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生機的春天已經來臨,隨著春風的漸漸增多,室內的空氣會越來越乾燥。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人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中,呼吸起來很不舒服,總是有口乾舌燥咽喉癢的感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養幾盆植物「加溼器」,通過一些「吃水」量大,水分蒸發較快的盆栽綠植,能有效提高室內的空氣溼度,降低空氣中漂浮塵埃的數量,使人呼吸舒暢,身體好。具有增溼作用的綠植很多,我今天重點推薦以下有代表性的五種:
1、水竹。

水竹是植物中的「吃水」大王,其葉片具有驚人的蒸騰作用。能把根部吸收的水分轉化為水蒸氣,通過葉子上的氣孔擴散到空氣中,從而增加室內空氣的溼度。我曾經做過實驗,一盆25釐米口徑的土培水竹,一天能消耗掉2斤水,所以說水竹是典型的植物「加溼器」。

水竹喜潮溼,容易栽培,在盆土中和水中都能生長良好,故稱水竹。水竹耐陰,應避免強光直射,尤其夏季高溫季節,強光極易灼傷葉片。水竹對水肥要求較高,在溫度較高時,要保持較高的盆土溼度,不怕積水,應每兩周施稀薄液肥一次。如肥水不足,植株擁擠,氣溫過低,盆土乾燥,都會使莖葉發黃枯萎。水竹喜溫暖的生長環境,冬季室溫不宜低於5℃。水竹可以在花盆中土養,也可在盛水的容器中水養。而且,水養效果較好,管理簡單,養護方便。
2、散尾葵。

散尾葵枝葉茂盛,四季常青,葉片繁多,對水分具有很強的蒸發功能,能較好的調節室內的空氣溼度,同時,它吸附灰塵的能力也很強。

散尾葵是典型的南方植物,怕冷不怕熱,溫度低於15度,葉片就會發黃、幹尖、長斑點。散尾葵喜溼潤的生長環境,盆土以疏鬆透氣微酸性為最佳,澆水不能太勤,盆土不能長時間過溼,否則容易爛根。宜放置在室內光線明亮處養護,忌在強陽光下暴曬,以免灼傷葉片,出現幹尖現象,影響觀賞性。在室內擺放的散尾葵生長活動不是很強烈,施肥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勤,可以每個月澆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機液肥,或追施少量的複合肥顆粒。平時注意通風換氣。
3、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是常見的家居植物,植株美觀大方,空氣溼度大時,水滴還會從葉尖上落下,非常可愛。正因為如此,說明它的調節室內空氣溼度大小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室內空氣溼度大時,它能吸附空氣中的水蒸氣;空氣乾燥時,它又通過葉片上的氣孔,大量向外散發體內的水分,從而增加周圍空氣環境的溼度。

養滴水觀音要用疏鬆、肥沃的土壤,可以用腐葉土、泥炭土、沙質園土及適量的腐熟有機肥按一定的比例攪拌而成。滴水觀音需水量較大,尤其是夏季澆水要及時,看盆土表面稍幹時就要澆水。不過,澆水也不能太多太勤,若是出現盆內積水就會導致根莖部腐爛。生長期還要經常向四周噴水,增加空氣溼度,保持盆土溼潤。冬季可以讓它適當接受光照,而其它季節最好把它放在陰涼的環境,等到開花時也可適量接受光照。滴水觀音喜溫暖的生長環境,適宜溫度為20-25℃,冬季溫度最好保持在8℃以上,若是溫度較低就會導致葉子變黃。
4、龜背竹。

作為闊葉植物,龜背竹碩大的葉片具有很強的蒸騰作用。能將根部吸收的水分很快轉化為水蒸氣,通過葉子上的氣孔蒸發到周圍的空氣中。所以,能有效提高室內的空氣溼氣。

龜背竹喜溫暖潮溼的生長環境,在其生長期需要保證龜背竹的土壤時刻溼潤。它比較耐陰,應避免強光暴曬,應將其放置在陰涼且散射光比較充足的地方。龜背竹在生長期,需肥量較大,所以養龜背竹的土壤必須是非常的肥沃的,而且,每年都必須換盆,確保養料充足。平時養護,尤其在4-9月份的生長期,還應每半個月澆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機液肥,也可以定期追施一些化肥,如複合肥、尿素等。
5、白掌。

白掌的葉片也是足夠大,水分蒸發作用非常強。它還能有效吸附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如:酒精、丙酮、三氯乙烯、苯、甲苯、一氧化氯、臭氧等。尤其是針對臭氧的淨化率特別高,擺放在廚房內,可以吸附煤氣、異味、油煙等揮發性物質。

白掌喜歡疏鬆透氣排水性好的土壤,平時宜保持土壤溼潤,夏季要適當增加澆水,經常給葉子或四周噴水,保持一定的溼度;冬季或溫度較低時,要適量減少澆水,若澆水量大就會導致爛根。白掌比較耐陰,但適當的曬曬太陽有利於它生長,春秋冬季可以給它全天候光照。在夏季溫度較高時要避免陽光直射,適當的為其遮擋陽光。白掌需肥量較大,應每月施肥一次,可以用濃肥,不要用生肥。在施肥第二天要適量澆水,以稀釋過濃的肥料,防止爛根。

其實,能增加室內空氣溼度的綠植還有很多,今天我給大家推薦這五種比較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參考,大家可以有選擇性的養殖,如果家裡空間允許,應該是養的越多越好,對室內空氣溼度的調節效果也越明顯,就會使人的呼吸更舒暢,身體更健康。