發亮的光環來自於叫做「吸積盤(accretion discs)」的濃密灰塵氣體雲,吸積盤位於黑洞周邊,向黑洞提供補給。

 

依據這項最新計算結果,當兩個黑洞發生碰撞,吸積盤中太空物質的軌道將被擾亂,導致粒子之間發生彼此碰撞。施尼特曼告訴《新科學家》雜誌:「碰撞之後氣體粒子在新的圓形軌道穩定下來,但這些氣體粒子又會被其他的粒子碰撞跳躍起來,在這個碰撞過程中氣體粒子損失了大量能量。」這些能量被轉化成X射線和其他形式的光,在它們最終形成紅外線之前會在吸積盤的氣體灰塵迷宮裡反彈跳動。

 

只釋放紅外線

 

研究人員稱,美國宇航局「斯匹策」太空望遠鏡具備紅外線探測能力,可觀測到此類紅外線發光呈現絢麗餘暉的景象。施尼特曼說,「不同於其他太空紅外線來源,剛碰撞的黑洞不會發出X射線或紫外線,我們只需要找到紅外線來源即可。」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克裡斯坦·蒙諾尤(Kristen Menou)稱,這是一項非常吸引人的天文學研究。

 

施尼特曼和克羅利克估計目前宇宙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碰撞形成的10萬多個可觀測紅外線來源。他們向《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提交了這項研究。

 

有朝一日天文學家將探測到由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發出的重力波,由於這種重力波的頻率非常低,目前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無法探測到重力波的存在。一項叫做「雷射幹涉儀空間天線(LISA)」的太空任務計劃可能會探測到黑洞碰撞產生的重力波,但是該太空計劃將於2018年啟動。(來源:新浪科技 魏冬)

 

相關焦點

  • VOA慢速英語 | 人類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超大黑洞
    參考譯文人類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超大黑洞黑洞變得越來越陌生,甚至對於研究外太空行星和其他物體的科學家來說也不例外。最近,天文學家報告稱,發現了兩個黑洞劇烈碰撞的信號。很久以前發生的這起事件創造了一個新的黑洞,其大小是科學家們從未見過的。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銀河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可以擴展為"包括銀河系在內的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 探索宇宙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形成起源(圖)
    【科技訊】8月14日消息,從地球角度可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位於多數大型星系中心區域,天文學家認為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就位於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可達到太陽的數十億倍,伴隨著它們的成長(類星體階段),其亮度會使所在的整個星系相形見絀。然而對於它們的形成原因仍是一個謎團,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與較小星系碰撞或將解釋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
  •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上圖就是一些銀河系中心觀測結果,分別是:斯皮策望遠鏡紅外線觀測結果、哈勃的近紅外線結果、錢德拉x射線結果!所以有一件事就特別奇怪,在宇宙的早期階段,那時最早的超大質量黑洞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那麼為什麼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早期就會形成,為什麼它們的質量增長的如此迅速快?
  • 100億光年外三個超大黑洞終將碰撞,結局將超乎想像的壯觀!
    宇宙中瀕臨死亡的巨大恆星在足夠大的恆星耗盡其燃料時,因無法支撐其自身來對抗它的引力作用,它就向內塌陷形成了黑洞。黑洞在宇宙演化中是個麻煩製造者,它難以被察覺是因為它們很暗,但是當它們與太空中的其他物體互動時就可以觀測到,比如在塌落的氣體裡,氣體會被加熱而發出X射線。
  • 揭秘超大質量黑洞快速形成:無吸積盤限制
    研究人員稱,宇宙形成之初,黑洞的增長速度令人難以置信。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在宇宙早期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黑洞因其超高密度而擁有巨大的引力,即便是光也無法從中逃脫。對於黑洞的形成普遍認為是由於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發生了劇烈的超新星爆炸,爆炸將其核心擠壓成一個密集極高的星體——這就是黑洞。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Buonanno, and the SXS Collaboration70億年前,兩個大黑洞碰撞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新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在太空中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碰撞,而在碰撞中形成的新黑洞也是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事實上,因為太大了,物理學家根本不確定它是否存在。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Buonanno, and the SXS Collaboration70億年前,兩個大黑洞碰撞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新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在太空中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碰撞,而在碰撞中形成的新黑洞也是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事實上,因為太大了,物理學家根本不確定它是否存在。
  • 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M87巨星系!
    視界望遠鏡(EHT)已公布了黑洞視界的首張圖像,黑洞視界是光無法逃脫黑洞巨大引力的區域。這個巨大的黑洞,有著65億個太陽質量,位於橢圓星系梅西耶87 (M87)。EHT是一個國際合作組織,它在美國的支持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這張來自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圖片顯示了整個M87星系的紅外線。
  • 黑洞裡面是什麼?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超大質量形成之謎
    黑洞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就連光也不能逃脫,所以稱之為黑洞。超級黑洞是一個非常神秘的物體,看起來它非常的可怕,但是它卻非常的對於研究宇宙的進程研究非常有意義。因為,宇宙的形成就和黑洞有密切聯繫。  眾所周知,黑洞是看不見的,因此科學家們只能依靠它發出的輻射和對相鄰恆星的萬有引力作用來判定它的存在。一般來講,天文學家們將黑洞分為兩類:星狀黑洞和超大質量星狀黑洞。星狀黑洞由質量相當於幾個太陽的恆星坍縮形成,而超大質量星狀黑洞的質量則可達十億個太陽質量。
  • 地球上的黃金全部為中子星碰撞爆炸產物
    美國研究人員說,地球上所有金子可能都是中子星碰撞爆炸的產物。金子不僅在地球上罕見,在宇宙中同樣罕見。科學家此前已知道,恆星內部的聚變反應可產生碳與氧等輕元素,卻無法產生金這樣的重元素。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天文觀測則揭開了金子這一重元素的身世。中子星是巨大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密度超大核心,兩顆中子星的碰撞會產生伽馬射線暴。
  • 美天文學家觀測到極罕見三黑洞碰撞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日前發表公報說,美國科學家在距地球10億光年處觀測到極其罕見的三黑洞碰撞過程,每個黑洞分別位於一個星系中央,該系統也是迄今發現的三星系合併產生超大質量黑洞的最有力證據。美國航天局的3臺太空望遠鏡以及多個天文臺均捕捉到這一罕見現象。
  •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直接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
    現在,加拿大安大略西部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某些黑洞並非起源於恆星殘餘的證據。這一發現能夠解釋宇宙最早期階段出現的極端大質量黑洞。西部大學的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沙塔努·巴蘇表示:「這是一個間接觀測證據,證明某些黑洞由恆星塌陷直接形成,而不是恆星殘餘。」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一直很難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這些引力怪獸據信潛伏在每個大星系的中央,例如我們的銀河系。
  • 黑洞和中子星碰撞合併事件:不產生可探測到的光線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迄今為止,天文學家還沒有觀測到黑洞與中子星碰撞事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碰撞事件會釋放大量能量,但出乎意料的是,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可以探測到的光線。這些發現揭示了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的關鍵細節——可探測光線數量和碰撞天體的質量,以及揭示合併的促成因素,例如:促使這些碰撞發生的動力學。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人類好像有線索了!
    但是黑洞有大有小,那些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雖然我們了解恆星質量黑洞背後的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從恆星的引力坍縮中形成的過程。但是星系中心驚人的龐然大物呢?那些超大質量黑洞(SMBH)可以增長到比太陽大數十億倍的質量呢?他們是怎麼變得這麼大的呢?
  • 科學家發現 極久遠時代最強黑洞碰撞
    科學家探測到來自極為久遠時代的兩個黑洞碰撞信號。這兩個黑洞碰撞產生了一個新的黑洞,而新黑洞的質量前所未見。圖為黑洞碰撞資料圖,和本文無關。科學家探測到來自極為久遠時代的兩個黑洞碰撞信號。這兩個黑洞碰撞產生了一個新的黑洞,而新黑洞的質量前所未見。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一般認為它是在宇宙大爆炸的初始階段,在較小的宇宙空間中有一些物質密度極高的區域,直接塌陷形成了黑洞,之後這些黑洞又不斷的吸附其周圍的物質,使得其質量越來越大,中成為了星系或類星體的中心,這便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由來。
  • 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形成的?日本天文學家稱其來自於超大質量恆星
    一般認為它是在宇宙大爆炸的初始階段,在較小的宇宙空間中有一些物質密度極高的區域,直接塌陷形成了黑洞,之後這些黑洞又不斷的吸附其周圍的物質,使得其質量越來越大,中成為了星系或類星體的中心,這便是超大質量黑洞的由來。
  • 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洛杉磯12月6日電(記者郭爽)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6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觀測到了迄今已知最遙遠的超大黑洞,其質量約是太陽的8億倍。  這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美國航天局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以及位於智利的麥哲倫望遠鏡,在遙遠的宇宙深處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其中心存在一個巨大黑洞,這個黑洞正在吞噬周圍的物質。  類星體是天文學家對一類遙遠天體的稱呼,它們通常包括一個中央黑洞和周圍的星雲,由於黑洞吞噬周圍物質時所釋放的大量能量,它們在宇宙中顯得非常明亮。
  • 超大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關鍵在高密度氣體盤
    (原標題:超大黑洞形成關鍵在高密度氣體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