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榫合刀由於其結構受到限制,製成的榫合部結合安裝複雜,還存在結構不夠牢固的問題,對於規模化的木工作業而言,這種用在電木銑及鏤銑機上用的木工銑刀-45度榫合刀,可用於木門框,木窗框,櫥櫃框的榫接。
45度木工榫合刀,一刀就可製作出直角對接。直角對接的場合常常有,麻煩一點就採用燕尾槽或指接方式。簡單一些就兩邊切成45度,對接起來。要加強強度,可以加個寨片補強。而這把45度木工榫合刀,可說是像個人一樣,懶惰人的好幫手。
一把刀就可以讓完成,切削兩塊木板,形成九十度對接,且可以互相卡著並定位。兩塊木板各切一刀後,九十度對接的結果。使用45度木工榫合刀能製作牢固的木工榫接。由於增加了更多的膠水接觸面積,因此它們比常規的榫卯連接堅固得更多。
45°榫合刀結構:
柄部1,其呈柱狀,用於夾持套夾持;刀體,與柄部連接,刀體具有相互配合用於榫槽作業的第一刀頭2 與第二刀頭3,刀體上有硬質合金刀片;硬質合金刀片位於第一刀頭前部處為呈傾斜狀布置的直線形刃部A21,硬質合金刀片位於第二刀頭前方處具有呈傾斜狀布置的直線形刃部B4,刃部A、刃部B 處於同一平面且與水平面夾角為45 度。整體而言,刀體具有第一刀頭與第二刀頭,第一、第二刀頭間具有凹部,第一刀頭依次具有一個直線形的刃部,刃部A21 以及一個呈垂直狀的刃部,第二刀頭具有一個呈前傾斜布置的刃部、一個直線形的刃部以及一個呈垂直狀的刃部,在第一、第二刀頭間具有一個呈直線形的刃部,該刃部是處於第一、第二刀頭間的凹部,在第二刀頭前方具有刃部B4。採用二刃口結構,一次就可加工出成型木板,提高銑削效率,減少勞動強度。
刀具使用時應該注意:45度接頭需要木工鏤銑機等加工設備上進行兩次切割。第一次切割時應使板面朝下。第二次切割必須在配合板的邊緣進行,使其面朝上。應該先把所用的板畫出中線做參考線,橫豎都要畫,然後根據板上的線來確定刀頭高度及靠山位置,當然一次要準確調好不太可能。但是調好了做90°結合肯定比燕尾榫的效率高。
具體加工步驟如下:
1.設置刀具高度:
將銑好安裝在鏤銑機上並調節高度,使榫頭的中心與木坯料厚度的中心對齊。
2.先進行試切以確保調節的高度正確:
將兩塊木板進行銑削,然後如圖所示組裝它們。
可以通過木頭榫合的連接形態來查看自己的銑刀調節是太低還是太高。
參考圖片,如果右邊的部分高於左邊的部分,則需要降低銑刀。如果較低,則應將其抬高。
正確設置銑刀高度後,工件將齊平。
提示:如果將來要使用相同的厚度來做很多這種榫卯結構,請用一塊邊角料製作一個標準定位木塊,以幫助您設置銑刀高度和靠山深度。
3.調整靠山深度:
上面已經設置好銑刀高度,現在接著要做的是定位木料靠山的深度,使銑刀在接縫的頂部留下一個尖點,但不會減小木頭的寬度。如果可以的話,留一個小的平臺,這樣可以更容易地沿著靠山對木料進行導向。
為了使靠山深度恰到好處,請將一塊木料放在鏤銑機桌上,頂部放一塊小料。將小料略微超出末端。 調整圍欄,直到廢料塊的角剛好碰到銑刀。
4.測試靠山調節深度是否準確:
用兩塊廢料穿過鏤銑刀上的銑刀並測試榫卯的配合。
如果榫頭未正確對齊,請向內或向外移動靠山以解決問題。
如果榫結合如圖1所示,將靠山推回以露出更多的刀具刃口。
如果榫結合看上去更像圖2,則將其向前拉以露出較少的刀具刃口。
正確的榫結合應如圖3所示。
5.固定刀具位置:
在正確設置銑刀高度和靠山深度的情況下,再固定刀具的位置。要製作四邊形的圓柱,請將正面和背面的兩個邊緣都朝下放置。然後,將側面的兩邊以其面朝靠山的方向放置。
注意:使用羽毛板等安全推板工具可最大程度地控制木料的進給和加工過程中的安全。
常用的45度榫合刀規格:
1/2 x 1-3/8"
1/2 x 2"
1/2 x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