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最熱的時候是大暑,那冬季最冷的時候是大寒嗎?從字面意義上看好像是這樣的,但根據氣象資料顯示,我國大部分地區從小寒到大寒這一段時間的氣溫才是全年最低的,只有少數年份大寒的氣溫低於小寒。所以小寒一到,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到來了。
人們常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正在小寒期間,那時天寒地凍,北風刺骨,大家出門的話一定要注意保暖。再一個去年肆意橫行的新冠病毒還沒消滅乾淨,冷空氣更是它們的溫床,為了防止新冠病毒再起苗頭,我們一定要帶好口罩,出入勤消毒,家長也要給孩子買好合適的口罩,讓孩子快快樂樂度過寒冬哦~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大雁動身飛往北方,到北方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二候,鵲始巢:喜鵲開始築巢。
三候,雉始雊(gòu):「雊」是鳴叫的意思。小寒第三個五日,野雞開始鳴叫求偶。
小寒農諺
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北風吼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詩詞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傳統習俗
01
動一動: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在數九寒冬,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鍛鍊不怕嚴寒的堅強意志。小朋友可以在空曠的室外慢跑、跳繩、滑雪、堆雪人等,做一些適合冬季的運動。不過運動要適當,避免在極熱或極冷的環境中劇烈運動,這樣對心血管是不利的。
02
補一補:
俗話也說:「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到小寒節氣,人們除了用衣飾保暖外,還可以通過飲食來調養身體,吃一些暖性食物。東北地區會吃殺豬菜,南京人吃菜飯,廣州人吃糯米飯。
03
臘八節:
小寒節氣裡有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臘八節。臘八臘八,臘月初八,農曆的二月初八,人們在這一天煮臘八粥,吃臘八蒜。
小寒節氣,在沒有發生疫情的省份,家長可以帶小朋友們去人少一點的公園,或者空曠的野外去觀察冬季的動植物。
比如:蠟梅
因為花瓣顏色像蜜蠟、質感像塗了一層蠟而得名。黃黃的小花站立在枝上,我們在冬季看到的梅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而不是紅色的梅花。
比如:烏鴉
冬季的時候,很多鳥都會因為過冬南遷,像是小燕子、白鷺、大雁等等,但是烏鴉卻不會,它是一種留鳥,過冬不會遷徙。它們在秋天換上又密又實的羽毛,為寒冷的冬季準備。
還有喜鵲和麻雀
喜鵲也是一種留鳥。喜鵲對節氣變化有敏感的反應,小寒前後,多刮北風,所以它們會本能地把窩搭在朝南向陽的一側;麻雀會在冬天來臨之前儲存食物,收集柔軟的草把窩填得暖暖的。冬季來時換上厚厚的羽毛,也會出去覓食,覓不到食物時才會吃儲存起的食物。
觀察動植物可以鍛鍊小朋友們的觀察能力,並且還能讓孩子感受節氣的意義。通過自己身體力行的實踐,孩子們漸漸能了解到二十四節氣並不只是書上黑白的文字,而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珍貴文化,學習二十四節氣是孩子們感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扇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