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星系中心都有凸起?原來又是超大質量黑洞從中作祟!

2020-10-18 博科園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

天文學家利用Califa積分場光譜(IFS)觀測數據和先進的建模工具,獲得了關於銀河系等螺旋星系中心球面成分(凸起)的重要結果,為理解星系演化提供了新線索,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它花了幾年時間和大量計算能力來分析一個樣本中的大約50萬個光譜,這個樣本涵蓋了所有非相互作用螺旋星系的形態類型。

研究小組首次測量了從中心到外圍凸起中恆星的年齡變化,並確定了這種年齡差異與其他星系屬性的關係,如活動星系核(AGN)的存在和星系中恆星的總質量。這項研究顯示,質量最大的螺旋星系中心恆星群比凸起邊緣的恆星年齡更大,而在低質量星系中,情況正好相反,最年輕的恆星聚集在凸起中心,年齡較大的恆星在外圍。這一結果與研究團隊之前的一項研究一致,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形成螺旋星系統一場景的有力證據。

與之前的假設相反,低質量和高質量螺旋星系的形成方式相同,儘管高質量星系比低質量星系更早、更快地經歷相同的形成階段。這些測量可以用來估計活動星系核對凸起(因此也就是星系)演化的影響。凸起質量與為活動星系核提供動力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緊密相關,這一事實表明星系的增長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存在密切的物理聯繫。因此,要理解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在再電離時代誕生的,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星系演化的,了解凸起的形成和演化必不可少。

研究的主要作者、西班牙航空航天研究所研究員Iris Breda說:人們可以從本研究中學到很多重要的知識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大質量螺旋星系所承載的凸起,不可能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在快速而猛烈的恆星形成過程中形成。相反,這些結果支持這樣一個假設,即這些凸起是在20到40億年內逐漸形成的。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起,新研究支持了這樣的假設:即質量最小的星系現在正活躍地在其凸起的最中心形成恆星,目前類似於縮小的星體。

活動星系核從冷氣體中抽走了凸起的物質,因此「關閉」了恆星的形成,首先是在它的中心部分,隨著時間推移,在它的外圍也是如此。當從凸起的中心移動到外圍時,這一現象導致恆星群體的平均年齡下降。利用這一事實,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方法來估計活動星系核驅動由內向外的恆星形成猝滅平均速度。推斷相對較低的速度(1-2公裡/秒),意味著活動星系核的活動增加不會導致氣體突然移走和整個凸起中恆星形成突然終止的災難性事件。

西班牙航空航天研究所的團隊,參與了諸如宇宙演化地圖(EMU)等射電測量,這為通過深度射電幹涉測量空前詳細地研究活動星系核與星系核中環境氣體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條件。這使得他們能夠在凸起中尋找小規模的射電射流,這在之前的低解析度無線電幹涉觀測中沒有被探測到。研究活動星系核自再電離時代以來的活動,及其對星系演化的影響是西班牙航空航天研究所研究的主軸之一。裡斯本大學科學系的西班牙航空航天研究所協調員JoséAfonso說:

星系形成和演化的更詳細細節終於被探索出來了,將前所未有的觀測與革命性的計算工具和建模結合起來。這些技術很快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因為我們將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上安裝一臺新的、強大的光譜儀。然後,將能夠在宇宙星系演化的全盛時期,獲得數百萬星系的詳細觀測,當時宇宙的年齡還不到現在的一半。

博科園|研究/來自:西班牙航空航天研究所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知道我們的星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事實上每個星系都有一個,星系越大,中心的黑洞就越大。但是我們銀河系中心位置不止這一個最大的黑洞,周圍應該還有中型、小型黑洞,因為這裡的恆星雜亂無章,運動的毫無章法可言。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它也會驚人地對改變我們自己的起源。如果沒有超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噴流催生出銀河系,也許人類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宇宙中。
  • 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會「晃動」
    芝加哥大學的新研究利用一個獨特的望遠鏡陣列來追蹤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並在這個過程中解開了一個新的發現--也是一個新的謎團。自從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組織發布黑洞M87*的圖像以來,已經過去一年多了。
  • 探索宇宙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形成起源(圖)
    【科技訊】8月14日消息,從地球角度可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位於多數大型星系中心區域,天文學家認為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就位於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可達到太陽的數十億倍,伴隨著它們的成長(類星體階段),其亮度會使所在的整個星系相形見絀。然而對於它們的形成原因仍是一個謎團,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與較小星系碰撞或將解釋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
  • 在這個星系中心,首次發現三個超大質量黑洞!其他星系都只有一個
    在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這些獨特觀測結果顯示,星系核心的黑洞彼此接近,這項研究指出了宇宙中最大星系形成過程中的同時合併過程。像銀河系這樣的大質量星系通常由數千億顆恆星組成,中心有一個質量高達幾百萬到幾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被稱為NGC6240的星系由於其特殊形狀而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 在地球三億光年外,這個星系中心竟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
    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該星系是由兩個星系碰撞而成,因為星系中心有兩個黑洞。目前,這些星系正以每秒幾百公裡的速度彼此靠近,仍在碰撞融合。但據外媒報導,一項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在NGC 6240星系中心發現了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該發現表明NGC 6240可能是由三個星系碰撞而成。
  • 發現「卡岡圖雅」——被逐出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正在熱映的影片《星際穿越》裡,「卡岡圖雅」可以說是當仁不讓的主宰,不僅扭曲時空為複雜的故事提供了上演的舞臺,還首次將超大質量黑洞逼真地展現在大銀幕上,並由此引發了一場全民科(tǔ)普(cáo)熱潮。比如一些死理性派就吐槽說——超大質量黑洞不是應該位於星系中心,被無數明亮的恆星包圍嗎?為什麼電影裡「卡岡圖雅」周圍看不到多少恆星?
  • 天體物理學家表示,蟲洞存在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如果要使蟲洞穩定存在,必須要有一種材料來支持它。這種材料具有奇怪的性質,那就是它的質量為負值,這連科學家都沒見過它。不過,科學的發展還是令人驚訝的,一組科學家表示,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存在蟲洞,而且是可穿越的蟲洞。
  • 絮狀螺旋星系,超大質量黑洞,二者有何關係?
    有證據表明黑洞的質量與核球的質量有關,但這種關係還沒有出現很好的解釋。 天文學家研究核球以試圖理解星系是如何演變的,以及中央黑洞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長的。NGC 5364不僅是一個螺旋星系,它還是一個宏偉的螺旋星系。它基本上是旋渦星系的原型,與ngc4237這樣的絮狀星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張照片是由NA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級巡天照相機拍攝的。 超大質量黑洞(SMBH)的質量可能比我們的太陽大幾個數量級。人馬座A*是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大約有4.31±0.38個太陽質量。
  • 超大質量黑洞會導致星系自轉嗎?
    提問:如果在星系中心存在一個黑洞,那麼它是否是星系自轉的原因?若真是如此,它的質量會不會越來越大?它的轉速是不是也會越來越快使得星系周期變短直到縮成一點?圖解:位於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推估質量達太陽的數十億倍。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張直接對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由事件視界望遠鏡所拍攝,發表於2019年4月10日。這裡有一個比較方便記憶的規則:對質量為太陽M倍的黑洞,其大小約為3×M千米。
  • 超大質量黑洞的「嘔吐物」中竟有恆星誕生?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的觀測把這些超大質量黑洞描繪成一群會「隨地亂吐」(噴射物質)的黑幫「頭頭」,正如同他們的「小弟」(小型黑洞)所做的一樣。但這一系列的混亂過後可能會導致新的恆星的誕生。
  • 第一個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的星系「出現」
    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哥廷根大學的沃夫拉姆·科拉克尼(Volfram Kolacny)說:「我們以極高的空間解析度進行的觀測表明,在NGC6240的中心有三個超大質量黑洞。」他們說這三個黑洞位於不到3000光年的空間,它們的質量超過太陽質量的9000萬倍。
  • 一個星系「懷抱」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
    絕大部分星系中心都盤踞著一個龐然大物——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大約是數百萬倍甚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不等。目前觀測數據顯示,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幾乎沒有例外。它們有著不同的狀態——有的正在吞噬物質、活躍異常;有的停止「進食」、安靜沉睡。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然而,隨著在絕大多數的星系中央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這一觀點也發生了改變。在大多數星系(也包括我們的銀河系)中,這些「中央引擎」由於缺少燃料一直處於休眠狀態,因此都隱藏得很深。不過,真正令天文學家們好奇的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能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它們所處的星系。雖然名字唬人,但超大質量黑洞其實是非常「小」的天體。
  • 美國宇航局發現遙遠星系當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失蹤了
    天文學家認為,阿貝爾2261和宇宙中大多數大星系一樣,其中心應該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預計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0億到1000億倍之間,但現在已經無法找到這個黑洞。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說,宇宙中幾乎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而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的質量同步。科學家預計阿貝爾2261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與已知宇宙中一些最大的黑洞相媲美。科學家利用錢德拉在1999年和2004年獲得的數據,對星系團的中心進行了搜索,以尋找落向黑洞並產生x射線時過熱的物質。但是,沒有檢測到任何來源。
  • 宇宙幽靈——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宇宙氣體蜘蛛網中的星系
    在天文學家的幫助下ESO氏超大型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六個星系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系,ESO的VLT的新觀測揭示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幾個星系,所有這些星系都躺在一個宇宙的「蜘蛛網」中,氣體的體積是銀河系的300多倍。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Marco Mignoli 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他解釋稱,宇宙中的這種網就像是蜘蛛網,星系在網上的結點處生根發芽,而沿網線流動並匯集於結點處的氣體及塵埃,則很有可能會持續地為星系和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成長提供燃料,助力宇宙中那些巨大天體和天體結構的形成。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圖 | 數個星系同時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捕獲的藝術想像圖,這是天文學家們首次觀測到這種景象,來源:ESO/L. Calada根據論文,此次 VLT 所觀測到的這些被黑洞所捕獲的星系,都存在於宇宙中的巨大網狀結構中,其空間上的延伸可達銀河系長度的 300 倍以上。
  • NASA繪製黑洞圖像 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高清版來襲
    2019年4月10日,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大家爭相傳閱。  這顆被拍攝到的黑洞為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據報導,這一重大科學成果由全球多國科研人員歷經數年合作完成,光「衝洗」就花了兩年的時間。
  • 地球最終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黑洞的增長速度比銀河系還快
    在星系的組成部分中,往往都存在著星團、多星系統和不同的星雲。而對於像銀河系這樣較大的星系而言,其中心通常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一種質量介於100萬到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類型,而黑洞的增長速度,通常情況下又和星系的大小成正比。那麼,隨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變得越來越大,我們的地球是否難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